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18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docx

刘光烈与《山河颂》星光大道2907799621

[转载]刘光烈与《山河颂》_星光大道2907799621

[转载]刘光烈与《山河颂》2012-08-0200:

24阅读:

原文地址:

刘光烈与《山河颂》原文作者:

娴旈槼娴汉刘光烈与《山河颂》

四海飘蓬数十年,行吟华夏诗千篇。

挥毫著就山河颂,如潮盛誉赞连连。

年高卸甲未归田,翰墨寄情心似仙。

笔下奔腾家国事,桑榆晚景志弥坚。

奇功未擅如白丁,和蔼春风总逊谦。

才俊德鸿众人敬,爱心播撒种福田。

X

  这是罗大勇主编最近为刘光烈老先生写的诗《桑榆颂——赞刘光烈老将军》。

  刘光烈老先生是著名的军旅作家、诗人、书法家。

他出生于革命家庭,是烈士的后代。

1929年,他父、母亲参加红军,是优秀的红军指战员,都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

带着家仇国恨,他十三岁就参加了革命,从此戎马一生。

现已近八旬高龄。

刘老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各个历史时期。

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又是智勇双全的战斗员,在军内外荣立二等功和一等功,是人民的功臣。

荣誉的光环笼罩着他,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严以律己、低调做人。

  1969年7月28日,在汕头特大台风大海潮中抢救过数百名临危的群众,被中央军委授予“抗灾英雄”、“刘光烈抢救小组”称号,在救灾中受伤,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

建国初期,他在空军司令部工作,担任刘亚楼司令员的作战参谋。

那时,美国的高空侦察机时常在我国领空盘旋,我国的战机因条件所限,无法将其击落。

他想出了一个作战计划,在刘亚楼司令员的支持下,他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参与实施并指挥,将美国高空侦察机击落,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他多次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的接见。

  虽然刘老已离休多年,但他一直坚持退而不休、残而不废。

他是人民的功臣,但常说:

“国家、人们对我的付出很大很大,但我为国家人民的贡献却很小很小。

”他始终那么谦逊,做事、为人总是那么低调,从不居功自傲。

他还说:

“我一生只做三件事,即‘握枪卫国、执笔颂国和投资建国’。

”现实生活中的他的确如此。

他曾写一首诗,就是其真实的写照:

“戎马生涯五十年,解甲退休未归田;摸爬滚打神州游,操起笔杆颂家园。

巧遇西部大开发,老骥伏枥不偷闲。

”凡认识刘老的人,都盛赞他是“坚韧不拔的革命战士,是永不褪色的老军人,永不退役的老黄牛”。

  他刚放下卫国枪就操起颂国的笔,结束了戎马生涯,由武将变为文侯,这是他一生的一大转折。

退下来的数十年间,始终保持老八路精神,他一直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性,实践“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古训,在漫长的三十二年里,云游天涯,四海为家,游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百万公里,坚持“边游、边读、边写”和“走一路、游一路、读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写一路、改一路”的方法,拍摄了数千张景观照片,搜集了数万件涉猎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自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详实资料,写了一部巨著——诗集《山河颂》。

书中收录了数千首诗,一百多万字,已经出版。

  如果说古时的徐霞客游历大江南北,留下《徐霞客游记》使人觉得祖国山河壮阔秀美,那么,当代的刘老历时数十余年遍游祖国各地,写出巨著《山河颂》,同样使人觉得华夏大地璀璨奇丽!

如果说徐老以清新简练的艺术语言,记述了其亲身经历和旅途见闻,使这部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刘老以诗歌的形式描写各地名胜和人文风俗,且搜集了多方面详实资料,拍了数千张景观照片,同样使《山河颂》具有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老是我国第二个徐霞客!

  刘老的名字在南粤大地上乃至全国各地早有所闻。

未见其人,先读其书;详读其书,如见其人。

他的人品、人格、才华就是一首诗,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壮丽的诗!

