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219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docx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幼儿期的语言发展是人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而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更加受到重视。

在幼儿园众多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有一种很传统、创造性教学活动——看图编构故事活动。

它能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但分析一下以往幼儿看图编构故事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点:

教师示范讲述较多,幼儿创造编构较少,形成幼儿被动学习为主。

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尝试以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看图编构故事活动,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全教会》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并尊重有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另外,《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与《指南》中也提到:

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提倡“幼儿主动学习”观念的引导下,我设想在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运用发现法,从而帮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获得发展。

发现法是由美国认知注意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

这种方法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的联系,获得知识。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引起有儿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发现法重视主动学习。

强调幼儿自己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能帮助幼儿学会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幼儿看图编构故事活动尝试小小的改革。

尝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教学活动中运用发现法。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先导,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为出发点,改变以往传统活动中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性教学。

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自主表现的强烈愿望。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为入小学学习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   研究目标

通过归纳、验证方法在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能引导幼儿会主动学习,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同时总结出发现法运用中的教学模式及策略,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改革探索新路子。

三、    研究的方法

(一)     研究对象:

2000年9月开始的大

(1)班为实验班,大

(2)班为对照班,共90名幼儿。

(二)     研究时间:

2000年9月——2002年9月

(三)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归纳、验证方法。

四、   研究的的实践效果

(一)     发现法的运用,能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提高。

1、发现法的运用,使大班幼儿看图编构故事的能力显著提高。

表一  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看图编构故事能力的比较表(%)

 

有人物形象

有生动情节

有主题思想

有故事语言

实验班

83%

85%

72%

89%

对照班

52%

64%

61%

76%

判断幼儿编构故事能力的好坏首先建立在幼儿对故事构成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故事语言)感知理解基础上。

通过表

(一)表明:

在运用发现法的教学方法下,幼儿编构故事能力提高迅速。

在操作中我们发现,以往传统教学中,孩子们编的故事总出现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主题思想单一、雷同、缺乏故事语言。

问题就出在幼儿对图片的完整认识和深入理解不够。

由于编故事的前提是理解图片,于是,在观察感知图片这一环节时侧重运用了发现法。

通过老师的启发指导,鼓励幼儿主动发现图片中隐藏的线索和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获得多种答案。

也就会编出情节有趣、有创造性主题的故事来。

2、发现法的运用,使大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平稳上升。

表二  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比较表(%)

 

正确的语音

丰富的词汇

正确的语法

实验班

89%

86%

85%

对照班

80%

72%

75%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不断丰富的时期,(6——7岁)大班时期是完整的口语发展关键时期。

而看图编构故事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幼儿在编构故事活动过程中,能直接或间接发现老师和同伴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技能和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点,可以从表

(二)看出,试验班幼儿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综合能力逐步发展。

3、发现法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大班幼儿心理的发展。

表三  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心理发展情况的比较表(%)

 

注意力

观察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实验班

81%

85%

78%

88%

87%

对照班

75%

73%

72%

65%

58%

表(三)中表明:

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发现法的运用,除了能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对发展幼儿心理有突出的价值。

发现法要求幼儿带着各自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行高度紧张的学习活动,所以注意力集中、稳定。

观察力更细致、概括。

记忆力更敏捷、持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现法的运用,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思维到开放思维,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丰富了。

(二)发现法的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

“教是为了不教”。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教师教的目的应着眼于学生的学。

瑞士的皮亚杰认为“幼儿是主动的学习着,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老师传授给幼儿,而是出自幼儿自身,应让幼儿自发的主动学习。

”在幼儿园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大多采用“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活动过程中显得枯燥、无味,孩子们学得很被动。

参加了此课题的研究,老师们认识到,在看图编构故事中运用发现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在预研活动中学会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获得知识和经验。

是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

另外,在模式的研究中,老师发现看图编构故事活动虽然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类型,但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密切结合,树立一种比较整合的教育观念。

可以这样说,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同时,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也在得到发展。

五、   初步结论

在本次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精神及布鲁纳发现法操作理论,初步探索出了《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觉得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很注重良好情景的创设。

因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而看图编构故事活动注重幼儿与图片的相互作用。

它是发现法恰当运用的前提。

它包括老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老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用一些适合幼儿感知发现、想象创编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学习。

第二步:

感知发现,想象创编

“感知发现,想象创编”这是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运用的主要环节。

老师可以通过适宜的启发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发挥想象力,尝试去解决问题。

从而创编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

第三步:

表达交流,互动发现

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没有语言,思维就无法进行,幼儿的思维、想象创编的活动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表达交流过程中,对幼儿来说,也是一次互动发现、进行间接获的经验的过程。

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式地发现。

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学习、借鉴同伴好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编构能力。

这也是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运用的另外一个主要环节。

第四步:

发现巩固,迁移运用

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不光为了让幼儿单纯地学编构故事,更应该引导幼儿发现主题故事中隐含的道理和教育价值,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转换为幼儿的行为。

(二)指导策略

●        策略一:

情景、选材合理性

老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

我们提倡师生间是一种对话、互动、分享的关系。

幼儿不再作为接受者,而是带着兴趣和需要进行发现、探索的。

所以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景与氛围。

另外,老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留给幼儿发现和思考的物质环境。

为了便于让幼儿更好的编构故事,教师可选择或自绘一些富有童趣、激发幼儿创编的图片,或运用现代化技术制作FLASH画面。

尽量多选择孩子较熟悉、反映幼儿生活、符合大班幼儿已有认知水平的图片。

图片中最好能隐藏一个或几个问题,能引起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兴趣。

图片之间有逻辑联系,并且要有伏笔,便与幼儿发现线索,进行想象创编。

老师要使用一些对孩子来说有挑战性的、并隐含有教育价值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创编。

●        策略二:

引导启发性

皮亚杰十分重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性活动去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

因此,老师要教给幼儿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和寻找答案。

老师可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引导。

例如:

在图片《互相帮助》中,当小猴受伤时,老师引导幼儿“你看看周围有谁能帮助,会想出什么办法?

”等等。

让幼儿会观察注意到图片中隐藏的线索,并激发出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出成人都想不到的方法。

如:

“可以用树枝做梯子把小猴救下来”“请直升飞机来帮助”等等。

从中得出:

发现感知图片是想象创编故事的基础。

因此,在大班,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习主动发现的习惯。

●        策略三:

师生互动性

1、师生互动。

在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教师应该是一位倾听着、观察者,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又是一位引导者、支持者,鼓励幼儿发现、想象。

教师还是一位合作者,一位研究者、一位学者,与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

老师应以伙伴的角色多与幼儿进行互动。

多关注幼儿的新法发现和新方法、新创意,并及时给与回应和肯定。

同时,还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导地位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2、生生互动。

除了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我认为还可以采取生生互动的方式。

老师应多留给幼儿交流的空间。

特别是老师应鼓励幼儿在表达交流后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式的评价交流。

鼓励幼儿善于倾听同伴编构的故事,学着评价同伴编构的故事。

在评价同伴的同时,能发现他人好的编构经验或不足之处,借鉴别人好的方面,为下次编构故事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        策略四:

形式多样化。

   在看图编构故事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幼儿去主动感知、主动发现、主动创编。

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呢?

就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根据活动的需要,将集体、小组、个别化的教育形式有机地结合,留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幼儿的需要。

例如:

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采用竞赛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

因为竞赛活动是大班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形式。

而竞赛的过程中形式也可多样化。

有小组赛、个人赛等等。

还是举《小猴受伤了》的例子。

我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小猴受伤时,采用的是小组赛,比比哪组善于发现、反应快。

而在引导幼儿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创编出各种帮助小猴的办法时,留给了幼儿很多空间,满足幼儿的需要,采用了小组、个别化的教学形式。

所以,根据需要,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活动中,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        策略五:

内容的整合性

以往我们都认为看图编构故事活动只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类型。

在二期课改的今天,我们老师的教育理念也在更新,教育改革的趋势是:

课程整合、淡化分科教学意识。

所以,在看图编构故事活动教学中,老师并不要把它看作是纯粹的语言活动,应淡化分科教学,以整合的思路将看图编构故事的内容与其他领域教育内容的整合,从而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如:

在《小猴受伤了》活动中,幼儿通过发现图片上暗示的线索,想象编构出各种帮助小猴的办法,甚至还能受图片的启发,想象出其他的帮助办法。

在编构故事同时,又整合了情感方面的激发。

能萌发幼儿帮助同伴的情感,并发现、积累了帮助同伴的经验。

那么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进行迁移运用了。

所以,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和情况将的看图编构故事内容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我们将利用看图编构故事促进孩子发展的优势,继续研讨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整合。

六、   进一步思考

在二期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老师的观念也在受到新理念的冲击,教育行为不断地转变。

我们既要看到看图编构故事活动有促进孩子发展的作用,同时又要思考:

模式研究应随着理念的转变不断有新的内容和想法。

那么怎样的活动模式、怎样的教育策略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的终身的发展奠定根扎实的基础。

另外,我此次研究的发现法在大班看图编构故事活动中的运用过程中,尝试了整合性的教育策略,但研究还是比较肤浅的。

在当今以整合的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研究热潮中,我们还行进一步进行研究,探讨“看图编构故事与其他领域如何整合”?

“老师的策略如何更有效”?

从而能使研究更能促进教育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

2、《幼儿心理学》

3、《学前儿童发展评估手册》

4、《幼儿语言教育》

5、《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6、《幼儿语言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