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119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docx

十堰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十堰市2009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十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一○年一月)

2009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十政发〔2009〕17号,简称“40条”)精神,以快捷准入,重点服务为手段,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全民创业,主动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市场主体发展总体概况

(一)市场主体新增情况:

元至12月,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4978户,同比增长3.4%,新增注册资本374641万元,同比增长87.6%。

其中:

内资企业新登记231户,同比增长13.8%,新增注册资本33216万元,同比增长28.1%;外商投资企业新登记9户(含分支机构4户),同比下降59%,新增注册资本1097.42万美元,同比下降78.4%;私营企业新登记1430户,同比增长38.7%,新增注册资本285134万元,同比增长143.3%;个体工商户新登记13177户,同比持平,新增资金数额42774万元,同比减少17.9%;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登记140户,同比增长137.3%,新增出资总额13517万元,同比增长205.0%。

(二)市场主体退出情况:

元至12月,全市注销各类市场主体10065户,同比增长58.3%。

其中:

内资企业注销150户,同比减少54.7%;外商投资企业注销66户(含分支机构62户),同比增长214.3%;私营企业注销438户,同比增长124.6%;个体工商户注销9477户,同比增长62.5%。

(三)实有市场主体总数: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十堰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8304户,同比增长5.8%。

注册资本(金)3029516万元(不含外资)。

其中:

内资企业653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4%,注册资本(金)1647959万元;外商投资企业249户(含分支机构133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0.3%,注册资本31418.45万美元;私营企业11310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2.8%,注册资本(金)1178245万元;个体工商户69951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9.2%,资金数额182167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55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0.3%,出资总额21145万元。

企业类型和注册资本结构如下:

二、2009年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分析及特点

(一)内资企业发展变化情况。

2009年底,全市内资企业总数为6539户,同比增加81户;注册资本总额为1647959万元,同比增加27435万元,增幅分别为1.3%和1.7%;户均注册资本252万元,同比增长0.4%。

企业类型变化: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的比重有所上升,户数从上年的1077户增至1134户,注册资本总额从786018万元增至808975万元;户数及注册资本的增幅分别为5.3%和2.9%,分别占内资企业总量的17.3%和49.1%。

非公司制企业的户数(3914户)和注册资金(767259万元)同比增长1.0%和0.6%。

其中,国有企业由上年2194户减至2177户;集体企业从1592户增至1647户。

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户数由上年278户降至276户,减少2户;注册资本总额由上年11638万元减至11622万元,减少16万元;第二产业户数由上年1708户增至1726户,增加18户;注册资本总额由上年1118448万元增至1134520万元,增加16072万元。

第三产业户数由上年4472户增至4537户,增加65户;注册资本由上年490438万元增至501817万元,增加11379万元。

内资企业区域分布、产业及注册资本结构如下:

(二)私营企业发展变化情况。

2009年底,全市私营企业总数11310户,比上年10318户增992户;注册资本总额1178245万元,比上年1002737万元增175508万元;增幅分别为9.6%和17.5%;户均注册资本104.18万元,比上年97.18万元提高7.2%。

企业从业人数145183人,比上年124220增加了20963人,增幅为16.9%。

私营企业户数占市场主体总量的12.8%。

企业类型变化:

有限责任公司10376户,比上年9496户增880户;注册资本1134609万元,比上年965644万元增168965万元,总户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占私营企业总量的91.7%和96.3%。

个人独资企业831户,比上年716户增115户;经营资金27532万元,比上年20516万元增7016万元,总户数和经营资金总额分别占私营企业总量的7.3%和2.3%。

个人合伙企业98户,比上年101户减少3户;经营资金2867万元,比上年3340万元减少473万元,总户数和经营资金总额分别占私营企业总量的0.9%和0.2%。

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户数由上年111户增至146户,增加35户;注册资本总额从9509万元增至14840万元,增加5331万元。

第二产业户数由上年3806户增至4101户,增加295户;注册资本总额由上年404820万元增至473503万元,增加68683万元。

第三产业户数由上年6401户增至7063户,增加662户;注册资本总额由上年588408万元增至689902万元,增加101494万元。

私营企业区域分布、产业及注册资本结构如下:

(三)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变化情况。

2009年,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法人5户。

投资总额1890.32万美元,注册资本1097.42万美元,外方认缴1097.42万美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户数比上年同期减少3户,减幅为37.5%。