诗集《山河颂》是一部流芳千古的书,好就好在:

  一、写实逼真。

该书缘于祖国神奇大地、悠久的历史、壮丽的河山、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像显微镜那么细,像望远镜那么远,像海洋那样深,像天那样高。

每首诗如一幅画,写得那么真切、生动、自然,读后如亲临其境,流连忘返。

  二、短小精悍。

诗集《山河颂》数千首诗都高度概括,词句精炼,短短几句就把一个地方(省市区)、一个景观,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非常精炼,好读好记,顺耳易懂,自然一体,三言两语就把人带进现场,把祖国的万水千山、人间春色写得淋漓尽致,每首诗总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三、情景交融。

诗集《山河颂》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他数十年如一日,以摸爬滚打的战斗作风,爬雪山,过草地,闯沙漠,探戈壁,渡海过洋,日游夜写,呕心沥血,写完了这部语意深切、言近旨远、气壮山河的古体新诗。

这对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将实在难能可贵,如果没有对国对民的深厚情,没有刚强的毅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要写出这样的情景交融的诗是不可能的。

  四、合辙押韵。

作者是军事家,并非专业诗人,但写出诗集《山河颂》却胜似专业,宛如一位熟练的老诗人,七言律诗,好读难写,要求内容形式、思想艺术的统一,合辙押韵实属不易,然而刘老数千首诗中,都写得那么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易诵能唱,独具引人的魅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五、百科全书。

诗集《山河颂》文艺性强、趣味性浓,知识面广,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等,像是一个博物馆的资料库,特别是对旅游业,起到了神游可读、行游可导的效果。

  六、图文并茂。

《山河颂》全书数千首,每首均配有景观照片,使人阅后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总之,《山河颂》为祖国的文化海洋增添了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流,真是可喜可贺。

同时祝愿刘老身体康健。

  (以上根据多家报社、电台记者的采访资料和部分读者的读后感汇集而成)

                                      2011-11-24

附录一:

《山河颂》前言、序言及后语

前 言

戎马生涯五十年,解甲退休未归田。

摸爬滚打神州游,操起笔杆颂家园。

  我已经历了七十余年的风雨沧桑。

父母在抗日战争中为国牺牲。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当过儿童团长,参加过一些革命活动。

解放后,就读于广东韩山师范学校,之后当过教师。

后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空军的军事院校学习。

毕业后先后在空军汕头基地、空军第三十五师(现九师)、空军第七军、空军第十二军、广州军区空军、中央军委防空军司令部和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等单位任职。

从当兵到当官,从连队到机关,转战东西南北中,将有限而宝贵的青春,奉献于无限而伟大的革命事业之中。

在革命的熔炉里锤炼,接受了优良的传统,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

因此,当了一辈子军人的我,过惯了部队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

退下来之后,被安置在军休所养老,虽无官一身轻,却也有诸多不习惯。

幸好军休所是一个从军队直接离退休的优秀群体,这里聚集着众多在各个历史时期打过仗、立过功、身经百战的老同志,他们虽职位有高低,年龄有大小,但都具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退伍不褪色,仍默默地为国为民发挥余热。

  我长期在部队生活,养成了闲不住的“毛病”,总想找点事干。

干什么呢?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对余生作了粗略的安排,那就是:

只争朝夕读点书,摸爬滚打神州游,班门弄斧学写作。

做到残而不废、退而不休,按边读、边游、边写的“三边法”,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性,逼着自己,实践“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古训。

至今已走遍全国的34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城乡、山岳、江河、湖海、沙漠和草原。

全国56个民族中,已接触过四十多个少数民族,使我更深地了解了伟大祖国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和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丽神州,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纵览万水千山,阅尽人间春色。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诗情更是油然而生,尽见诸笔端,触景生情,笔下有神。

近十年来,写完了系列诗,结集为《山河颂》,共1743首,约百余字。

并且搜集了数万件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等方面的详实资料,拍了数千张景观照片,一同编入书中。

此书的出版,将作为文化海洋中的一滴,敬献读者。

同时,神游者可阅,行游者可导。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功底浅薄,错漏一定不少,恳请贤达批评指正!

