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494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docx

5G优化案例NSA组网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

 

NSA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

 

XX分公司

XX

 

XX年XX月

一、切换场景分类4

1.1SN覆盖不连续情况4

1.2不带SN的MN切换场景5

1.3带SN的MN切换场景5

1.4SNChange场景6

二、后台参数配置6

2.1常规参数配置6

2.2带SN切换开关9

2.3SNChange参数设置9

三、前后台信令流程9

3.1不带SN的MN切换信令流程9

3.2带SN的MN切换信令流程12

3.3带不带SN切换关键信令对比14

3.4带不带SN切换关键流程对比15

3.5SNChange切换信令流程15

四、切换性能对比17

4.1测试环境17

4.2切换时延对比17

五、经验总结18

NSA场景下基于切换类型的性能对比

XX

【摘要】在实验室仿真和实测结果来看,64TR加持的3.5GHz的NR覆盖要等于锚点FDD1800M小区。

但在实际组网情况下,受限于实际环境的各种穿损差异、天面安装高度差距(平台差异、楼面位置不足)、天面的方位角差异、天面安装的机械倾角差异、天线内置的电子倾角差异、天线的增益差异等情况,导致在现网场景下锚点小区和NR小区难以做到完全的同覆盖,所以NSA组网涉及的切换比较复杂。

结合现网实际情况详细梳理出每种切换的参数配置、信令流程以及性能差异,供各外场参考实施。

【关键字】NSA切换性能

【业务类别】性能优化

一、切换场景分类

1.1SN覆盖不连续情况

NSA组网下,4G与5G不同覆盖且不连续覆盖:

LTE形成连续覆盖,NR中间覆盖有空洞。

①UE连接LTE和NR小区,双连接;

②UE上报A2事件,SNRelease,UE连接LTE小区,单连接;

③LTE同频(异频)切换;

④LTE接入新的LTE小区,eNB给UE下发测量控制,B1事件;UE给eNB上报B1事件;SNAddition;UE连接LTE和NR小区,双连接。

配置说明:

该类型切换是在建网初期,NR覆盖不连续的情况下出现的;该切换本质上仍属于LTE切换,本次不做讨论。

1.2不带SN的MN切换场景

①UE连接LTE和NR小区,双连接;

②UE在MN边缘需要切换的时候UE上报EUTRAN切换报,RRC重配置消息扩展信息指示删除SN节点;

③UE在目标LTE接入;eNB给UE下发测量控制,UE上报B1事件;UE给eNB上报B1事件;SNAddition;UE连接LTE和NR小区,双连接。

配置说明:

该类型切换在LTE目标小区需重新下发5G的B1测量控制,SN中断的时间较长,但在目标小区添加的SN比较准确,可以一定程度减少SCGFAILURE的发生次数;

1.3带SN的MN切换场景

NSA组网下,4G与5G同覆盖

①UE连接LTE和NR小区,双连接;

②UE给eNB上报A3事件,MR同时上报LTE与NR测量结果,RRC重配置消息扩展指示内对SN的指示为RELEASEANDADD;

③UE进行MN侧切换,同时添加SN。

配置说明:

4G与5G1:

1组网且基本同覆盖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带SN切换的方式,减少SN丢失的时间,提升切换带的业务速率。

1.4SNChange场景

NSA组网下,4G与5G不同覆盖但连续覆盖

①UE连接LTE和NR小区,双连接;

②UE给LTE上报NR的A3事件,由LT基站协调触发SNChange流程;

③UE在NR侧发生切换,不涉及LTE侧切换

配置说明:

由于外场很难做到完全的FDD/NR同覆盖,建议默认开启SNCHANGE功能,让作为SN的NR小区及时更新到最优的NR小区,避免触发SCGFAILURE。

二、后台参数配置

2.1常规参数配置

三种切换方式均需配置锚点向NR的SCTP和邻区关系,并确保加密算法、PDCPSN长度一致,且NR配置锚点小区SCTP和X2链路。

参数名称

参数表名称

参数配置

配置含义

EN-DC功能开关

EN-DC策略表

打开

NR的B1测量时RSRP绝对门限

UE系统内测量参数→测量配置号2100

-120

NRB1事件中使用RSRP作为测量值门限,该值表示添加SN时对5G的信号强度要求值,例如当5G的RSRP强度>-120dBm才能被添加为SN

X2口SCTP配置

SCTP

【本端端口号】:

36998

【远端端口号】:

36998

【远端IP地址】:

5G基站业务IP地址

【出入流个数】:

3

【SCTP链路类型】:

EN-DCX2[2]

增加4G到5GX2口偶联,注意出入流个数为3

EN-DCX2AP

EN-DCX2AP

【引用SCTP】:

选择4/5GX2口偶联

增加EN-DCX2AP配置

加密和完保配置

安全管理

【加密算法优先级序列】:

1;0;0;0

【完整性保护算法优先级序列】:

1;0;0;0

4/5G基站侧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算法的配置需要保持一致,否则会导致NSA业务不通

广州现场修改过FDD1800的加密和完保算法,与网管默认值不一致

双连接承载类型

双链接承载

SCG模式[1]

修改QCI9对应的双连接承载类型配置(默认承载一般为QCI9,也有可能是8或6,可以在4G侧信令:

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信令eRAB建立消息里面确认)

PDCPSN的长度

QoS业务类型

18bit[2]

QCI业务类型ID为11,(默认承载,即QCI为9,UE类型为NR的配置,默认承载一般为QCI9,也有可能是8或6,可以在4G侧信令:

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信令eRAB建立消息里面确认)PDCPSN长度与5G保持一致,5G默认配置为18bit

下行流控模式

E-UTRANFDD小区

基于反馈的状态流控模式[1]

配置为其他模式会导致FTP下载速率过低

NR载频相关配置

测量参数

【NR下行载频所在的频段指示】:

41

【NRSSB载频】:

60M带宽:

2523.75;100M带宽:

2524.95

中移2.6G频段60M带宽对应SSB为2523.75,100M带宽对应SSB为2524.95,CORESETRB和符号数配置:

48个RB一个符号[48-1]

NRTDD邻区

NRTDD邻区

【NRTDD邻区载频相关配置】:

【SSB中心载频】:

60M带宽:

2523.75;100M带宽:

2524.95

【标识小区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号】:

5G邻区PCI

【SSB子载波间隔】:

KHz30[1]

1、移动国家码和网络码与5G站点保持一致,目前5G测试站点PLMN为460-07,预商用5G站点PLMN为460-00

2、NR带宽RB数、PointA载频、SSB中心载频与5G小区带宽相关,60M和100M配置不一致,需注意

NR邻接关系

NR邻接关系

【NRTDD邻区】:

4G每个小区配置同扇区5G小区为连接关系

A2事件判决的RSRP绝对门限

释放Sn小区A2测量配置

-120dBm

测量时服务小区A2事件判决的RSRP绝对门限,当测量到的服务小区RSRP高于门限时UE上报A2事件。

SCTP

SCTP

【本端端口号】:

36998

【远端端口号】:

36998

【远端IP地址】:

4G基站业务IP地址

【出入流个数】:

3

修改SCTP配置,配置5G到4G偶联,注意出入流个数为3

X2AP

X2AP

【SCTPmoid】:

填写5G到4GSCTP偶联的MOID

增加X2AP配置

加密和完保配置

加密完保算法策略

【完保优先级】:

1;0;0;0

【加密优先级】:

1;0;0;0

加密和完保算法配置要与4G保持一致,配置之前先在4G侧“安全管理”中查看4G基站加密和完保算法配置

PCE

PCE

【PCE标识】:

与gNBID保持一致

增加PCE配置

2.2带SN切换开关

带SN与不带SN切换的参数配置差异为锚点侧需打开或者关闭带SN切换使能开关。

当前高通终端不支持srb3,建议关闭Srb3使能开关。

参数名称

参数表名称

参数配置

配置含义

带SN切换功能开关

EN-DC策略表

打开

配置“打开”,切换时携带SN;配置“关闭”,切换时不携带SN。

Srb3使能开关

Globalswitchinformation

False

该参数用于设置Srb3使能开关,建议关闭,原因是高通终端部支持。

2.3SNChange参数设置

SNChange为MN不变的情况下,SN发生change,需在常规参数基础上添加NR与NR的SCTP链路和XN链路,添加邻区,并打开RS测量上报是否包含Beam测量结果开关。

参数名称

参数表名称

参数配置

配置含义

SCTP

SCTP

【本端端口号】:

36422

【远端端口号】:

36422

【远端IP地址】:

5G基站业务IP地址

修改SCTP配置,配置5G到5G偶联

XN

Xn节点

【SCTPmoid】:

填写5G到5GSCTP偶联的MOID

增加XnAP配置

RS测量上报是否包含Beam测量结果

基于覆盖的同频测量

TRUE

该参数用于指示RS测量上报是否包含Beam测量结果。

三、前后台信令流程

3.1不带SN的MN切换信令流程

NSA组网SN添加信令(协议)

前台信令跟踪切换流程如下:

1、终端上报MN小区的MR测量报告,携带目标MN小区PCI和RSRP强度;

2、基站下发重配消息,指示MN发生切换,SN执行release;该信令是统计SN中断的起点;

3、终端在目标MN接收测量控制命令,开启对NR的测量,扫描是否有满足B1事件的NR小区;

