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573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通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蓓蕾(léi)哺育(bǔ)络绎不绝(luò)

  B.霎时(shà)瞥见(piē)刚正不阿(ā)

  C.星宿(xiù)广袤(mào)得陇望蜀(lǒnɡ)

  D.粗犷(kuànɡ)拮据(jū)中流砥柱(dǐ)

  2.对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判断正确的是

  A.狭(隘溢)

  判断:

“隘”有“狭窄”的意思,而“溢”有“过分”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溢”。

  B.一莫展(筹踌)

  判断:

“筹”有“计策、方法”的意思,而“踌”有“犹豫”的意思。

所以横线处应填“踌”。

  C.笑大方(怡贻)

  判断:

“怡”有“愉快”的意思,而“贻”有“赠送”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贻”。

  D.遵(循询)

  判断:

“循”,有“遵守、依照”的意思,而“询”有“问,征求意见”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循”。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作,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我们从中不仅能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举世闻名 滋养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汲取

  C.脍炙人口 培养 汲取

  D.举世闻名培养  获取

  4.将下列句子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是

  2012年2月23日,北京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此次“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保护好以现状护城河为标志的外城轮廓及城墙走向,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北京古都的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构。

同时启动的“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①将其转化为服务于人类现代和未来生活的文化资源

  ②将通过深入发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③将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市轮廓平面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2012年,北京市将创编地方教材《北京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大力弘扬“北京精神”。

  B.对于2012年的中国楼市是涨是跌?

专家说法不一。

房价仍然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C.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习近平引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诗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明中美友好合作关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无法阻挡,不可逆转。

  D.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饹馇饸的制作工序繁多:

选豆、磨浆、摊制、卷切、油炸、脱油等……,每一步都极为讲究。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

  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

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地流着。

  我喜爱夜的柔和、舒缓;我喜爱夜的安宁、静谧;我更喜爱夜使一切浮华和喧嚣退去,让我们重新找到了自己。

  A.选段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夜空的明亮、透彻。

  B.选段中连用“沙沙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

  C.选段中把“月光”比喻成“银色的薄纱”,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胧美。

  D.选段中运用“我喜爱……”的排比句式,描写了山村夜晚的柔美、安谧。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1分)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1分)

  (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人才必须经受艰苦磨练益处的句子是,

  。

(2分)

  8.名着阅读(3分)

  《论语》是①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②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学习方法等,如“礼让为国”、“见贤思齐”、“有教无类”。

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③的辩证关系。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从2011年起,北京市将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

学校也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PM2.5在北京市的主要来源。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治理PM2.5空气污染的宏观思路是什么。

(5分)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来源于汽车尾气、煤烟和喷涂等。

记者从北京环保部门了解到,北京市将在2013年完成淘汰40万辆老旧机动车的目标;2015年前,1200家沥青防水卷材、玻璃、陶瓷等企业将退出北京市区,并禁止新建、扩建炼油、石化、水泥建材等高污染产业。

北京打算京津冀三地联手,成立京津冀联防联治协调机构,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和特殊的产业标准,以治理改善空气质量。

  【材料二】

  北京市PM2.5污染源情况表

  区域PM2.5污染源排放比例总排放量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22%

  75.5%

  煤炭燃烧16.7%

  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16%

  汽车喷漆等工业喷涂16.3%

  农村养殖、秸秆焚烧4.5%

  周边省市周边省市空气污染影响24.5%24.5%

  

(1)主要来源:

  

(2)治理思路:

  10.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就春节期间空气污染情况进行了现场采访。

下面是对北京市空气治理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的采访记录。

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4分)

  空气治理专家:

2012年春节期间,我们一直在监测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PM2.5的平均浓度今年为65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了16%。

  政府工作人员:

北京市政府公布了2012拟办的35件实事,把“启动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方案”列在第一条,我们层层管理部门早已做好了相应准备,有信心打好以降低PM2.5为重点的攻坚战。

  

(1)说明:

①②

  

(2)结论:

  1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通过一个主题班会进行总结,请你依据以上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将下面主题班会的主题词补充完整。

(要求:

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

  主题词:

,建设绿色北京。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2—14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录毕,走送之走: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

  

(2)俯身倾耳以请翻译:

  14.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姥姥的蚊帐》,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姥姥的蚊帐

  叶倾城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

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

“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

”姥姥回信:

“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

“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没画图吗?

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

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

“当然说得清。

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

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

她,也有蚊帐了。

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

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

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

“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

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

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

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

“那是谁的床?

看着好脏。

  “脏?