              作 者

           2006年6月18日

序 一

字里行间充满爱

  《山河颂》顾名思义,人们就会想到这是一部讴歌祖国壮丽河山的著作。

是的,它是一部涵义深长、概括性强、生动活泼、好读易懂的文艺诗作,同时又是一部涵盖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和自然等方面的百科全书。

读《山河颂》就像畅游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胜过“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因为作者不辞辛劳,用近十年的时间,自费摸爬滚打,云游天涯,四海为家,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冰封的北国到四季如春的南疆,纵览万水千山,阅尽人间春色。

作者敢于探险,敢为人先,不仅游遍名山大川,而且只身走进西藏的无人区,穿越滚滚的沙海大漠。

数十年过去了,他走遍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城乡、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戈壁沙漠和草原,接触了全国56个民族中的四十多个少数民族。

作者更深地了解了我们伟大祖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丽河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激情油然而生,触景生情,笔下有神。

他呕心沥血,边读、边游、边写,近十年来写了近三千首诗,收入本书近二千首,百余万字,搜集了数万件涉猎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详实资料,拍摄了数千张景观照片,现编辑成书。

  《山河颂》是一部诗作巨著。

按地域划分为四卷:

  第一卷,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八省市。

  第二卷,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八省区。

  第三卷,包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台湾八省市。

  第四卷,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十省市区。

  该书史诗兼蓄,图文并茂,神游可读,行游可导,达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效果。

  作者在自序中有诗云:

“戎马生涯五十年,解甲退休未归田。

摸爬滚打神州游,操起笔杆颂家园。

”这是作者一生简练的写照。

作者年逾七旬,他父母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

在解放战争中,他当过儿童团长,参加过一些革命活动,就读于广东韩山师范学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空军的军事院校,毕业后,分别在空军汕头基地、空军第三十五师(现九师)、空军第七军、空军第十二军、广州军区空军、中央军委防空军司令部、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等单位服役。

从当兵到当官,从连队到机关,转战东西南北中,将一生有限的青春,投身于无限革命洪流中,受到革命熔炉的冶炼,得到优良传统的熏陶。

  作者当了一辈子的兵,过惯了部队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

从部队离退休,安置在军休所养老,虽无官一身轻,但他长期养成了闲不住的老黄牛精神,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性,做到退而不休,残而不废,根据其自身的爱好和条件,仍默默地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业。

《山河颂》一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提起作者刘光烈的名字,在南粤大地乃至全国广为人知,他于1969年7月28日,在汕头市澄海县抗击历史罕见的特大强台风中,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在极其艰险的狂涛巨浪中,抢救数百名临危的群众,自己负伤致残。

他的英雄事迹受到当时党中央的表彰,在国庆20周年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的接见,并随同他们一同登上天安门观礼,被授予“刘光烈抢救小组”的光荣称号,在军内外分别荣立二等功和一等功。

他的英雄事迹得到全国人民的赞颂。

  诗集《山河颂》,字里行间充满这位人民英雄对人民、对祖国无限的热爱,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鲁 斌

2006年8月1日

  (注:

序作者系部队军级离休干部)

序 二

回馈人性关爱的大美

——序言刘光烈老先生的《山河颂》

  当作家、编辑家罗大勇先生把厚厚的四部书稿摊在我眼前的那一刻,我愣了。

的确,从那刻起,我知道这四部书稿里面一定有着一段段异乎寻凡之事和不同常规的过人之实。

就主体个性而言,我不属于那种激动类型的人,但那一刻,我真的很认真地激动了一番。

  我在想,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久历军旅半个世纪,所事无计,生能浮游,离休后当该颐享清福顺理常态,可他愣是坐不住闲不着,耗时十载,除银百万,行程数百万公里,花甲值出发,古稀余落脚,几乎遍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且每经一处,拍摄留影,搜集史料,挥笔以书,拈手诗赋,以镌心碑。

而刘老十年常人思不敢,数百万公里华夏征历,真是神州当纸情为墨,以心作笔画山河,令我天佩以服,跪朝不过!