目前,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49户(含分支机构133户),投资总额46957.92万美元,注册资本31418.45万美元,其中外方认缴25910.1万美元。

总体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户数增加1户,增幅为0.87%。

投资总额比上年增加792.78万美元,增幅为1.72%;注册资本比上年减少272万美元,减幅为0.86%;外方认缴减少246.02万美元,减幅为0.94%。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2户,占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总户数的1.72%,同比持平;第二产业93户,占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总户数的80.17%,同比增长1.91%;第三产业21户,占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总户数的18.1%,同比下降1.9%。

项目分布:

投资总额在1000-5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人有12户,主要集中在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企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投资者排名: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仍居首位,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北美洲;第三为拉丁美洲。

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开业减少,变更增加,主要以股权转让及增加注册资本为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体现在总户数同比增长0.87%,投资总额增幅较上年同期增长1.72个百分点,但注册资本较上年同期减少0.8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外商投资领域趋向拓宽,第三产业发展比重上升较快,但制造业仍属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

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如下:

(四)个体工商户发展变化情况。

2009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数69951户,比上年66251户增3700户;从业人员165410人,比上年153958人增11452人;自有资金总额182167万元,比上年142866万增39301万元。

户、人、资增幅分别为5.6%、7.4%和27.5%。

按全市350万人口计算,每万人中约有200户个体工商户,比上年189户提高了5.8%。

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户数由上年218户增至281户,增63户,增幅为28.9%;从业人员由上年516人增至645人,增129人,增幅为25.0%;资金由上年765万元增至2304万元,增加1539万元,增幅为201.2%。

第二产业户数由上年6490户增至6832户,增342户,增幅为5.3%;从业人员由上年16699人增至17232人,增加533人,增幅为3.2%;资金由上年16923万元增至22021万元,增加5098万元,增幅为30.1%。

第三产业户数由上年59543户增至62838户,增加3295户,增幅为5.5%;从业人员由上年136743人增至147533人,增加10790人,增幅为7.9%;资金由上年125178万元增至157842万元,增加32664万元,增幅为26.1%。

全市个体工商户区域分布、产业及资金结构如下: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1—12月,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0户,现总数达255户,同比增长121.7%。

按其所涉及业务划分:

农资购买4户,农产品销售15户,农产品加工24户,农业技术信息服务21户,种植业108户,养殖业80户,其他7户。

合作社出资总额21145万元,其中货币出资19777万元,非货币出资1368万元。

合作社成员总数3926人(户),其中农民成员3629人,其他成员297人。

经营品种包括蔬菜、水果、茶叶、木耳、香菇、肉类等十几个品种。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域分布、出资及成员结构如下:

(六)“两有公司”发展变化情况:

截止2009年底,全市实有公司(含分公司,下同)12514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14.2%,注册资本(金)1858185万元。

其中:

有限责任公司12479户;股份有限公司35户。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118户,第二产业4042户,第三产业8354户。

产业结构图如下:

(七)工业园区(含物流)发展情况:

到2009年底,全市实有各类工业园区22个,入驻企业920户,企业注册资本(金)120827.18万元。

其中入驻企业最多的为城区共657户,最少的为郧西、竹山各10户。

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地域分布

工业园区(个)

入驻企业数(户)

注册资本(万元)

城区

8

657

55352.75

郧县

4

35

21494.63

郧西

1

10

16425

竹山

2

10

2286

竹溪

1

20

800.8

房县

1

12

1968

丹江口

5

186

22500

合计

22

920

120827.18

(八)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到2009年底,全市实有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83户,注册资本(金)124965.1万元。

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2009年新增7家)。

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地域分布

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户)

注册资本、金(万元)

其中省级重点企业(户)

城区

18

27429

4(新增1家)

郧县

8

719.3

2(新增2家)

郧西

4

5041

1

竹山

8

46050

2

竹溪

12

14750

3(新增1家)

房县

16

16101

1(新增1家)

丹江口

17

14874.8

4(新增2家)

合计

83

124965.1

17

 

三、十堰市场主体发展在全省的位次

1、在全省中的位次:

2009年以来,尽管我市市场主体有了大幅发展,但总体数量仍排全省第7位,同比下降1位。

目前实有的88304户,分别居武汉、黄冈、荆州、襄樊、宜昌、孝感之后(武汉594099户,黄冈179348户,荆州120329户,襄樊132370户,宜昌118888户,孝感88460户)。

其中:

内资企业6539户,占全省第9位,同比下降2位。

居武汉、黄冈、襄樊、宜昌、荆州、孝感、恩施、随州之后(武汉27193户,黄冈17373户,襄樊17962户,宜昌11097户,荆州9250户,孝感8730户,恩施6891户,随州6638户)。

外商投资企业249户(其中法人116户),目前超过宜昌(225户)、襄樊(116户)等地。

私营企业11310户,占全省第4位,同比持平。

仅次于武汉、襄樊、宜昌(武汉128847户,襄樊14078户、宜昌12783户)。

个体工商户69951户,居全省第7位,同比持平。

居武汉、黄冈、荆州、襄樊、宜昌、孝感之后(武汉435691户,黄冈152076户,荆州101652户,襄樊99573户,宜昌94012户,孝感74066户)。

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城市对比。

2009年,省政府提出以恩施、宜昌、荆州、荆门、襄樊、随州、十堰、神农架为主线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我市作为圈内城市,其市场主体发展快慢,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文化旅游圈建设。

与圈内城市相比,我市市场主体总数88304户,位于4名,位于我市前位的分别是襄樊132370户、荆州120329户、宜昌118888户。

四、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个体工商户发展规模仍将“一路领先”。

2009年,市场主体发展总数14978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就有13177户,占整个发展总数的88.0%。

一是“两费”停征后,一些产品单一、项目单调、规模较小的“家族”式公司,为降低成本,将放弃公司组织形式而转为个体经营;二是随着“全民创业”工程和支持服务返乡人员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很多资金短缺,初始创业的群体只有暂时选择个体工商户经营。

因此,未来几年内,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仍将在整个市场主体阵营里“一路领先”,继续承担着“小而全”的经济发展角色。

(二)公司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2009年,在新增的1661户企业中,公司制企业980户,占发展总数的59.0%。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基本完成,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公司制企业形式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有条件、有实力、有长远目标的国有、私营投资人大多将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创业的首选形式。

(三)第三产业发展数量继续占据领先地位:

从2009年的市场主体发展看,第三产业(74438户)的份量占了84.3%。

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备,消费需求和市场辐射也将逐步增加和扩大,以大型超市、商务宾馆、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为主的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继续占据领先地位,整体产业结构仍将呈“三、二、一”分布。

(四)建筑、房地产企业逆势上扬。

2009年,新发展建筑企业77户,同比增长32.8%;新登记房地产企业53户,同比增长10.4%。

从数字看,十堰建筑、房地产市场稳中有升。

随着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市房地产和建筑业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目前该领域处于全国性低迷,但十堰东部新城和新建交通干线的沿线开发和建设需求仍然很大,一些全国性的资深房地产企业、建筑商会陆续进军十堰市场,同时本市房地产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推动下也将必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规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五)加工制造业日趋增大。

十堰作为汽车城,加工制造能力和优势得天独厚。

在2009年新发展的市场主体中,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加工制造业达451户,占整个工业市场主体(559户)的80.7%。

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受之拉动,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调整跟进,在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产品、研发项目等过程中,都将给我市汽车产业的加工和制造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

2009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0户,同比增长137.3%。

累计发展达255户,该企业组织形式现已逐步得到农民认可,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去年以来,我局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拉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开发山区“绿色产品”,丰富居民日常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一是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二是在准入中提供近距离服务,为农民提供零收费和现场指导;三是定期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和规定,帮助其完善管理,积极培育示范社,带动发展。

五、市场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发展总体不够。

从上述比较数据看,我市市场主体发展还是不够。

总体数量仍居全省中上游水平,与孝感、黄冈等地差距较大,和荆州、襄樊、宜昌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与邻省的南阳市(14万余户)相比,我市市场主体发展数量更是显得不足,其总数要比我市多出5万多户。

另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与上述省内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也排名靠后。

(二)个体、私营企业“退市”突出。

在2009年注销的10065户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438户,同比增长124.6%,个体工商户9477户,同比增长62.5%,分别占注销总数的4.4%和94.2%。

其中私营企业退出数量几乎是新发展数(1430户)的三分之一多,个体工商户的退出数量已接近新发展数(13177户)。

在2008年度年检中,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年检的企业多达4000余户,与2007年度年检相比未检数增加近1倍。

据统计,我市私营企业平均存活周期仍在3—4年,个体工商户平均存活周期则更短,约在2—3年。

分析原因主要是这类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小、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大多存在一种有生意或项目就开个公司做,生意不好或项目落空就“关门”的短期行为。

