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887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docx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0

一、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2、《大雅堂乐府》:

《大雅堂乐府》:

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

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二、简答题

1、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

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

提示:

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

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

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2.西湖笑居士评价吕天成的《齐东绝倒》一剧曰“此剧几于谤毁圣贤”,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

(1)《齐东绝倒》写帝舜帮助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瞽叟逃脱制裁,颇能揭示封建王法的欺骗性质,也讽刺了帝王的徇私。

(2)吕天成用一种玩笑的态度写古之圣贤,表现出晚明文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精神上的无所顾忌和对传统的挑战。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

(1)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

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

(2)在关目处理上,一方面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

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2、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提示:

《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阴间弥衡击鼓骂曹之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

曹操(155-220)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戏剧性的人物。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最动荡的时期,他在诸候割据的混乱中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但始终只是以丞相的名义进行统治,仍尊奉已经丧失了权力的傀儡皇帝,直到死后,被他夺取皇位的儿子追为皇帝。

他这段特殊的身份一直被传统中国视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典范加以谴责。

“击鼓骂曹”的故事就是将曹操视为奸臣的经典描述,《后汉书》、《三国演义》及本杂剧跨度千年,三次将其搬演。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县(山东德州平昌县)人。

善写文章,善于辩论。

急躁、傲慢,常出言不逊。

(从荆州游历到许昌;与孔融、杨修交往;拒绝拜见曹操;裸衣击鼓,捶杖骂曹;随荆州刘表;为黄祖所杀)

沈炼(1507-1557),字纯甫,号青霞,明会稽人。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溧阳县令、茌平县令。

沈炼幼有大志,文武全才,下笔辄万言而不能止。

生性刚直,不附权贵,故任县令后一直未得升迁,过好长时间后才为锦衣卫。

炼秉性耿直,嫉恶如仇,曾上疏揭露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大罪状,遭迁杖五十,削官为民。

后受严党诬陷,以与白莲教阎浩等谋乱,惨遭杀害。

为我国古代杰出忠烈之士。

有《青霞集》传世。

徐渭的剧本写祢衡死后阎王因其气慨超群,才华出众,待以上宾。

上帝召请祢衡为修文郎,行前判官请他“权做旧日行径,把曹操也扮做旧日规模,演述那旧日骂座的光景”。

祢衡应允,即将打鼓骂座事重演一番。

剧中有女乐穿插,曹操稍一犯规即挨一百铁鞭,祢衡击鼓历数曹操罪恶,骂得痛快淋漓。

《狂鼓史》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因此可以直骂到曹操临终时“分香卖履”之事,更为痛快淋漓。

“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

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

这一剧作在当时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和高度评价,也正是因为它并不是就历史而写历史,或借历史讽喻现实政治;它的感人之处,是那种恣狂的个性和烈火般的激情。

“他那里开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来挝,正好俺借槌来打落,又合着鸣鼓攻他。

俺这骂一句句锋铓飞剑戟,俺这鼓一声声霹雳卷风沙。

曹操,这皮是你身儿上躯壳,这槌是你肘儿下肋巴;这钉孔儿是你心窝里毛窍,这板仗儿是你嘴儿上獠牙;两头蒙总打得你泼皮穿,一时间也酹不尽你亏心大。

且从头数起,洗耳听咱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小孙屠》

宋元南戏。

收录于《永乐大典》,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三种戏文都较高地保留了宋元南戏的原始面目。

《小孙屠》表现的重点则是家庭伦理、兄弟之情。

这和元杂剧创作晚期对道德伦理的关注表现出一致性。

2、折子戏:

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

折子戏演出的鼎盛时期在清代,但其源头却在明代。

折子戏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

折子戏的风行,是清代曲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度变迁:

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

二、简答题

1.简述南戏与北杂剧的不同。

提示: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拜月亭》的艺术成就?

《拜月亭》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第二是结构上两组线索的设置;三是曲辞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3、《宝剑记》在戏曲史上的价值

李开先《宝剑记》在题材上的开拓。

李开先的《宝剑记》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这个故事超越了传统的南戏,以前南戏利用传统题材——婚姻家庭,开始表现政治上的中间斗争,这里面显示出文人对政治的参与精神和他们的无耐。

4、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

(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

(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

(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

(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三、论述题

1.《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都是反映士子的爱情与婚姻的作品,试分析其创作主旨的不同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提示:

《张协状元》主要是谴责文人的负心;《荆钗记》则着重肯定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而《琵琶记》则通过蔡伯喈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

《张协状元》和《荆钗记》的创作主旨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宋代科举录取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松弛,使得大量的士子得到入仕机会,成为职场官员择婿的对象,这样,婚变负心就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而元代废科举,负心的题材不再受到注意,同时,元代剧本创作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文人思想的灌注,包含了浓郁的文人意识,肯定和赞扬文人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追求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琵琶记》的不同则在于作者高明的思想意识的左右。

