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036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docx

湖北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苏教版

第1课时:

数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P68-69内容,“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1-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体会整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2.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提高多位数的读写能力。

3.进一步掌握数的改写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重点:

加深对整数、小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

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练习题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数的意义和应用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数?

根据回答板书:

整数、小数、自然数、分数、百分数、正数、负数……

2.我们学过的这些数,如果分成两大类,你会怎么分?

为什么?

小组讨论,分类,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分类,并说明为什么。

师明确、板书。

二、整理数的知识结构

1.两大类数的关系。

(1)我们学了这么多数,各自的含义大家也了解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理清一些数的关系,首先是这两大类的关系:

提问:

①整数里面有正数吗?

所有正数都是整数吗?

正数和整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负数里面有什么数?

整数里有什么数吗?

负数与整数的关系怎样呢?

③0是个什么数?

学生讨论、汇报,使其意识到在正数、负数中分别有整数、分数、小数等,而在整数中也有正整数、负整数。

(2)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大类的数的关系呢?

2.用数轴表示数。

(1)尽管数的分类不同,但是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管哪一类的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你能在数轴上指出各类数吗?

(2)提问:

①整数是哪些?

它的范围有多大?

或者说最大的整数是多少?

②负数的范围在哪?

正数呢?

③自然数呢?

最小的自然数是什么?

最大的呢?

④小数和分数呢?

(3)完成P68第1题。

学生自主填写,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在联系中整理数的知识

1.整数与自然数。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自然数都是整数。

②整数就是自然数。

③负数都比0小。

④负数都是整数。

(2)关于整数你们还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

(3)完成P69“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

(4)完成P70“练习与实践”第8题第

(1)

(2)(3)题。

2.正数与负数的关系。

谁来说说,关于正数与负数,我们学过一些什么内容?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3.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1)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

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举例说一说。

(2)完成P69“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讨论订正。

(3)完成P70“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在交流中明确:

把用“万”作单位的数改写为用“1”作单位的数,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并去掉“万”字;把一个数取近似值时,保留到哪一位,要看这一位后面数位上的数字,满五进一,不满五舍去。

4.因数与倍数、素数与合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

(1)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后在小组里讨论。

①什么叫做因数、倍数、素数、合数?

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这些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②2、3、5倍数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③什么叫做奇数?

什么叫偶数?

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求8、1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并比较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完成P70“练习与实践”第11-13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P68“练习与实践”第2、3、4、7、14题。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数的认识

(2)

教学内容:

P71-73页内容,“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2.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进一步明确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明确有关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之间的相互改写。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分数、百分数

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提问:

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明确:

因为小数就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所以小数是特殊的分数,两者可以互化。

(2)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结合实例说一说。

分组讨论,指名说,师作适当引导补充。

(3)小数和百分数呢?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怎么互相转换?

强调: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时,先改写成小数,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去掉“%”,再把百分号前的数缩小100倍;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4)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说,再明确: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5)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基本性质吗?

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二、巩固练习

1.P71第1、2题。

第1题,直接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2题,在交流答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72“练习与实践”第4、5、7、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其方法。

集体订正。

3.完成P71第3题。

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百分数进行填空。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6、9、10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P73内容,“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质量、人民币、时间等单位。

2.熟悉常用的质量、人民币、时间等单位的进率,能正确地改写。

3.能正确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并能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的质量、人民币、时间等单位的进率,能正确改写。

教学难点:

能正确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并能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质量单位

1.提问:

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根据回答板书:

吨、千克、克。

2.这些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板书: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二、复习人民币单位

1.提问:

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

根据回答板书:

元、角、分。

2.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三、复习时间单位

1.提问: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年、月、日、小时、分、秒。

2.复习闰年、平年、季度、大月、小月。

师:

一个有四个季度: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一般情况下,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否则是平年。

如果年份是整百或整千时,它必须是400的倍数时才是闰年。

闰年二月份有29天,平年二月份只有28天。

指导学生用拳头说出一年中的大小月。

3.你能说一说“日、小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吗?

根据回答板书:

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四、巩固应用

1.完成P73“练习与实践”第1-6题。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数的运算

(1)

教学内容:

P74-75内容,“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及整数计算方法与小数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3.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及整数计算方法与小数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计算导入

1.计算。

45+21=5+102=3.15+2.2=41.62-32.16=

134-12=2.5+45=

学生自主计算,完成后交流答案。

2.师: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关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

(板书)

二、整理与反思

1.加、减法。

(1)你能详细地分别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方法吗?

(2)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你能说说这之间的联系吗?

你能用一句话小结出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规律吗?

概括得出:

计算加减法时都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

2.乘、除法。

(1)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呢?

你能分别说说各自的算法吗?

小组交流,讨论。

(2)完成P74“练习与实践”第2题。

问:

整数和小数乘法和除法法则分别是怎样的?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了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

(3)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

可以通过刚才计算的例子及自己举例说说它们的计算法则。

(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复习拓展

1.复习四则运算中的特殊规定。

(1)在四则运算中关于0和1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谁能说一说是怎样规定的?

请学生说一说。

(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复习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

分别说一说对四则运算应该怎样验算?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与实践”第1-5题。

第4题请学生说说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体会相关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

第5题请学生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每一题分别是运用什么数量关系求出的。

2.完成P75“练习与实践”第9题。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自主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P75“练习与实践”第10题。

(1)小组讨论,怎么比较他们的成绩更合理?