  刘老很虚怀,以致令我心颤。

我可以为大众劳碌,我更乐意为刘老尽责:

你不需客气,你的一句话就是我情愿的行为,这“序”我一定要奉意而写,且尽力写好。

短小一点,把我的声腔写出来寄给你,将音量调到最大,好让你听清我的心的叙歌。

  讲究的人都知道,尊严要比金钱更昂贵,人格要比生命更重要,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使真正的学人记起?

中国的真学人们不会,我不会。

而在刘老面前我足足矮了三分。

老人家口口声声“力布老师力布老师”,这让我联想到尊严与人格以外的更多。

其实,刘老的资历与年龄恰与我的父辈稍逊基适——在他的面前我不想尊严,我宁可“下贱”。

于是我说:

你折煞我也;于是我又“命令”:

你就直呼力布好了!

后来“协议”达成。

我高兴了。

  如刘老这样的人品归宿并不稀奇但令人惊喜。

因为,他真正地在履行着“人”或曰“人性”。

至少有三条理由我能说服自己:

一、人性采集他做到了蒙骗和绕行恶毒的端缘。

也就是说,他以人的大善与大乐为生命标本,来完成人程之旅,这是一般存世人所不能想象更是不能完成的。

他本次已有的行为是最好的诠解——足遍三十多个省,亲交四十余个民族,拍照双五百,诗作近三千首,泱泱百余万言,天象地理,人文自然,历史现在,玄机拱卫,万方不虞,祥云掠赋,劲风遒吹,句段其中,字里行间,我的的确确感觉到他的心歌的苍直与强悍;二、人性释放他做到了驱益最大化。

换言之,崇天仰道他不是祸害的最大化,刘老的最大化是在赞歌祖国,是在颂扬民族,很值得景仰与质佩。

如果非要再换一个名词,那就是他是在做了一项光彩事业,岁月游走的若干年以后,青史会明标一笔以溢美之;三、人性流向刘老做到了别样的合理与崇高。

其实,细细想来,人类没有太大的必要对自己进行硬性指标的苛求。

而刘老把对民族的赤诚,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性的养护,进行了最主动的承担与实心化——不辞神费,忘我劳安,腾挪魄力,高扬生命激情,让心灵一次次团圆。

我想,就在此时此刻,也许有太多的人还在捣着烧酒、摸着麻将、做着春秋大梦,而刘老却找到了真正属于人类幸福的下落。

这既是一己的快慰的超脱,也是对人类心灵不去沙漠化的引领与启发。

我曾研究和对比过,人性的原始价值与剩余价值是同值等量水平的,刘老他在人性荒芜价值、糟糠价值、中性价值、高尚价值这四大价值中,将人性价值最终推抵高尚,这恰恰昭示了人类人性归程的最高典籍。

所谓的人性如常,情归大普,人性变异,滑入寞落;四、人性成全是人性大美的集成或曰集成的大美。

这是“四性”中的本巢归位。

刘老功高而不去狂傲,刘老位尊而不去气仰,刘老银足而不去豪阔。

他没有自居,他没有坐享,他没有颐指,他以最丰润的心潮,打湿了自己的情怀,写出了可供今人后人饱览的实料,写出了万古可恋的诗篇。

读他所有创作的文字,看得出,他并没有精读“声律”,却也“格要”大部掌控;他并没有深研“毛诗”,却也是“佩韵”相应自如。

《山河颂》通四部全阅,呈展不俗,大气可触,纵横凸凹,错致鳞栉,包罗万象,回肠动心。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艺术尺度,更是一个人品与境界、诗意与情结的高度。