一方面,高明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他又不满足仅仅在伦常的层面讨论文人问题,他希望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权、对文人及其家庭的生存状态作深入的思考,所以,他的主旨没有仅仅停留在文人负心的批判和忠贞爱情歌颂的层面。

2.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提示:

  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

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

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

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

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

“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

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名词解释 

三言: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二拍:

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

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拟话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2.脂评本

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简答题

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

  这主要有两类。

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

即“情”与“理”的矛盾

  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

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

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

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

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

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

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

(具体见教材第263—266页)

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

  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宮、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花木虫鱼等精灵的恋愛,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給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

(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

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数量相当可观。

(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

(举例略)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

“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

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

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

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

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

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揭露得十分深刻。

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

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为“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第三,点破法。

顺其所始,攻其所弊。

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这就一下子揭穿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

第四,合理的夸张。

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都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

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

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

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

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

第三,贾府的衰败。

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

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

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三言: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二拍:

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

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拟话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2.脂评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简答题

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

  这主要有两类。

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

即“情”与“理”的矛盾  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

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

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

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

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

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

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

(具体见教材第263—266页)

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

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宫、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花木虫鱼等精灵的恋爱,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

(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

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数量相当可观。

(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

(举例略)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

“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

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

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

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

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

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揭露得十分深刻。

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

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为“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第三,点破法。

顺其所始,攻其所弊。

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这就一下子揭穿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

第四,合理的夸张。

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都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

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

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

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

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

第三,贾府的衰败。

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

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

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答案

一、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

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

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

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

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

二、

中国古代的婚姻礼法对女性的贞节向来极为重视,随便翻开一些谈论女德之书,都会看到“妇人以贞为行”、“妇人贞洁,从一而终”[1]、“立节垂名,咸资于贞烈”之类的训戒。

一个女子若不遵从这些训戒,而与他人“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已婚之妇还会被夫家休弃或受法律惩处。

如《唐律疏议》婚姻条即云:

“妇人从夫,无自专之道。

……若有心乖唱和,意在分离,背夫擅行,有怀他志,妻妾合徒二年,因擅去而即改嫁者,徒三年。

”《明律•户律》也规定:

“若妻背夫在逃者,杖一百,从夫嫁卖,因而改嫁者,绞。

”如此一来,妇女便陷于封建贞节观念和法律条文的严重桎梏之中,失去了婚恋自由和离婚改嫁的基本权利。

所以,古人曾慨叹: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不过,妇女婚恋、改嫁虽不自由,但在不同时代其程度还是有所差异。

大致说来,唐以前,贞节观念和法律条文对女性的羁缚要相对宽松一些,现实中女子与人偷情、私奔而后缔婚者时或有之,寡妇改嫁一般亦不会招致物议。

迨宋以降,女性所受的礼法禁锢便日趋严厉了,甚至连手和皮肤被异性触摸,都会被视为失贞不洁。

至于夫死殉节或望门守贞者更不在少数。

《明史•列女传序》即云,由于统治者大力褒奖贞节,“乃至于僻壤大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坻;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

但这主要是明代前期如此。

及至明中后期,封建贞节观念和统治者的褒奖就不那么灵了。

从当时的通俗小说即可以看到,已有越来越多的女子特别是市井女子,不再驯服于贞节观念的束缚和法律的钳制,她们为了获取婚恋自由和性爱满足,往往甘冒“淫乱”、“私奔”罪名,以大胆的叛逆行为,形象地谱写了贞节与情爱的时代变奏。

1、对少女偷情、私奔的宽容与同情

   在话本、拟话本小说中,与人偷情或私奔的少女可谓屡见不鲜,如《警世通言》卷29中的李莺莺,《醒世恒言》卷28中的贺秀娥,《初刻拍案惊奇》卷12中的陶幼芳、卷23中的吴兴娘、卷29中的罗惜惜,《鼓掌绝尘》“雪集”中的李若兰,《欢喜冤家》第10回中的施蓉娘等等。

2、对女子失节的原谅与理解

   较之于少女的偷情、私奔,已婚妇女的失节、犯淫现象在话本、拟话本小说中表现得更为醒目。

仅“三言”、“二拍”所写的失节妇女就约20个。

《型世言》、《三刻拍案惊奇》中也有部分作品以失节妇女为主角。

而《欢喜冤家》,则几乎每回都写了妇女与人通奸或淫奔的故事。

三、

从汉魏六朝到唐朝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

这一时期的小说缺少艺术性,但已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大主题:

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描写鬼神怪异的小说)和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描写人物的逸闻琐事的小说,也称轶事小说)。

唐朝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盛为小说创作注入了活力,使其脱离历史记载或说神论鬼而成为着眼世俗生活的文艺创作。

唐代小说为志怪小说的变异,虽也是依传说而作,有猎奇之意,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