(三)旅游业市场主体发展仍显不足。

十堰具有由“武当山”—西安—神农架—宜昌等构成的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旅游黄金线,旅游业和旅游产品应有很大发展潜力,但近年来,新登记注册的旅游开发、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加工等企业却为数不多,2009年也只有58家。

到2009年底,全市旅行社累计发展仅有151家,并且规模都不大。

旅游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仅有30家。

这对于发展十堰旅游业,扩大招商引资,推进十堰国际化远远不够。

(四)市场主体融资难尚未完全解决。

2009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和动产低押登记工作,间接帮助企业融资达3亿多元。

同时,支持办理小额贷款公司2家,也给我市市场主体融资提供了一定平台。

在帮助市场主体融资方面尽管我局作了一些工作,但从整体看,全市88304户的市场主体,真正能获得信贷资格还是少数。

实际上无论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民营贷款公司,加上其他途径的融资渠道大多把资金流向瞄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剩余绝大部分市场主体融资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五)外资企业缺乏实际效益,关键技术难以接触。

表现为:

一是很多外商投资单纯依靠优惠政策,缺少项目可行研究和市场调查,致使引资的实际效益大打折扣。

116户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实际经营的企业只有67户左右。

有些“三资”企业因市场调查不够,还没有正式投产就死于胎中;有的是个别外商钻空子,有意不履约;还有一些企业受土地指标的制约,导致投资项目搁浅。

二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较为严重。

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行业,出于竞争的战略考虑,不愿向相同的产业“外溢”技术,中方无缘接触到技术的内核,使不少企业未能通过合资方式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自主研制开发能力不强,遏制了产业技术进步和实现技术超越的潜力。

六、发展市场主体的建议

2010年,我局将抓住国家产业调整和市政府与省工商局合作对接的八项协议机遇,加大措施,强化力度,继续把推进市场主体发展工作做好。

一是围绕我市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全民创业”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大落实“40条”及相关优惠措施的力度,进一步解决好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问题,全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就近就地就业;二是整合工商登记体制,全面实施城乡准入“一体化”,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准入服务水平;三是深化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资本金不充余等实际问题和困难,继续做好股权出质、出资登记及资金分期到位工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四是强化无照经营整治工作,努力解决市场主体发展秩序问题。

在发展市场主体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确保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全力服务东风公司,支持其在十堰扩大规模。

二是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区建设,重点抓好在建和已成园区内的企业准入问题。

三是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支持其早建成、早生产、早见效。

对涉及汽车工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增资、重组、新上项目,在准入上实行“直通车”,随到随办;在服务上实行“专人制”,随叫随到;在监管上实行“零检查”,不举报不上门。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辐射功能。

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市旅游、商贸和现代服务业。

一是引导、支持以大型超市、商务宾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主的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积极适应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拉动城市内需,促进消费增长。

二是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投资旅游开发领域,整合、规范现有旅游行业和市场,壮大企业规模,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旅游产品以及山区“绿色食品”市场,为推进“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推动十堰真正跨入国际性旅游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快和规范现代传媒等广告行业的发展,通过广告媒介的宣传和亮化作用,进一步增强“车城十堰”、“旅游十堰”、“绿色十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十堰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和规定,帮助其完善管理,引导企业树立品牌经营意识,加强科学管理,统一质量标准,参与订单农业,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开展经营活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二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对列入范围内的龙头企业实行“直通车”服务,凡需要工商办理手续、提供服务的一律优先解决。

(四)加大融资范围和力度,切实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继续落实好省、市政府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登记试点工作政策,积极开展股权出资和出质登记服务,合理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做好外埠省市商业银行来十堰入驻的登记注册等一切服务工作;支持、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够条件、有实力、讲诚信的小额贷款企业,根据企业融资需要及时办理相关出资和出质登记,在融资问题上努力做到“既抓大也帮小”,切实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因资金不足而带来的经营难题,帮助市场主体走出资金困境,搞活经营,拉动市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发展。

(五)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升外资转化效益。

一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加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健全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竞争,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我市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力度,努力实现第三产业吸引外资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实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向土地资源相对宽松的地区转移,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土地利用和管理体系,减少土地对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制约,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

本报告市场主体统计口径:

1、内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自然人出资在50%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其他企业);

2、私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自然人出资在50%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

3、外资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

4、个体工商户;

5、农民专业合作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