  人性中的弱点,自古以来都是人类不能多得的宝贵财富,这是因为其突出不二的反衬作用——没有卑微,我们何以知晓伟大;没有懒惰我们怎去明白勤奋;没有肮脏我们又如何去体会纯洁,没有空白,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读懂文字。

我们之所认知了大千世界,无一不是依靠人类弱点的存在与伴随。

  我们拭目以待,搏苍浪之水,看原田每每,那些豆蔻们一茬茬茂盛着,我们真的是诚心实意地巴望着他们出人头地,因为有一份太重的希望要移交给他们——能将国人的货币与美元扳平。

而我们的项上人头,却白发茫茫,不期而然,摇头晃首。

而就在这个时候,刘老给了我们最直接的敲击与鼓策——人不可以惰,更不可倚老卖老。

他没有享腻人生之美,他没有过足爱国之瘾,他毅然奋起的游记行为,是对人生和人性的更大抬爱与誉美,是对祖国爱慕的拓进与延伸,是民族情怀的加长、加宽、加厚、加密。

人生百年终有一老,我们希望这样一位可爱、可敬、可佩的老人与长者长生不老,但如果三百年后仍会有逝,他的游历与记录行为无疑是对他存生不足的最好补缺与弥袂。

我们知道也坚信,到任何时候,刘老都一定会感谢自己而面带微笑,而我们,又如何不去微笑和感谢!

  是为序。

           巴·钢普力布

       于青岛 玛嘎德书屋

       2008年4月26日

  (注:

序作者系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

序 三

踏遍神州满目诗

  莽莽华夏大地,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孕育了璀璨夺目、辉煌宏博的历史文明,使得这片土地更加神秘、更具魅力、更加美丽,也使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中华儿女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为探寻她神奇的魅力,自古就有无数旅行家对其进行过艰辛的探寻。

譬如:

屈原先后到汉北、江南,长期在沅、湘流域游历;郦道元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李白到过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徐霞客北抵燕幽,东达粤闽,西入滇南,历时三十多年,足迹遍及各地。

还有王维、杜甫、柳宗元、欧阳修、沈括、苏东坡、陆游、朱舜水等等,遍游祖国大好河山,留下了无数讴歌其壮阔、神奇的诗文。

这些旅行家的珠玑诗文,又使得华夏大地更加显得绚烂多彩,中华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在现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其中对旅游的欲望日渐浓烈。

于是各种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于是自驾游、假日游、自助游等形式的活动融入人们的生活,使得我们能尽情地饱览祖国山河之壮观、感叹神州之绮丽、赞颂华夏之神奇,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热爱这个美丽的家园!

然而,在现代的旅游队伍中,绝大多人到风景名胜游览仅仅是跑马观花,未对其作更深入的探究,其形成渊源、名人游历典故、历史传说等等,有的人能略知一二,更多的人则茫然不知。

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可是,在这芸芸旅者之中,就有一位让人十分钦佩的老人,他就是刘光烈老先生。

  当了一辈子兵的刘老,过惯了部队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养成了闲不住的“毛病”,因此,退下来之后,“摸爬滚打神州游,操起笔杆颂家园”,形成一个由军人变成文人的大转折。

这使我仿佛看到:

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有他悼怀英烈的身影;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他骑驼的笑声;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有他和蒙古族兄弟一起策马的英姿;森严的曲阜孔府里有他凭吊先贤的踪迹;辉煌的布达拉宫前有他探寻藏汉和亲的目光;清秀的漓江上有他吟诗的豪情;雄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边有他啧啧的赞叹……他每到一处都写一些诗,且拍摄照片、搜集资料,真可谓踏遍神州满目诗!

  如果说古时的徐霞客游历大江南北,留下《徐霞客游记》使人觉得祖国山河壮阔秀美,那么,当代的刘老历时十余年遍游祖国各地,写出巨著《山河颂》,同样使人觉得华夏大地璀璨奇丽!

