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7958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试题

A1.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每一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选项A、B、C、D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其余均为干扰答案。

考生在回答本题型时需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的备选答案。

1.人体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依靠的调控系统是

A.非自动控制系统

B.负反馈控制系统

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体内控制系统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所谓反馈控制系统是指受控部分除接受控制部分的指令而改变功能状态外,还发出信息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其中负反馈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余选项均为控制论中的内容,与本题不符。

2.神经细胞膜上钠泵活动受抑制时,可导致的变化是

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减小

D.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增大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钠泵的功能以及对膜电位的影响。

钠泵的转运模式又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其可导致细胞外高钠、细胞内高钾。

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最主要因素;如果钠泵受到抑制,在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将明显下降,安静状态下钾离子外流减少,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下降,故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也会下降。

同时,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下降。

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完成信息传递后,能消除接头处神经递质的酶是

A.Na+-K+-ATP酶

B.乙酰胆碱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磷酸二酯酶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的分解。

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从突触前膜内释放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即将兴奋传递过去,完成任务的ACh会从突触后膜上脱落下来,被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成为胆碱和乙酸,以消除其作用

4.维持血浆pH值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A.Na2HPO4/NaH2PO4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KHCO3/H2CO3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血浆对维持机体pH恒定所发挥的缓冲功能。

选项中所列的几种缓冲对在血浆中都存在,但是其中NaHCO3/H2CO3的量最大,在维持pH值恒定过程中也最为重要

5.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依赖于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凝血因子的合成。

在凝血因子中除因子Ⅲ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其中因子Ⅱ、Ⅶ、Ⅸ、X的生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故它们又称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6.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

A.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到心室距离远

B.心房肌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

C.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室延搁

D.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

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速度很慢,其中又以结区为最慢,且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搁,这一现象称为房一室延搁。

这对心室的充盈和射血是十分重要的

7.如果血管总外周阻力不变,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则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不变,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

C.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D.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更明显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如果搏出量增大,则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动脉管壁所承受的张力也更大,故收缩期动脉血压的升高更加明显。

由于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加快,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大部分可在心舒期流向外周。

在舒张末期大动脉内存留的血量与搏出量增加前相比,增加得并不多。

因此,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升高幅度相对较小,脉压增大

8.如果某人潮气量为500ml,无效腔气量为150ml,功能余气量为2500ml,那么此人每次平静呼吸能使肺泡气体更新约为

A.1/10

B.1/7

C.1/5

D.1/3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肺容积和肺容量。

其潮气量为500ml,减去无效腔150ml,实际每次肺泡换气量为350ml。

功能余气量为平静呼气末尚存于肺内的气体量,接近肺泡的容积,即2500ml。

每次实际肺泡换气量与功能残气量之比,即350÷2500,为0.14,接近1/7

9.低氧刺激呼吸活动增强,其作用机制是

A.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B.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D.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对于低氧刺激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只存在于外周,即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上。

当发生低氧时,可引起其兴奋,通过神经冲动传入呼气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纠正低氧,故答案D最正确。

但是整个过程是在延髓呼吸中枢控制下实现的,所以答案A也应该属于正确答案

10.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易产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

A.壁细胞数量减少,内因子分泌减少

B.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

C.主细胞数量减少,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

D.胃容积减小,储存食物量减少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以及维生素B12的吸收。

叶酸必须在维生素B12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参与合成DNA。

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叶酸的相对不足,DNA合成减少,幼红细胞分裂增殖减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维生素B12的吸收需要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避免维生素B12被消化酶破坏。

胃大部切除术导致壁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内因子分泌不足,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11.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

A.消化酶

B.胆盐

C.卵磷脂

D.胆固醇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胆汁的成分与功能。

胆汁的成分非常复杂,除水、无机盐外还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脂肪酸、卵磷脂和黏蛋白等,但是不含消化酶,因此答案A是错误的。

胆盐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功能包括: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

12.安静状态下,人体产热量最高的器官或组织是

A.心脏

B.脑

C.肝脏

D.肾脏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人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器官产热,在各个内脏中肝的代谢最为旺盛,产热量最高

13.循环系统实现体温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A.增加心输出量

B.调节血液温度

C.改变皮肤血流量

D.控制血流速度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及其方式。

机体通过改变皮肤血流量的方式调节体温,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流量大大增加,有较多的体热从机体深部被带到表层,使皮肤温度升高,故散热量增加。