4、UE发现满足B1事件的NR小区,UE在LTE侧上报加腿的MR信息,基站准备好NR资源下发加腿的重配置消息;

5、UE在NR侧接入完成,在LTE上报RRC重配置完成信息,表示NR加腿完成,此信令点事空口SN中断统计的信令终点;

6、LTE基站收到手机加腿成功的消息后,移除了UE在LTE侧对5G的测量控制;

后台信令跟踪切换流程如下:

1、源MN上报MR,请求向目标MN进行切换;

2、LTE基站向UE当前添加的SN发送释放请求;同时向UE在空口下发重配置小区指示切换,并删除SN小区;

3、UE在目标LTE小区接入后基站下发新的测量控制,包含同频A3/A2和对5G的B1事件;

4、LTE基站收到UE上报的5G对应的B1事件MR后,向NR小区请求SN添加;

5、LTE拿到NR基站确认消息后,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指示UE添加辅小区,UE成功加腿后上报RRC重配置完成。

3.2带SN的MN切换信令流程

协议信令流程如下

从协议流程看带SN的切换,是MN在满足切换事件的同时,将满足要求的SN信息同时上报给LTE基站,LTE在准备好目标LTE资源的同时也协调好了目标小区匹配的NR小区资源信息,一次将目标LTE小区和NR小区资源同时以RRC重配置消息下发给UE;UE拿到该消息后,先在目标LTE接入,同时再接入NR小区。

前台信令如下:

1、终端上报MN小区的MR测量报告,携带目标MN小区PCI和RSRP强度,同时带有NR小区的信息;

2、基站下发重配消息,指示MN发生切换,扩展指示SN执行releaseAndAdd的动作;该信令是统计SN中断的起点;

3、UE分别在LTE和NR侧接入完成,在LTE上报RRC重配置完成信息,切换和加腿完成;此信令点事空口SN中断统计的信令终点;

4、该信息是UE从第三条信息中抽取显示,不是实际的上报信息;

后台流程如下:

1、LTE收到UE上报过来的测量结果;

2、MN向SN发起修改需求,告知SN当前MN小区变更信息;

3、LTE向基站下发包含SN信息的MN切换重配置消息;其中扩展消息标识是endcReleaseAndAdd;

5G侧NR小区收到目标侧MN小区发送的Sgnbadditionrequest后,完成SN添加过程。

3.3带不带SN切换关键信令对比

以上信令左边是带SN切换和不带SN切换的显著对比,该信令出现在LTE源小区切换前收到的最后一条RRC重配置消息,其中ENDC的指示内容如果是ReleaseAndAdd-r15=ture则是带SN切换,如果是Release则是不带SN切换。

3.4带不带SN切换关键流程对比

上图灰色部分对比的是不带SN流程,下面黄色的是带SN的切换流程。

从流程上看,带SN的切换比不带SN切换少了在目标LTE接入后对NR的测量和基站SN添加的准备过程,因此SN中断时间更短。

3.5SNChange切换信令流程

协议信令流程

从如上终端侧信令流程看在MN不变的情况下,SN满足A3时间后上报MR,携带目标SN信息。

MN和SN向UE下发重配消息,指示UE在目标SN侧发起接入并在源SN释放。

从后台信令看:

由于目前高通终端不支持SRB3,意味着NR的信令都要走LTE透传。

UE上报了MRDC,LTE基站收到后透传给当前加腿的NR站点,该NR站点收到A3事件后,向LTE发情SN变更的请求,LTE收到该请求后,向新的SN发起添加请求,收到新SN请求后,通知现有的SN节点,并从空口以RRC重配置的消息通知UE变更SN,UE上报变更完成后,通知MME将路径修改到新的SN站点,然后通知原来的SN释放UE上下文信息。

四、切换性能对比

4.1测试环境

测试路线选取东区黄河路沿线,分别对每种切换场景进行多次往返测试。

因当前外场没有FTP服务器,因此未做速率测试,仅通过ping包使终端处于连接态。

4.2切换时延对比

从健路测试软件导出路测统计,分别对带SN和不带SN切换的平均RSRP、平均SINR、有NR时长占比和SN丢失时长进行对比。

不带SN切换的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带SN切换的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从如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

带SN切换SN丢失时间更短,UE能及时恢复NR小区占用,保证速率。

是否带SN的MN切换对比来看,平均SS-RSRP和平均SS-SINR大致相当,在合理区间波动。

五、经验总结

通过本次专题验证,总结了当前现网三种切换的使用场景、后台参数配置、前后台信令对比。

并在黄河路区域完成测试,对切换性能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带SN切换时延更短,能及时占用NR小区,MN切换过程SN丢失时长更短,利用与用户速率提升;不带SN切换SN中断时间较长,减少了切换过程中NR电平波动的问题,减少了SCGFailure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