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253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句式变换与仿写50.docx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句式变换与仿写50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句式变换与仿写50

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八年级

(1)班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2)请你参照下列活动形式,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形式。

形式一:

分门别类辑古诗

形式二:

________

形式三:

________

(3)与古人对话:

请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古诗人,仿照示例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

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豁达与乐观,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答案】

(1)参考一:

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参考二:

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

(2)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

(3)略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1)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2)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

据此可设计活动举行演讲比赛或是交流会等。

(3)完成此题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从自己熟知的诗歌中选取名句,然后结合诗句的情感或哲理拟写句子。

故答案为:

⑴参考一:

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

参考二:

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

⑵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

⑶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宣传标语要注意语言简洁,紧扣主题,最好采用一定的修辞。

这里要围绕“走近古诗,与诗人对话”来写,力求突出这个主题,可以采用对偶的修辞来写。

⑵本题考查了设计活动形式,一般包括主题海报、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等,以此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

首先要选择一位古代诗人,按照示例,至少要引用此位诗人的“两句”诗歌,结合其经历,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还要注意用第二人称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2.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下面的对联就是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

一路风雨兼程磨炼意志

下联:

________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计划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

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

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________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国家梦。

请根据下面一段话,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得强盛,将自己毕生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青春座右铭:

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________。

【答案】

(1)九载书山耕耘奋斗不已

(2)赞“奉献的青春”佳话,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3)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对联。

根据要求,内容上要颂扬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作为学生,经历艰苦的学习迎来中考。

“一路”对“九载”,“风雨兼程”对“苦乐同享”,“磨砺意志”对“铸就辉煌”。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前两项活动分别照应了“励志”“拼搏”,很明显第三个活动要以“奉献”为中心,再按前两个活动的格式去设计即可。

前二者一个是“讲”,一个是“宣”,第三个可以是“看”,如:

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从座右铭的前半句“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可知,它是对前文范仲淹事例的总结,那么要补写的内容就应是对后面邓稼先事例的总结,并与“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形成对偶关系。

故答案为:

⑴九载书山耕耘奋斗不已

⑵赞“奉献的青春”佳话,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⑶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能力。

解答时注意对仗,相同位置的词性也要一致。

⑵本题考查班会主题的拟写能力。

解答时紧扣主题,用语凝练一些,还要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即可。

⑶本题考查续写的能力。

解答时围绕主题,注意上下句的格式尽量一致即可。

3.同学们在新的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友谊的故事流传下来,他们之间的赤子情怀不是我们用简单的词汇可以描述的。

他们的故事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一起,在历史的深处闪烁着光芒,直到今天,依然让我们敬佩。

仿照示例,写出一个古代交友的称谓。

示例:

莫逆之交:

指非常要好或者情投意合的朋友。

________之交:

________。

(2)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人生中排遣忧愁、倾述心声的对象,请仿照下面示例,写一个句子。

示例: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答案】

(1)生死;同生共死的交情

(2)略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

句式相同;内容相关。

示例:

刎颈之交:

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仿写句子要仔细分析所给的句子,修辞、句式、结构、字数都要与所仿写的句子相同或基本相同,还要注意内容通顺连贯。

示例:

朋友是生命失意时的一轮太阳,温暖地给你带来前行的力量。

故答案为:

⑴生死;同生共死的交情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注意写出一个古代交友的称谓,并解释。

⑵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4.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要求作答。

(1)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婚俗,哭嫁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结合下面两则《哭嫁歌》,写一段介绍词向外来游客介绍哭嫁歌。

(可从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介绍。

(2)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咬文嚼字”可让我们感受汉字之趣。

请仿照例句,解说图中所示的会意字。

解说

由夕、口二字合成,夕是夜晚,夜晚看不清对方的面孔,所以用口问“名”。

________。

【答案】

(1)①哭嫁歌内容上很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或亲人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第一首哭同伴,第二首哭父母);②它篇幅短小,富有生活气息(叙述生活细节表达感情);③语言通俗,口语化;④运用反复、对比、比喻等多种方法表现情感,艺术性较强。

(2)①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②意为跟上、抓住、达到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结合《哭嫁歌》的内容,从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写介绍词。

内容上:

分析两首《哭嫁歌》,可知第一首是哭同伴,第二首是哭父母,所以哭嫁歌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

艺术特色上:

第一首“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首“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艺术性较强。

据此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会意字的字义的分析推断能力和仿写能力。

解答时,根据提供的示例,结合图画内容来推断字义。

画面中,前边一个人,后边一只手,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可推断“及”是跟上、抓住、达到的意思。

故答案为:

⑴①哭嫁歌内容上很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或亲人的难舍难分的深挚感情(第一首哭同伴,第二首哭父母);②它篇幅短小,富有生活气息(叙述生活细节表达感情);③语言通俗,口语化;④运用反复、对比、比喻等多种方法表现情感,艺术性较强。

⑵①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②意为跟上、抓住、达到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歌内容和艺术的赏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自己对民歌的了解,从内容、篇幅、语言、修辞手法、感情等方面赏析。

⑵本题考查对会意字的字义的分析推断能力和仿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示例的模式,拆解偏旁部首和笔画,结合字的本义和图画理解归纳字义。

5.下面是你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小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

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____________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1)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2)【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

(3)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2)①;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

(3)示例一:

【甲】段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密不可分)。

示例二:

【乙】段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根”和“血液”比喻汉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

示例三:

【乙】段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前面句子“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表示不同时间,汉字带给自己的作用。

答案示例:

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而是取决于”,明显看出“能否——而是”属于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

(3)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和作用。

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借代:

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甲】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密不可分)。