”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

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

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

确实不堪用了。

于是,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

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

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

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

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

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

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

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

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

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

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

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

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

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

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

“你会写文章。

”我唯一的骄傲是:

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15.作者围绕“姥姥的蚊帐”使用情况,写出了拥有蚊帐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4分)

  姥姥的蚊帐心理活动

  我妈大学时拥有了姥姥做的蚊帐①

  ②③

  我丢弃了已经破旧的姥姥的蚊帐④

  16.理解画线语句“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在文中的含义。

(4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通过蚊帐传给子孙的爱为什么是“含笑而略带酸楚”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

(共8分)

  ①以前,有“京东第一镇”之誉的东丰台①,远近驰名的是木版年画。

  ②东丰台木版年画出现于明末,兴盛于清代中期,极盛时期全镇的年画作坊多达五十余家。

到了清代末期,天津西南的杨柳青年画走向鼎盛,不少丰台人便跑到杨柳青炒米店开设画店。

丰台人店多势众,在杨柳青炒米店有“丰台帮”之称,势头颇健。

  ③东丰台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

虽然东丰台与杨柳青镇相距不远,但其画风——尤其是早期的画风与杨柳青却相去甚远。

【甲】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乙】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所以它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有很浓的地域和乡土的特点。

东丰台年画传人董静说:

“拿胖娃娃抱大鱼举例,杨柳青人画的鱼多是金鱼,因为城里的人喜欢观赏金鱼,可是买东丰台年画的都是农民,守着河岔水沟,没有金鱼,只有鲤鱼,所以东丰台年画中的鱼全都是大鲤鱼。

  ④东丰台年画以套版为主,局部手绘,特别是面部和手部,画法为写意。

套版一般为六块版,红、绿、黄、紫、蓝,外加一块黑色的线版。

蓝色多是品青,绿是品绿,红是品色玫瑰精。

不用调和色,只用原色;着色很重,对比强烈;设色不是“随类赋彩”,而是把有限的五六种颜色,相互错开,以造成缤纷斑斓的色彩效果。

人脸染得十分浓艳,施粉厚,红色重,不像杨柳青年画脸颊晕染细腻而淡雅;东丰台年画中的人脸像戏剧打脸,追求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其画版直线多,曲线少;色块多,线条少,因之结构紧凑结实,画面具有整体感与分量感。

这正是乡土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我由衷喜欢东丰台年画的缘故。

  ⑤东丰台年画很重视勾眼点睛。

东丰台年画的眼睛是要手绘上去的。

一般分“活眼”和“死眼”。

神像多为“死眼”,上下眼皮是一条横线,中点一个黑点,像“工”字,因为神仙的表情必须庄重;但娃娃美人多为活眼,上下眼皮画成曲线的月牙状,再点睛,以表达人物的表情与神气,因为娃娃美人这种凡人的眼睛必须灵活,有活气儿。

东丰台人把杨柳青画中那种弯成花瓣状左右顾盼的眼叫“凤眼”,但东丰台人不画凤眼,只画活眼。

于是,两地年画风格立时区别开了。

  ⑥东丰台年画由于社会变迁,几近消亡。

幸亏这些年人们有了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始着手发掘、收集和整理本地的年画。

东丰台年画的复兴有了希望。

  (取材于冯骥才的《东丰台年画》)

  【注】①东丰台位于京、津、唐三市间的腹地,是今天宁河县的丰台镇,在天津版图的最东边。

  18.阅读第③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个理由。

(3分)

  答:

  19.根据第④⑤段的内容,说出下面材料介绍的年画属于哪一类型年画的代表作品,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5分)

年画《蟠桃祝寿》,取材于“三月三蟠桃会,为王母娘上寿”的民俗之说,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画面中的胖娃娃面色白中透红,红中透粉,眼如花瓣,胖乎乎的小手捧着饱满圆润的大寿桃,活泼可爱。

画面中的松、鹤及祥云构图,线条繁而不乱,流畅自然。

整幅画面以细腻的笔法、丰富的寓意、精美的造型获得人们的喜爱,成为该类型年画的代表作品。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

(共8分)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先生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做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是本钱和利息的比喻。

他说:

“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

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③第二,是写信人和送信人的比喻。

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这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送信的人。

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送信人的角色。

  ④章先生打的这个比方,大意无非是说,学习别人的知识,要经过思考,要消化吸收,使之变成自己的思想养分,并从中滋生出新的见解,以有益于世道人心。

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

否则,书读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甲】,方法刻板,不知变通;【乙】,读了一些无实际用处的书;【丙】,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

学问再渊博,也只不过是贩卖二手货。

  ⑤德国哲学家阿图尔?

叔本华说:

“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

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

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

”叔本华的本意,当然并非反对读书,而是反对读书不动脑筋的迂腐之举。

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

  ⑥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饭,或是炮制一些伪问题,乃至趋炎附势的所谓“学问”,只会把世界弄得乌烟瘴气,惟有鲜活的、有创见的、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是照亮世界的明灯——退一步来说,即使他们只是星星之火,也会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希望。

  20.①—③段举出章太炎演讲的事例,有何作用?

