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典语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5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针灸经典语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经典语录.docx

《针灸经典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经典语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经典语录.docx

针灸经典语录

第一部分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匮翼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

--〔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

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

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

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

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第二部分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

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

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朱丹溪: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

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

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清〕唐容川《血证论》

血不利则为水。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近代〕张锡纯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

辨标本于隐微之际;

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

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

百病多因痰作崇。

--〔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怪病是痰,十居***。

--〔清〕裴一中《言医》引朱丹溪语

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

第三部分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

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清〕宝辉《医医小草》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

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清〕喻昌《寓意草》

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

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

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

--〔清〕周学海《读医随笔》

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

--〔清〕程杏轩《杏轩医案》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先秦〕扁鹊见《医述》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孙思邈

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十四治病》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清〕刘仕廉《医学集成》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

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

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

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看病须要格分寸。

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而后止。

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

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凡名家亦有偏处。

当日雨田先生善用凉药,非无用温处,用至七分止矣;性天先生善用温药,非无用凉处,用至七分而止。

两家对待,各具至理。

雨田先生曰:

一分热邪不除,便为不了之病,易戕正气。

性天先生曰:

一分阳气不亏,不受阴邪为病。

当时两家论治最好看,然亦须有学问去领会,无学问者安能识此奥旨,而两家亦终不相通。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

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篇二:

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经典语录

1.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

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

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

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

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观点。

医生要辨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8.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

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9.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过去《内经》讲:

头为诸阳之汇。

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

这个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治疗不好呢,就是因为浊阴啊,(它)窃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了。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10.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

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

般的药到不了末端。

如果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末端呢,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你高一点儿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

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这个病就好了。

11.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

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

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

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为什么南方人没有一个热症而且大部分是属于阴证、寒证、湿证这些是主要原因。

13大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

就是睡的非常晚。

像什么过夜生活啊,整个生活都要集中在晚上十二点以后,一弄弄到天亮才睡觉。

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阴阳颠倒,人的生活就不能和大自然同步了啊!

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14一个是错误的生活理念,错误的生活习惯;另一个就是南方搞

中医的人啊,误以为他们处在南方,处在最热的地方,就应该补充一些凉的东西,其实是进一步伤害了阳气。

现在的疾病总体情况都是这样,包括外国。

我也看了好多外国人,都是这样。

所以我说这个阳虚的人十占八九,真正阴虚的百不见一。

有些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思维也掉进了一个错误的圈子里,那就是滋阴降火,结果越降越糟,雪上加霜。

而我所见的这些病没有一例不需要扶阳的。

15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

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

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

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

一个就是健康人,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红润。

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很多小青年儿,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并没有发病。

16其实中医本来就有一整套的急救的方法。

你说《伤寒论》是怎么来的,那就是在大型瘟疫当中总结的成功经验,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这些都讲得非常清楚,但为啥后来中医能掌握这些方法的人很少了就是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看中了这个大市场,要让这个他们的医药来占领这个市场。

这是个大买卖,发大财的事儿啊。

我说在这种境况下,中医的生命力就逐渐被消磨,最后……

17最好的中医教材是啥绝不是统编的这套东西,而是有个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他们的教材都是吕炳奎主编的,那是最正宗的。

那些个教材把中医的基本体系都贯穿下来了。

18中医绝对不会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那完全是徒

劳,完全没有用!

活着的人,不但是和那些个小动物不同,而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模式。

绝对不可能像西医的那种,研究一种药,大家都能吃,中医没有这个。

19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

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

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20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就是锅下的火,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水,火力不够,这个水和食物怎么样才能熟得了所以到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锅底之火。

保护少阴经的那个元阳,元气不要走散。

21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222004年在南宁的时候,刘力红带着好多研究生,都是每天起来,单纯尝附子。

看看到底人体对附子的耐受有多大,究竟有什么反应,看看会不会像现在科学成分讲的附子有没有那么大的毒性。

其中有很多同志在每天早上尝附子的过程中,就治了他好多病!

我们这代人用附子都有亲身经历,我们的弟子都是首先自己去尝药。

23过去认为中医的治疗手段是一针,二灸,三服药,因为针灸那个东西,几乎不需要花钱,就能解决好多问题,高明的针灸大夫啊,篇三:

高华伟(针灸专家)老师的课堂随口语录

高华伟(针灸专家)老师的课堂随口语录(此篇文章高老师已经亲自订正,爱好者转载)

1.偏头痛:

(1)足窍阴放血(血色由黑到鲜红)

(2)伴有失眠症状的在耳尖后面稍下方有紫暗血脉,放血。

2.咽痛:

少商.商阳点刺放血(血色由暗色到鲜红)

3.脚后跟痛(跟骨骨刺增生或穿高跟鞋导致):

扎睛明穴(同侧取穴)

原理:

膀胱经

(睛明穴可治疗腰痛)

4.皮肤肌肉跳动

(1)足太阴经跳动:

脾虚

(2)足厥阴经跳动:

血虚

(3)足少阴经跳动:

肾虚

5.女子岔气:

扎太冲(肝之原穴,女子以肝为先天)

