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288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6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3 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 解析版.docx

专题03人体的呼吸过关检测解析版

专题03人体的呼吸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1·集贤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月考)既是呼吸道又是消化道的器官()

A.口腔B.胃C.咽D.食道

【答案】C

【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故选C。

2.(2021·蚌埠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月考)对下图呼吸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⑤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④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C.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③处的声带与发出声音有关

【答案】B

【详解】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正确。

B.④是气管,②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错误。

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⑥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正确。

D.③喉的声带与发出声音有关,正确。

故选B。

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A.口

气管

支气管

肺B.咽

支气管

C.支气管

气管

肺D.鼻

气管

支气管

【答案】D

【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故选D。

4.(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鼻腔B.咽C.肺D.喉

【答案】C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可以使进入的空气清洁、湿润、温暖;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故选C。

5.(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一个器官是()

A.口腔B.喉C.咽D.食管

【答案】C

【详解】

由分析知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

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故选C。

6.(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

A.肺和肺泡B.呼吸道和肺C.毛细血管和肺泡D.呼吸道和毛细血管

【答案】B

【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B。

7.(2021·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及膈肌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此时膈肌处于B状态

B.当膈肌由A向B变化时,膈肌舒张

C.ac段曲线表示进行了两次呼吸

D.曲线ab段和cd段都表示吸气过程

【答案】D

【详解】

A.曲线ab段表示肺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此时膈肌处于B状态,A错误。

B.当膈肌由A向B变化时,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B错误。

C.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ac段曲线表示进行了一次呼吸,C错误。

D.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肺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D正确。

故选D。

8.(2021·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期中)图中是某同学做的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分别模拟胸腔和膈,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

B.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C.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D.该装置可以验证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答案】B

【详解】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所以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故A错误。

B.甲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膈肌收缩,表示吸气,故B正确。

C.乙图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故C错误。

D.由该装置可验证:

参与呼吸的肌肉有肋间肌和膈肌,通过④膈肌的改变,可以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大,实现吸气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9.(2021·山东枣庄市·七年级月考)据统计,每年中小学生因溺水造成死亡的达3万多人,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人浸没在水中会影响呼吸环节中的(  )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C

【详解】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

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故选C。

10.(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AB段,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B.在AB段,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张

C.在BC段,膈肌舒张,膈肌下降

D.在BC段,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腔的容积缩小

【答案】C

【详解】

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因此在BC段,膈肌舒张,膈肌上升,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1·平山县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中)观察下图所示探究实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的是甲瓶B.呼出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是由肺泡产生的

C.探究实验完成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D.探究实验中,作为对照的装置是甲瓶

【答案】B

【详解】

A.乙装置中长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可以理解为呼气,如果是吸气,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那么甲装置就为吸气,A正确。

B.呼出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B错误。

C.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乙装置为呼气,探究实验完成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C正确。

D.甲装置为吸气,乙装置为呼气,验证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那么甲装置是吸入的空气,起对照作用,D正确。

故选B。

12.(2021·山东潍坊市·寿光市建桥学校八年级月考)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可以表示肺的通气,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若a代表氧气,则氧气由肺泡进入到红细胞至少要穿过5层细胞膜

C.在人体内进行的气体交换只有①

D.经过②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答案】B

【详解】

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A.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

B.若a代表氧气,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B正确。

C.①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在体内进行。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也在体内进行,C错误。

D.经过②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13.(2021·庆云县徐园子乡初级中学七年级月考)如图是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界的气体进入呼吸道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

B.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

D.肺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器官层次

【答案】C

【详解】

A.外界的气体进入呼吸道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不符合题意。

B.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高的都是氮气,B不符合题意。

C.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C符合题意。

D.肺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组织层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1·庆云县徐园子乡初级中学七年级月考)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O2),排出二氧化碳(CO2),必须经过如下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B.②过程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氧气在③过程中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D.完成④过程后,血液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答案】D

【详解】

A.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正确。

B.②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B正确。

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故氧气在③过程中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C正确。

D.④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15.(2021·湖北黄冈市·九年级开学考试)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管乙数量分布广、数量少

B.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室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原理是呼吸运动

D.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b是氧气

【答案】D

【详解】

A.血管乙是肺部毛细血管,其特点数量大,分布广,A错误。

B.血管丙表示肺静脉,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B错误。

C.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肺泡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C错误。

D.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D正确。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___________内的气体交换和___________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_实现的。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叫肺通气,它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

【答案】肺泡组织扩散作用呼吸运动

【详解】

人体内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

分别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所以,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而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17.(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___________组成的,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___________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答案】肺肺泡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如下图:

【详解】

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要是肺部支气管分支所形成的肺泡构成,因此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图表示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图中的d代表的是_____,c代表的是_____,人体内气体的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作用完成的。

【答案】氧二氧化碳扩散

【详解】

吸气时,吸进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因此血液中的[c]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里的[d]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9.(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道能通过1,2,3以及4_______吸入气体到达5_______。

(2)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_______。

(3)肺完成气体交换功能的单位是_______,只有_______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围绕着丰富的_______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适于气体在肺与血液之间进行交换。

【答案】气管肺咽肺泡一层毛细血管

【详解】

⑴外界气体沿着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肺泡和肺泡外毛细血管之间发生气体交换。

⑵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故有会厌软骨在这发挥作用,使食物和空气进入相应的食道和气管。

⑶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人类的肺泡有2亿多个,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使得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三、连线题

20.(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连线(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A3-C4-D

【详解】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骨架,保证气流顺畅通过;

2.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

3.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4.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

21.(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他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A、B两个瓶中都装有的液体是___________。

(2)吸气时应该捏紧___________(填“a”或“b”)处的橡皮管。

(3)实验现象:

A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_____,B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实验结论: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比较,___________的含量明显增加。

(5)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___________,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___________,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答案】澄清石灰水a大小二氧化碳血液肺泡

【详解】

(1)要想检验二氧化碳的量及存在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因此A、B两个瓶中都装有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

(2)吸气时应该用捏紧a处的橡皮管,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捏紧b处的橡皮管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观察图A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B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明显。

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因此,A瓶中的浑浊程度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B瓶中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

(4)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结论是: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

(5)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由肺泡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肺泡,然后随湿润气体排出体外,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因此,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血液,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肺泡,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五、综合题

22.(2021·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甲为人体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物质,①、②、③、④表示生命活动过程。

图乙为消化系统某主要器官的结构,请回答问题:

(1)将图甲中物质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看到的变化是______。

(2)图甲中③过程需要的消化液是______;物质c和过程④分别是指______,完成④过程需要图乙结构的参与,该结构利于完成此过程的结构特点有______(写1条),符合我们常说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③直接进行过程④的物质有______。

(答出三个)

【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胃液、肠液、胰液氨基酸、吸收小肠绒毛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

(1)物质a代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看到的变化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③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在胃内初步被消化,在小肠内彻底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胃液、肠液、胰液;物质c是蛋白质消化后的终产物,是氨基酸,④表示氨基酸进入血液的过程,是吸收过程,完成④吸收过程需要图乙结构的参与,该结构利于完成此过程的结构特点是:

小肠绒毛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符合我们常说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③消化直接进行过程④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能直接被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