讨论后请学生说说,引导学生明确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应该是先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其身高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比较得到的数字。

(2)学生自主计算,集体订正。

五、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6、7、8题。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数的运算

(2)

教学内容:

P76-77内容,“整理与反思”以及“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法的价值。

2.根据题意正确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3.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分数有关的计算。

教学重点:

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1.在四则运算法则中,整数、小数、分数的法则都一样吗?

有什么相同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呢?

可以分别就加减法和乘除法说说。

小组交流讨论回忆,请学生说说。

2.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简单的四则运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一些运算定律的运用。

二、知识整理

1.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指名交流第题的运算顺序和答案。

(2)我们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①第一级运算是什么?

第二级运算是什么?

②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③在一个算式如果含有第一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④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同桌相互说一说最后一个式子的运算顺序。

2.复习运算定律。

(1)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吗?

(2)这些运算定律对小数和分数的运算适用吗?

(3)练习: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

把有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①45×(23+75)=45×23+75

②(700+1)×68=700×68+68

③(8.4+2.5)×4=8.4×4×2.5×4

④63×8+37×8=(63+37)×(8+8)

3.复习简便运算。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完成后问:

这些题目你分别是怎么算的?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要使一些计算简便,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应用运算性质。

说说你知道的运算性质。

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

运算性质

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4.数学运算的应用。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

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并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读题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指名板演,其余练习,然后根据式子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集体订正。

小结:

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决,谁能说说我们在分析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思考?

学生自主小结方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先要求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八月份的用电量比七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实际就是求哪两个量的比?

怎么求?

请学生说说理解,引导学生明确就是求八月份比七月份多的用电量相当于七月份的百分之几。

“九月份的用电量比七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又是什么意思?

比八月份呢?

先引导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再进行分析。

请学生逐一说说思路,并进行板演。

四、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8-10题。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数的运算(3)

教学内容:

P78-80内容,“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分析、解答应用题。

2.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合理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不同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对众多信息的分析、选择和组合过程中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及合适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提问: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学生讨论,然后指名交流,师板书。

(2)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既可从条件入手,也可以从问题入手)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是如何分析数量关系的。

(2)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交流,集体讲评。

交流时说清楚:

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6题。

第3题,先指名交流解题思路,再独立列式计算。

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再组织相互交流,在交流讨论中明确解题思路。

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明白了什么?

工想知道50升汽油能不能跑400千米,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第6题,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组织交流,集体订正。

二、复习常用的解题策略

1.提问:

我们经常使用的解题策略有哪些?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

画图、列表、列举、转化、假设是解决问题经常用到的解题策略。

(2)说说你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

其他的策略呢?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3)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讲评。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1)学生读题后,小组讨论解题思路。

(2)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每走40分钟休息5分钟”的意思。

(3)指导画图或列表,解决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说说解题思路,运用的什么解题策略。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表格中填一填,再列式解答。

(2)小结:

这道题还可以列方程解决,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说说解题思路,运用了什么解题策略。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思考题。

提示:

两支蜡烛都只剩下一份,但第一支蜡烛原有这样的5份,第二支原有这样的3份。

四、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11、13题。

五、总结提升

通过复习,你对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P81-82内容,“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能正确地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式,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在我们复习了各种数的含义及四则运算后,接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将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运算。

二、整理与反思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2)说明: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3)练习:

①某人每小时行a千米,5小时行千米,7小时行千米,行S千米要小时。

②甲车运货a吨,乙车运货b吨,两辆车一共运货吨。

③铅笔每支a元,练习本每本b元,小红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一共付元。

请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适时指出数字与字母的顺序等书写方法。

(4)组织交流:

从刚才的练习看,我们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请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6)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字母或带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思吗?

①在C=2(a+b)中,a表示长方形的什么?

②学校买来a个足球,每个b元;又买来9个篮球,每个45元。

ab表示什么?

ab+9×45表示什么?

③S=vt中,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④王师傅每小时加工a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加工b个零件。

a-b表示什么?

a+b呢?

2a+3b呢?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2.复习方程。

(1)下面各式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哪些是方程?

18+25=435x+4x+8=35x-24×3-18÷3=6

3x+5=7a+430x<4000

(2)什么叫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3)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来看,方程有两大特征,是什么?

(4)方程和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既然方程也是个等式,你知道哪些等式的性质?

举例说一说。

(6)学习等式的性质有什么作用?

你会解方程吗?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并写出检验过程。

(7)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检查。

完成后,指名交流,并说说分别运用了等式的什么性质。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师:

在现实生活中,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吗?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独立完成。

先让学生说说其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指名交流,板书:

①审题,找出数量关系,高未知数为X.

②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求出答案。

④检验,写答语。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问:

两车相向而行并相遇表示什么意思?

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口头列方程,师板书。

学生解答方程,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7题。

1.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码”和“厘米数”在本题中存在怎样的关系,表格中的数据是如何计算得到的,集体订正。

2.第6题,指名交流解题思路。

3.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四、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8-10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教学内容:

P83-85内容,“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量。

2.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3.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师: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板书)

2.谁能举例说说比和比例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二、回忆讨论,细化知识点

1.比的相关知识。

(1)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比吗?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2)两个数的比,除了用比号连接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3)我们知道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也知道两个数的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两个数的比、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完成P83“整理与反思”中的字母式子。

引导学生从除数不能是0体会分母、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5)那么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有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

(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2.正比例与反比例。

(1)完成P83“练习与实践”第2题。

谁先来汇报一下每幅图片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所写出的长和宽的比是怎样的?

(2)你能借助于图片的形状估计一下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先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图1是图4按比例缩小得到的,图4到图1是按比例放大得到的。

它们的大小不同,但形状不变,即长与宽的比值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