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636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docx

北师大三年级上总复习

课时教案A

第单元第1课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总复习

课型

复习

情感

态度

初步感受整理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知识

技能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各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在复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

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重点

复习乘法、除法和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

学生

板书设计

总复习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进率。

课时教案B(第1课时)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大屏幕显示:

动脑筋爷爷对我们说: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喜欢吃水果!

我这里有很多苹果,但是苹果后面有一些题目,如果谁答对了,这个苹果就属于你了。

苹果到底属于谁呢?

好了下面开始!

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电脑出示总复习第1题。

300×412×4102×4

60÷313×5420÷6

500×642÷2804÷2

2400÷866÷3400÷5

对一些较难的题目,如:

102×4,804÷2等题目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并把它们写下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3、第5题,上面一组是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下面一组是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反馈。

对于积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和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和原因。

解决问题。

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填一填,然后与同伴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确定合适的答案,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1克、1千克、1吨多重,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最后交流。

练习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各种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时教案B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法有:

(1)3吨=3000千克,520×5=2600千克,3000〉2600,所以,5台机器可以一次运走。

(2)3吨=3000千克,3000千克里面包含5个520,还有剩余,所以5台机器可以一次运走。

……

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进率。

并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

学会合作学习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体验数学的价值。

作业

练习册上的内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巩固当天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

典型错例:

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B(第2课时)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本第89页第9题

投影出示:

36×5÷4946-240×3

(75+33)÷9128+840÷6

(270-180)×7525÷5÷3

主要是复习两步计算式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与同伴说一说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

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以安排一些纠错题,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1、课本第89页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捕捉已知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法有:

(1)8×5=40(元),5×88=440(元),440+40=480(元),

500〉480,所以,用这笔钱买门票是够的。

(2)88×5=440(元),500-440=60(元),用剩下的60元买5张教师门票,每张8元,是够的。

……

引导学生用列表法,对已知信息进行处理,使之更加清晰。

如:

对象

票价

人数

应付钱数

学生

每张5元

88人

440元

教师

每张8元

5人

40元

合计

480元

再比较500元和480元的大小关系,得到“用500元买这些门票是够的”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巩固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案B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7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可以先求每包的价钱,再求5包的钱数;也可以先求5包的本数,再求5包的钱数。

第8题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弄清知道哪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火车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天津到济南的路程、火车从天津到济南开了几时);二是弄清天津到济南的火车13:

30开车,16:

30到达,路上用了几时?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

还有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

反思学习的内容。

作业

练习册上的内容。

巩固当天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

典型错例:

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B(第3课时)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基础练习: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座次,正确描述一下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使学生熟练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练习第90页10题

先投影具体情景,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所给的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法有:

(1)先求帮助两名失学儿童完成小学学业需要多少元,再求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元。

400×2=(800元)800÷5=160(元)。

(2)先求帮助一名失学儿童完成小学学业每班要捐多少元,再求帮助两名失学儿童完成小学学业每班要捐多少元。

400÷5=80(元)80×2=160(元)

交流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并且要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拓展自己的思路。

第11题

先让学生按图搭一搭,再填一填,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各种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时教案B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12题

让学生经历测量和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再次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第13题

(1)可通过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将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虽然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这根铁丝的长度没变,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解题的方案或步骤,独立进行解答。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组交流。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说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学会合作学习与分享。

作业

练习册上的内容。

巩固当天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

典型错例:

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B(第4课时)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

1、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一年有几个月?

几个大月?

几个小月?

大月多少天?

小月多少天?

闰年的二月多少天?

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

1、课本91页的第14题

让学生独立的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信息解决问题。

对(3)(4)两个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理解“至少”的含义,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到D和B到C的最短线路是一样的(100-20×2=60(米),AB和CD的长也是相等的(40米)。

2、第15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小组内模拟购物的情景活动中学习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商品可以多样,让学生自己选择。

所付的钱可以是正好用完。

也可以有剩余,以增加题目的开放性。

在小组购物活动中不但要让学生说出可以购物得数量,而且要能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16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与同伴交流是怎样想的。

(就是求在365天中包含了多少个7天,用除法计算,商几就是有几个星期,余数就是还剩几天)

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教案B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本题是对年、月、日知识的综合运用。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

对解决问题有困难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将日历填写完整再解答。

如果这个月是2月份,那么这个月不管是平年还是闰年一共有四个星期二,如果这个月是5月份,由于该月是大月,最后一天(31日)上星期三,那么“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四。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直接推算出来:

一个星期7天,17日的上一个星期三是10日,再上一个星期三是3日,便可以推算出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一。

同理可以推算出后面两个问题。

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使学生能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

练习册上的内容。

巩固当天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

典型错例:

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B(第5课时)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住房安排”情景图。

教师告诉学生:

今年暑假cctv少儿频道举行了一次“暑假快乐游”,其中第二站就在我们山东济南,这是他们刚到济南,在齐鲁宾馆住宿时的情况。

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共同研究设计方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的设计方案会多种多样,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组织学生从花钱“最少”上面做文章,使房费最少。

教师补充:

这些学生将在第二天乘坐“旅游观光车”进行旅游有2种,第一种车限乘客3人,租一辆要50元;第二种车限乘客2人,租一辆要35元。

怎样租车合算?

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共同来研究设计方案,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的设计方案会多种多样,只要合理就要肯定和鼓励。

组织学生讨论从“省钱”的角度来看“哪一种租车方案最合算?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具体的小活动,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简单推理。

课时教案B

环节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将带有数字1、2、3、4、5、6、7、8的球放入盒子中,然后让学生玩摸球游戏,每次把摸出的球放回去,看看结果怎样。

使学生明确:

都有可能。

2、个性练习设计,提出游戏规则:

有若干红球和白球,一个盒子,根据要求往盒子中放球。

(1)要使摸出的红球次数比摸出白球的次数多,应怎样放球?

(2)要使摸出来的都是红球,应怎样放球?

(3)要使摸出两球的次数差不多,应怎样放?

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完成任务。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按照一定顺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求学生明确题意,尝试独立解决。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思学习的内容。

作业

练习册上的内容。

巩固当天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

典型错例: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