语文语法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1546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语法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语法知识.docx

《语文语法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法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语法知识.docx

语文语法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

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

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

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

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

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表示使令:

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

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

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

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

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

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

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

几、许多;表序数:

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

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

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

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

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

都、全;表示语气:

可、倒;表示否定:

不、没;表示时间:

刚、恰好;表示程度:

很、极;表示情势:

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

和、与、并、或、及;关联词:

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

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

的、得;动态助词:

着、了、过;语气助词:

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

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

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

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

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

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

动+名、动+代。

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

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

定义详见课本。

基本结构:

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

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

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

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

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

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

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

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

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

(《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

(《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

(《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

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

(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3)萧队长说过:

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

(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3)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

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

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

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例1、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例2、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例3、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例1、我真的不敢相信发生在昨天晚上的事件。

例2、他愿意这样一直地干下去。

主干:

例1、我不敢相信事件。

例2、他愿意干。

注意事项1:

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要保留在主干里。

例3、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和印证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主干:

水平和价值显示和印证智慧和力量。

注意事项2:

主语、谓语、宾语是并列结构的,整个并列结构都要保留。

例4、夜色里,我非常清楚地看见他来了。

主干:

我看见他来了。

注意事项3:

主谓短语作宾语,整个主谓短语应保留。

例5、他悄悄地给我一张音乐厅的入场券。

主干:

他给我入场券。

注意事项4:

双宾语要保留在主干里。

例6、他怒气冲冲地走过来踢他一脚。

主干:

他走过来踢他。

注意事项5:

连动词要保留在主干里。

二、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

用“||”分开主谓两部分,用“”画出主语,用“__”画出谓语,用“”画出宾语,用( )画出定语,用[ ]画出状语,用〈 〉画出补语。

示例:

良好的习惯往往改变人的命运。

(良好)的习惯||[往往]改变(人)的命运。

1、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2、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3、我把纸糊了两扇窗户。

4、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5、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6、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7、张怡宁是国家队里一位有十几年国际大赛经验的最优秀的乒乓球女运动员。

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什么叫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冒号表示;复句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例如:

单句:

我有一个朋友。

复句:

我有一个朋友(分句),他在物价局上班。

共有主语,如:

他一放学,就回家休息了。

各有主语,如:

我喜欢红色,他也喜欢红色。

复句可以共有一个主语,如:

“他一放学,就回家休息了。

”可以有各自的主语,如:

“我喜欢红色,他也喜欢红色。

复句虽说不是学习的重点,但是,在辨析句子中,所选的句子绝大部分是复句,因为当句子结构复杂、细密起来,最容易出现语病,所以,在复句上花点功夫是大有好处的。

①并列关系:

分句间的关系或者是并列的,或者是对举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既……又……,又……又……,有时……有时……,同样,另外,而是,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句: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又是人生的止痛药。

②顺承关系: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首先……然后,刚……就……,便,才,于是,后来,终于

例句:

她进入这个世界,便奉献给这个世界以真诚。

她起先看了看,后来又走了。

③选择关系:

分句间是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例句: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我们宁可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杂。

④解说关系:

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

解说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语表示。

例句: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黎明时便幻想出一个神话式人物,叫大禹。

调查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

⑤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之亦可。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但……而且……,不但……反而……,尚且……何况……,况且,反而

例句:

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

⑥转折关系: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但是…,可是,只是

例句: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⑦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只要…就…,只有…才…,…否则,无论…都…

例句:

只有多读多写,作文才会有进步。

⑧假设关系:

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果…那么…,即使…也…

例句:

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

⑨因果关系:

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因此,以致

例句: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⑩目的关系:

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

关联词语都单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以,以便,为了,为的是,以免,免得

例句:

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1)指出下列复句的关系类型。

①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③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④只要你能上班,就应当上班。

⑤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⑥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⑦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⑧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

⑨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局面更糟糕。

(1)如何区分单、复句:

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

如:

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单句) 

(2)复句的类型:

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

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小学二

(2)班班规

一、安全方面

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  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   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

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

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

1、每组值日生早晨7:

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

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  做好两操。

6、  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7、  如果有人违反班规,要到老师处说明原因。

班训:

坐如钟 站如松 快如风 静无声

 班规:

课堂听讲坐如钟,精神集中认真听;

排队升旗站如松,做操到位展雄风;

做事迅速快如风,样样事情记得清;

自习课上静无声,踏实学习不放松;

个人努力进步快,团结向上集体荣;

我为领巾添光彩,标兵集体记我功。

 

加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加分值

备注

1

单元考试满分

+2

2

单元考试85分以上

+1

3

课堂小测满分

+1

4

期中、期末考试满分

+3

5

在红领巾广播站投稿一次

+2

6

在校级活动中获奖

+5

7

作业十次全对得一颗星

+3

8

课堂上得到表扬

+1

9

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

+1

10

做好事、有利于班集体和学校的事

+2

11

进步比较明显

+2

12

连续一周该组值日卫生达标

本组值日生每人加2分

 

扣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扣分值

备注

1

没交作业、不做晚作业

-1

2

忘带书本、学具

-1

3

迟到

-1

4

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

-2

5

不穿校服,不戴红领巾

-1

6

吃零食、带钱、带玩具

-2

7

说脏话、打架

-3

请家长,写保证书

8

座位周围有垃圾

-2

9

课间操、眼保健操不认真做

-1

10

升旗时违反纪律

-2

11

来学校不进教室,在走廊聊天打闹

-1

12

体育课打闹说话、排队不整齐

-2

 注:

每人基本分60分起,学期末核算总分,作为学期评先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