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923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

环境质量报告书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

平和县位于闽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地处九龙江西溪上游,东与龙海、漳浦相连,西与广东省的大埔、饶平县接壤,南与云霄、诏安县相接,北与永定、南靖县相靠,全境面积2328.6平方公里。

县域全境地处博平岭山脉的南段,大芹—双尖两山脉纵贯南北。

地势中西部高,向东南、西北倾斜,整个区域分属花山溪、韩江等5个流域地理单元,并构成多重马蹄形结构,花山溪流域面积857.3平方公里,属境内首位,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达27.78亿立方米。

境内千米高山64座,海拔1545米的大芹山是漳州市第一高峰。

县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2℃,七月份最高,月均温达28.5℃,多年极端最低温度-2.9℃,最高气温38.8℃,无霜期318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985.9毫米,气温高,日照多,雨量充沛。

温雨同期,十分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生长。

森林是我县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境内木本植物有151科866种。

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69.9%。

第二节社会环境概况

全县人口57万人,辖10镇、5乡、1国有农场和1个工业园区。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81.96亿元,年增长12.8%;三产比重为:

39.7:

23.9:

36.4;实现工业总产值57.1亿元,年均增长3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年均增长44.8%;农业总产值57.84亿元,年均增长7.5%;城镇化水平30.2%。

平和县推动县域经济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拥有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和三个工业集中区,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纸制品加工、水电、服装织造等主导产业。

第二章环境监测

第一节环境空气

一、监测工作概况

设置空气监测点位2个,2006—2010年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2400个,其中二氧化硫(SO2)监测数据960个,二氧化氮(NO2)监测数据960个,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数据480个。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为SO2、NO2、TSP三项;监测采样时间及监测频次:

2006—2007年每季度中期监测4天,2008—2010年每月监测4天。

分析方法:

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的规定执行。

评价标准:

依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二级标准及《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中有关推荐标准执行(见表1)。

表1污染物评价标准

(限值)

评价

标准

项目

国家一级标准

国家二级标准

日(月)

均值

年均值

日(月)均值

年均值

二氧化硫

0.05mg/m3

0.02mg/m3

0.15mg/m3

0.06mg/m3

二氧化氮

0.08mg/m3

0.04mg/m3

0.12mg/m3

0.08mg/m3

总悬浮颗粒物

0.12mg/m3

0.08mg/m3

0.30mg/m3

0.20mg/m3

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1、二氧化硫(SO2)

表2二氧化硫监测结果统计表

点位

测量值范围(mg/m3)

年平均值(mg/m3)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6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武装部

0.014—0.019

0.014—0.019

0.011—0.018

0.012—0.018

0.012—0.018

0.017

0.017

0.014

0.016

0.016

环保局

0.015—0.018

0.015—0.018

0.012—0.017

0.013—0.018

0.013—0.018

0.016

0.017

0.015

0.016

0.016

图1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度变化图

从表2、图1可知,2006—2010年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在0.011—0.019mg/m3范围内,全县平均值为0.016mg/m3,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

图2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季节变化图

从图2可知,全县二氧化硫春季较高,秋季较低。

2、二氧化氮(NO2)

表3二氧化氮监测结果统计表

点位

测量值范围(mg/m3)

年平均值(mg/m3)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6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

武装部

0.025—0.034

0.024—0.035

0.023—0.032

0.022—0.030

0.022—0.030

0.028

0.028

0.026

0.027

0.027

环保局

0.027—0.035

0.025—0.035

0.023—0.032

0.023—0.033

0.023—0.033

0.029

0.029

0.028

0.028

0.028

图3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氮年度变化图

从表3、图3可知,2006—2010年全县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围为0.022—0.035mg/m3,总的来说县城区二氧化氮年均值都较低,全县平均值为0.028mg/m3。

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图4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二氧化氮季节变化图

从图4可知,全县二氧化氮季节变化春季较低,其他季节基本相同,变化不大。

3、总悬浮颗粒物(TSP)

表4TSP监测结果统计表

点位

测量值范围(mg/m3)

年平均值(mg/m3)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武装部

0.075—0.079

0.074—0.077

0.064—0.076

0.062—0.072

0.062—0.072

0.077

0.076

0.071

0.066

0.066

环保局

0.073—0.079

0.074—0.079

0.064—0.078

0.062—0.071

0.062—0.071

0.076

0.076

0.071

0.066

0.066

图5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TSP年度变化图

从表4、图5可知,2006—2010年县城区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均值范围在0.062—0.079mg/m3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县平均值为0.071mg/m3,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图62006-2010年平和县环境空气TSP季节变化图

从图6可知,县城区总悬浮颗粒物(TSP)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基本相同。

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006—2010年县城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功能区1类限值标准,超过县城环境功能区2类规划要求。