如果说徐老以清新简练的艺术语言,记述了其亲身经历和旅途见闻,使这部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刘老以诗歌的形式描写各地名胜和人文风俗,且搜集了天文、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等详实资料,拍了数千张景观照片,同样使《山河颂》具有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因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老是我国第二个徐霞客!

  古人云: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这是告诉我们,行路和读书是求知的重要两个方面。

刘老也正是为了实践古人这一珍言,踏遍神州的山山水水,且行且记,将所到之处的景致、人情、风俗等记在本上、摄入镜头、化于心中,并且以诗诵之。

如此殚精而为,集十多年之心血,终于完成巨著《山河颂》。

因此,这部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集全国各地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等于一书,读之,似有随刘老一起畅游神州之感,同时也有“读万卷书”之益。

  刘老的这部巨著,诗情洋溢,资料详实,图文并茂,堪称一部百科全书。

每首诗都写得朴实自然,读来琅琅上口,没有那种诵读拗口、晦涩难懂的所谓文人诗的诗风。

如果将刘老的诗归类的话,可以算是自由体的白话诗。

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宽格的律诗和绝句。

但是,假如读者一定都要按照近体诗那种格律、意境的要求来读刘老的作品,那就有点强难作者了。

这仅是我个人之管见,相信读者会有真知灼见。

  就写以上这些,权作序言。

          罗大勇

       2008年1月于北京

  (注:

序作者系著名作家、编辑家,北京某大型系列丛书主编)

序 四

赞诗集《山河颂》出版

  诗集《山河颂》出自戎马一生的老军人刘光烈之手,共四部,近二千首,洋洋洒洒百余万字,诗配景观彩照,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地理典故尽收笔底,并辟了详细的注解。

于是,一部凝聚着老军人的中国心、民族情、英雄气、壮士志的诗集《山河颂》历时十余年终于出版了。

  这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百科全书,这是一部壮美人生的历史画卷,这是一个老军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英雄本色留照后人的人生榜样,这也是刘老一生心血的凝结。

  十多年来,刘老走遍了全国的34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城乡、山川、江河、湖海、沙漠和草原。

56个民族中,已接触过四十多个少数民族。

《山河颂》诗情洋溢、图文并茂、朴实无华、触景生情、写实逼真,分为四卷,言志言情,短小精悍,搜集了数万件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自然的详实资料,拍摄了数千张景观照片,呕心沥血,壮志情怀,讴歌了大好河山,抒发了英雄气概,真所谓:

踏遍青山人未老,万里江山写英豪。

  一个青年人应该怎样成长?

  一个中年人应该怎样发展?

  一个老年人应该怎样活着?

  读刘老的诗集《山河颂》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部巨著值得每一个热爱生活、尊重生命、追求价值的朋友拜读。

  愿《山河颂》成为众多朋友的精神美餐。

              潘 军

        2008年3月31日

  (注:

序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序 五

一股清澈甘甜的新泉流

  未见其人,先读其书;拜读其书,如见其人。

作者刘光烈的名字,早有所闻。

他是一位人民的功臣,他曾在特大强台风大海潮中抢救过数百名临危的群众,在军内外荣立二等功和一等功,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的接见,他的英雄事迹,我青年时在全国的各大报刊曾见过。

他的人品、他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首诗,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壮丽的诗。

  诗集《山河颂》,出我意料之外。

一个并没有高深学历、戎马生涯五十载的老兵,竟然能写出近二千首古体新诗《山河颂》。

这也是我意料之中,因为他不是个普通的一兵,而是一个有坚强意志和高深智慧熔铸而成的特种兵,他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各个时期都有他坚实的足迹、光辉的一页。

他一生爱国爱民,艰苦奋斗,勤学苦练,年逾七旬“解甲退休未归田,操起笔杆颂家园”,放下卫国的枪杆,操起颂国的笔杆,两杆交接,不留间隙。

他由国家安排在军休所养老,但他退而不休,退伍不褪色。

他因公致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