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46374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1.ppt

2023/5/26,1,1.1数据库技术概述1.2数据模型1.3数据库设计1.4概念模型,2023/5/26,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在计算机应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数据处理活动都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于是如何妥善地保存数据、科学地管理数据、高效率地使用数据,便成为数据处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常采用高级语言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但高级语言一般无法满足存储和处理大量的、关系错综复杂的数据要求,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库技术便应运而生了.现在,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2023/5/26,3,1.1数据库技术概述,1.1.1信息与数据,2023/5/26,4,1.1.2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Data)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据库(DataBase,简记为DB)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这种集合具有如下特点:

最小的冗余度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共享数据独立性高统一管理和控制,2023/5/26,5,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记为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它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定义功能用户通过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DefinitionLanguage)它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

数据操纵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操纵数据,实现对数据的基本操作。

如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2023/5/26,6,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在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对并发操作的控制以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等。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它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储、恢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织功能和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

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记为DBS)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构成。

2023/5/26,7,特点:

数据在计算机中不保存;数据由应用程序管理;数据不能共享;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基本上是一个程序对应一批数据.,1.1.3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需要:

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

使用纸带、穿孔卡片等保存数据,无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

无操作系统和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处理方式:

批处理,2023/5/26,8,文件系统阶段,需要:

数据量增大,联机处理增多.硬件:

使用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

操作系统及其文件管理软件.数据处理方式:

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2023/5/26,9,特点:

数据可以在计算机的文件中长期保存;由文件管理系统进行程序与文件中的数据之间的转换;文件形式多样化:

顺序文件、直接文件、索引文件等;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无安全控制功能;数据容易出现不一致性;数据对程序依赖性强;数据结构由应用程序决定,编程难度大.,数据库系统阶段,需要:

数据管理需要越来越多、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多种应用、多种语言互相覆盖,共享要求越来越大.硬件:

大容量硬盘;硬件价格下降.软件:

软件系统更加成熟;价格上升,编制和维护成本增加.处理方式:

联机实时处理,分布式处理.文件系统已无法满足要求,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2023/5/26,10,2023/5/26,11,数据库系统阶段具有以下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在描述数据时不仅描述数据本身,还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可以被多个应用共享。

这不仅大大减小了数据的冗余度、节约存储空间、减少存取时间,而且可以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和不一致性。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时,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2023/5/26,12,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对系统中的用户是共享资源。

计算机的共享一般是并发的,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个数据。

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控制保护功能。

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控制数据库恢复(recovery)并发(concurrency)控制,2023/5/26,13,1.1.4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集中式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以及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软件等都运行在一台宿主计算机上,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是在宿主计算机中进行。

宿主计算机一般是大型机、中型机或小型机。

应用程序和DBMS之间通过操作系统管理的共享内存或应用任务区来进行通信,DBMS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来访问数据库。

终端通常是非智能的,本身没有处理能力。

集中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具有集中的安全控制,以及处理大量数据和支持大量并发用户的能力。

集中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购买和维持这样的系统一次性投资太大,并且不适合分布处理。

个人计算机系统与大型系统不同,通常个人计算机(微机)上的DBMS功能和数据库应用功能是结合在一个应用程序中的,这类DBMS(如FoxPro、Acssce)的功能灵活,系统结构简洁,运行速度快,但这类DBMS的数据共享性、安全性、完整性等控制功能比较薄弱。

2023/5/26,14,客户/服务器系统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简记为C/S)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处理任务被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运行在客户端,另一部分运行在服务器端。

客户端负责应用处理,数据库服务器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

这种模型中,客户机上都必须安装应用程序和工具,使客户端过于庞大、负担太重,而且系统安装、维护、升级和发布困难,从而影响效率。

2023/5/26,15,分布式系统一个分布式数据系统由一个逻辑数据库组成,整个逻辑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在分布于网络中的多个结点上的物理数据库中。

在当今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服务器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当系统中存在多个数据库服务器时就形成了分布系统。

浏览器/服务器系统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出现了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这种系统称为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记为B/S)系统。

2023/5/26,16,1.2概念模型,根据应用目的不同,模型分为两类:

概念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也称为信息模型。

数据模型:

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2023/5/26,17,1.2.1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主码(primarykey)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主码。

例如,学生号是学生实体的主码,职工号是职工实体的主码。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例如,职工性别的域为(男,女),姓名的域为字母字符串集合,年龄的域为小于150的整数,职工号的域为5位数字组成的字符串等。

2023/5/26,18,实体型(entitytype)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系,入学时间)就是一个实体型。

实体集(entityset)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例如,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实体集。

图书馆的图书也是一个实体集。

联系(relationship)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2023/5/26,19,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3类一对一联系(1:

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

1。

例如,一个宾馆,每个客房都对应着一个房间号,一个房间号也惟一的对应这一间客房。

所以,客房和房间号之间具有一对一联系。

又如,确定部门实体和经理实体之间存在一对一联系,意味着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经理管理,而一个经理只管理一个部门。

2023/5/26,20,一对多联系(1:

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n0),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

n。

例如,一个部门中有若干名职工,而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部门工作,则部门与职工之间具有一对多联系。

2023/5/26,21,多对多联系(m:

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n0),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与之联系(m0),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

n。

注意:

一对一联系是一对多联系的特例,而一对多联系又是多对多联系的特例。

实体型之间的这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联系不仅存在于两个实体型之间,也存在于两个以上的实体型之间。

同一个实体集内的各实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2023/5/26,22,1.2.2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建模,所以概念模型应该能够方便、准确地表示信息世界中的常用概念。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Approach,简记为E-R表示法)。

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称为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E-R图中各图形的含义及图示见表1-1。

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本身也可以有属性。

如果一个联系具有属性,则这些属性也要用无向边与该联系连接起来。

2023/5/26,23,表1-1E-R图中各图形的含义,2023/5/26,24,【例1-1】在选课系统中,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而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则课程与学生之间具有多对多联系。

2023/5/26,25,【例1-2】在授课系统中,对于课程、教师与参考书3个实体型,如果一门课程可以有若干个教师讲授,使用若干本参考书,而每一个教师只讲授一门课程,每一本参考书只供一门课程使用,则课程与教师、课程与参考书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

2023/5/26,26,【例1-3】职工实体集内部有领导与被领导的联系。

即某职工为部门领导,“领导”若干职工,而一名职工仅被另外一个职工(领导)直接领导,因此这是一对多联系。

2023/5/26,27,【例1-4】图书借阅系统概念模型设计。

该系统中有读者、图书两个实体集,实体集之间通过借阅建立联系。

假定一位读者可以借阅多本图书,一本图书可以经多位读者借阅。

一本图书一位读者可以借阅多次(不同时间)。

2023/5/26,28,1.3数据模型,1.3.1数据模型及其组成要素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数据库是根据数据模型建立的,因而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的基础。

数据模型通常都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个要素组成。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研究数据元素之间的组织形式、存储形式以及数据操作等。

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通常按照其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

例如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关系结构的数据模型分别命名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023/5/26,29,数据操作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数据库主要有查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

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储存规则,用以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关键,它的3个要素完整地描述了一个数据模型。

2023/5/26,30,1.3.2数据模型的种类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数据库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层次数据库系统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以及实体间的联系是层次模型的主要特征。

层次模型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任何一个给定的记录值(也称为实体)只有按照其路径查看时,才能显出它的全部意义。

没有一个子记录值能够脱离双亲记录值而独立存在。

2023/5/26,31,图1-1层次模型示意图,2023/5/26,32,网状模型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非层次关系的,用层次模型表示非树形结构是很不直接的,网状模型则可以克服这一弊端。

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在网状模型中,一个子结点可以有多个父结点,在两个结点之间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联系。

图1-2网状模型示意图,2023/5/26,33,关系模型(relationalmodel)关系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在用户观点下的逻辑结构就是一张二维表。

每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relation)。

关系模型示意图,2023/5/26,34,1.4.1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从DBMS方面考虑,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DBMS内部的系统结构。

模式(schema)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DBMS提供描述语言(模式DDL)来严格定义模式。

外模式(externalschema)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到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所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数据库中其余数据是不可见的。

DBMS提供子模式描述语言(子模式DDL)来严格定义子模式。

1.4数据库系统,2023/5/26,35,内模式(internalshcema)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storageshc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语言(内模式DDL,或者存储模式DDL)来严格定义内模式。

三级模式之间的映射三级模式间有两种映射:

模式/外模式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模式/外模式映射定义某个外模式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而无需改动外模式,从而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射定义内模式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内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而无需改动模式,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023/5/26,36,概念级(DBA视图),局部逻辑结构,整体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外模式,从各个用户角度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因此也称为用户视图。

这是数据管理员看到的数据库,称为DBA视图。

它是所有用户视图的一个最小集合,是对数据库整体逻辑的描述。

是系统管理员对数据进行的物理组织,称为系统程序员视图,也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2023/5/26,37,通过数据库的结构可以看出,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看到的数据与计算机中存放的数据是两回事,它们之间已经过了两次变换:

一次是系统为了减少冗余,实现数据共享,把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综合、抽象为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第二次是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把全局视图的数据按照物理组织的最优形式存放。

DBMS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完成这二级数据之间的转换。

2023/5/26,38,2023/5/26,39,上页,下页,1.4.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一般由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硬件要求:

大内存,大硬盘,较高的通道能力.软件支持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以DBMS为核心的开发工具.数据库:

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的数据;数据库的描述.人员:

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应用程序员和用户,2023/5/26,40,上页,下页,1.4.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一般由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023/5/26,41,1.4.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字典,2023/5/26,42,1.4.4数据库系统的人员数据库管理员DBA决定DB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决定DB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定义DB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DB的使用和运行;DB的改进和重组.系统分析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与DBA及用户配合,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应用程序员根据外模式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并进行调试和安装.用户通过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口使用数据库.用户分类:

偶然用户、简单用户、专业用户.,2023/5/26,43,各种人员的数据视图,图1.1数据库系统,2023/5/26,44,1.5数据库设计,1.5.1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起着关键作用。

数据库的结构特性是静态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变动。

数据库的行为结构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用户的行为和动作。

数据库用户的行为和动作是指数据查询和统计、事物处理及表报处理等。

1.5.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可以将数据库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

2023/5/26,45,需求分析阶段进行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处理)。

需求分析是整个开发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的充分与准确,决定了在其上建造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

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返工重做的严重后果。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一般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化为选定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使其在功能、性能、完整性约束、一致性和可扩充性等方面均满足用户的需求。

2023/5/26,46,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即利用选定的DBMS提供的方法和技术,以合理的存储结构设计一个高效的、可行的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的任务是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自从诞生以来,逐渐成为目前最为先进的数据库系统,较有代表性的关系数据库有IBM公司的DB;ORACLE公司的ORACLE系统;SYBASE公司的SYBASE;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以及FOX公司的dBASE,FOXBASE,FOXpro以及VisualFOXpro等系统,极大的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和完善。

2.1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关系数据库是以二维平面表作为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它与层次与网状数据库系统比较,有下列优点:

数据结构简单。

层次与网状模型均使用指针实现实体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的指针会使程序员眼花缭乱,而关系模型均为表格框架,结构简单。

可以直接处理多对多的关系。

不论实体间的联系是一对多还是多对多,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均可用表格表示。

能够一次获取多个记录数据。

在层次和网状模型中,每次操作只能得到一个记录值,如果要得到多个记录值,则要借助高级语言的循环、条件等语句才能实现。

而在关系数据库中,每一个查找命令可以得到满足该条件的所有记录。

数据独立性较高。

在层次和网状数据库中,对于数据的物理组织要进行一定的干预,而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户一般只要指出他要存放的数据类型、长度等特性,而不必涉及数据的物理存放。

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凭设计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而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数学为基础的,能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2.2基本概念和术语,1.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

一个关系可存储为一个文件。

2.元组表中的行称为元组。

一行为一个元组,对应于存储文件中的一个记录值。

3.属性表中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

属性值相当于记录中的数据项或字段值。

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5.关键字具有唯一标识关系中元组的属性或最小属性组,称为该关系的候选关键字。

在一个关系中如果只有一个候选关键字,那么该候选关键字就指定为该关系的主关键字。

如果由多个候选关键字,则可以指定其中任一个为主关键字。

在一个关系中,有些属性能唯一识别元组,但有些属性不具备这种性质。

例如在零件的关系中P-NO可以唯一地识别某一个零件,但COLOR就不能。

6.关系模式对于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格式为:

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一个关系模式对应一个关系文件的结构。

7.关系模型又称为关系数据库模式,一个关系模型可以由多个关系模式组成。

例如上述例中由关系模式DEPT(D-NO,DNAME,MANAGER,LOCATION)和EMP(E-NO,ENAME,JOB,SALARY)组成人事管理的关系模型。

8.关系数据库对应于一个关系模型的全部关系的集合称为关系数据库。

概括起来一个关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关系的每一列具有不同的名称(属性名)。

关系的每一列具有同一类型的域值。

关系中任一两行(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关系中每一列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关系中行、列的次序可以互换。

每一个关系有一个唯一的主关键字。

2.3关系代数,关系代数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E.F.Codd提出的,它在关系数据语言发展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各种关系数据语言的尺度和工具。

关系代数是以关系作为运算对象的一组特定的运算,用户通过这组运算,对一个或多个关系不断地进行“组合”或“分割”,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数据集合。

关系代数常用的运算有并运算、交运算、差运算、笛卡尔积、投影运算、选择运算和连接运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设有下列学生-课程数据库关系模型: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主关键字SNO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主关键字CNOSC(SNO,CNO,Grade)主关键字(SNO,CNO),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1数据库542数学23信息系统144操作系统635数据结构746数据处理27C语言64,SCSNOCNOGrade9500119295001285950013889500229095002380,1、并运算设R和S为同类关系,则R和S的并运算是由属于R和S的元素组组成的新的关系,它与R和S是同类关系,即它的属性名及其排列完全和R,S一样。

记为R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