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4635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6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第一章ppt课件.ppt

,教育学基础,本课程是教师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必须具备的教育观念、知识与技能。

课程介绍,第一节教育的认识,第二节教育的不同形态与构成要素,第三节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第四节教育学的学习意义,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日常用法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思想转变过程。

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3、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在这三类用法中,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因为不论是方法的还是制度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对象的思想转变过程。

(二)教育的定义教育的词源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

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更为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

1.中国有代表性的定义

(1)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梁启超: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3)蔡元培: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4)鲁迅:

“教育是要立人。

”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5)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2)夸美纽斯:

“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

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

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3)福禄贝尔:

“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第二节教育的不同的形态及其构成要素一、教育的不同的形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态。

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四个(见下表),

(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也是传统意义上家庭的一种重要功能。

在西方,许多教育著作往往是家庭教育经验的结晶。

在中国,传统上的“家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教育有四个特点教育内容广泛教育方法灵活教育时间持久教育作用显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学校系统,对学习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有四个特点:

第一,教育目的明确。

第二,教育组织严密。

第三,教育环境优越。

第四,知识密集和科学的优势。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和有关的社会团体及其活动对其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

特点:

第一,教育内容多样化。

第二,教育对象大众化。

第三,教育方法多样化。

(二)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1、非制度化的教育(定义)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特点)教育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

(时空与变化)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

在现代,非制度化的教育也仍然存在,但它在个体发展和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了。

2、制度化的教育(定义)制度化的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特点)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进步。

今天所谈论的“教育”和“教育改革”,基本上指的是这种制度化的教育。

(缺陷)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是导致许多人“精神自杀”的根源。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

它可合并为:

人的要素、环境的要素及活动的要素。

因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际上都是从属于活动的。

教育基本要素,人的要素,教育环境,活动的要素,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一)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者必须具有基本素质:

教育者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一无所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自称为教育者的)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

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任务和使命。

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他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教师?

(二)学习者“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不使用“受教育者”或“学生”概念,主要原因:

()“受教育者”这个概念,将教育认为是一种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

()“学生”这个概念中的“生”字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

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

学习者的特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

()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有共性和个性特征。

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

(三)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意图的媒介。

(四)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所采用的手段,是实现教和学一体化的桥梁,通常采用讲解、阅读、演示、联系、参观、实习等方法。

(五)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指教育实践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存在的物质条件。

时间、空间和教学设备是其中最为核心和不可缺少的。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观,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

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美国的子孟禄)(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对劳动起源说提出质疑。

认为:

教育对劳动不是从属关系,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改变自然物的过程。

而教育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的过程,本质意义上来说,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

(五)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有学者明确主张“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认为:

“对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起源,只能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寻求,尤其要从最基本、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生产中去寻求.“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在其进行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需要。

”,(六)教育的印痕式学习起源论印痕式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奥康德劳伦兹提出的,认为动物在初生的一段时间内都倾向于把与自己接触最多的移动的物体当作自己的父母。

这种学习对于动物初期的生活以及对于以后的择偶行为都会有明显的影响。

理由如下:

1.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属于一种有机体,第一本质是一个感觉体,然后才是社会的一个文化体。

2.教育起源于学习,高级的学习起源于低级的学习,学习基于本能,最低级的学习就是印痕式学习。

3.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不同,是人类可以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套符号来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动物则不能。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社会对应发展论。

2.传统与现代否定之否定地发展论。

3.经济类型决定论。

(农业、工业、信息)4.根据教育的内在本质,并结合社会与学校的复杂关系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的中外融通的整合的研究。

(三)教育发展的国民主义时期教育发展的国民主义时期以年卢梭的爱弥尔发表为界,提出了一整套反对基督教、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同一年,法国议会检查官拉夏洛泰发表了一本有影响的著作国民教育论,断言“僧侣制度”的罪恶浸染了整个法国教育,要求用世俗的教育制度取代耶稣会派的教育制度,把培养理想的国民作为教育的当然目的。

第三节教育学的历史一、什么是教育学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2.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实践,1.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2.教育问题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3.教育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教育实践即具体的教育行为。

教育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办10年或11、12、13年的义务教育?

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比较低?

教育规律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育问题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

教育规律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育问题为什么学生会学生言行不一?

为什么学生会写错成语?

为什么孩子不敢说真话?

教育规律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对学生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教育理论通过发展、改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2.解释教育问题为解析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视角,为科学解决教育问题提供帮助。

3.改造教育实践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

4.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书匠”的形象,成为“教育家”服务,返回,三、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期的时间范围

(1)欧洲:

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

(2)我国:

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2.萌芽期教育学的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研究问题还不完整,教育学还包含在哲学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哲学体系,教育学,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哲学或思想著作中。

苏格拉底:

美德即教育、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中国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说,老子、庄子,荀子等代表人物,及学记、大学、师说等。

(一)学记中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1)教学相长,学记指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

这句话表明了“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5)启发诱导第一,导而弗牵。

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这样学起来就会自然和谐。

第二,强而弗抑。

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这样学起来就会容易顺利。

第三,开而弗达。

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但不要把知识全部塞给学生,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

(6)长善救失学记认为,学习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多”,过于庞杂,贪多务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

认为教师对这“四失”要具体分析,如果教育得法,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还对一些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发问者要注意由易到难答问者要注意深浅适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性“触类旁通”学习必须打好基础,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独立形态阶段的时间范围公元16世纪-公元19世纪末2.教育学独立的标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著作大教学论。

3.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逐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理论体系,出版了许多出现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著作。

哲学体系,教育学,夸美纽斯(15921670),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在该书中,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主张: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他设计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完整的体系,设计了具有实在可行性的班级教学制度,并要求教学要贯彻主动性原则、直观原则、快乐原则和彻底原则。

至今看来,大教学论仍是论述教学原则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受到理论界越来越高的评价。

第四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学习教育学是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成为一名教师所的前提条件。

大教学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主要方法1、要特别重视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要注意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研究各种教育现象;3、要适当阅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4、要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一)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的不同来分1.家庭教育:

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家庭成员进行的教育。

特点是:

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

2.学校教育:

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特点是:

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

3.社会教育:

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终身性、广阔性、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教育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