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81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docx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4.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

C.《大教学伦》D.《论演说家的教育》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

52.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历史性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0.“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B.中国

C.巴比伦D.埃及

71.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A.社会化过程B.学习与发展过程

C.个体化过程D.认知与发展过程

7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具有这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2.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习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上。

A.超越日常教育经验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C.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D.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E.促进教育发展

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社会性B.生产性

C.实践性D.意识性

E.科学性

5.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

E.社区教育

6.()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A.布鲁纳B.赫尔巴特

C.赞科夫D.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

8.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12.下列属于人文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维多利诺B.凯洛夫

C.蒙田D.伊拉斯谟

E.布尔迪尔

14.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主要是需要()。

A.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

B.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C.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D.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促进

E.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并进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8.从小学到大学,德国至今仍把宗教课列为选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10.下列不属于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传递B.保存

C.活化D.改造

1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A.最佳途径B.根本途径

C.主要途径D.基本途径

16.下列不属于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是()。

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C.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成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体价值的实现

19.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A.顺序性与可逆性B.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实践性

C.连续性与阶段性D.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4.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这说明教育具有的功能是()。

A.再生产劳动力B.再生产科学知识

C.科学研究D.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29.“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说明了()对人的影响。

A.父母B.环境

C.主观能动性D.遗传素质

31.下列选项中,制约着学校专业设置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目的

35.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A.间接性B.直接性

C.公开性D.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

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理论

E.环境决定论

2.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4.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A.个体个性化B.社会教育化

C.个体终身化D.个体社会化

E.教育社会化

7.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作用。

A.普遍性B.基础性

C.发展性D.先导性

E.全局性

1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才能实现。

A.个体的主观能力B.教育

C.遗传D.社会实践活动

E.个体发展

12.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教育的价值取向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D.教育的方法

E.教育目的

13.下列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的是()。

A.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B.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C.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D.群体间的差异

E.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1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

C.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D.教育传递文化

E.教育对生产力有推动作用

15.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

A.专门的职能B.专门课程

C.专门教师D.专门场所

E.专门时间

16.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A.洛克B.华生

C.格赛尔D.康德

E.爱尔维修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教育方针颁布于()。

A.1949年B.1957年

C.1985年D.1986年

2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

”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学校教育萌发阶段

33.下列属于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赫尔巴特B.巴格莱

C.斯宾塞D.卢梭

36.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学习兴趣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D.打好基础

4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

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D.全民化阶段

47.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方针政策颁布于()。

A.1957年B.1986年

C.1985年D.1993年

50.教育家()曾说:

“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A.涂而干B.柏拉图

C.凯尔斯泰勒D.卡美纽斯

52.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位用”思想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D.1951年学制

5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教育目的的存在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A.外在的教育目的B.内在的教育目的

C.实然的教育目的D.应然的教育目的

E.终极性的教育目的

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哪几方面()。

A.完整发展B.和谐发展

C.多方面发展D.自由发展

E.个性发展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有()。

A.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教育

B.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C.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D.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

6.下列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E.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衡量教育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A.教师的年龄B.教师的本质

C.教师的素质D.教师的能力

11.教育教学过程四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个体性B.间接性

C.广延性D.主体性

12.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热情和希望。

这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

A.高尚的师德B.教学能力

C.健康的人格D.完美性格

17.“鸡不吃米强按头,到头来它也是不吃的”这句话反映了()。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D.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6.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要求B.途径

C.条件D.结果

30.“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这体现了什么样的学生观()。

A.学生是责权主体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完整的人

34.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

A.文化形象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D.为人师表

35.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是()。

A.教师的道德素养B.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

C.教师的能力素养D.教师的专业知识

39.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

A.明末B.清初

C.清末D.建国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增强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性的措施的是()。

A.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B.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C.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

D.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E.虚心向学生学习

7.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

A.知识的量的拓展B.知识的质的深化

C.知识结构的优化D.知识的不断更新E.知识的运用

10.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基本课程包括()。

A.教育学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D.教育法

E.思想政治

12.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教育目标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3.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观是()。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E.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第五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3.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

A.1918年出版的《课程》

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2.不属于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是()。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D.活动课程

1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

C.赫尔巴特D.杜威

16.提出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的是()。

A.布卢姆B.泰勒

C.斯宾塞D.博比特

19.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

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21.()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5.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中,()是“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最大分歧所在。