6.心脏不好,郄门处有强烈压痛

7.三阴交:

(1)腹泻(脾)——本经远治

(2)痛经(明显压痛)——异经远治

(3)利水第一要穴(水肿,癃闭)——异经远治

原理:

三阴交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汇处

8.后头痛:

至阴穴

原理:

膀胱经

9.第5个脚趾痛:

l5/s1椎间盘突出有关

10.蛔厥:

利多卡因加一片维c溶解,注射到左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阳陵泉)

11.趴着睡的人胃虚

12.急性乳腺炎:

用归胃经的药(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

13.隆闭:

三阴交

14.一源三岐:

一源:

胞中:

(1)女(卵巢)

(2)男(精囊)

三歧:

督脉,任脉,冲脉

15.经常按照海和申脉调节平衡(阴阳跷脉的起点)

16.太阳穴留针30min以上:

治疗失眠

(太阳穴有镇静的作用)

17.红眼病:

同侧太阳穴放血(血色改变)2~3次

18.心经的阿是穴先找心俞

肝经的阿是穴先找肝俞

.................................

19.俞穴下是有气血的,死人没有俞穴

20.分类

经属

位置

主治

十四经穴

广

经外奇穴(十四经之外)

不是

(1)少

(2)好

阿是穴

不是

不是

酸痛(极少)

21.印堂位于督脉上,但是不是督脉的穴位,所以不能调节阳气

22.足三里:

任何型腹痛

23.天宗:

肩周炎,肩重臂不可举

24.五输穴

泉水

小溪

河流

大海

25.特定穴属于十四经穴

26.肝热泻行间(水)补母泻子

27.肝血不足扎曲泉(水)

28.原穴:

反应元气,在腕踝关节附近

29.郄穴:

阴经郄穴治疗血症,阳经郄穴治疗急性疼痛

如:

(1)胃痛:

梁丘

(2)痛经:

地机

(3)痔疮:

孔最(肺与大肠相表里)

30.偏历:

龋齿牙痛

31.癫狂:

丰隆(实则狂癫)

32.虚则取背俞,实则募穴

33.胆瘅:

日月(募穴),胆俞(背俞)

34.阳陵泉:

全身筋病(软组织),胆经病

(扎上后活动)

35.脚扭伤伤到骨髓:

灸局部与悬钟(髓会)

36.后溪通于督脉,治一切脊椎疾病

(1)落枕(只有督脉处痛)

(2)急性腰扭伤(督脉处痛)

37.公孙通于冲脉

38.痔疮:

承山穴

39.晕车:

内关穴擦生姜至皮肤擦红

40.胃痛泛酸:

中脘

41.梁门:

抑制食欲(可减肥)调节食欲,既可用于减肥又可用于增肥。

42.归来:

小便不利,水肿

43.上火:

枕着手臂躺着睡(往往睡眠不好)

44.肺俞有压痛:

肺有毛病

45.心俞有压痛:

心神不宁

46.落枕(肩痛):

养老(小肠经)

47.尺泽属水,清热作用,但灸尺泽可起温热作用

48.络穴:

连络表里经,治疗外感病

49.太渊:

原穴,治疗肺脏原病

50.舌苔薄黄,脉浮数:

尺泽,鱼际

51.井穴治疗疑难杂病,久病不愈刺井穴,井穴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52.大椎:

手足三阳经交汇(诸阳之会)

(1)热证:

放血

(2)脸上长痘:

放血

53.擦揉迎香:

通大肠经

54.大肠经(齿脉)与口周肌肉有关

55.耳聋耳痛用商阳,耳聋不痛用胆经穴(听会、足临泣)

56.合谷:

进针方向朝向劳宫(治疗牙痛要穴,可治痛经,孕妇禁扎)(面口合谷收)

57.手三里:

智齿牙痛

58.曲池:

高血压,外感表证,上肢不遂,瘾疹

59.肩髃:

近治作用

60.口禾髎:

流鼻涕,鼻血

61.阳陵泉,迎香:

胆蛔

62.迎风流泪:

承泣穴

63.腰痛(股四头肌无力):

刺足阳明经腧穴或者用足阳明药

64.乳中:

不针不灸

65.梁丘(阳经郄穴):

止痛(急性胃痛)

66.血多的地方易治好,血少的地方不易好(如膝肘指趾关节)

67.丰隆:

近治作用(相当于二陈汤加白芥子)

(全身化痰第一要穴——无形之痰)怪病多因痰作祟,见痰征者可用。

68.内庭:

胃热,热病,痘痘

69.印堂:

经常按摩有安神作用篇四:

关于生命的经典语录

1.那些把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

我看着他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完密。

我也是永远忍耐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自有道理,但仍旧如此作。

我如此作,无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作的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

————(法国)居里夫人

2.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法国)居里夫人

3.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

————(美国)富兰克林

4.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美国)富兰克林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美国)富兰克林

6.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原料。

————(美国)富兰克林

7.懒鬼起来吧!

别再浪费生命,将来地坟墓内有足够的时间让你睡的。

————(美国)富兰克林

8.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英国)达尔文

9.乐观是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