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503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战友邱少云.docx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昌隆铺学校陈瑞林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课记叙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赞扬了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通过邱少云的外表描写,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10自然段。

情感目标:

学习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严守纪律的革命精神。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及理论依据

(一)、复习引入

1、讲一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引疑:

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战士”?

具体表现在哪儿?

(1、以疑导读。

教学一开始,我以学生上一节课留下的疑问为教学的切入口,单刀直入,直奔“伟大的战士”,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思路,又抓住了课文蕴涵的意义的实质性问题。

再凭借有关课文内容,抓住重点——第7、9两小结,一节抓“内心”,一节抓“外表”,并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拎起一个点,带动一个面”。

(二)、学习课文第3大段 

1、自读这一段课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划下来,再好好读一读。

2、反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相关段落进行研究。

3、学习第7自然段

(1)师:

眼看着战友被烈火灼烧,作者的心情怎样?

(出示第1、2句)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联系第5小结说说这是一团什么样的火。

说说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不仅指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难以忍受,还指作者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的心情也是难以忍受的。

指导朗读:

怀着极度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

(2)以情动人。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以动人的朗读,感人的语言,创设情感氛围,以情动情,以声传情。

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英雄无比热爱、崇敬的情感之中,邱少云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3)作者的心情不但紧张,他还非常担心。

(出示第3句)

读一读,体会:

“我”担心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

指导朗读。

(4)作者的心情除了紧张、担心,还有吗?

(出示4、5两句)(极度矛盾的心情)

“我”为什么不敢看?

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式,是理解的重点,一方面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烧而心入刀绞,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个重大的潜伏任务作战计划不能完成,让学生理解“我”极为痛苦矛盾的心情,理解邱少云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从而让学生懂得邱少云为什么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精神力量,在学生的心目中建起一座“伟大战士”的不朽丰碑。

这里的奇迹指什么?

我为什么只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难道没有办法救出战友了吗?

为什么不这样做?

指导朗读:

怀着焦灼不安、极度矛盾的心情来朗读。

(4)这奇迹会出现吗?

所以最后一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5)小结:

这一小节写了“我”目睹战友在烈火中燃烧,内心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课文明明是写邱少云,为什么把“我”的心情写得这么具体呢?

(贯穿目标,理解本文的写法,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处境;)

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邱少云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他能经得起这生死考验吗?

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自读,划出描写邱少云行为表现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

(2)反馈。

出示: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

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重点理解“千斤”、“巨”)

他为什么能这样?

他想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

(3)观看录象,用语言描绘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双手,还要想象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当场写话,反馈。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

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

教学重点部分4—8自然段时,如果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在脑中展开想象,难以直观地感受课文所写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有一定的难度。

我借助了电影片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情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课文描述的环境和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内心的活动。

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断,特别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和环境。

这样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课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这一内容有了更好更易的理解,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激情,对英雄产生了敬佩之情。

看完片段后,我再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用语言描绘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双手,想象他的内心活动。

使这一环节的教学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三)、学习课文第4大段。

(1)一个邱少云牺牲了,千万个邱少云式的战士站了起来,齐读第9自然段。

(2)比较句子。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2、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这两个“才”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突出了他怎样的精神?

(3)我为什么忘不了那一天?

问:

我仅仅忘不了这一天吗?

感情朗读第10小节。

(四)、总结全文。

在战斗胜利后不久,在那“391”高地的石壁上,出现了一行大字:

为集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这是战友们怀着最崇敬的感情,用邱少云生前达坑道使用的铁钎、大锤精心刻写的碑文。

它将永远屹立在天地之间,闪耀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

请同学们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碑文。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

昌隆铺学校陈瑞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从邱少云在特殊环境中的外在表现体会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至8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段(第4——8自然段)

教学难点:

从邱少云在特殊环境中的外在表现体会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层次。

3、学习第一(第1自然段)、二(第2、3自然段)段。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第4——8自然段),通过邱少云在险境中的外在表现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复习第一、二段内容

二、放录像(邱少云同志被烈火烧身的情景)

三、自由轻声读第三段,边读文字边想录像画面,能读懂的地方句末画“”,读不懂或产生疑问的地方句末画“?

四、交流读懂的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抓重点句、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幻灯出示写“火势大”的语句,指导读出火势“大”。

2、逐句指导,反复练读第7自然段,读出当时“我”矛盾、紧张、痛苦的复杂心情。

3、幻灯出示下列句子,在比较读中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1)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2)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不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3)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五、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理解。

六、观察图画,换位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布置作业:

把你体会到的邱少云时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附:

板书9、我的战友邱少云

矛盾

“我”的内心(外表)像千斤巨石

火势大为了……为了……为了……

邱少云(内心)紧张没挪动严守纪律

痛苦没呻吟甘愿牺牲

课后反思:

今天讲的这节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是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故事。

教学摒弃原来的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学生先是充分阅读课文,提出疑难,自探自悟。

在这个环节学生能提出哪些问题,也难以预测。

在自学质疑环节,学生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锻炼学生提问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