反之,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大大减少

14.肾小管将滤液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相等,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有葡萄糖,表明葡萄糖全部被吸收。

实验表明,滤过的葡萄糖在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

15.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增多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水利尿的机制。

大量饮用清水后可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和血容量增加,这两者都可以刺激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导致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得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下降或不通透,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16.视网膜中央凹处对光感受分辨力高的主要原因是

A.感光细胞密度大

B.感光细胞兴奋性高

C.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

D.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小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人类的感光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间的联系中普遍存在会聚现象。

已知视杆细胞在与双极细胞之间的联系中存在会聚现象;而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之间的会聚程度要小得多,在中央凹处常可见到一个视锥细胞仅与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而该双极细胞也只同一个神经节细胞联系的一对一的“单线联系”方式,这是视网膜中央凹具有高度视敏度的结构基础

17.听觉器官的感音换能装置――螺旋器所在的部位是

A.盖膜

B.卵圆窗膜

C.基底膜

D.前庭膜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耳蜗的结构。

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器――螺旋器,螺旋器由内、外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等组成

18.下列关于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向传播

B.不衰减传递

C.兴奋节律不变

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点。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包括:

①单向传递;②有时间延搁;③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故此只有答案D正确

19.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形成模糊的感觉

B.激发情绪生理反应

C.起上行唤醒作用

D.维持躯体姿势的平衡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感觉特异投射系统活动时,它们的二级神经元纤维在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神经元发生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中多次交换神经元,失去特异性并上行达到下丘脑后再向大脑皮层弥散性投射。

因此,网状结构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系统,它可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各层细胞,主要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而不产生某种特殊的感觉。

所以答案C是正确的

20.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患者可出现

A.尿氮含量增加

B.血糖升高甚至出现尿糖

C.血中脂肪酸含量降低

D.血中氨基酸含量降低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生长激素的功能。

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重要的激素,其除了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外,还对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可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糖的消耗,升高血糖水平。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因血糖升高而引起糖尿,造成垂体性糖尿

21.正常成年人,调节血钙平衡最重要的激素是

A.皮质醇

B.甲状旁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调节钙代谢的激素。

血钙的平衡对于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维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钙的代谢与调节主要是由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维持的。

根据本题选项只有B是正确的

22.下列哪种激素能在排卵前一天左右诱发排卵所必需的LH峰?

A.雌二醇

B.孕酮

C.卵泡刺激素

D.雄激素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在排卵前一天,血中雌激素(即雌二醇)浓度达到顶峰,但此时高浓度的雌激素对下丘脑不是起负反馈作用,而是起正反馈调节作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刺激LH和FSH分泌,其中以LH分泌增加最为明显。

这是引发排卵的关键因素

23.平静呼吸时,吸气的阻力主要来源于

A.肺泡内液-气表面张力

B.肺弹性成分的回缩力

C.胸廓弹性回缩力

D.气道阻力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的阻力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约占肺通气阻力的70%,非弹性阻力约为30%。

肺组织自身的弹性成分所产生的弹性阻力仅占肺总弹性阻力的1/3左右,而肺泡内液-气表面张力则占2/3左右,因此,表面张力是吸气阻力的主要来源

24.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A.血浆蛋白总量

B.白蛋白含量

C.NaCl浓度

D.KCl浓度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晶体渗透压是总渗透压的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其80%来自Na+和Cl-

25.在天然蛋白质的组成中,不含有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

B.瓜氨酸

C.半胱氨酸

D.脯氨酸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与分类。

人体内所有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不同的蛋白质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排列顺序不同,但在这20种氨基酸中不包含瓜氨酸。

瓜氨酸是尿素合成时鸟氨酸循环过程的中间产物,它不参与蛋白质的组成

26.蛋白质变性后的主要表现是

A.分子量变小

B.黏度降低

C.溶解度降低

D.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变性后的主要表现为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而不是降低,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而不是不易被蛋白酶水解等。

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变化,因此肽链不会断裂,故分子量不会变小

27.下列DNA分子中,解链温度(Tm)最高的是

A.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含量占20%

B.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含量占60%

C.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占30%

D.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占50%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DNA的解链温度(Tm)值与其DNA长短以及碱基中鸟嘌呤和胞嘧啶(G-C)含量相关,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离子强度越高,Tm值也越高。

本题四个选项中,A项中G-C占80%是最高的,因此答案应为A

28.下列关于辅酶或辅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结合酶类的酶分子组成中才含有辅酶或辅基

