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605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雅安市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检测八年级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1-8题,10题、14题、19-21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共16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每小题2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畸形(jī)纤维(xiān)媲美(bí)屏息敛声(bǐng)

B.喧嚣(xiāo)田畴(chóu)濒临(bīng)意趣盎然(àng)

C.翘首(qiáo)甲胄(zhòu)婆娑(suō)恹恹欲睡(yān)

D.罅隙(xiǎ)嶙峋(xún)洗涤(dí)锐不可当(dāng)

【答案】C

【解析】

【详解】A.媲美(pì);

B.濒临(bīn);

D.罅隙(xià);

故选C。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铭记题跋惟妙惟肖张惶失措

B.浩瀚轩邈殚精竭虑正襟危坐

C.丘壑推祟瞠目结舌摩肩接踵

D.斟酌娴熟重峦叠障天衣无缝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张惶失措——张皇失措;

C.推祟——推崇;

D.重峦叠障——重峦叠嶂;

故选B。

3.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

C.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组,“传播”是指“传送或散布”,多与“消息、信息”等搭配。

“传承”泛指对某文化、技艺、教义等的传递继承。

这里应该用“传承”与“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搭配。

第二组,“恪守”是指谨慎而恭敬遵守。

“保守”指守旧不知变革。

这里用“恪守”与“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搭配。

第三组,“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

“准则”是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

这里应该用“准则”,与“为人”搭配。

故选C。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贫困群众,这使我们不能容忍。

B.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C.第一次月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却充耳不闻。

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第四次月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D.春天的月亮湖,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漫步在月亮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答案】B

【解析】

【详解】A.漠不关心:

(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后边不能跟宾语;

B.高山仰止: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符合语境;

C.充耳不闻: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与语境不符;

D.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与语境不符;

故选B。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

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静谧,清新宜人,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D.作为绿色出行工具,“共享单车”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然而,“共享单车”蓬勃发展的背后,管理、维护等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在“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后加“场馆”即可;

B.两面对一面,在“通过”前加“是否”;

C.缺主语,在“把此联……”前加主语或“把此联”改为“被”;

故选D。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人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C.“唉!

”作者叹道:

“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D.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

是亲子关系?

还是兄弟姐妹关系?

都无从知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B.省略号与“等”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C.“叹道”后用逗号;

D.“亲子关系”后的问号改为逗号,“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

故选A。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

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

本题几个句子谈论是“精读”,是议论性的文段。

所以④句是发起句,提出观点;②句是对④句的具体阐释;①句引用“诗句”加以论证;接着用⑤句从读书的目的进行分析;③句是得出结论。

据此,句子的排列顺序为:

④②①⑤③。

故答案为C。

点睛:

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

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昆明的雨》以“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为情感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B.《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妇的女儿爱芙·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传》。

本文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科学忘我献身、执着追求的精神。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D

【解析】

【详解】D.错误,应是: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

司马迁。

《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D。

第Ⅱ卷综合题(84分)

二、名著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理解(28分)

(一)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3分)

9.阅读语段,完成下面试题。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

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

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

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选文叙述的是长征中一次有名的战斗,此次战斗我们通常称之为“_______”;文中的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因为“他们”具有 __________ 的精神。

【答案】

(1).《西行漫记》

(2).飞夺泸定桥(3).为革命理想奋斗牺牲

【解析】

【详解】

(1)《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由文段中的“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

”“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可知写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

“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可知红军战士为了渡过河去,为了革命能够成功,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小题。

白杨礼赞

茅盾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0.对本文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②段对黄土高原景色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西北高原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让作者感受到“雄壮”,对高原的赞美是本文的重点。

B.“单调”一词从正面为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做铺垫,说明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

C.⑤段“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点出白杨树的特质,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内在的精神美。

D.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贵族化楠木的憎恶之情。

11.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请问“极普通”与“不平凡”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

12.请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1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怎样一步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10.C11.不矛盾。

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的,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实在是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就是作者赋予它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格。

12.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倔强”表现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13.运用四个反问排比句,由树想到人,想到北方的农民,再想到抗日军民(哨兵)以及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解析】

【10题详解】

A.“对高原的赞美是本文的重点”错误,本文重点是对“白杨树”的赞美;

B.“正面”应当改为“侧面”;

D.“对那贵族化楠木的憎恶之情”错误,应是对“对那贵族化楠木的愤慨、鄙视之情”,有否定之意;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回答时,先明确观点,再简析理由。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且是否是修辞手法句。

两个词语不矛盾,本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二是“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的指白杨树在西北高原上“极常见、极易生长”;“不平凡的一种树”则是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是从精神层面上讲的,“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2题详解】

本题可从修辞角度赏析。

“倔强”本来是形容人的性格的词语,这里用来写白杨树,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然后依据拟人修辞手法作用的答题。

这里要写的对象是“白杨树”,“北方风雪”象征着一种险恶的环境”,“倔强挺立”象征着白杨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以此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的情感是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最后,要精炼的整合答案。

【13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划线句子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

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用词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涵义)。

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

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

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

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

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

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

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

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硏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15.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6.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能否去掉?

为什么?

1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请分项列出。

【答案】14.A15.运用的是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举“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的例子,列“1000多亩”“100株”“80个”“0.8个”等数据,具体说明的是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的防治作用,从而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16.不能去掉。

“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说明“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不排除少量树木死亡的特殊情况”,去掉后说法太绝对。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7.逻辑顺序。

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①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②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③“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解析】

【14题详解】

A选项“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讲的是啄木鸟对森林和树木的破坏现象,显然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句中“1000多亩、100株树80个、低至0.8个幼虫”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个实例和数字,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有较好的效果,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

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句中的“一般”是指“普通、通常”的意思,不排除还有特殊、个别情况,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

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7题详解】

①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

说明文有三大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文章从啄木鸟的特点、习性、作用等方面说明,是逻辑顺序。

②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

此题抓住第②段“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④段“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⑤段“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提炼分条作答即可。

三、古诗文(16分)

18.用原文补写出诗文的空缺部分或按要求填写诗句。

(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4)在战争年代,当与亲人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人们常用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心声。

【答案】

(1).馨香盈怀袖

(2).路远莫致之(3).入则无法家拂士(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无可奈何花落去(6).似曾相识燕归来(7).烽火连三月(8).家书抵万金

【解析】

【详解】默写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馨、袖、拂、烽、抵”等字词的书写。

19.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

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这首词写的是“梦境”,词人想象着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不是实写坐在船上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