第二节水环境

一、监测工作概况

1、断面布设

我县在九龙江西溪(平和段)的洪濑口、高南、平和水源共设置了3个监测断面,其中省控断面2个(西0、西1)、市控断面1个(平和水源)。

2、采样频率及时间

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要求,省控断面、市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每2月监测1次。

3、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共计29项,由于平和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条件有限,实际监测10项,其余监测项目由漳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提供监测数据。

2006—2010年共获得有效地表水监测数据6960个。

4、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要求,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详见表5)。

表5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

监测项目

评价标准

标准来源

监测项目

评价标准

标准来源

pH值

(无量纲)

6-9

GB3838-2002Ⅲ类

汞(mg/L)

≤0.0001

GB3838-2002Ⅲ类

溶解氧

(mg/L)

≥5

GB3838-2002Ⅲ类

镉(mg/L)

≤0.005

GB3838-2002Ⅲ类

高锰酸盐指数(mg/L)

≤6

GB3838-2002Ⅲ类

六价铬(mg/L)

≤0.05

GB3838-2002Ⅲ类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4

GB3838-2002Ⅲ类

铅(mg/L)

≤0.05

GB3838-2002Ⅲ类

氨氮(mg/L)

≤1.0

GB3838-2002Ⅲ类

氰化物

≤0.2

GB3838-2002Ⅲ类

铜(mg/L)

≤1.0

GB3838-2002Ⅲ类

挥发酚(mg/L)

≤0.005

GB3838-2002Ⅲ类

锌(mg/L)

≤1.0

GB3838-2002Ⅲ类

石油类(mg/L)

≤0.05

GB3838-2002Ⅲ类

氟化物(mg/L)

≤1.0

GB3838-2002Ⅲ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0.2

GB3838-2002Ⅲ类

硒(mg/L)

≤0.01

GB3838-2002Ⅲ类

硫化物(mg/L)

≤0.2

GB3838-2002Ⅲ类

砷(mg/L)

≤0.05

GB3838-2002Ⅲ类

总磷

(mg/L)

≤0.2

GB3838-2002Ⅲ类

总氮

(mg/L)

以湖、库标准评价

≤1.0

GB3838-2002Ⅲ类

5、评价项目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规定,我县水质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规定的除水温、化学需氧量和粪大肠菌群3项以外的21项,监测项目不全时,以实际监测项目为准。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平和县九龙江流域地表水功能分类、监测断面、监测期数、监测项目个数,详见表6。

表62006-2010年九龙江流域(平和段)地表水

水质监测情况表

年度

断面

个数

断面名称

水质功能分类

监测项目

个数

监测

期数

2006

 

3

西0(高南村)

22

6

西1(洪濑口)

22

6

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

27

6

 

2007

 

3

西0(高南村)

22

6

西1(洪濑口)

22

6

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

27

6

2008

 

3

西0(高南村)

22

6

西1(洪濑口)

22

6

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

27

6

2009

 

3

西0(高南村)

22

6

西1(洪濑口)

22

6

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

29

6

 

2010

 

3

西0(高南村)

22

6

西1(洪濑口)

22

6

平和水源(自来水取水口)

29

6

对2006—2010年3个断面监测项目进行统计,地表水水质状况见表7至表11,断面超标情况见表12。

从表7至表11可知,21个评价项目中,年均值超标项目有总氮1项,样品超标项目增加了氨氮、总磷、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汞共5项。

在超标的监测项目中,以总氮超标断面数最多,且超标值最大,详见表12。

按污染物类别分述如下:

表72006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评价

项目

统计断面数

年均值情况

断面样品超标情况

年均值范围

(mg/L)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率范围(%)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

(mg/L)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

pH

3

6.93-7.06

溶解氧

3

6.75-7.97

高锰酸盐指数

3

3.11-3.54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1.35-2.63

西1

4.6

0.15

氨氮

3

0.30-0.63

西1

1.57

0.57

3

0.0014-0.0028

3

0.05-0.06

总磷

3

0.078-0.089

平和水源

0.170

0.7

氟化物

3

0.078-0.153

3

0.00016-0.0020

3

0.00006

3

0.00002-0.000038

3

0.0001-0.00013

六价铬

3

0.004-0.011

3

0.0019-0.0024

氰化物

3

0.004

挥发酚

3

0.002

石油类

3

0.02-0.0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

0.06-0.08

硫化物

3

0.027-0.054

表82007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评价

项目

统计断面数

年均值情况

断面样品超标情况

年均值范围

(mg/L)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率范围(%)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

(mg/L)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

pH

3

6.91-7.25

溶解氧

3

6.98-7.67

高锰酸盐指数

3

2.4-2.6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0.7-1.4

氨氮

3

0.23-0.28

3

0.0018-0.0037

3

0.005

氟化物

3

0.12-0.14

3

0.0001

3

0.00006

3

0.00002

平和水源

0.00006

0.2

3

0.0001-0.00087

六价铬

3

0.005-0.009

3

0.001-0.0021

氰化物

3

0.004

挥发酚

3

0.002

石油类

3

0.03

西1

0.06

0.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

0.05-0.06

硫化物

3

0.005-0.031

总磷

3

0.066-0.085

平和水源

0.198

0.98

表92008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评价

项目

统计断面数

年均值情况

断面样品超标情况

年均值范围

(mg/L)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率范围(%)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