(2分)

  答:

  2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只填序号)(3分)

  ①死读书②读书死③读死书

  【甲】处填:

【乙】处填:

【丙】处填:

  22.阅读第⑤段,具体阐述叔本华的言论为什么可以证明中心论点?

(3分)

  答:

  六、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

  1.乔布斯说过:

“我是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它启示我们但凡成功者大都经历过失败、挫折。

然而他们大都善于汲取教训,把错误当成警示,当作通向成功的阶梯。

  请你以“吃一堑,长一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有一首歌写道:

鱼儿在寻找大海/花儿在寻找春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寻找生活的法宝/成功的法宝是勇于探险/快乐的法宝是和平友好/美丽的法宝是诚实善良/金牌的法宝是意志不倒/生活需要我们去寻找……

  请以“寻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或补充完整后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题号123456

  答案CDBCAC

  二、填空(共8分)

  7.

(1)答案:

无可奈何花落去(1分。

有错不得分)

  

(2)答案:

千里共婵娟(1分。

有错不得分)

  (3)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1分。

有错不得分)

  (4)答案: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答案:

①儒②孔子及其弟子③学与思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9.答案要点:

(1)主要来源:

汽车尾气、煤烟和喷涂

  

(2)治理思路:

一是在北京市内采取相应措施治理PM2.5污染;二是京津冀三地联手,以治理改善空气质量。

  (共5分。

“主要来源”共3点,各1分;“治理思路”共两个要点,各1分)

  10.答案要点:

  

(1)说明:

①春节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监测表明:

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

  ②北京市政府做好了相应准备,决心降低PM2.5。

  

(2)结论:

北京市降低PM2.5,已经初见成效。

(共2分)

  (共4分。

“说明”共2点,每点1分;“结论”共个2要点,每点1分)

  11.答案示例:

治理空气污染

  (共2分。

基本符合要求1分;语言表达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2.答案:

(1)跑

(2)通“披”,穿。

  (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

(1)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2)低下身子,侧着耳朵(去)请教。

  (共4分。

每句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4.答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共2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5分)

  15.答案:

①自矜②我上大学时我妈把姥姥的蚊帐给我③不想要④后悔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

  16.答案要点:

  物质上贫瘠,但却能通过勤勉活出尊严,因而贫穷不是耻辱;而展示匮乏,寒酸卑微,失去尊严与面子,才是耻辱。

  (共4分。

共2个要点,每点2分)

  17.答案示例:

  这种爱“含笑而略带酸楚”是因为首先姥姥勤勉,尽其所能,竭尽所有,教人输人不能输阵;妈妈辗转勤勉不停劳作,贫穷但体面;我勤扒苦做,让人生丰盛富饶。

  从中我感悟到,贫穷并不可耻,要努力面对贫穷;困难并不可怕,要敢于正视困难,改变困境,活出面子和尊严。

  (共7分。

“原因”写出3点,每点1分;“感悟”写出2点,每点1分;语言表达2分)

  

(二)(共8分)

  18.答案示例:

  【甲】句陈述的对象是前句话的比较对象“杨柳青”年画;【乙】句内容是下句东丰台年画“有很浓的地域和乡土特点”的原因;【甲】【乙】两句如果调换位置,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

  (共3分。

共3条理由,每条1分)

  19.答案示例:

  该年画属于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人物脸颊晕染细腻、淡雅,东丰台年画人物脸十分浓艳,施粉厚,红色重;材料中的“画面中的松、鹤及祥云构图,线条繁而不乱,流畅自然”符合杨柳青年画特点,东风台年画画版直线多,曲线少;杨柳青画中娃娃的眼睛弯成花瓣状的“凤眼”,而东丰台人不画凤眼,只画活眼。

  (共5分。

判断哪种年画1分;说明原因共3个要点,各1分;语言表达1分)

  (三)(共8分)

  20.答案要点:

  ①—③段举出章太炎先生关于读书与治学的一段演讲,用本钱与利息、写信人与送信人两个有趣的比方,引出下文对学习知识要经过思考的论述,从而得出“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的中心论点。

  (共2分。

共2个要点,简要分析1分,中心论点具体内容1分)

  21.答案:

【甲】①【乙】③【丙】②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示例:

  叔本华的言论首先提出假设只阅读不思考,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接着用总骑马的人最终不会走路的比喻,指出不独立思考的危害,然后用现实中学究将自己读蠢的现象,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

  (3分,有层次地分析叔本华言论内容2分,总结出从反面印证中心论点1分)

  六、作文(50分)

  23.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