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174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16.1怎样认识力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形变指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例如:

匀速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理由运动方向改变了);苹果从树上下落,运动状态改变了(运动快慢改变了)。

注意: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力,是看该物体是否形变或运动动态改变或同时变化,而不是看两个物体是否接触,两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不接触不一定没有力(如:

两磁铁因排斥力而悬起来,就是不接触也可以有力)4、什么是力(F):

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面物体施加力是施力物体和后面物体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1)要会找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种方法:

1关键弄清谁对谁,第○一个是施力物体,第二个谁是受力物体。

2找出主谓宾,主语是施力物体,宾语是受力物体。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受力分析时,我们选取受力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情况就行了,不要找少或找多了施力物体。

(3)○力分类:

1接触力(一定要接触):

弹力,压力,支持力(举力、托力),摩擦力,拉力,○推力,浮力。

2非接触力(也可以接触):

磁铁间排斥力、吸引力,重力,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天体间的万有引力。

注意: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两个物体。

例如:

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推力作用,而是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运动状态改变,因为只受到重力作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

5、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

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例子:

(1)用手拍篮球,手对篮球施力,篮球对手也施力,手会感到疼;

(2)用手拍打桌子,手也会疼痛(3)溜冰面对墙,用手推墙,人会向后滑(4)使火箭升空时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物体间的力的作用相互的)喷出的气体对火箭有向上的反作用力。

(5)车拉马,马拉车(6)人脚对路面的作用力向后,路面对人脚的反作用力向前。

(7)立定跳远,脚给地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对脚一个向前的作用力。

(8)开碰碰车,你碰撞了别人的车,别人的车也撞你的车。

(9)用手提起物体时,物体也用力把手向下拉(10)游泳时手对水的作用力向后,水对手的反作用力向前(使人前进力的施力1

2物体是水)。

(11)轮船航行时桨对水的作用力向后,水对桨的反作用力向前(12)踢球时你感觉到脚受到了力,而球也受到我们的力。

而飞出去了。

7、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也就说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1、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越长。

)例如:

某弹簧原长10cm,在5N力作用下弹簧长变为12cm,则6N力作用下,弹簧伸长了2.4cm(在弹性限度内)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挂环,挂杆,外壳。

○○○4、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

校零2二步: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

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目的使读数更加准确,否则读数会偏小)4:

读数要正对刻度线(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5、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轻轻拉动挂钩是为了什么?

拉动挂钩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弹簧在外壳内发生卡壳,从而影响正常的测量(为了检验弹簧的灵活性,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减小误差)6、在太空舱失重的情况下,弹簧测力不能测出重力,但仍可以使用测出拉力。

7、弹簧测力计水平静止时,挂钩和挂环上的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都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竖直使用时,挂环上的力等于示数加上外壳的自重8、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箭头或箭尾)都可以作为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起点即箭尾,作用点一定画在受力物体上);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不同图中的线段的长短无法比较力的大小),若画一个力,线段的长度随便画(适可而止)(4)在受力物体上只画○一个力时的作用点,1若是接触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在哪里接触哪里就是○作用点,也可以画在重心.2若是引力(如:

重力),作用点画在重心(5)同一个图中画多个力,作用点一般画在重心(6)标出字母和大小(没有大小的题目,也要标出字母)9、力的图示,要有比例标尺,如下图:

6.3重力1、重力(G):

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的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2

3地球。

假如没有重力产生可怕后果:

树上的苹果不会落回到地面;河水就不能流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便会从地球周围逃逸;就不会产生“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这样一句名言。

房子可能会晃晃悠悠地飘在空中;没有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再没有了生命,变得荒凉可怕。

没有河流、湖泊,没有草原、森林,没有工厂、学校,甚至没有人类。

2、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即垂直于水平面○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用来检查物体的放置是否垂直○于水平面,以及台面是否水平2桌腿、墙壁是否竖直以及壁画是否挂正(水平仪也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3、重力的大小:

1重力大小叫物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竖直使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重)。

2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3公式:

G=mg(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4g=9.8N/Kg,含义:

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大小是9.8N(有时取10N/kg)5纬度不同,g也不同;月球上的g是地球上g的1/6月地(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上,质量不变,重力减小)○○4、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找重心原理:

二力平衡。

2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3由重心引出的重垂线,如果通过支点或在物体底部的支承面内,物体○就不会倒。

应用: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4在工程技术上,增大物体的稳定性的两种方法:

A)增大物体底部的支承面积。

B)降低重心位置。

5、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不考虑空气阻力)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摩擦力分三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如:

铅笔、钢笔写字与纸之间摩擦是滑动摩擦;圆珠笔写字与纸之间摩擦是滚动摩擦;削苹果、铅笔的刀与它们之间摩擦是滑动摩擦;人走路脚与地面之间摩擦是静摩擦。

2、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参照物,是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而运动)3、滑动摩擦力(f):

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面要粗糙表面、物体间要有压力、两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5、滑动摩擦力方向: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6、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原理:

二力平衡):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实验表明:

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转换法)3

47、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

A))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其示数为1○○F在木块上加上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示数为F比较F和2312。

1F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

接触面2○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1○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其示数为F.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21○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示数为F。

比较F和F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

3212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注:

以上实验不足,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很难控制。

改进:

改进后优点:

操作方便,不需要控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比较容易读出数据。

8、滑动摩擦力的求法:

匀速直线运动求出,一旦求出,只要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只要还是滑动,则滑动摩擦力不变。

例如:

一物体在F=10N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30N时,则此时的摩擦力为10N.物体做加速(选填“加速”“减速”)运动9、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在相同压力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10、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

如:

人走路、握笔、骑车都是有益的摩擦;骑车与空气摩擦、滚动轴承的摩擦是有害的摩擦11、

(1)增大摩擦方法:

①增大压力(如:

自行车的刹车系统;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拿起重物要用力)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如:

鞋底、轮胎、矿泉水瓶有花纹;冰面上的沙子;运动员涂镁粉;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鞋底有花纹、捆重物用麻绳;钢丝钳口刻有花纹;拔河时选用大个子、粗糙地面、鞋底要粗糙;冬天给地面上撒煤灰防止行人摔倒)③变滚动为滑动(如:

汽车刹车继续往前滑行)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如:

斜向上拉地面上的物体;双杠运动员做细微动作,手不要握得太紧)。

②使接触面更光滑(如:

给机器上润滑油;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用滚动代替滑动4(如:

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行李箱安装轮子)。

12、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尚保持相对静止时,彼此作用着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简称静摩擦力。

(1)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2)求大小原理:

二力平衡。

(3)大小:

与其方向相反的力相等13、假如没有摩擦力会产生哪些后果:

我们无法行走;螺钉就不能旋紧;钉在墙上的钉子就4

5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家里的桌子,椅子都要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拿不了刀、筷子、碗、笔等。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

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杠杆。

注: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和阻力(F);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和阻力臂(L)12122、杠杆五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O)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21○○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3421○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523、力臂(L):

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确定力臂的方法:

一定,指确定支点;二画,指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即力的作用线(延长或反向延长用虚线);三引,指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一般用虚线表示;四标,指从支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就是力臂(虚线),分别用L或L标出。

可简记为:

一找点,12二划线,三作垂线段,四标符号。

5、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探究:

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左重右调,右重左调),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钩码的重作为动力(F)或者阻力(F),改变钩码数量和它们离开12点O的距离,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注:

(1)实验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目的:

便于测量力臂和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目的:

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或测出)力臂

(2)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杠杆自身重力的力臂为零。

(3)本实验做多次试验,目的是多次测量寻找规律,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4)F=3N、L=2cm,F=2N、L=3cm.若得1122○○到“F+L=F+L”。

