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662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民俗艺术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

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全民欢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

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

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

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

的确是这样。

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

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

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

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

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

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

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

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B.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关联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都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以前“春节”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让一些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有了更多的审美期待。

  B.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因为前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不健康的,而后者则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C.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几乎人人都想回家过年。

D.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

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有可能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B.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D.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

“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

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B.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C.概以便宜/

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D.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或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

    B.文中出现的与官职任免有关的说法中“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均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头、黎元、氓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

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

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

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

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

(5分)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2)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一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高   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

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

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

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

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

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

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

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

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

“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

“什么玩意儿!

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

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

“好东西!

好东西!

”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

“值多少钱?

”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

“这是汉代的蓝田玉。

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

“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

“买不起。

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

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

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

“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

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

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

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

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

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

印面阴文刻着“广  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

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

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

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

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

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

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

“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

”帅子眼盯着金鼎

问。

“那这个呢?

”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

“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

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

“好,两万就两万吧!

这个呢?

”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

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

“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

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

我看未必。

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

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

”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

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

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

“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

“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

这样吧,二十万!

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

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

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

“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

”帅子撒了个谎。

他想卖给大师。

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

”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

”大师笑了:

“五千元。

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

”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

“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

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

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

”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

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

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

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

“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

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大医精诚妙手仁心

“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生,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黄凯钧《友渔斋医话》 

2008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5O周年,亦是罗征祥教授从事心血管病研究56周年。

 

祥和的面容,儒雅的风度,神情中透着成熟与稳重,眉宇间充满平和与慈祥——这就是罗教授给大家的印象。

罗教授1952年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毕业,几乎没有多少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在医学领域里最难最复杂的专业——心脏外科学。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禁区:

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外,还有众多的不解和怀疑。

罗教授经过与广大患者的接触后,深信心血管疾病并不是少见病、富人病,他就是要到这个没有路的地方闯一闯,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闯出一条新路来!

他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从摸清心脏基本结构开始,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在心脏外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心脏手术要求极高,罗教授从最基本的止血练起。

大血管不慎破了,满视野都是涌出的鲜血,触目惊心,罗教授眼睛看着无影灯,一按、一压、一捏,大弯针缝合创面,气定神闲的几下子:

好了!

瓣膜要一针针依次缝合,重复的动作简单却枯燥,1小时,2小时……有些医生已经站酸了腿,看花了眼;罗征祥依然目不转睛,一双手不紧不慢,对生命精雕细琢。

经过多年的探索,禁区的大门终于向这个不服输的突破者缓缓打开。

 

1974年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周总理推荐阿根廷专家到广州、北京、上海选定交流医院及团队。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罗教授现场演示心脏手术准确无误,动作干净利落,旁观者叹为观

止。

考察结束后,阿根廷决定邀请以罗教授为团长的7名心血管病专家赴阿学习考察。

在国内,手术间是他人生拼搏的战场,他努力地做好每一台手术;在国外,他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争分夺秒地学习心血管领域的新知识,常常带着面包等简单方便的食品,泡在手术间和病房。

 

“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罗教授的座右铭,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1977年,罗教授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创的广东I、Ⅱ型生物心脏瓣膜和左心室辅助循环器“罗叶泵”,罗叶泵被认为是中国医学的一项重要突破。

罗教授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没有一点大牌专家的架子。

他的手术做得漂亮是远近闻名的,因此,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同行专程前来观摩。

每当这时,罗教授总是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有时还一边手术一边讲解操作要领,使观摩的同行受益匪浅。

这种毫无保留的大医风范赢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赞誉。

 

在这些年中,盘桓在罗教授脑海中的一直是一个未能达成的愿

望:

建立一个集预防、临床诊治、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心血管病研究中心。

1984年,罗教授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霍英东先生,在霍英东先生的帮助下,罗教授从零做起,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研究中心规划、建筑专家聘请、施工现场勘察……每一项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罗教授亲力亲为,同专家们一起克服一个个困难。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霍英东心脏中心(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终于建成了。

该中心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我国首批仅有的3个心血管病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之一,并连续多次任命至今。

 

罗教授在治病医人的同时,不忘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广大群众;也不忘培养更多的学生,让医学事业这朵火花不断放大。

罗教授对年轻医生的要求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先学好做人,再好好做事;要树立目标,不怕困难,干好自己的临床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

罗教授把培养年轻医生比作链式反应。

也正是有了罗教授这些老一辈省医人对年轻医生的辛勤培养,省医的精神才得以在新省医人的身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如今,心研所已经建立了一支立体的人才队伍,科研与临床互相支持,前沿和基础相互渗透,有力地推动着心研所的可持续发展。

罗教授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是成功的,他所创立的心血管病研究所,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研究与治疗中心。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断探索,从不停止。

现在已经81岁高龄的罗老,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继续为繁荣我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奉献着心血。

                                 (摘编自“中国人物传记网”)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时的人们认为心血管疾病是少见病、富人病,对心脏外科学专业感到不解和怀疑,但罗教授用几十年的医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正确选择。

B.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在周总理的推荐下,罗教授作为团长带领专家赴阿根廷考察,学习心血管领域的新知识。

C.在罗教授主持心研所工作期间,心研所科研与临床并重,前沿与

基础渗透,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立体人才队伍。

D.文章按照时间线索叙述了罗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上的业绩,选例典型,叙评结合,并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凸显了罗教授的医术和医德。

E.罗教授毕业后就从事心血管病研究和治疗工作,通过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绩,为我国心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⑵文章开篇引用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中的一段话,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⑶罗征祥教授在心血管病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⑷“妙手仁心”一词常用来赞美医生,作者用它来形容罗征祥教授可谓恰如其分。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爷爷               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了迷。

 

②她擅长京剧,模拟各派唱腔,无不          

 。

③这些画里的虾之所以              ,是因为齐白石仔细观察过真正的虾。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C.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B.电视剧《离婚律师》围绕着“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原本不再相信爱情的离婚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