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42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兽医内科学总结--已打印.doc

兽医内科学第13页

消化器官病症状:

食欲减退;消化吸收障碍;流涎,吞咽困难(可能为咽炎、食道阻塞);单胃动物(呕吐,腹泻、少便、便秘;腹痛腹胀;脱水;中毒性休克)。

治疗原则:

去除主病因;纠正胃肠异常运动或止吐;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缓减膨胀;缓减腹痛;重构胃肠道菌群。

口炎:

口腔粘膜炎症统称,包括舌炎、腭炎和齿龈炎。

按炎症性质分卡他性、水泡性、纤维素性和蜂窝织性。

以流涎及口腔黏膜潮红、肿胀为特征。

病因:

传染性有口蹄疫、蓝舌病、鸡新城疫、犬瘟热。

症状:

①卡他性:

普遍症状,泡沫性流涎,采食、咀嚼障碍,口腔粘膜红肿热痛。

②其他:

卡他性的特征症状,口粘膜水疱、溃疡、脓包或坏死。

传染性口炎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

饲养管理(除病因);冲洗口腔(盐水、硼酸;口臭用高锰酸钾);处理溃疡(碘酊);全身治疗;治原发病,及时隔离严格检疫。

唾液腺炎:

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炎症统称。

以唾液分泌状态改变为特征。

马、牛、猪、犬多发。

病因:

继发性病因,口炎、咽炎,VA缺乏,犬瘟热,马腺疫。

症状:

流涎,采食、咀嚼困难,吞咽障碍;头颈伸展(两侧性)/歪斜(一侧性);腺体局部红肿热痛。

治疗:

初期局部消炎用1:

5:

15的碘-碘化钾-凡士林软膏涂布(鱼石脂软膏;50%酒精温敷)。

脓肿处理:

①引流;②注射广谱抗菌药(之后用0.1%高锰酸钾冲洗);③全身治疗;④补充营养,注射葡萄糖。

咽炎:

咽粘膜、软腭、扁桃体(淋巴滤泡)及其深层组织炎症总称。

特征为吞咽障碍和流涎。

出现在马腺疫、牛口蹄疫、猪瘟、犬瘟热等传染病经过中。

按病程分急性慢性,按炎性分卡他性、蜂窝织性和纤维素性。

病因:

原发性有机械刺激,过冷过热或化学刺激,受寒感冒、过劳或长途运输时条件致病菌内在感染;继发性有邻近器官炎症和传染病。

症状:

吞咽障碍,口鼻流涎且常混有食物;头颈伸展,转动不灵活;咽检查扁桃体潮红、肿胀;触诊咽部,疼痛不安并有痛性咳嗽,甚至呻吟;猪、犬、猫出现呕吐或干呕。

治疗:

喷雾(NaCl)。

食管梗塞:

吞咽食物或异物过粗大和/或咽下机能障碍,导致食管梗阻。

特征为突发性咽下障碍。

牛、马、犬多发。

病因:

块根块茎饲料、粗硬饲料、异物堵塞。

症状:

多呈急性。

采食突然停止,不安,摇头缩颈,频作吞咽动作;饮水与唾液从口鼻喷涌而出,常伴有咳嗽;触诊可摸到梗塞物并有疼痛反应(颈部梗塞);有多量唾液蓄积于梗塞物上方,触压颈部食管有波动感(胸部梗塞);胃管插至梗塞部有抵抗不能深入;反刍动物常迅速发生瘤胃臌气,张口伸舌;马用力吞咽与干呕,不断起卧,骚动不安。

治疗:

继发瘤胃臌气先穿刺排气,缓解呼吸困难;水合氯醛灌肠镇痛与缓解食道痉挛,液石蜡润滑食道;疏通食道(疏导法,推压法,挤出法,颗粒性饲料用灌水洗出法,手术切开法)。

嗉囊阻塞:

又称硬嗉症,嗉囊蠕动机能减弱所致嗉囊内食物停滞。

病因:

长期喂糊状料或寄生虫重度侵袭所致嗉囊弛缓;异嗜癖;过食干谷、块根茎饲料。

治疗:

按摩嗉囊,消毒收敛溶液冲洗。

按摩无效行嗉囊切开术。

嗉囊卡他:

又称软嗉病,嗉囊粘膜炎性疾病。

鸡、火鸡、鸽子多发。

成年禽或幼雏均可发生。

病因:

原发有霉变、易发酵饲料,异物和不易消化的杂草。

继发有中毒、寄生虫、传染病、营养代谢病。

治疗:

排出内容物,冲洗嗉囊或切开,消炎。

前胃弛缓:

瘤胃、网胃、瓣胃神经-肌肉感受性降低,平滑肌运动减弱,内容物运转迟滞所致消化障碍综合征。

分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多为急性,预后良好;继发性又称症状性消化不良。

特征为食欲减退,反刍障碍,前胃运动减弱甚至停止。

早春和晚秋舍饲牛羊多发。

原发性病因:

长期饲喂过粗或过细料,霉败变质料,草料比例不当,误食异物,环境突变、断乳或长途运输等应激。

病变:

血液生化检验(因酮病,低钙和低钾血症)和瘤胃液检查。

诊断:

①是否前胃迟缓:

食欲减退,反刍障碍(食后0.5-1h,每次约40-50min,6-8次/d),前胃运动减弱,检查瘤胃内容物;②原发性:

基本症状经健胃或促反刍后2-4d好转;TRP三大体征无明显变化。

③散发病为消化道病征,群发病为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和中毒病。

④酸碱性:

pH、血液总酸度、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治疗:

改善饲养管理,调整胃肠内环境,纠正胃肠神经体液调控,恢复胃肠运动机能,促进内容物消化,治疗原发病。

促进瘤胃内容物运转与排除(盐类/油类泻剂)。

急性瘤胃臌气:

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网胃急剧膨胀。

特征为呼吸极度困难,反刍/嗳气障碍和腹围急剧增大。

分气物混合的持久泡沫型和气物分开的游离气体型。

牛、绵羊多发。

早春和夏秋多发。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病因:

①原发性主要是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肥嫩多汁青叶,豆科牧草,堆放青草,腐败变质的草料,冷冻饲料,有毒植物,谷物多粗饲料少),短时内形成大量气体过度积聚。

②继发性主要是瘤胃机能减弱(前胃弛缓,食道阻塞、痉挛和麻痹,瓣胃阻塞,迷走神经受压或受损),嗳气障碍,气体不能排出而积聚。

钠低钾高。

症状:

原发性发病快急,采食过程中或采食后迅速发生,15min内产生臌气。

特有症状为腹围迅速增大,左肷部凸起,重时突出脊背,叩诊呈鼓音,腹痛明显,后肢蹄腹,频起卧,甚至打滚;厌食,嗳气或反刍停止;泡沫性臌气(泡沫从口鼻流出);呼吸困难,呼吸加快60-80次/分,伸舌流涎,头颈伸展;心率增快100-200次/分,静脉怒张、粘膜发绀;重者死亡。

治疗:

及时排气,制止发酵,理气消胀,健胃消导,强心补液,适时急救;病情较轻按摩腹部,消胀,口衔木棒疗法,拉舌运动;严重应急救,用套管针穿刺放气(部位:

左侧腹壁的上部,位于髋结节与最后肋骨连线的中点,将针向右肘方向刺入,刺入后抽出针芯),再注入止酵剂(泡沫性用松节油、青霉素;非泡沫性用镁乳);调整瘤胃pH值(2-3%碳酸氢钠)。

预防:

春季放牧前1-2周应逐渐过渡;幼嫩多汁草地放牧应小心限量饲喂;采食后不要直接饮水;奶牛用油和聚乙烯每天喷洒草地;肉牛每天喂加入表面活化剂的干草。

瘤胃积食:

又称瘤胃食滞或瘤胃阻塞。

指接纳过多或(和)后运送障碍引发的瘤胃急性扩张。

特征为瘤胃运动停滞、容积增大和充满坚硬内容物,伴有腹痛、脱水和自体中毒等全身症状。

病因:

贪食易臌胀食物,谷物、豆类、饼粕类饲料、粗硬干饲草,大量饮水。

症状:

①消化道:

发病较快,腹痛;腹围增大,内容物多且坚硬;食欲、反刍及嗳气减少到停止,空嚼;听诊病初蠕动次增加,后期减弱或消失。

②全身:

呼吸困难,心跳疾速,皮温不整,全身颤抖,粘膜发绀,昏迷,出现毒血症的多预后不良。

鉴别诊断:

①前胃迟缓:

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触诊瘤胃内容物呈面团样或粥样,无肚腹疼痛表现,全身症状轻微。

②急性瘤胃鼓气:

肚腹鼓胀,肷窝部突出,触诊瘤胃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或金属性鼓音,呼吸高度困难,伴有窒息现象,病情发展急剧,泡沫性瘤胃鼓气尤甚。

③真胃阻塞:

瘤胃积液,下腹部膨隆而肷窝部不平满,直肠检查或右下腹部真胃区冲击式触诊,感有黏硬的真胃内容物,病牛表现疼痛。

治疗:

促进瘤胃内容物运转,消食化积,制止发酵,恢复前胃机能,防脱水和自体中毒。

瘤胃酸中毒:

反刍动物采食过多易发酵、富含碳水化合的饲料,瘤胃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引起的前胃机能障碍、瘤胃微生物群活性降低等病。

瘤胃碱中毒:

过食富含蛋白质或其他含氮物质(尿素、胺盐)饲料,瘤胃内形成并吸收大量游离氨造成--氨中毒综合征。

真胃变位:

正常为右侧腹腔7到11肋间。

病因:

根本原因是真胃壁平滑肌弛缓。

①饲料因素:

日粮含优质谷类饲料,酸度剧增,抑制平滑肌运动和幽门开放,导致皱胃弛缓、膨胀和变位。

②诱因:

代谢病如低钙血症,感染性疾病,迷走神经性。

妊娠与分娩过程机械性改变子宫、瘤胃间相对位置;选育后躯硕大的品种;应激状态;横卧保定、剧烈运动。

预防:

控制精粗饲料比;防止产后低血钙;及时治疗围产期疾病,减少并发症;确保纤维长度和数量;防止干奶期牛过肥。

真胃左方变位LDA:

真胃由正常位置,经瘤胃腹囊与腹腔底壁间潜在间隙移位到腹腔左壁与瘤胃之间位置。

高产奶牛泌乳期前6周多发。

症状:

示病性体征几乎全体现于腹部。

病牛分娩2-3天后开始拒食。

病初呈慢性消化机能紊乱症状,食欲减退厌食精料,前胃弛缓,反刍嗳气减少或停止,腹痛和瘤胃膨胀。

左腹肋弓部膨大;在左侧9-12肋弓处(肩—膝关节水平线上)叩诊有钢管音;听诊可听到真胃蠕动音;左腹侧膨大部穿刺,穿刺液为酸性,无纤毛虫;直检瘤胃背囊右移,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出现间隙。

治疗:

药物疗法、滚转疗法和手术整复。

口服轻泻剂、促反刍剂、抗酸药和拟胆碱药,借胃肠蠕动机能和胃排空机能加强,促进皱胃复位;低血钙时静注钙剂。

真胃右方变位RDA:

真胃在右侧腹腔范围内各类型位置改变。

包括前方/后方变位(真胃扩张)、右方扭转和瓣胃-真胃扭转。

症状:

急性发作,腹痛,背腰下沉,蹲伏姿势。

右腹肋弓部膨大,冲击式触诊可听到液体振荡音,听诊右肋窝部可听到钢管音。

直检在右侧腹部可摸到膨满而紧张的皱胃。

严重病例常伴发脱水、休克和碱中毒。

马疝痛:

又称腹痛、急腹症、起卧症、腹危象。

指动物在腹腔和/或盆腔组织器官内感受器对疼痛刺激发生反应时表现的综合症状。

包括急性胃扩张、肠阻塞(结肠直肠)、肠痉挛、肠变位。

真性疝痛指胃肠疾病引起的疝痛。

病因:

①外因:

饲草、料、饮水品质不良,饲管或使役不当,天气骤变;②内因:

老龄、长期休闲,口腔疾病,胃肠机能紊乱,胃肠寄生虫,马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

症状:

①腹痛:

轻度为回头观腹、卧地不起、刨地、踢腹或后踢,腹痛间歇期长(大肠不完全阻塞)。

剧烈为起卧不安、急剧滚转、突然摔倒、有的呈犬坐姿。

如突然停止、变安静或精神沉郁,可能胃肠破裂。

②脱水③循环障碍④自体中毒。

诊断:

观察腹痛程度;特殊检查:

①胃管检查:

如pH降低则停留时间长;如长时间胃内容物以原形存在则胃肠运动、消化障碍;如出现大量气体则胃肠膨气。

②直肠检查③血液检查:

脱水则血沉↓、PCV↑、血浆总蛋白↑;酸血症则血液乳酸↑;内毒素血症则WBC↓、血小板数↓。

④腹腔穿刺:

剑状软骨突后方约10cm白线左侧(以避开盲肠),血性腹腔液为出血性肠炎、肠变位、肠系膜动脉栓塞;渗出性为腹膜炎、坏死性肠炎;含粪汁或食糜腹腔液为胃肠穿孔或破裂。

治疗:

静(镇静、镇痛;水合氯醛酒精合剂,安乃近,NaCl促进肠胃蠕动);通(疏通肠道,清除病原,制止发酵);补(补液强心、防脱水、解毒等;安钠咖,糖盐水);护(护理观察、防继发感染;防剧烈翻滚,通便后禁食1-2顿,配以健脾和胃中药)。

马胃扩张:

采食过多和/或胃的后送机能障碍引起的胃急性膨胀或持久性胃容积增大。

分急性和慢性;按内容物性状分食滞性、气胀性、液胀性。

病因:

①原发性:

采食过量难消化和易膨胀发酵饲料,饲养管理不当,原来患有慢性消化不良、肠道蠕虫病。

②继发性:

急性继发于小肠积食、小肠变位、肠阻塞;慢性继发于慢性胃排空机能障碍或慢性刺激的持续作用。

症状:

(1)急性:

①消化系统症状为病初口腔湿润而酸臭,肠音活泼,稍后肠音减弱或消失,排粪减少或停止,嗳气,个别呕吐或干呕,呕吐时鼻孔流出酸臭食糜。

②全身症状为中度间歇性腹痛,多有呼吸促迫而腹围不大,脉增数,出汗,血液碱中毒;重症脱水。

③胃管检查:

气胀性的从胃管中排出大量酸臭气体和少量食糜后腹痛减轻或消失;食滞性仅能排出少量气体,腹痛不减轻。

④直肠检查:

左肾下方能摸到胃后壁,随呼吸前后移动;触压紧张有弹性为气胀性或积液型,呈捏粉样硬度为食滞型,流出大量黄绿色酸臭液体而气体和食糜均甚少为积液性;脾脏后移。

(2)慢性:

腹痛,饲喂后出现呕吐腹痛,厌食,消瘦。

治疗:

制酵减压,镇痛解痉和强心补液。

胃肠炎:

胃粘膜和/或肠粘膜及粘膜下深层组织重剧炎性疾病总称。

特征为呕吐和/或腹泻、脱水,偶有腹痛,酸碱平衡失调。

猪、犬、猫多见。

按炎症类型分粘液伴化脓性、出血性、坏死性、纤维素性;按病程分急、慢性;按病因分原发、继发性。

病因:

(1)原发性:

饲料品质不良(霉变饲料,冰冻腐烂块根、块茎,有毒植物及化学物质)。

(2)继发性:

①传染病:

猪细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痢疾、猪梭菌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猪V病(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流行性腹泻);犬细小V肠炎。

②寄生虫病:

猪蛔虫病。

(3)病理发生:

原发病因作用下,特别是长途运输使机体抵抗力降低,饲喂不当使肠道菌群紊乱,胃肠屏障作用减退,肠道内致病菌乘机繁殖使致病性增强,产生肠毒素而损伤胃肠壁。

当肠管炎性病变加剧,以至肠出血、坏死时,导致肠弛缓或肠肌麻痹,肠腔内积大量液体和腐败发酵气体,则呈胃肠积液和臌气。

炎性产物、腐败产物及毒性产物经肠吸收入血,导致自体中毒甚至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最终发生DIC。

症状:

初期呈急性胃肠卡他症状,随后全身症状重剧(脱水、自体中毒)。

胃和小肠为主的胃肠炎口症明显,脱水不明显,后期腹泻,严重者胃肠机能障碍重剧,自体中毒体征明显。

特定病原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临床多见且症状各异:

(1)仔猪黄白痢:

黄痢特征为黄色糊状软便或黄色半透明状稀便,主发1周龄内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白痢特征为乳白色、灰白色、青灰色糊状软便,主发于7-3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2)仔猪梭菌性肠炎:

3-5日龄,急性腹泻,肠毒血症,死亡率极高。

浅红或红褐色稀粪,小肠淤血坏死。

(3)猪痢疾:

猪痢疾密螺旋体,2-3月龄仔猪多发。

严重排红色糊状稀粪,内含大量粘液、血及脓性分泌物,肠黏膜出血。

(4)仔猪副伤寒:

持续下痢。

与猪瘟类似,主发于2-4月龄仔猪。

(5)猪瘟:

断奶前后和10日龄内易发,发热明显,初期便秘,水样灰黄色下痢,后肢麻痹,后期皮肤呈现紫色,败血症变化明显。

(6)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均为V引起。

呕吐、水样的腹泻与脱水。

前者1周龄以内乳猪死亡率极高,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死亡,后者新生猪死亡率低。

(7)犬细小V肠炎:

先呕吐后腹泻粪中带有血丝,精神萎顿,后期严重脱水,衰竭。

(8)寄生虫性肠炎:

病情较轻,病程较长,致死率较低。

诊断:

①全身症状重剧。

口症明显,肠音初期增强以后减弱或消失,腹泻明显,脱水与自体中毒。

②判断病变部位:

口腔症状明显,肠音沉衰,主病可能在胃;腹痛和黄染明显,腹泻较晚,主病可能在小肠;腹泻早,脱水明显,并有里急后重表现,主病在大肠。

治疗:

抑菌消炎;调整胃肠,缓泻止泻;补液、解毒、强心;对症,呕吐肌注VB6、氯丙嗪,口服吗丁琳;出血严重用VK3、安络血、止血敏;恢复胃肠功能口服食母生、乳酶生。

肠便秘:

肠运动、分泌功能紊乱,和/或肠内容物停滞不能后送、水分被吸收而干燥,致使肠腔阻塞的一种腹痛性疾病。

小猪多发,常发生在结肠。

肠套叠:

肠管异常蠕动使一段肠管套入其邻近肠管内,引起胃肠内容物不能后送。

为肠变位的一种类型。

特征为顽固性呕吐、腹痛和排血样便。

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偶见回肠入盲肠。

犬、仔猪多发。

犬急性肠梗阻:

坚硬食物或异物导致肠腔机械性阻塞,或肠生理位置发生不可逆变化(如肠套叠﹑扭转或嵌闭等)致使肠内容物不能后送并伴有局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的一种急性腹痛病。

特征为剧烈腹痛、呕吐和全身症状。

发病急剧,发展迅速,未及时正确治疗死亡率很高。

胰腺炎:

胰腺腺泡与腺管的炎症,分急性与慢性。

犬多发,尤其是中年雌犬。

急性胰腺炎:

致病因素使胰液从胰管壁及腺泡壁逸出,胰酶对胰腺本身及周围组织发生消化作用,引起急性炎症,以水肿、出血、坏死为特征。

病因:

急性:

①营养因素:

长期喂高脂食物;高脂血症;②胆道疾病:

胆管梗阻,胆汁逆流入胰腺引起自身消化;③胰管梗阻④胰腺损伤⑤感染:

传染病如犬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如犬、猫弓形体病;V、细菌或毒物经血液、淋巴而侵害胰腺组织引起炎症。

症状:

(1)急性:

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且粪中常混血液;溢出的活性胰酶累及到肝和胆出现黄疸;触诊腹壁,紧缩、有压痛感,少数有腹水;严重病例出现脱水及休克。

(2)慢性:

病程迟缓,缺乏特异性症状;厌食,周期性呕吐,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粪便酸臭,有大量未消化脂肪;偶而贪食,并伴有体重急剧下降。

诊断:

急性:

①剧烈腹痛与重剧呕吐。

②实验室检查:

血液中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同时↑;中性粒细胞增多与核左移,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血浓稠与脂血症、低钙血症、一时性高糖血症。

③X线:

腹前部密度增大,右侧结构模糊,十二指肠右侧移位且降支中有气样物质。

④B超:

胰肿大、增厚,或显示假性囊肿形成。

治疗:

抑制胰腺分泌,止痛、抗休克,抗菌消炎,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

①急性:

最初1-2天内禁止经口给食、饮水和药物,抑制胰腺分泌和止吐常用抗胆碱药(硫酸阿托品),防治痛性休克(度冷丁肌注镇痛,皮质激素治疗休克),抗感染,纠正脱水、恢复血液循环(葡萄糖或氯化钠液、VC、VB1,适量补钾)。

②慢性:

维持正常粪便,增进脂肪吸收,胰岛素治疗,手术。

预防:

避免脂肪过剩,长期用胆碱预防脂肪肝,科学饲养管理,加强防疫。

呼吸器官疾病主要症状:

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

吸气性(上呼吸道障碍)、呼气性(细支气管狭窄、肺泡弹力减弱)、混合性;发绀;肺部听诊啰音;呼吸衰竭;体温升高。

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相或分泌物,X线,PCR,螺旋CT,MRI。

治疗原则:

抗菌消炎/抗病毒。

祛痰镇咳平喘药。

对症治疗(吸氧疗法,兴奋呼吸)。

鼻炎:

鼻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引起以流鼻液和打喷嚏为特征的炎症。

马犬猫禽多发。

症状:

TPR及食欲无明显变化。

(1)急性:

喷嚏,流鼻液;摇头,擦鼻部,抓挠面部;鼻黏膜充血、肿胀,敏感性增高;小动物有鼻塞音或鼾声,重者张口呼吸;鸡患传染性鼻炎时颜面部肿胀。

(2)慢性:

长时间流粘液或脓性鼻液、有时出现臭味;鼻粘膜肥厚、不平有溃疡或瘢痕。

喉炎:

喉头黏膜炎症,导致剧烈咳嗽和喉头敏感为特征。

冬、春和秋季多发。

病因:

受寒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刺激,过度吼叫,喉上部或下部炎症引发,继发于传染病。

症状:

①T升高,重者达40℃以上,下颌淋巴结肿大。

②剧咳:

初为干短咳,后湿长咳;犬可发生呕吐。

③触诊喉部:

敏感、疼痛、肿胀、热,可引起剧咳。

④听诊喉部气管:

大水泡音或喉头狭窄音。

诊断:

确诊需喉镜检查。

与咽炎鉴别(咽炎主要以吞咽障碍为主,吞咽时食物和饮水常从两侧鼻孔流出,咳嗽较轻)。

治疗:

喉部涂鱼石脂软膏,必要时经鼻腔向喉内注入碘甘油;喉头或喉囊封闭缓解局部疼痛;全身症状重抗菌消炎;频繁咳嗽内服祛痰镇咳药。

喉囊病:

包括喉囊积脓、喉囊真菌病和喉囊鼓胀,指喉囊粘膜及周围淋巴结炎症,喉囊中常蓄积炎性渗出液或气体,常引起呼吸困难。

仅发生于马、骡、驴。

喘鸣症:

多发于左侧声带与环杓后肌,又称喉偏瘫。

返神经麻痹、左声带迟缓、喉舒张肌(环勺肌)变性与萎缩致喉腔狭窄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和伴发喘鸣音为特征的疾病。

马、骡、牛多发。

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黏膜表层和深层的急性炎症。

特征为咳嗽和流鼻液。

病因:

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变态反应过敏,继发性于临近部位炎症。

症状:

①主要症状:

咳嗽、鼻液、啰音、诱咳成功。

②当炎症侵害细支气管:

全身症状加剧,可视黏膜发紫;肺泡呼吸音增强,有啰音(捻发音、小水泡音)。

③异物性支气管炎:

全身反应明显,血相变化,X线检查,后期腐败性炎症。

鉴别:

①流行性感冒:

发病迅速,体温高,全身症状明显,并有传染性。

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肺部听诊无异常。

治疗:

忌用KI。

消除病因,祛痰镇咳,促进炎性渗出物的排除,吸氧缓减呼吸困难,抑菌消炎抗病毒,解痉、抗过敏(盐酸异丙嗪;一溴樟脑粉和普卡粉,忌磺胺药)。

慢性支气管炎:

气管、支气管壁、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严重结构性变化的顽固性、慢性炎症。

以持续性咳嗽和肺部听诊啰音为特征。

症状:

干咳或痛嗽,啰音(肺泡呼吸音先强后弱)。

肺充血和肺水肿:

肺充血:

肺毛细血管内血液过度充满。

分主动性(流入增多流出正常)和被动性(流入正常或增加流出减少)。

肺水肿:

因肺充血时间过长,血管内液体渗漏到肺实质和肺泡。

特征为呼吸困难、粘膜发绀、静脉怒张和泡沫状鼻液。

牛、马、犬多见,炎热季节可突然发病。

病因:

(1)主动性:

烂山芋病(霉斑病);过劳;运输挤、闷热;刺激气体,过敏;肺炎,中暑;长期躺卧。

(2)被动性:

心衰、心肌炎。

(3)肺水肿:

肺充血引起。

症状:

(1)肺充血:

呼吸困难,可视黏膜潮红或发绀,颈静脉怒张,TRP升高,听诊肺泡呼吸音粗厉,听诊第二心音增强,可因窒息突然死亡。

(2)肺水肿:

泡沫状鼻液,肺部听诊捻发音、湿啰音,肺部叩诊半浊音或浊音,X线检查肺门血管纹理显著。

鉴别诊断:

弥漫性支气管炎缺乏泡沫状的鼻液;肺出血两侧鼻孔流出含泡沫的鲜红色血液,同时黏膜进行性贫血;热射病全身衰弱,体温极度升高,呼吸困难,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

肺泡气肿:

肺气肿一种,肺泡腔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弹力减弱,肺泡内充满气体,过度扩张并伴有肺泡隔破裂引起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

分急性慢性。

病因:

(1)急性弥漫性:

老龄家畜多见,使役过度、剧烈奔跑,因持续痉挛性的咳嗽引起;

(2)局限性或代偿性:

肺组织局灶性炎症或一侧性气胸使病变肺组织呼吸功能丧失;(3)慢性:

急性转变或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

(1)急性:

重度使役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结膜发绀,气喘,胸外V怒张;听诊肺泡呼吸音病初增强后期减弱;叩诊呈广泛性过清音,叩诊界向后扩大;X线检查两肺透明度增高,膈后移及其运动减弱,肺透明度不随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2)慢性:

易疲劳和出汗,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特征是二重式呼气;沿肋骨弓出现凹陷沟称“喘线”;叩诊呈过清音,正常叩诊界后移;心脏绝对浊音区缩小;X线检查整个肺区异常透明,支气管影像模糊,膈穹窿后移。

间质性肺气肿:

肺泡和细支气管破裂,空气进入肺叶间结缔组织并通过纵隔、气管间质窜入头颈皮下,特征为呼吸困难、皮下气肿、迅速窒息。

肺炎分类:

1.按病原:

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

2.按炎性渗出物性质:

卡他性(肺泡内充满浆液性渗出物,内含红细胞、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及坏死组织,但不含纤维蛋白故鼻液不发生凝固);格鲁布性(肺泡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同时含有纤维蛋白,鼻液凝固);坏疽性(异物性肺炎,异物进入肺中,肺组织发生崩解);化脓性(细菌沿血液循环或淋巴进入肺脏,可引起肺部形成单/多个化脓灶)。

3.据炎症波及范围及病理过程:

小叶性,大叶性,间质性。

4.按病的机理:

过敏性和非过敏性。

卡他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个别肺小叶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

特征为弛张热型、咳嗽、呼吸次数增多、叩诊呈小片浊音区、听诊有啰音和捻发音等。

幼畜和老龄动物多发。

多见于早春和晚秋。

病因:

不良因素刺激(受寒感冒,过度劳累),感染,继发或并发于传染和寄生虫病。

症状:

病初呈急性支气管炎症状。

干咳痛咳,流鼻液,弛张热型,脉搏呼吸增数,病灶周围及健康部位肺泡呼吸音增强,胸部叩诊可发现一/多个局灶性小浊音区,血液检查白细胞增多,X线显片状或斑点状渗出性阴影。

猪气喘病病变特征为融合性卡他性肺炎。

诊断:

咳嗽、弛张热型,叩诊浊音(小范围),听诊捻发音和/或啰音,X线、血液学检查,与细支气管炎和纤维素性肺炎鉴别。

治疗:

改善饲养环境,供给营养、易消化饲料和清洁饮水;抗菌消炎;祛痰止咳;制止渗出;促进渗出物吸收和排出(静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对症疗法(脱水、体温过高、病危、严重呼吸困难)。

纤维素性肺炎(格鲁布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肺泡内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起始于局部肺泡,迅速波及到整个或多个大叶。

特征为稽留热型、铁锈色鼻液和肺部出现广泛性浊音区。

病因:

传染性因素(马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引起的牛羊猪肺炎,猪肺疫,犬人的肺炎双球菌),继发性。

主要经气源性感染。

病变:

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消散期,胸膜肥厚或粘连,肺肉变,肺脓肿。

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稽留热型;呼吸困难,迫促,咳嗽;脉搏加快;鼻孔中流出铁锈色鼻液;胸部叩诊(充血期、溶解期为过清音或鼓音;肝变期为大片半浊音或浊音);肺部听诊(充血期、溶解期为捻发音或湿罗音;肝变期明显支气管呼吸音);血液检查(白细胞增加,嗜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X线(充血期肺纹理增粗;肝变期大片均匀浓密阴影;溶解期为不均匀散在片状阴影)。

诊断:

稽留热型;铁锈色鼻液;肺部叩、听诊;X线;鉴别诊断:

(1)小叶性肺炎:

多为弛张热,叩诊出现大小不等浊音区,X线表现斑片状或斑点状渗出性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