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3842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科学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的区别

1、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2、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3、科学心理学研究科学方法(客观、定量、论证)

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重点)

1、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

2、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社会心理现象

3、既研究内部心理现象,也研究外部行为表现

心理现象是生理——心理——社会综合体

二、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

1、有助于建立辩证唯物注意世界观

2、有助于临近学科的发展

实践意义:

1、有助于了解自我、自我教育

2、提高心理素质、维护身心健康

3、提高教育科学和教育科研工作质量

4、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

四、心理学研究原则与方法

1、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实验法

科学心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心理实质)

脑是怎样的?

1、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接收,整合、传递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的种类:

感觉(传入)神经元,中间(联合)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神经突触建立的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由神经元树突到达轴突末梢,突触末端,突触前膜会释放出化学递质通过突触间隙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的内膜,即为神经传导

2、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脑干、间脑

小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内脏神经)

△大脑左半球支配右半身,右半球支配左半身

大脑左半球言语中枢:

书写、说话、阅读、听话中枢

左半球支配理解力,言语,数字,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

右半球支配想象力,音乐,回话,空间知觉,情绪情感等(空间形象知觉功能)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

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弧:

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是反射活动的基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馈)感受器

反射种类: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能的

主要包括:

食物性反射(分泌唾液,吮吸,吞咽等)

防御性反射(眨眼,膝跳,喷嚏等)

定向探究反射(转向声音或光亮等)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人类心理活动与后天获得的大量条件反射相联系

两种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性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俄)巴普洛夫 有机体在无条件刺激物与原先的无关刺激物之间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美)斯金纳 有机体在无条件刺激物与原先的偶然反应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

共同点:

基本原理一致:

都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都必须用无条件刺激物加以强

化巩固

区别点:

经典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刺激—有条件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

奖赏—“随意”反应

巴普洛夫:

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1、概念:

由第一信号作为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2、第一信号刺激:

具体事物,如物体、声音、光线、气味等

3、人与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系统:

1、概念:

由第二信号作为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2、第二信号刺激:

语言

3、意义:

由于第二信号系统,人的心理活动才能够相对的脱离客观事物的

直接限制,具有能动性和自觉目的性

4、人所独有

(三)、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

兴奋过程表现为条件反射的建立,即由条件刺激引起机体的积极反应

抑制过程:

抑制过程表现为条件反射的抑制,即反应不出现或强度减弱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规律:

兴奋——(负诱导)抑制

抑制——(正诱导)兴奋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01心理是一种物质的反映形式      反映: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

物质的多种反映形式:

反应:

无机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最低级的反映形式

感应性:

是生命物质(植物、低等动物)对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所作的应答,是较高级的反映形式

感受性:

是有机体对信号刺激所作出的应答,是更高级的反映形式——心理的反映形式

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动物与人共有:

感觉阶段:

最低阶段基本特点:

动物对信号刺激物的个别属性作出反映,无脊椎动物

知觉阶段:

基本特点:

动物能够将信号刺激物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以整体

形式反映,脊椎动物

思维萌芽阶段:

基本特点:

动物能够解决问题,具有初步思维活动能力,高脊椎动物

意识阶段:

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独有的心理反映形式基本特点:

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02心里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

3、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1)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客观现实是心理反映的内容和源泉

b脱离客观现实会丧失人的正常心理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

主观性:

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经过人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最终形成的近似反映、个别差异

能动性:

表现了个体反映客观现实是积极主动的

A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B人能够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使人的活动有极大的自觉性

C心理或意识的能动性更显著的表现在人改造现实的有目的的活动中

(3)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从动物的心理深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劳动

首先,实践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

其次。

人的心理活动在实践中体现

再次,实践活动也是检验人对现实反映是否正确的标准

注意

一、注意概述(P49)是心理活动过程,是组织特性

01什么是注意

概念:

心理活动(过程)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征:

(1)指向性:

即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某些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的特性

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正面意义·负面影响

(2)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保持在选择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下去的特征

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

·专心致志“聚精汇神”·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

注意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A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过程而存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B注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02注意的外部变现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无关动作的停止(3)呼吸轻微而缓慢

03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2、维持的功能3、调节与监督的功能

二、注意的种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P57)

01注意的种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是指有无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

a需要和兴趣

引起和加强有意注意的条件:

A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B合理的组织活动

C培养间接兴趣(指对活动目的,活动结果的兴趣)

D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

引起和保持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a兴趣b活动的自动化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紧密联系、协调活动、相互转化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形成的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后注意

01注意的品质(特征)

一、注意的广度

概念: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察觉到对象数量多寡的特征(注意的范围)

影响因素:

a注意对象的特点b活动的目的和性质c个体的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概念:

指注意活动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工作效率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