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78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安全重点知识梳理文档格式.docx

②乙类

(1)闪点28~60℃的液体;

(2)爆炸极限大于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氧化性气体;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③丙类

(1)闪点≥60℃的液体。

(2)不属于甲、乙类的可燃固体。

④丁类指难燃物品。

难燃物品:

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着火或微燃立即停止的物品。

⑤戊类指不燃物品。

不燃物品:

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物品。

9、八大危险品及其特性

第1类:

爆炸品

特性:

爆炸性强(反应速度快,产生能量大);

敏感度高(化学结构,温度,杂质);

不稳定性强(遇酸、光线等也会分解爆炸);

殉爆性。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压缩性;

胀性;

易燃可燃气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易燃性、毒性和刺激性等。

第3类:

易燃液体

易挥发性,易流动扩散,受热膨胀性,带电性,毒害性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特性:

易燃性;

可分散性与氧化性;

热分解性;

对撞击、摩擦敏感;

毒害性

自然物品特性:

易氧化,易分解

遇湿易燃物品特性:

遇水或酸反应性强,腐蚀性或毒性强。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特性:

①反应性强②碱性氧化剂不能与酸类接触,灭火不能用酸性灭火剂灭火;

③活泼金属过氧化物遇水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灭火时不能用水、酸碱、泡沫和二氧化碳灭火;

④毒性和腐蚀性;

⑤复分解反应。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特性:

毒害性;

挥发性;

溶解性;

遇湿易燃性;

氧化性;

易燃性等。

第7类:

放射性物品放射性比活度>7.4×

104Bq/kg的物品

第8类:

腐蚀品

强烈的腐蚀性;

稀释放热性

10、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

设计失误、设备原因、管理不善和人为失误

11、泄漏事故的特点:

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应急处理难度大

12、泄漏事故的易发位置:

化工生产中容易发生泄漏的设备可归纳为10类,即管道、挠性连接器、过滤器、阀门、压力容器或反应器、泵、压缩机、储罐、加压或冷冻气体容器以及火炬燃烧器或放空管。

13、塞压是导致孔洞或管道流体流动流量最大的下游最大压力,当下游压力小于塞时,洞口流速为声速,不能通过降低下游压力进一步增加流速,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之为塞流(声速流)。

14、毒物侵入人体组织的途径及控制方法

1、食入----------吃饭、喝水的规章制度

2、吸入----------密封、通风和个体防护

3、注射----------操作规程、个体防护4、皮肤吸收----操作规程、个体防护

15、毒性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

毒性的大小一般以毒物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

所需剂量越小,其毒性越大。

对于同一种物质:

LD100>

LD50>

MLD>

LD0;

LC100>

LC50>

MLC>

LC0

16、毒物的急性毒性分为剧毒、高度、中毒、低毒和微毒

17、最高容许浓度MAC:

是指人工作地点中有害物质在长期多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均不应超过的数值,以保证人在经常性生产劳动中,不致发生急性和慢性职业危害而危害人的健康

18、使用MAC注意问题:

①凡注有[皮]字样的物质,表示其可以经皮肤吸收,所以注意呼吸道防护的同时,也要做好皮肤防护;

③MAC是一项卫生标准,不能作为衡量毒物间毒性大小的比例关系

19、常见工业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四级:

Ⅰ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Ⅲ中毒危害、Ⅳ轻度危害

20、职业卫生危害控制分析:

1、职业卫生危害辨识2、职业卫生危害评价3、职业卫生危害控制

21、池火灾:

可燃物液面上发生的火灾

22、沸溢:

池火灾时,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由于热波温度大于水的沸点,水汽化,大量的蒸汽上浮穿过油层形成油包气的气泡,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油品被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

23、喷溅:

严重时,油品被抛向空中

24、沸溢和喷溅形成的条件:

①混合物沸程宽,相对密度相差较大

②含有水或水垫

③油层粘度大

25、热辐射伤害判断准则:

热辐射造成伤害或损坏的情况取决于人员或设备、物体处辐射热的多少。

可以按单位表面积受到热辐射的大小,也可以按单位表面积受到热辐射的功率大小,即入射热辐射通量来计算热辐射量

蒸气云爆炸定义:

发生泄漏的可燃气体、蒸气或液雾与空气混合会形成可燃蒸气云,可燃蒸气云点燃后若火焰燃烧速度加速到足够高并产生显著的高压,则形成蒸气云爆炸。

否则为非爆炸性突然燃烧,即闪火。

26、聚合反应:

(1)本体聚合

(2)溶液聚合(3)悬浮聚合

27、电解食盐方法:

隔膜法、水银法以及离子交换膜法

28、化工反应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硝化;

第二类:

卤化;

第三类:

烷基化、酯化、氧化、聚合、缩聚、电解;

第四类:

加氢、水解、异构化、磺化和中和。

29、反应过程安全控制的一般方法:

1危险性分析2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3工艺装置和设施

30、反应失控的临界条件:

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间tMR,根据这个时间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反应的安全进行。

反应中有一个温度称为TNR,只要反应的操作温度(或储存的环境温度)不超过这个温度,反应就是安全的,否则就会失控。

31、tMR是指从某一任意温度T开始到显示最大反应速度mm的温度Tm所需要的时间,相当于绝热系统的等待时间或诱导期,是热危险性评价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32、Ta为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相当于数十公斤物质在恒温受热一周的时间内开始进行自加速分解的最低冷却气氛或环境温度。

33、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如何防止:

①防止易燃气体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体系

②防止易燃固体或可燃固体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体系

③防止不稳定物质的积聚或浓缩

34、用水蒸汽加热:

优点是能够在低温下操作,价廉,无毒无失火危险性等;

缺点是压力大,对设备的机械强度要求高,投资费用大。

用水加热:

100℃以下,优点是可利用二次热源,节约能量。

缺点是温度不能恒定,加热均匀性不好。

35、冷冻方法:

①低沸点液体蒸发②冷冻剂于膨胀机中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③气体或蒸汽节流降温。

36、筛分:

在生产中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常将固体原材料、产品进行颗粒分级。

而这种分级一般是通过筛选办法实现的。

通常筛选将按其固体颗粒度(块度)分级,选取符合要求的粒度。

37、过滤:

在生产中将悬浮液中的液体与悬浮固体微粒有效的分离,一般采取过滤的方法。

过滤操作是使悬浮液中的液体在重力、真空、加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多细孔物体,将固体悬浮微粒截留进行分离的操作。

重力过滤,加压过滤,真空过滤和离心过滤

38、换热器运行安全

①投产前应检查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以及有关阀门是否齐全好用

②输进蒸汽前先打开冷凝水排放阀门,排除积水和污垢;

打开放空阀,排除空气和其他不凝性气体。

③换热器投产时,要先通入冷流体,缓慢或数次通入热流体,做到先预热后加热,切忌骤冷骤热,以免换热器受到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④进入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如果含有大颗粒固体杂质和纤维质,一定要提前过滤和清除(特别对于板式换热器),防止堵塞通道。

39、对于有毒、易燃物料:

①尽可能采用连续自动操作,使操作人员脱离与有毒物料接触;

②采取连续式的真空过滤方法和过滤设备。

对于腐蚀性物质采取防腐蚀的设备材质。

③加压过滤能散发有害或爆炸性气体时,应采用密闭式过滤机,并以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保持压力;

40、静电:

物料铜管壁摩擦而使系统产生静电,可能造成粉尘爆炸。

41、堵塞原因:

粘性大or湿度高or悬浮速度高的粉料在①供料处、弯管处;

②管道连接有错偏、焊渣突起处;

③长距离输送管线;

④突然停车,在管道突然扩张容易发生粉状物料积累并发生堵塞。

安全技术:

①关系结构和布置合理,eg:

尽量减少弯管数量,两相邻弯管间距≥40D;

②管道密闭性好;

③合理的输送速度,eg:

压送装置弯管前后设置增压器;

④管线的清扫等日常管理。

42、往复泵:

依靠活塞、柱塞或隔膜在泵缸内往复运动使缸内工作容积交替增大和缩小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容积式泵。

特点:

①能达到很高压力,压力变化几乎不影响流量,因而能提供恒定的流量;

②流量和压力有较大的脉动,特别是单作用泵,由于活塞运动的加速度和液体排出的间断性,脉动更大;

③速度低,尺寸大,结构较离心泵复杂,需要有专门的泵阀,制造成本和安装费用都较高。

安全技术要点:

①构件易损,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②操作规程,流量调节。

③蒸汽往复泵可以输送易燃液体;