B.维生素B族多参与辅酶或辅基的组成

C.辅酶或辅基直接参加酶促反应

D.一种辅酶或辅基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全酶、辅酶和辅基。

结合酶是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辅助因子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多含维生素B族及其衍生物,一般称为辅酶或辅基,其主要作用是直接参与酶的催化反应。

每种酶都有自己特定的酶蛋白,故种类很多,但辅基或辅酶的种类却不多,因此一种辅酶或辅基可与几种不同的酶蛋白结合成不同的酶,如NAD+与乳酸脱氢酶的酶蛋白结合成为乳酸脱氢酶,它与异柠檬酸脱氢酶的酶蛋白结合成为异柠檬酸脱氢酶,所以D是错误的

29.草酰乙酸不能直接转变生成的物质是

A.乙酰乙酸

B.柠檬酸

C.天冬氨酸

D.苹果酸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糖有氧氧化过程,糖异生过程,酮体的生成。

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经柠檬酸合酶催化直接生成柠檬酸。

其经联合脱氨基作用逆行直接转变生成天冬氨酸。

其加氢还原后直接生成苹果酸。

但草酰乙酸不能直接转变生成乙酰乙酸,如要转变则需先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经糖有氧氧化途径转变为乙酰CoA,后者再经酮体生成过程生成乙酰乙酸

30.乙酰CoA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是

A.AMP

B.柠檬酸

C.ADP

D.2,6-二磷酸果糖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脂肪酸的合成过程。

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其为一种变构酶。

其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无活性的单体,另一种是有活性的多聚体。

柠檬酸、异柠檬酸可使该酶发生变构,由无活性的单体聚合成有活性的多聚体,为其变构激活剂。

而软脂酰CoA及其他长链脂酰CoA能使多聚体解聚成单体,抑制其催化活性。

故本题应选B。

其他三个选项与此酶活性无直接关系

31.下列氨基酸中,属于生糖兼生酮的是

A.亮氨酸

B.组氨酸

C.赖氨酸

D.苏氨酸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属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为:

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及苏氨酸。

亮氨酸和赖氨酸属生酮氨基酸。

20种氨基酸中除以上7种外其他氨基酸(包括组氨酸)均为生糖氨基酸

3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二磷酸腺苷

B.乙酰CoA

C.3-磷酸甘油酸

D.磷酸肌酸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在二磷酸腺苷(ADP)及磷酸肌酸分子中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乙酰CoA分子中含有高能硫酯键,它们均属高能化合物。

而3-磷酸甘油酸分子中含有的是普通磷酸酯键,该化合物水解脱磷酸时释放能量很低,故不属于高能化合物

33.下列核苷酸经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能转变生成脱氧核苷酸的是

A.NMP

B.NDP

C.NTP

D.dNTP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是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进行的,嘌呤、嘧啶的二磷酸核苷(NDP)经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其分子中核糖部分的C2上的羟基被氢取代,而转变为相应的脱氧二磷酸核苷(dNDP),这里N代表A、G、U、C碱基。

而脱氧胸苷酸的生成是在一磷酸水平进行的,是由dUMP在TMP合酶(胸苷酸合酶)催化下转变为dTMP的

34.下列关于逆转录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mRNA为模板催化合成RNA的酶

B.其催化合成反应的方向是3'→5'

C.催化合成时需先合成同崎片断

D.此酶具有RNase活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

逆转录酶是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酶。

其具有RNA或DNA作模板的dNTP聚合活性和RNase活性。

其催化合成反应的方向也是5'→3'。

冈崎片段是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中间产物。

因此只有D是正确的

35.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催化转录后的产物是

A.tRNA

B.hnRNA

C.5.8S-rRNA

D.5S-rRNA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RNA的不对称转录(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真核生物有3种RNA聚合酶,RNA聚合酶Ⅰ的转录产物是45S-rRNA,后者再经加工成28S、5.8S及18S-rRNA;RNA聚合酶Ⅱ的转录产物是hnRNA;RNA聚合酶Ⅲ的转录产物是5S-rRNA、tRNA及snRNA,故本题应选B

36.对真核和原核生物翻译过程均有干扰作用,故难用作抗菌药物的是

A.四环素

B.链霉素

C.卡那霉素

D.嘌呤霉素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嘌呤霉素作用于原核、真核核糖体,使肽酰基转移到它的氨基上然后脱落,致使翻译过程不能进行下去。