(mg/L)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

pH

3

6.70-7.01

溶解氧

3

6.35-7.71

高锰酸盐指数

3

1.43-2.83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0.4-1.4

氨氮

3

0.10-0.25

3

0.002-0.010

3

0.005

氟化物

3

0.18

3

0.0001-0.0002

3

0.00006

3

0.00002-0.00005

3

0.00028-0.00040

六价铬

3

0.0075-0.0125

3

0.001

氰化物

3

0.004

挥发酚

3

0.002

石油类

3

0.02-0.0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

0.05

硫化物

3

0.005-0.007

总磷

3

0.062-0.078

平和水源

0.114

0.14

表102009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评价

项目

统计断面数

年均值情况

断面样品超标情况

年均值范围

(mg/L)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率范围(%)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

(mg/L)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

pH

3

6.82-6.94

溶解氧

3

7.2-7.5

高锰酸盐指数

3

2.6-2.8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0.68-2.78

氨氮

3

0.18-0.26

3

0.0052-0.0072

3

0.05

氟化物

3

0.26-0.39

3

0.0001

3

0.00006

3

0.00003-0.00004

3

0.00022-0.00038

六价铬

3

0.0004-0.004

3

0.0016-0.004

氰化物

3

0.004

挥发酚

3

0.002

石油类

3

0.0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

0.05-0.06

硫化物

3

0.01-0.019

总磷

3

0.070-0.082

表112010年平和县地表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评价

项目

统计断面数

年均值情况

断面样品超标情况

年均值范围

(mg/L)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断面名称

超标率范围(%)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

(mg/L)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

pH

3

6.77-6.88

溶解氧

3

7.00-7.46

高锰酸盐指数

3

2.2-2.7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0.62-0.81

氨氮

3

0.213-0.409

3

0.0029-0.0050

3

0.05

氟化物

3

0.19-0.26

3

0.0001

3

0.00025-0.001

3

0.00003

3

0.00011-0.0002

六价铬

3

0.013-0.019

3

0.001-0.003

氰化物

3

0.004

挥发酚

3

0.0012-0.0014

石油类

3

0.01-0.0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

0.05

硫化物

3

0.008-0.009

总磷

3

0.096-0.106

平和水源

20-81

0.181

0.81

总氮

3

4.79-7.28

西0、西1、平和水源

西0、西1、平和水源

9.04

 

表122006—2010年平和县地表水断面超标情况统计表

年度

断面名称

超标项目

超标率(%)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mg/L)

最高值(溶解氧为最低值)超标倍数(倍)

年均值超标值(mg/L)

年均值超标倍数(倍)

2006

西1、平和水源

五日生化需氧量

5.56

4.6

0.15

0

0

氨氮

5.56

1.57

0.57

0

0

总磷

5.56

0.170

0.70

0

0

2007

西1、平和水源

5.56

0.00006

0.2

0

0

总磷

5.56

0.198

0.98

0

0

石油类

5.56

0.06

0.2

0

0

2008

平和水源

总磷

5.56

0.114

0.14

0

0

2010

平和水源

总磷

16.67

0.181

0.81

0

0

总氮

100

9.04

7.29

西0、西1

总氮

100

8.36

5.68

(1)总氮:

2010年开始监测,以湖、库水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3个断面均超标,且超标值较大,超标率100%。

平和水源年均值超标值7.29(mg/L),西0、西1年均值超标值5.68(mg/L)。

(2)总磷:

在平和水源断面除2009年外每年均有样品超标,超标值最高为限值的0.81倍,超标率20%。

(3)石油类:

仅在2008年的西1断面出现一个0.06mg/L的超标值。

(4)五日生化需氧量:

仅在2006年的西1断面出现一个4.6mg/L的超标值。

(5)汞:

仅在2007年的平和水源断面出现一个0.00006mg/L的超标值。

2、水质类别评价

通过对2006—2009年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得出:

西0达到Ⅲ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100%;西1达到Ⅲ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9.4%;平和水源达到Ⅱ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9.01%;

通过对2010年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得出:

西0达到Ⅲ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5.24%;西1达到Ⅲ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5.24%;平和水源达到Ⅱ类水域功能区划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94.44%;

三、综合评价

九龙江西溪(平和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石油类等。

由以上分析可见,我县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农业种植污染、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为其主要来源。

2006—2010年,我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仍不容乐观,总氮污染严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废水。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九龙江西溪(平和段)治理和县城污水处理工作,对沿岸排污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坚决取缔非法采选和冶炼企业,规范种植行为,推广有机种植,使九龙江西溪(平和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得到改善。

九龙江西溪平和段各项指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