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构成物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375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微粒构成物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粒构成物质.docx

《微粒构成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粒构成物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粒构成物质.docx

微粒构成物质

微粒构成物质

一、全国中考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MnO2C.CO2D.H2O2

2.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B.9C.10D.19

3.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

4.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A.2B.6C.8D.14

5.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1

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

3:

8

6.下列符号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

A.HB.H+C.H2D.2H

7.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

8.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B.8C.10D.18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O

B.H2SO4

C.水煤气

D.空气

10.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

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

12.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人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13.下列物质直接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水C.氯化钠D.金刚石

14.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6.下列四种微粒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D)

9、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0.图l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0.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

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在这

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11.下列生活事实不能体现分子性质的是   (   )

A.我一口气能喝6000万亿亿个水分子

B.给自行车打起

C.好香啊

D.实验仪器破碎

12.(3分)用“

”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下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2)画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13、(2011年甘肃兰州,30题,4分)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得粒子是()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得化学性质相同()

(3)D中X=:

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答一条)

14.(3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和物质的组成密切相关,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图的横线上。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O

2

3Li

6.941

4Be

铍9.012

5B硼10.81

6C碳12.01

7N氮14.01

8O氧16.00

9F

氟19.00

10Ne氖20.18

3

11Na钠22.99

12Mg镁24.31

13Al铝26.98

14Si硅28.09

15P磷30.97

16S硫32.06

17Cl氯35.45

18Ar氩39.95

(1)查找出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其相对原子质量。

(2)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个

电子层,它属于元素(填“金属”、“非金属”),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失”)电子。

二、北京模拟题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H2B.H2OC.H+D.2H

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间隔增大D.个数增多

3.碘﹣127是一种核内有53个质子和74个中子的原子,该种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1

B.53

C.74

D.127

4.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3H——表示3个氢原子

B.3H2O——表示3个水分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5.根据右图的有关信息

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核内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O2B.H2OC.H2D.H2SO4

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不能够再分的粒子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9.小明对下图所示反应的分析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

C.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D.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10.根据右图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推测m的值为

A.10B.16

C.18D.20

11.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12.某些花岗岩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0B.86C.136D.222

13.(7分)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甲是。

(2)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4)如右图所示,将滴有石蕊溶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放置一浸有浓盐酸的棉花,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5)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请画出

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14.(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上图中A是_____。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3)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C6H11O7)2Ca】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_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②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b.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三、提升题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属于分解反应B.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C.“◎”可能是催化剂D.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2.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物质

M

N

X

Y

微观示意图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9:

22

C.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

8

D.在该反应中,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3.右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

4.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5.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6.根据下面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生成的C和D均为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A和B分子个数比为2:

1

D.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2:

9

7.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

请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4:

7

C.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8.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从图中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相同B.A与D分子构成相同

C.C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D.四种物质中只有B是单质

9.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A   B  C

(1)图A表示的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

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B反应的实质是。

图C所示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

符号)。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D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若48gB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28g

10.(5分)若用

表示A元素的原子,

表示B元素的原子。

某反应前后的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物

反应物

生成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单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元素符号用A、B表示)。

(2)

中的

属于同种元素,这是因为这些原子含有相同的。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元素符号用A、B表示)。

(4)该反应前后相同的量有。

a.原子数目b.元素种类c.分子种类d.物质总质量

11.(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A.B.C.D.

(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

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微观粒子变化

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10%,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

个数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1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C.卢瑟福模型

特点:

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