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45715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心得学习篇_3篇(共7页)4300字.docx

论语心得学习篇

  论语心得学习篇1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士&;什么意思?

&;士,事也。

&;[1]也就是说,一个人被推举出来为大家做事,就是士。

既然出来为大家做事,他在社会上就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个位置,故而《汉书食货志》说&;学以居位曰士。

&;后来选士用科举的办法。

科就是一个方面的才能,举就是推举。

就是通过考试看谁有能力,有能力者为士。

从乡试开始,一级一级的考上去,乡试考的好的叫中举,就是你可以向上推举的意思。

在全国举行的会试中,考的最好的叫贡生,贡生就是等着向皇帝进贡人才的意思。

皇帝殿试以后,第一名就是&;进士&;。

通俗的说,就是进级为士。

这就是&;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来历。

既然被选上了,就有了升迁,就有了官职的大小,&;是以为大夫卿士。

&;[2]后来把出来做官,叫做出仕。

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当公务员吧。

  做公务员首先是为老百姓办事的。

那么古人对于士有什么要求吗?

有。

在这里曾子为出来作士的人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

他说,出来为大家做事的人,不可以不洪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

&;毅&;就是坚毅、坚韧、有百折不回的气概和毅力。

一个知识分子,走上了仕途,首先要志向远大,即所谓弘大,立大志向,办大事,办好事,坚定不移地向前走。

为了老百姓,目标再远,困难再大,也绝不动摇。

而且要把自己担负的责任看作是天职。

这里的标准是什么?

当然是仁,以推行仁政为己任,这是最最重要的。

为了推行仁政死而后已!

  所以当官的不要怕担负责任,你不愿意担负责任就不要当官。

当官的就要推行仁政,施仁政,爱人民,用仁德来管理百姓,用仁德来要求自己,用仁德来作为自己为官的原则和检查衡量能力的标准。

在曾子看来,要享福别做官,要发财别做官,不能任重道远,不能吃苦耐劳,不能一丝不苟地为国家办事,为老百姓办事,不能实行仁政的人,真的不如回家卖红薯。

人都是要死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死,,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办事的人,死了才没有什么后悔和遗憾,才能做到死而后已,否则就是行尸走肉,不配士这个称呼。

  论语心得学习篇2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说:

&;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

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孔子说: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埃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

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本次学习,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

  论语心得学习篇3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

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

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

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

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

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

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

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

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

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

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

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

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

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

因此,孔子责怪说:

&;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

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

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

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

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

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

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

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

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

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

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

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

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读后受益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