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479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docx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整理T填空

上学期相关知识点巩固

一、质量:

1、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常用单位:

2、质量的理解: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二、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公式:

3、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关系:

水的密度为,读作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三、力

1、力的单位。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有。

4、力的三要素。

5、重力的计算公式。

第七章力与运动

一:

知识点梳理

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2)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运动的原因。

(3)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在同样的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运动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实验法),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惯性:

(1)定义:

叫惯性。

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2)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即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

3、二力合成:

(1)合力:

合力。

分力:

叫分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A、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即F=.

B、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即F=.

(3)物理研究方法:

力的合成运用了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4、二力平衡:

1、定义: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简称。

2、二力平衡条件:

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

②方向

③作用在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是性质的力;

相互力作用在物体上,是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八章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

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GF+GG–FF-G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

乙、丙说明;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和

3、压强:

⑴定义:

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

压强是物理量

⑶ 公式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一般F)和(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

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

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它表示:

⑸应用:

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也可通过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

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水平面受的压力F=),后确定(一般常用公式p=)。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2、测量:

压强计用途: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⑵;

⑶;

⑷。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

(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质量m=

液片受到的压力:

F=.

液片受到的压强:

p=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C、从公式中看出:

液体的压强只与和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F=G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㈠首先确定压强p=;㈡其次确定压力F=

特殊情况:

压强:

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7、连通器:

⑴定义:

⑵原理:

连通器里装液体且液体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

⑶应用:

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

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2、产生原因:

因为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实验。

(1)实验过程:

在长约,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

(2)原理分析:

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

(3)结论:

大气压p0=mmHg=cmHg=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将玻璃管倾斜,高度,长度。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cmHg(H+h)cmHg(H-h)cmHg(H-h)cmHg(H+h)cmHg

(H-h)cmHg(H-h)cmHg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

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Pa

6、测量工具:

定义:

叫气压计。

分类:

说明:

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

在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

7、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

内容: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

四、流体流速与流体压强

1、统称为流体。

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3、升力产生的原因。

第九章浮力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叫浮力。

2、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浮

 

G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3)、说明:

1)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G

不同:

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2)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

比较F浮与G

比较ρ液与ρ物

3)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2)、公式表示: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和物体有关,而与物体的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

6:

漂浮问题“五规律”:

(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

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

规律三: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

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

排水量:

单位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开液体的重力;轮船受到的浮力轮船和货物共重。

(2)、潜水艇:

工作原理: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

气球是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4)、密度计:

原理:

利用来进行工作。

构造:

下面的铝粒能使。

刻度:

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

F浮=(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

F浮=(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或F浮=(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第十章机械与人

一、杠杆

1、定义:

叫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

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

动力、阻力的方向,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

④动力臂: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

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

2实验前:

应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3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写成公式

也可写成:

解题指导:

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

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

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

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

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

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

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

 

二、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

②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或速度v)=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

动滑轮的实质是: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

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

②特点: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

拉力F=。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

三、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二是物体在。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巩固:

☆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

公式:

4、功的单位:

,1J=。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四、功的原理:

1、内容: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

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要省距离必须,既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或者、也可以,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五、功率:

1、定义:

2、物理意义:

3、公式:

=Fv

4、单位:

主单位常用单位

换算: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六、机械效率:

1、有用功:

定义:

   公式:

W有用=(提升重物)=

斜面:

W有用=

2、额外功:

定义:

公式:

W额==(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3、总功:

定义:

公式:

W总==

4、机械效率:

①定义:

②公式:

③,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

②应测物理量:

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

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④步骤:

必须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目的:

⑤结论: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6、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七、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

1、能量: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

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猜想:

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小钢球方法: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

分析归纳: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

得出结论:

4、机械能:

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

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知识结构: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

☆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答:

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1、小粒子

(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有或组成的。

分子是由组成的,其中,由单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在成功地进行了实验后提出的。

(3)原子核由和组成。

(4)能够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经典实验为。

(5)“扩散现象”表明。

(6)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7)固态、液态、气态物体的微观不同的比较:

物态名称

微观分子情况描述

固态

液态

气态

2、大宇宙

(1)“地心说”的观点是:

;“日心说”的观点是:

(2)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于年月。

我国首位航天员升空成功是年月。

(3)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是:

水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