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89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docx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三、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

1、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的演变

记述阶段:

国外的经济活动现象(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条件及分布)

分类阶段: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空间演变规律

说明阶段:

世界经济联系的空间动力机制

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现实界定

世界范围内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及其系统;

世界经济地理就是侧重研究各类经济地域的发展条件、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空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经济联系空间规律的科学。

(3)经济地域及其系统

经济地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的时空条件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是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地域单元。

内容:

三大板块:

条件要素研究、结构功能研究、构造类型研究。

世界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分析和研究世界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

第二,分析和研究世界及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与条件要素的组合关系。

第三,分析和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域、类型特征以及经济地域系统。

第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区域问题研究和分析。

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和性质

1、学科特点

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

学科地位

地理科学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

学科性质

有的学者认为:

应该属于自然科学。

有的学者认为:

是一门“边缘学科”。

我们认为:

属于社会经济学科。

第二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变

经济全球化

1.定义:

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至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支撑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的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

掌握经济全球化含义、动因和主要表现形式

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

动因:

科技进步带动的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

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有力的推动者;

冷战结束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扫除了障碍;

主要表现形式: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活动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

4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

掌握世界经济地域的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二元对立构成了世界经济地域总体格局。

美国、欧盟、东亚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中心。

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迅速崛起。

掌握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

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

人口(居民)、领土(土地)、政府(组织)

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

按民族构成划分国家划分法的国家类型:

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共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

非民族国家:

双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

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①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②石油输出国③经济综合发展国家④农矿原料出口国⑤最不发达国家

掌握综合国力概念、构成

概念:

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即国家的总体力量。

构成:

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科技力。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

全球尺度的人口分布

中低纬度指向2.近海岸指向3.平原指向4.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大洲尺度的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三)地区尺度的人口分布

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几大人口密集分布区:

1.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

2.欧洲地区

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4.其他人口密集区

(四)国家尺度的人口分布

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10个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

掌握民族定义、特征

民族的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的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第四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

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

1、定义:

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定义的解释:

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

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

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掌握跨国公司的类型划分

(一)三分法

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以获得母国所短缺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为目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种植业、采矿业、石油业和铁路等领域。

如著名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英荷壳牌公司(RoyalDutchShell)。

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

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制造和零配件中间产品的加工业务,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

这类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诸如金属制品、钢材、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品。

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公司形式,为大多数东道国所欢迎。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是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

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

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以及营销技能等无形产品的公司。

这类公司包括跨国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

例如花旗银行、永道国际会计公司(Coopers&Lybrand)

(二)两分法

根据企业销售额最大的业务所归入的产业分类,可以把跨国公司分为两大类:

工业跨国公司和服务业跨国公司

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含义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FDI),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该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一)跨国投资的宏观区位选择

1.自然资源寻求型

2.市场寻求型

3.效率寻求型

4.战略资产寻求型

5.贸易及分配型

6.辅助服务型

(二)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1.集中于东道国经济中心区

2..集中于边界地区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第五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

掌握比较利益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占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占比较成本劣势的商品,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双方受益。

比较成本:

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成本的比率;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政策主张;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

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他认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要经历三个时期:

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

产品创新时期:

技术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

产品成熟时期:

资本密集型产品,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

产品标准化时期: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

掌握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

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

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完善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世界贸易从三“极点”向三“极区”格局发展

东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崛起

(二)中国作为周边经济体市场的壮大

第六章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

五、掌握世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规律

(一)市场成为推动农业结构变迁的基本力量

(二)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

(三)现代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地位日渐上升

(四)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工商呈一体化趋势

(五)遵循“绿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原则

六、掌握第一产业主要生产部门的生产分布状况

1.粮食作物生产分布的特点:

第一,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较快,但不稳定。

第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

(1)各大洲间产量不平衡;

(2)国家间产量不平衡;

(3)按人均产量计算地区差异悬殊,粮食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

(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悬殊。

第三,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为主。

小麦的生产与分布状况(五大地带)

(1)小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2)小麦的生产分布:

主要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温带地区。

集中在五个大地带:

北半球有四个带(二个东西带、二个南北带);南半球一个不连续带。

东西带:

第一个地带西起西欧平原,经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南部至西伯利亚平原南部。

第二个地带西起地中海沿岸,向东经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北带:

第三个地带北起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四个地带北美洲中部的大平原,自加拿大中南部至美国中部。

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7个国家。

(4)世界主要商品小麦产区:

全球小麦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4个国家。

3、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

玉米是一种喜温的作物,分布较为普遍,多数集中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享有“饲料之王”的美誉。

(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粮食作物的近1/5和1/4

(2)玉米的生产分布:

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欧洲。

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

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

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

三是欧洲南部平原。

(3)玉米主要生产国:

美国、中国、巴西等。

(4)主要玉米输出国:

美国、法国、阿根廷等。

4、咖啡和茶叶的生产分布状况

咖啡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其中,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

主要咖啡生产国:

巴西产量最多(世界“咖啡王国”)、哥伦比亚(优质软咖啡全球驰名),越南等国家;非洲的科特迪瓦等国较为重要。

茶叶

世界出产茶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主要生产国:

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

世界的茶叶的产量中,品种最多的是红茶。

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

第七章世界能源生产及消费格局

掌握煤炭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

两大煤炭蕴藏带

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

世界煤炭资源地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且具有不平衡性

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

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

世界著名的两大蕴藏带:

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二是北美洲的中部煤田带;

煤炭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

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10国,约占世界储量的90%。

煤炭工业的生产布局

煤炭工业是较古老的工业部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大发展时期(1860~1913年)稳定时期(1914~1950年)萧条时期(1951~1974年)缓慢增长时期(1974~1990年)

2、世界煤炭生产分布特点:

战后世界煤炭煤炭生产地域不断扩大;煤炭生产分布与储量分布基本一致,生产分布不均衡;生产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采煤业为中心进行工业成组布局,形成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

3、世界煤炭生产分布格局:

生产区域分布格局:

集中在亚太(44.9%)、北美地区(28.2%)

生产国家分布格局: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波兰、印尼、德国、乌克兰。

掌握石油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

(一)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格局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集中性特征明显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

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

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两大弧形地带:

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2、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石油资源的区域分布格局:

中东地区(约2/3)、中南美、非洲。

石油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

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

世界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

世界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30°N至10°S之间的区域。

现有40多个国家在海洋生产油或气,其探明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的42%。

世界石油工业生产格局

1.石油生产的区域格局:

中东(1/3)、北美、前苏联、亚太、非洲、中南美和欧洲。

2.石油生产的国家格局:

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伊朗、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

3.基本结论:

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与储量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世界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地域分布不均衡。

掌握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

(一)世界石油的消费格局

1.消费区域格局:

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区

2.主要消费国家:

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等

3.基本结论:

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格局严重错位;世界石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消费增长迅速;

(二)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

1、

2、

3、

第八章汽车工业及其全球生产网路

掌握世界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

(一)生产布局显著不均衡

全球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

集中在东亚、西欧、北美地区三大板块,并呈现“三大板块平分秋色”的格局。

世界汽车生产的国家格局:

中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

全球汽车厂商生产局:

通用系、福特系、克莱斯勒系、丰田系、大众系、雷诺系6大汽车集团。

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

全球汽车生产“6+3”模式占世界总销量的92%。

世界汽车生产格局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80年代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量差不多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新兴的亚洲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

拉丁美洲地区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其中巴西产量最高,2004年为221万辆,居世界第9位。

掌握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产品发展趋势:

环保节能观念促使世界汽车小型化、节能化;汽车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引人注目。

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日本丰田公司的“同时同步开发系统”。

大力开发和采用通用底盘

汽车零部件向标准化、模块化、共享化方向发展

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产品竞争力:

动力性和燃油效率性技术;行驶安全技术;乘坐舒适性技术;环保节能型技术。

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方向发展

第九章世界大工业地带

掌握西欧工业地带

1、位置范围

位于欧洲西部。

主要包括英国、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意大利的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的南部国。

