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20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docx

常见熟语解释909条

常见熟语解释1000条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

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

放在膝盖上;坠诸渊:

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

习俗。

溺:

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

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

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

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

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

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

多次;解:

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

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

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

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

移动。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

宋代铸钱的模型。

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

吃足;饥:

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

解除。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

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

他的;锐气:

勇猛的气势;惰:

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

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

军队。

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

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

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

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51、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52、不得已而用之——用:

使用。

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5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

高贵典雅。

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

黑色。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57、不敢越雷池一步——越:

跨过;雷池:

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

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5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

智慧,见识。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提不出一点意见。

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64、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

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

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70、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1、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

仇人;聚头:

聚会。

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72、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

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

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7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75、不以辞害志——辞:

文辞;志:

作品的思想内容。

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

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76、不以规矩,不能方圆——规:

圆规;矩:

曲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7、不以人废言——废:

废弃。

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

因;眚:

过失,错误;掩:

遮蔽,遮盖;德:

德行。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80、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

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2、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

形容骄狂无知。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

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4、不知者不罪——罪:

责备,怪罪。

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

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89、防患于未然——患:

灾祸;未然:

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

阻止;甚:

超过。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91、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92、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93、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

传布流传;其人:

同道。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6、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

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

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9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9、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101、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

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102、嗔(chēn)拳不打笑面——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103、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104、成败在此一举——举:

举动。

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

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10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10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

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10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0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

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0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10、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

兴致,兴趣。

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111、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

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11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113、吃力不讨好——讨:

求得。

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

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114、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

比喻工作不负责。

115、吃软不吃硬——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

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116、吃一堑,长一智——堑:

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117、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

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118、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喻贪心不足。

11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

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1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

不足,长:

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21、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

激怒的样子。

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122、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123、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124、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25、出淤泥而不染——淤泥:

水底的污泥;染:

沾。

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126、初生牛犊不怕虎——犊:

小牛。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127、杵臼交chǔjiùjiāo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128、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129、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130、传闻不如亲见——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131、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

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132、船到桥门自会直——桥:

桥梁。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133、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134、吹皱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

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135、春蚕到死丝方尽——丝:

双关语,“思”的谐音。

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136、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1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38、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139、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140、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141、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

142、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14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

顺随。

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144、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145、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

146、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

147、东窗计——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148、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149、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150、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151、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

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152、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153、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东隅:

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

指日落处,表示晚年。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15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

大;副:

相称,符合。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55、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

模糊,糊涂;昭昭:

明白。

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15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

拿;治:

惩处。

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15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158、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

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15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

对别人的称呼;矛:

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

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160、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

双脚并拢;侧目:

斜着眼睛。

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16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162、打边鼓——指从旁鼓吹、协助。

163、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164、打破沙(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65、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166、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

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167、打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168、打肿脸充胖子——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169、大旱望云霓——云霓:

下雨的征兆。

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170、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

171、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172、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173、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174、带着铃铛去做贼——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175、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176、单丝不成线——一根丝绞不成线。

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177、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17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

恬淡寡欲;宁静:

安宁恬静;致:

达到。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17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

下棋的人;旁观者:

看棋的人。

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180、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181、当面输心背面笑——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182、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8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

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18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

更加;势:

权势。

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85、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

良马。

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

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1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

道义;寡:

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187、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188、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

指人心。

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189、貂不足,狗尾续——①指授官太滥。

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190、掉书袋——掉:

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191、丁是丁,卯是卯(亦作“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

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192、丢下耙儿弄扫帚——放下这样,又做那样。

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193、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19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

显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195、读书破万卷——破:

突破;卷:

书籍册数。

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196、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

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197、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198、蠹啄剖梁柱dùzhuópōuliángzhù比喻事故或灾害刚一发生就立刻防止。

199、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200、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201、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

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202、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203、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20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

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后泛指失去节*。

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205、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206、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

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207、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

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208、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209、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

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2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211、二桃杀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

比喻借刀杀人。

212、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

比喻双方平分。

213、二者不可得兼——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214、发昏章第十一——昏头昏脑的风趣话。

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215、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216、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2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

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

成就;废:

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218、反其道而行之——其:

他的;道:

方法,办法。

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219、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

方术,治道的方法;物:

事物。

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

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220、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221、放冷箭——乘人不备,放箭伤人。

比喻暗中伤人。

冷箭:

暗箭。

22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223、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

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

准确。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224、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225、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

使……干涸;渔:

打鱼。

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

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226、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

227、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228、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风高:

风非常大。

月黑:

指黑夜。

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

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229、风马牛不相及——风:

走失;及:

到。

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230、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

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31、蜂虿(chài)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232、佛是金妆(装),人是衣妆(装)——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

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233、福不重至,祸必重来——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234、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235、福兮祸所伏,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