错误之处:

1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单位不同1122不能相加。

(5)杠杆若倾斜静止,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6、杠杆平衡:

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7、杠杆的平衡条件:

F·L=F·L(公式中:

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1122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LLFF8、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平衡时<。

特点:

省力(优点),但费距离(缺点)1212(如:

撬棒、板子、钢丝钳、榨汁器、胡桃钳、独轮车、汽水瓶盖起子、羊角锤、道钉撬、5

6动滑轮、手动抽水机手柄、剪铁剪刀、铡刀、自行车刹车手把、铁锹)LLFF

(2)费力杠杆:

<,平衡时>。

特点:

费力(缺点),但省距离(优点)。

(如:

1212钓鱼竿、镊子、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子、船桨、缝纫机踏板、筷子、手前臂、扫帚)(3)等臂杠杆:

L=L,平衡时F=F。

特点:

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1212(如:

天平,定滑轮)注:

找三类杠杆的关键是作图,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9、杠杆倾斜问题:

既不取决于力的大小,也不取决于力臂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哪边的乘积大就往谁那边下沉。

(用数据带入简单)。

例如:

一端粗一端细的直棒AB,两端各放一支蜡烛,然后支起来并使两端平衡,如下图所示,设两支蜡烛完全相同,燃烧过程也相同,燃烧一段时间后,此装置将(B)A.仍然平衡B.A端下降C.B端下降D.不能判断10、杠杆动态平衡问题:

方法首先把平衡条件公式写出来,作图找出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G作为阻力时是不变的)。

有以下类型:

一、阻力一定,判断动力的变化情况ll1、不变,变化12例1、如图1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转动A位置时,力F将(C)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图1ll2、不变,变化21M例2、如图2所示,轻质杠杆OA的B点挂着一个重物,A端用细绳吊在圆环PQM下,此时OA恰成水平且A点与圆弧形架PQ的圆心重合,那么当环M从PB点逐渐滑至Q点的过程中,绳对A端的拉力大小将(D)oA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由大变小再变大图12图2ll3、与同时变化,但比值不变12BAF例3、用右图3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端的力始终竖直向F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的大小将(A)GA、保持不变B、逐渐变小图3C、逐渐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例4、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A处用一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时,为使杠杆平衡,则(A)A.F大小不变,但F<GB.F大小不变,但F>GC.F逐渐减小,但F>GD.F逐渐增大,但F<G6

7ll4、与同时变化12例5、如图4所示,一个直杠杆可绕轴O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图4二、动力与阻力不变,动力臂与阻力臂变化例6、如图5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O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蚂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乎衡,则(C)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图5D、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三、动力臂与阻力臂不变,动力与阻力改变例7、如图6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同种物质)G和G后杠杆平衡.若将G和G同时浸没到水中1212则(A)A、杠杆仍保持平衡B、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D、无法判断图611、根据力臂画力方法:

作力臂的垂线,并延长至杠杆,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即为力的作用点。

力的方向要根据杠杆平衡状态来判断。

OGF例1: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在力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lFFG位置,为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的示意图及重物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例2:

如图6,杠杆在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为的力臂。

请在图中作出力。

11、最小动力问题:

方法点拨:

动力最小时即为动力臂最大时,一、找到杠杆的支点。

二、如果未规定动力作用点,则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为动力作用点。

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即为最大力臂。

三、做动力,动力方向与动力作用点和支点的连线垂直。

例:

在图中作出C点施加的最小的力【答案】:

7

812、杠杆时受力物体,动力和阻力作用点必须在杠杆上,动力和阻力围绕支点一个顺时针,另一个逆时针(也是判别力方向的方法)6.6探究滑轮的作用1、滑轮分类: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2、滑轮的结构:

轮、框、轴、轮上有槽。

3、定滑轮:

(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2)特点:

不省力,拉力F=G,可改变拉力方向物(3)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4)证明:

因为:

F·L=F·LF=FF=GL=L=R11221212R所以:

F=G物rrRTTFG(5)S=h(s为自由端移动,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F=G物(6)FF=fS=SSf(f为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自自物自S由端移动的距离,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

物4、动滑轮:

(1)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

(2)特点:

省一半的力,拉力F=(G+G)/2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物动(3)使用动滑轮时,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4)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证明:

OF因为O为支点,F·L=F·LF=FF=GL=2R1122121GL=R所以F=1/2G24、滑轮组:

(1)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不一定能改变拉力方向。

(2)滑轮组省力判断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1:

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公式:

F=G/n(n为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物8

9○(3)滑轮组省力判断:

使用滑轮组时,若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拉21F=(G+G)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公式:

(n为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动n(4)根据要求绕滑轮组,先确定绳子拴在哪一个滑轮:

奇动偶定。

(奇动:

绳子股数是奇数时,绳子起始端拴在动滑轮,从动滑轮开始向定滑轮绕,从内往外绕,不能交叉;偶定:

绳子股数是偶数时,绳子起始端拴在定滑轮,从定滑轮开始向动滑轮绕,从内往外绕,不能交叉。

)(5)以下是3、4、5股绳子绕法:

(6)S=nhV=nV(S为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为物体移动的距离;V为自物自V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物体移动的速度,n为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

)物已知滑轮组、力,求绕法○已知滑轮组、绕法,求力○已知力、(7)常见三种题型:

○123绕法,求滑轮组画法。

关键必须知道n,若力求得是小数,只进不舍。

当n为奇数时,动(8)动滑轮个数的配备:

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个数为n/2。

○○21滑轮个数为(n-1)/2例题:

一个物体重190N,在滑轮组的作用下拉力为80N,则

(1)画出该滑轮组?

(2)当拉力为90N时,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多重的物体?

(3)当物体增加到430N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N?

解:

(1)F=G/n代入数据,n=190N/80N=2.4,n取3。

物11(G+G),80N=(190N+G),G=50NF

(2)F=动动动331所以,90N=(G+50N),G=220N39

1011(3)F=(G+G),F=(430N+50N)=160N.动335、动滑轮由n股绳子绕成,每一股绳子上的力相等。

例如:

F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10N,则F=20N7.1怎样描述运动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

(1)判断物体否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物体(被假定不动的物体),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3)运动:

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4)静止:

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5)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例如: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1○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月球也是运动的。

以同2步卫星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可以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4、刻舟求剑,违背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运动的普遍性: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6、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7、常见两种类型:

已知参照物,判断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

给一句话,找参照物○○12(找准动词,研究对象的行为动作,相对的那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如:

月亮在云中穿行,月亮相对云穿行,所以云是参照物)8、几个相对静止的例子:

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空中加油,加油机相对受油机静止;接力比赛时,交接棒时两运动员保持相对静止;上学时,书包和你保持相对静止;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是静止的;物体和物体的影子相对静止;两辆相同速度的汽车相对静止;传送带上的货物相对静止;人和地球相对静止;飞机(火车,汽车,船)上的人相对静止。

VVV>V9、甲乙两人以地面为参照物都向东运动设速度为、的运动问题:

以甲○1甲乙甲乙,V=V为参照物,乙向西;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以甲为参照物,乙静止;以乙为参○2甲乙,V

○3甲乙,10、地面上的旗子摆动如左图,则甲,乙两车甲乙的运动情况:

甲车可能静止或可能向左运动或向右,速度小于风速;乙车一定向右,且速度大于风速。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0

11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裁判员观点)。

即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快。

②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观众观点)。

即时间相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远的运动快。

物理学中采用观众观点引入速度公式的“即单位时间比路程”。

2、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如:

运动快,速度大(√);速度大,运动快()

(2)速度:

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比值法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