【乙】比喻手法,用“根”和“血液”比喻汉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

【乙】借代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故答案为:

(1)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2)①;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

(3)示例一:

【甲】段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密不可分)。

示例二:

【乙】段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根”和“血液”比喻汉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

示例三:

【乙】段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点评】

(1)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句式结构为“如果你是……就……”。

内容要与前一句相谐,即写“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2)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看关键词语。

“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前面“是否”表示两种情况,后面没有对应,应该为:

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

(3)比喻、拟人很好判断,借代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借代是用另一物代指代替一事物。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乙】的借代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6.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答案】无论是振奋人心的成功,还是令人灰心丧气的失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解析】【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此题是一道续写式仿写的题目,注意后面的特征概括要和前面的意象相符。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

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

此题是一道续写式仿写的题目,注意后面的特征概括要和前面的意象相符。

7.请与小明一样写一个比喻句来思考青春的意义。

小明:

青春是一弯新月,避不开缺憾,却总能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向着自我圆满的方向生长。

【答案】青春是一面旗子,上面写满理想的誓言,在风中猎猎作响,指引着我们奔跑的方向。

【解析】【分析】句式结构为“青春是一……”,是一个暗喻句子。

要以“青春”为陈述的对象。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青春是一面旗子,上面写满理想的誓言,在风中猎猎作响,指引着我们奔跑的方向。

【点评】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

8.本文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给人强烈的感受。

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人物外貌特征的改变。

【课文片段在线】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写法分析】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中年闰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

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通过“脸色”和“手”的对比,就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久久难忘。

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适时穿插对记忆中印象的描述。

【答案】【参考例文】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妈妈的手!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

粗糙得犹如砂纸一般,手心里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这就是那双伴我成长的手吗?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手曾是那样的光滑、细腻,那样的纤细美丽、白皙丰润。

现在,繁重的劳动却使妈妈的手变得如此粗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外貌描写。

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中年闰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

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通过“脸色”和“手”的对比,就把少年闰土的可爱、中年闰土生活的艰辛鲜活地展现出来,让人久久难忘。

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适时穿插对记忆中印象的描述。

比如:

弟弟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他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故答案为:

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妈妈的手!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

粗糙得犹如砂纸一般,手心里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这就是那双伴我成长的手吗?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手曾是那样的光滑、细腻,那样的纤细美丽、白皙丰润。

现在,繁重的劳动却使妈妈的手变得如此粗糙!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外貌描写。

答题时应注意,外貌描写中运用对比手法,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或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9.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听出了夏天的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落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秋天的寂寥;从寒风的呼啸中;我们体验了冬天的威严

【解析】【分析】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句式一致。

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

②修辞相同。

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相同。

③字数大体相等。

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

④语意连贯。

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从落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秋天的寂寥;从寒风的呼啸中;我们体验了冬天的威严。

【点评】本题考查对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排比指的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本题主题是“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格式是“从……中,我们……到了……”。

10.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甜蜜的回忆如花。

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如莲花;绽放在七月清澈的池塘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时要审清题意,分析所给格式来分析。

仿写时,要分析句子中“不变”与“变”的成分,搭建句子结构的主干不变,如关联词;表达句子中心意思的短语要变,使用同类、同性质的词事替代例句中相对位置的短语。

仿写后的句子要句意要连贯。

故答案为:

它如莲花;绽放在七月清澈的池塘中【点评】仿写一般有以下要求: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11.的知识海洋里,我像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

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A)但我又怎能不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忘记昨天的痛楚,珍惜今天的奋起,憧憬明天的美好。

不要让昨天成为绊脚石,而要让每一天成为垫脚石。

(B)矢志不移地奋斗,以自强来练就明日辉煌!

(C)让我们像桑提亚哥那样呐喊吧:

我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        );让我们像斯佳丽那样宣誓吧: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①画线句(A)表意不准确,应改为________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

“________”。

③仿照(C)处画线句,在空格处写上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________

【答案】

(1)B

(2)符合题意即可(要有人物及其事迹)

(3)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练就;铸就;符合题意即可(格式、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分析】

(1)B.“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论述的是读书的益处。

与“自强不息”无关。

故选B。

(2)本题考查补充事例的能力。

要紧扣题目要求中的“自强不息”,举出古今中外名人自强不息,成就人生的事例即可,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等;最后按照事例论述的格式“人+事”的形式概述即可。

(3)①否定词运用不当。

应为:

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②用词不当,“练就”意思是练成,经过练习训练而取得某一成就。

“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与“辉煌”搭配的应是“铸就”。

③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

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内容上,根据题意,围绕“自强不息”;形式上,仿照上下句的结构形式,要列举出人物及其名言,然后按照“让我们像……那样……吧:

……”的格式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

⑴ B;

⑵符合题意即可(要有人物及其事迹);

⑶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

;练就;铸就;符合题意即可(格式、意思符合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素材的选择与积累。

注意理解备选内容,找出与主题无关的一项即可;

⑵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⑶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12.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________,我________;

读________,我________。

【答案】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或示例二:

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

示例三:

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图、抗敌立功的志向。

【解析】【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此题是一道续写仿写的题目,已给出框架结构,写出读书的意义,注意后面的特征概括要和前面的意象相符。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示例二:

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

示例三:

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图、抗敌立功的志向。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语言表达题,没有统一答案。

解答此类题要求仿句与例句的句式、修辞、内容一致。

答题时根据已给出框架结构,写出读书的意义,注意后面的特征概括要和前面的意象相符。

13.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要求:

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

讲台

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

备选词语:

窗台   操场   林荫小道

【答案】操场;操场是一方广阔的天地,如同一个讲台,供同学在其中尽情的挥洒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