A.直线式与螺旋式B.连续性和继续性

C.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D.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27.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29.《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是()。

A.生成性目标B.表现性目标

C.行为性目标D.普遍性目标

42.课程资源按其形式过程区分,可以分为()。

A.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C.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

4.课程目标建立的依据有()。

A.社会B.知识

C.儿童D.学校

E.教育目的

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D.农村中学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服务、

E.采取多元的课程标准

15.国家对课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A.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B.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

C.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7.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B.社会

C.教师D.知识

E.儿童

第六章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凯洛夫

C.杜威D.洛克

26.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A.管理B.交往

C.引导D.控制

3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布鲁纳B.巴班斯基

C.斯金纳D.瓦·根舍因

42.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洛克

C.斯宾塞D.夸美纽斯

65.遵循“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是()。

A.探究式教学模式B.抛锚式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D.范例教学模式

69.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

A.基本内容B.基本阶段

C.基本环节D.基本原则

77.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的多元化。

A.评价主体B.评价方式

C.评价标准D.评价原则

7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

A.英国B.美国

C.德国D.法国

86.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

88.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A.讲解操作的要领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D.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的作用体现在()。

A.传承文化B.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C.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主要地位D.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E.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4.关于现代教学评价理念,以下论断正确的有()。

A.全面进行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优秀B.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质性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D.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7.平时考查的方式包括()。

A.口头提问B.单元测试

C.考试D.检查书面作业

E.课外作业

8.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B.演示法

C.谈话法D.读书指导法

E.讨论法

10.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法D.复式教学

E.现场教学

15.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A.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B.预言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

C.强化学生的学习D.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E.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17.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19.当前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有()。

A.自学—指导式B.目标—导控式

C.传递—接受式D.探究式教学

E.问题—探究式

第七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9.德育的基础是教学生()。

A.掌握道德理念B.形成道德规范

C.教育道德行为D.学会做人

11.在德性和德型的培养中,择“善”应该考虑三个要素,即内心感受、对方期望和()。

A.社会规范B.传统文化

C.群体认同D.民风风俗

16.德育中的实际锻炼法不包括()。

A.课外文体科技活动B.社会活动

C.生产劳动D.树立榜样

18.下列关于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B.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C.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

D.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22.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教育。

A.爱国主义B.道德品格

C.心理健康D.法制

24.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同等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

38.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B.学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

4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行成

B.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C.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D.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

43.下列不属于运用合作学习法的要求的是()。

A.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目标

B.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C.要规定一血重要的合作原则

D.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

4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9.德育工作中,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这一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2.德育内容应包括的三个主要层次是()。

A.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B.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C.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D.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E.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4.德育有其独特和重要的功能,可概括为德育的()。

A.社会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

C.导向性功能D.教育性功能

E.文化性功能

7.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A.德育方法B.德育环境

C.教育者D.受教育者

8.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识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11.在运用奖励时,应坚持的原则有()。

A.将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因素统一起来

B.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

C.将目的性奖励与过程性奖励统一起来

D.将一次性奖励与多次性奖励统一起来

E.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1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活辅导B.择业辅导

C.学习辅导D.健身辅导

E.健康指导

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D.核心作用

3.班级管理的实质是()。

A.培养学生B.管理学生

C.开发潜能D.激励学生

13.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除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外,运用得较多的是()的领导方式。

A.“集体中心”B.“学生中心”

C.“德育中心”D.“教师中心”

1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了解和研究学生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19.班级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A.班级组织建设B.班级秩序管理

C.班级教学管理D.班级活动管理

28.学习集体是否形成了(),这是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A.健康的舆论B.共同的目标

C.干部退伍D.良好的秩序

35.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班集体的()。

A.教育活动B.目标和规范

C.正常秩序D.班风

二、多项选择题

1.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A.严格要求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4.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

A.专题总结B.全面总结

C.课内总结D.教学工作总结

E.学期总结

5.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

A.学生自评B.小组评议

C.班主任评价D.信息反馈

E.收集信息

10.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

A.行政管理方法B.法律办法

C.思想教育方法D.经济方法

E.学术方法

12.下列属于班级管理原则的是()。

A.平行管理原则B.教管结合原则

C.自主参与原则D.全面管理原则

E.方向性原则

13.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