隔膜往复泵可以输送酸性和悬浮液体。

③静电接地、连接轴等突出部位的安全防护。

43、流体作用泵安全技术要点:

①工作压力高,静电接地;

②输送易燃液体,采用氮气等惰性气体。

44、锅炉的安全附件:

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液位报警器、排污阀等等。

45、锅炉常见事故:

(1)水位异常

(2)汽水共腾(3)燃烧异常(4)承压部件损坏

46、化工企业供水系统:

生活用水、杂用水、冷却水、锅炉给水及消防水等的供应系统,有时还要包括对未经处理的生水供应。

47、生活用水系统单独设置,不和其他供水系统相接

48、防火间距:

防止一装置着火,在20min内不至于引燃临近装置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

49、厂房消防设计安全要求A、合理布局: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矩形布置,与主导风向垂直或不小于45度夹角,宜单层;

当工艺要求必须布置为多层时,应尽可能将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布置在最上一层;

B、采用耐爆结构:

尽可能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耐火性较好、耐爆性较强的结构;

C、设置泄压、隔爆、阻火等设施:

eg轻质屋顶,轻质外墙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建筑构件。

D、露天生产场所,可采取适当防爆泄压措施。

50、其他场所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时,不应与循环冷却水系统合并

51、化工厂安全设计1、厂址的安全选择2、总平面的安全布局

52、应急救援系统组织机构包括为五个方面:

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中心、支持保障中心、媒体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

各个中心都是相对独立的工作机构,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职责和构建特点,执行任务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53、应急救援:

发生紧急事故后,为及时控制事故现场、抢救事故中的受害者,指导现场人员撤离,消除或减轻事故后果而采取的救援行动。

54、应急救援系统:

负责事故预测和报警接受、应急计划的制定、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事故应急培训和演习等事务,由若干机构组成的综合工作系统。

55、应急计划:

用于指导应急救援行动的关于事故抢险、医疗急救和社会救援等的具体方案。

56、应急资源: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可获得的人员、应急设备、工具及物质。

57、应急计划基本程序:

①报警程序②通讯程序③疏散程序④交通管制程序⑤恢复程序

58、应急预案级别:

Ⅰ级(企业级);

Ⅱ级(县、市/社区级);

Ⅲ级(地区/市级);

Ⅳ级(省级);

Ⅴ级(国家级)

59、四级文件依次为:

总预案、程序文件、说明书、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60、计划检修:

按照《化工厂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根据本企业现有设备技术状态资料及生产周期等情况,制备设备检修计划,按计划进行检修。

根据检修内容、周期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

小修、中修和大修。

61、计划外检修:

设备运行中突然发生事故,必须进行不停车或临时停车检修或抢修。

检修质量不能保证,会影响生产,所以尽量避免,加强计划检修和日常检查。

62、化工检修特点频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

63、解除装置设备的危险因素:

抽堵盲板;

置换和中和;

吹扫;

清洗和清除

64、动火作业:

化工企业中,凡是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明火的作业都属于动火作业。

eg.焊接、切割、喷灯、明炉、烘沙、焚烧等明火作业,或者凿水泥基础、打墙眼,砂轮作业等易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

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落实安全动火措施

65、动火作业一般要求:

①办理动火证,得到审批②检查和落实动火的安全措施③动火人员持证上岗,eg压力容器补焊工应由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合格的人担任。

④其他。

eg突发事件、高处动火等

66、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属高处作业。

67、动土作业:

凡事影响到地下电缆、管道等设施安全的地上作业和土石方工程施工,都属动土作业。

简答题

一、两类危险源理论

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和场所。

具体包括:

①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反应器);

②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压力容器,锅炉,换热器、蒸汽管线);

③使人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高处作业,起重作业);

④失控导致危险物质泄漏的装置、设备、场所(储罐、运输送管线、生产装置等);

⑤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各种电气)。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具体包括:

①人失误;

②物的故障;

③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粉尘等物理环境;

管理和安全文化等非物理环境)

化工事故是以上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化工事故发展的过程中,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事故的性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反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识别技术

A、查阅文献资料

(1)查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查阅有关专著、安全手册等工具书

(3)查询相关数据库和信息库

B、理论预测

(1)化学活性原子基团

(2)理论计算

C、试验筛选

(1)标准试验和实验筛选流程

(2)密封池式差式扫描量热(SC-DSC)法

(3)DSC数据在物质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三、DSC测量的条件:

样品池:

密封

试样量:

1~3mg

环境气氛及压力:

惰性气体,40mL/min

升温速度:

10℃/min

最高温度:

550℃

标准试样:

锡,铟,硝酸钾或高氯酸钾

从图上可获得以下信息:

放热开始温度Ta或T0-------热敏感度

放热量A-------热分解强度

最大放热加速度Tanθ--------热分解速度,激烈程度

峰值温度--------最高温度

放热曲线形状信息--------放热方式

四、硝化反应过程的主要危险性

①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硝化反应的速度越快,放出的热量越多,极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

②被硝化的物质大多为易燃物质,有的兼具毒性,如苯、甲苯、脱脂棉等,使用或储存不当时,易造成火灾。

③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与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

硝化反应的腐蚀性很强,会导致设备的强烈腐蚀。

混酸在制备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会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引起突沸冲料或爆炸。

④硝化产品大都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尤其是多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点火源,极易爆炸或着火。

五、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程序:

其组织结构包括五个方面:

应急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中心、支持保障中心、媒体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

事故发生时,由信息管理中心首先接受报警信息,并立即通知应急指挥中心和事故现场指挥中心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投入应急工作,并对现场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如有必要,应急指挥中心进而通知媒体和支持保障中心进入工作状态,并协调各中心的运作,保证整个应急行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同时,事故现场指挥中心在现场开展应急的指挥工作,并保持与应急指挥中心的联系,从支持保障中心调用应急所需的人员和物质支持投入到事故现场应急中,信息管理中心开始为其他各单位提供信息服务。

计算题

例题:

装有氮气的储罐上有一个2.54mm的小孔,储罐的压力为1.378kPa,温度为26.7℃,计算通过该孔的气体的质量流量。

(γ=1.41)

二、液体泄露

(1)通过孔洞的泄露

(2)储罐上的孔洞泄漏

 

案例分析

1、氨氧化生产硝酸

综合法生产稀硝酸

该流程采用0.35MPa压力进行NOx的吸收操作,可生产成品酸浓度为47~53%HNO3的稀硝酸,与常压法相比,吸收容积可大为缩小,采用筛板塔,吸收率高,可达98%。

氨氧化制硝酸的工艺及装备

氨催化氧化工艺

4NH3+5O2→4NO+6H2O4NH3+4O2→2N2O+6H2O4NH3+3O2→2N2+6H2O

NH3与O2互相作用时,可以有下列不同的反应:

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1)2NH3→N2+3H22NO→N2+O24NH3+6NO→6N2+6H2O

(2)NH3氧化催化剂选用铂系催化剂,并主要研究铂网的活化,中毒和再生。

1)为了提高铂网活性,在使用前需进行“活化处理”,其方法是用H2火焰进行烘烤,使之变得松疏、粗糙,从而增大了接触表面积。

2)气体中许多杂质会降低铂的活性。

3)再生:

就是把铂网从氧化炉中取出。

硝酸尾气处理目前除去NOX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和催化还原法。

溶液吸收法脱除效果残余NOXppm设备规模投资费用操作费用NOX回收较差200~400很庞大一般一般含硝盐类固体吸附法很高<100很庞大较贵一般NOX催化还原法很高<100较紧凑一般较高破坏

氨危险性分析物性:

物性:

氨的分子式:

NH3,分子量:

17.03,含氨量为82.3%。

比重为0.596。

在温度为0℃、压力为760mmHg柱时,1m3气体氨重0.77kg。

氨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

在常温下,气态氨加压至7.5~12.0大气压,或常压下,冷却至-33.4℃以下时能转变为液态氨,简称液氨。

0℃时的比重为0.638,粘度为0.244厘泊。

比热在15~30℃时为1.118Kcal/kg·

℃,蒸发1kg的液氨在标准状况下可得到1350l气体氨。

氨在温度为–77.3℃时,则固结成略带臭味的无色结晶物。

氨的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为111.5大气压。

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

由于氨分子和水分子相似,也能形成缔合分子,所以氨的气化潜热很高,液体氨在各种温度下的气化潜热如表所示,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热量,这就使得在气氨管线内带有液氨时会出现管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