对细菌及感染者都能抑制蛋白质合成,故难用作抗菌药物。

而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都只作用于原核核糖体小亚基,只抑制细菌的翻译过程,可用作抗菌药物

37.一个tRNA的反密码为5'UGC3',它可识别的密码是

A.5'GCA3'

B.5'ACG3'

C.5'GCU3'

D.5'GGC3'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根据碱基配对规律,U-A、G-C、C-G,一个tRNA的反密码的5'端对应mRNA上密码子的3'端,所以反密码5'UGC3'对应的密码子应为5'GCA3'

38.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控制点是

A.mRNA从细胞转运到细胞质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蛋白质翻译及翻译后加工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基因表达调控呈现多层次和复杂性,基因表达调控可发生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任何环节,如转录过程的各环节,RNA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过程,对初始转录产物的加工修饰过程,翻译及其后的加工过程等。

但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起始水平的调节,对基因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的基本控制点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组DNA技术常用工具酶的是

A.拓扑异构酶

B.DNA连接酶

C.逆转录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基因重组的概念。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I、Klenow片段(DNA聚合酶Ⅰ大片段)、反转录酶、多聚核苷酸激酶、末端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等。

因为重组时不需要解超螺旋、解结、连环或解连环等过程,因此不需要拓扑异构酶参与。

所以拓扑异构酶不属于重组DNA技术常用的工具酶

40.血浆中能结合运输胆红素、磺胺等多种物质的蛋白质是

A.清蛋白

B.运铁蛋白

C.铜蓝蛋白

D.纤维蛋白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清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其具有运输功能,可与多种物质非特异结合而运输,如游离脂酸、胆红素、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及一些类固醇激素)及药物(磺胺药)等。

运铁蛋白是能结合、运输铁离子的。

铜蓝蛋白具有亚铁离子氧化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血浆中95%铜与此蛋白质结合,其可使亚铁离子氧化为Fe3+,后与运铁蛋白结合而运输。

纤维蛋白参与凝血过程而与运输无关。

故本题应选A

4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萎缩特点的是

A.自噬小体增多

B.器官均匀性缩小

C.器官功能低下

D.细胞核固缩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萎缩的特点。

萎缩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色泽变深,质地变硬,功能低下。

电镜下可见细胞器减少、退化,自噬小体增多,心肌细胞和肝细胞胞质内可出现脂褐素颗粒。

但萎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核固缩

42.下列选项中,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A.表皮细胞

B.消化道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

表皮细胞和消化道黏膜被覆上皮细胞属不稳定细胞;神经细胞属永久性细胞

43.维生素C缺乏常导致创伤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A.表皮再生困难

B.难以形成前胶原分子

C.炎症难以控制

D.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维生素C对创伤的愈合非常重要。

因为α-多肽链中的两个主要氨基酸――脯氨酸及赖氨酸,必须经羟化酶羟化,才能形成前胶原分子,而维生素C具有催化羟化酶的作用。

如果维生素C缺乏,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也就影响了胶原纤维的形成,导致创伤愈合不良

44.肺内出现弥漫分布的、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最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左心衰竭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淤血。

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内出现弥漫分布的、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45.动脉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管内血流缓慢

B.血流轴流消失

C.内皮细胞损伤

D.血小板增加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血栓形成的条件。

题中四项均是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内皮细胞损伤

46.假膜性炎是发生于

A.黏膜的化脓性炎症

B.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C.黏膜的出血性炎症

D.黏膜的浆液性炎症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黏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为假膜性炎

47.肿瘤的分级是指

A.肿瘤的大小

B.肿瘤的浸润范围

C.肿瘤是否累及淋巴结

D.肿瘤的分化程度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肿瘤的分级。

肿瘤的分级是指肿瘤的分化程度。

病理学上,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的数目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级

48.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的大叶性肺炎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肺肉质变

B.肺脓肿

C.脓胸

D.败血症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

大叶性肺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称为肺肉质变

49.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

A.鳞癌

B.腺癌

C.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D.小细胞癌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肺癌病理。

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癌,生长迅速,转移早,存活期大多不超过一年

50.急性普通型肝炎的典型病变是

A.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伴点状坏死

B.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伴点状坏死

C.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伴桥接坏死

D.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伴碎片状坏死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肝炎的病理。

急性普通型肝炎镜下可见肝细胞出现广泛的变性,且以细胞水肿为主,肝细胞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见点状坏死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