2、发展条件

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丰富的铁、煤等资源;交通运输方便;经济基础雄厚

3、主要产业部门

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目前居世界第二位。

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

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工业地域结构特征与趋势,从内陆指向型布局逐渐向沿海地区发展,战后法、意、荷等国利用进口资源在沿海发展工业;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直接带动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

掌握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位置范围

分布在表日本,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直达九州北部,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及其连结地带,共16个县。

2、主要部门结构

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全地带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5,约占全国人口、工厂数的6%,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75%和65%;汽车、钢铁、炼油、造船工业发达。

近年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迅速。

属依靠进口原、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多布局在海运发达的港口,是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第十章世界金融业与全球金融网络

掌握金融业的概念和特征

金融业定义:

金融业则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特点:

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经营性。

掌握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经营模式的全能化

服务方式的电子网络化

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化

后台管理功能的地理分散化

掌握跨国银行的概念、界定指标、发展特点

1、定义:

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bank),也称为多国银行。

一般是指在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投资及其他业务的国际银行,由设在母国的总行和设在东道国的诸多分支机构组成。

2、界定指标:

①资本实力:

跨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必须在10亿美元以上。

②境外业务情况:

要求其境外业务在全部业务中应占较大比重,且必须在伦敦、东京、纽约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分支行,开展国际融资业务,并派出一定比例的境外工作人员。

3、发展特点:

拥有庞大的国际网络;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采取全球经营战略;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

掌握金融中心概念、分类、离岸金融中心概念

金融中心的定义:

金融中心是指这样一些城市和地区,它们凭借优越的经济、政治、时区和地理条件,以及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清算地。

分类:

根据金融中心业务涉及的地理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四类:

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球性金融中心和境外金融中心。

除了第一类以外,其余三类都属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范畴。

3、离岸金融中心概念:

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标的,以非本国和地区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非本地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FinancialMarket),它不受市场所在国和货币发行国一般金融法规和法律的限制。

掌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

1.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所在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依托条件。

首先,金融中心都是在工业生产达到相当规模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商业活动的频繁开展,达到相当规模。

如伦敦,香港。

优越的时区条件

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多位于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因商业贸易衍生出来的旺盛金融需求,如伦敦、纽约;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跨境、跨时区的交易量大幅度增加,客观上要求金融中心必需处于十一的时区内,以便成为全球联系交易的一环。

如东京、新加坡。

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

金融机构的集聚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使机构间的合作与人员交流成本降低;

政策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各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

第一,地方性金融中心:

中心仅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州或省提供服务;

第二,地方区域性金融中心:

中心为超过自身地理范围的国内其他区域提供金融服务,但还不是全国性金融中心;

第三,全国性金融中心:

为本国境内客户提供服务

第四,区域性金融中心:

为本国或相邻国家客户提供服务

第五,全球性金融中心:

中心与世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联系,为全球各地区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第十一章世界交通运输网络

掌握集装箱运输含义、特点

含义:

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特点:

①高效益②高效率③高投资④高协作⑤多式联运

掌握国际多式联运含义、组织形式

含义:

是指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地点。

组织形式:

主要有三种:

A海陆联运B海空联运C陆桥运输

掌握大陆桥运输含义、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

含义:

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即海——陆——海的连续运输。

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

北美大陆桥运输路线;欧亚大陆桥运输路线;新欧亚大陆桥运输线。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特征

概念:

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特征:

主体是主权国家;目的是共同繁荣;发展有明确顺序;相似性和排他性。

掌握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theoryofcustomsunion)主要从关税同盟组建之后将产生的经济利益这个角度论述一体化对全球福利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效应

“贸易创造”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同盟建立前由国内生产转变为同盟建立后从成员国进口,这意味着新的贸易被创造出来了;

“贸易转移”(又称贸易转向)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来自成员国的进口取代了原先来自同盟外的成本较低的进口,成员国的贸易发生了转向。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战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往往是由于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受到其他国家或集团的威胁而导致的。

这种情形下,发展中国家很难发挥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保护。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技术与经济基础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速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趋势。

生产力的发展为打破国家边界对资源配置的地理限制提供了条件,逐步在地理上相互邻近、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一些国家间,实现对资源的跨国配置以及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运行规则的国际联合调控。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各成员国带来经济效应有:

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

促进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