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20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docx

仪器分析复习题附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提要

1、各仪器的主要系统框图,各系统的主要作用以及关键部件的作用原理,如ICP、TCD、FID、ECD、空心阴极灯等。

*

答:

(一)气相色谱仪:

载气系统:

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气体流速控制与显示。

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得纯净的、流速稳定的载气。

进样系统:

包括进样器、汽化室。

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之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进样的大小,进样时间的长短,试样的气化速度等都会影响色谱的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

色谱柱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决定了色谱的分离性能。

色谱柱主要有两类:

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检测系统:

包括检测元件,放大器,显示记录及计算机等部分。

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按其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经放大后记录和显示,给出色谱图。

⑤温度控制,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

汽化室温度的控制是为了保证液体试样在瞬间汽化而不发生分解。

控制检测器温度是为了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同时检测器温度变化将影响检测灵敏度和基线的稳定。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压输液泵:

输送流动相

也即是贮液瓶中的有机溶剂或缓冲溶液靠高压泵送入色谱柱。

由于色谱柱的阻力很大,高压泵必须克服阻力以恒定流速输送流动相,这是保证色谱仪精确度的前提。

高压液体泵应具有压力平稳,脉冲小,流量稳定可调,耐腐蚀等特点。

根据泵的操作原理不同,分为恒压泵和恒流泵。

恒流泵可保持在工作中给出稳定的流量,流量不随系统阻力变化。

恒压泵可保持输出的流动相压力稳定,流量则随着系统阻力改变,造成保留时间的重现性差。

②梯度淋洗装置

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流动相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等,以达到改善分离和调节出峰时间的目的。

即使保留值相差很大的多种成分在合理的时间内全部洗脱并达到相互分离。

梯度淋洗装置分高压梯度和低压梯度两种方式。

高压梯度:

用于二元梯度,用两个泵分别按设定的比例输送A和B两溶液至混合器。

低压梯度:

只用一个高压泵,在泵前安装了一个比例阀,混合就在比例阀中完成。

③分离柱

分离柱多为直型不锈钢管,色谱柱内填充固定相,两端的柱接头内装有筛板,目的是防止填料漏出。

④进样装置

目前通常采用高压六通进样阀装置进样。

在进样准备状态,定量管与系统隔离,为常压状态,可用进样器将试样充满定量管,阀芯旋转60°后,进样阀呈进样状态,这时定量管与系统连接,流动相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进入色谱柱。

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定量管可调节进样量。

液相色谱的进样器神偷前段不像气相色谱是平齐的,而是针尖锋利的。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仪(SFC):

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方法。

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的一些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其分离机理是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被分离。

通过调节流动相的压力(程序升压),可改变流动相密度,调整组分保留值,提高分离效果。

1SFC的高压泵:

通常使用低流速、无脉冲的注射泵;通过电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检测器,计算机控制流动相的密度和流量;

2SFC的固定相:

固体吸附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高聚物;专用的毛细管柱SFC;

3限流器:

超临界流体色谱中的独有部件,其作用是为让流体在其两端保持不同的相状态,并通过它实现相的瞬间转换,可用毛细管作为限流器。

限流器位于检测器的前面还是后面需要根据检测器的特性决。

4检测器:

看流体进入检测器前转变成的状态,变为气态可用气相色谱检测器,变为液态可用液相色谱检测器。

(四)原子发射光谱仪:

将试样辐射源发射的光色散成含待测元素特征光谱的光谱带,再通过检测器测量光谱线强度,据此确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

1光源:

使试样蒸发生成基态的原子蒸汽,再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元素的特征光谱信号。

2分光系统:

a.平面反射光栅:

主要用于单通道仪器,每次只能选择一条光谱线作分析线检测一种元素。

b.凹面反射光栅:

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应用较多。

凹面光栅既有色散作用也有聚焦作用。

c.中阶梯光栅:

目前使用较多,其刻度数较少,呈锯齿状,每一个阶梯状刻槽的宽度是其高度的几倍,阶梯之间的距离是欲色散波长的10~200倍,闪耀角大,可达很高分辨率。

3进样系统

4检测器:

主要有光电倍增管和阵列检测器。

(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光源:

光强应足够大,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

空心阴极灯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理想光源,应用最广。

空心阴极灯:

一个阳极:

钨棒;一个空心圆柱形阴极:

待测元素的高纯金属或合金,一个带有石英窗的玻璃管,管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若阴极物质只含一种元素的则为单元素灯,若阴极物质还有多种元素则可制成多元素灯,但多元素灯的发光强度一般都低于单元素灯,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都使用单元素灯。

2原子化系统:

作用:

将待测试样转变成基态原子(原子蒸气)。

要求:

具有足够高的原子化效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  现性;操作简单,常用的原子化器有火焰原子化器非火焰原子化器。

a.火焰原子化器(包括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器),将液体试样经喷雾器形成雾粒,这些雾粒在雾化室中与气体(燃气与助燃气)均匀混合,除去大液滴后,再进入燃烧器形成火焰。

此时,试液在火焰中产生原子蒸气。

雾化器是火焰原子化器中的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将试液变成细雾。

雾粒越细、越多,在火焰中生成的基态自由原子就越多,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雾化器的雾化效果越稳定,火焰法测量的数据就越稳定。

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在10%左右。

b.无火焰原子化器,非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的是石墨炉原子化器。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过程是将试样注入石墨管中间位置,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以产生高温使试样经过干燥、灰化和原子化。

3单色器

4检测器及数据处理系统

(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成键原子的分子轨道中呃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的光谱区依赖于分子的电子结构。

光源室:

有氘灯(190~400nm)和碘钨灯(360~800nm)

单色器:

为石英棱镜或光栅

试样室:

进入试样室的两束光,一束经过试样池射向检测器,另一束经过参比池射向检测器,试样池和参比池均为石英材质。

检测器:

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其中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高,而且不易疲劳,是目前使用最多广的检测器。

信号显示与数据处理系统:

常用的信号显示系统有检流计、数学显示仪、微型计算机等

(七)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仪可分为两大类:

色散型和干涉型

1光源室:

常用的红外辐射光源是能斯特灯

2试样池:

因石英、玻璃等材料不能透过红外光,红外吸收池要用能透过红外光NaCl,KBr,CsI,等材料制成的窗片。

固体试样常与KBr混合后压片进行测定

3单色器:

其作用是将由入射狭缝S1进入的复合光通过棱镜色散为单色光。

4检测器:

色散型红外光谱的检测器有两种,即热检测器和光检测器。

热检测器包括热电偶、测辐射热计、热电检测器等,目前常用热电检测器。

其原理是将大量光子的累积能量,经过热效应,转换成可检测的响应信号。

2、光学仪器所用光源名称及性能比较,光分析跃迁类型与光谱分析分类关系

答:

(1)在原子发射光谱仪器中,光源的作用是使试样蒸发生成基态的原子蒸汽,再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元素的特征光谱信号。

所使用光源有一下几种:

直流电弧:

其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性分析。

但是弧光不稳定,再现性差,易发生自吸现象,不适合定量分析。

低压交流电弧:

其温度高,激发能力强,电弧的稳定性好,使得分析的重现性好,适用于定量分析,不足是电极温度比直流电弧的稍低,蒸发能力也稍弱,灵敏度降低

高压火花:

在放电瞬间能量很大,产生的温度高,激发能力强,某些难激发的元素也可激发,但电极温度低,蒸发能力稍弱,但适合低熔点金属与合金分析,其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适合定量分析。

缺点是灵敏度较差,但可做较高含量分析。

等离子体焰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的激发。

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具有趋肤效应;ICP焰中电子密度大,对碱金属电离造成影响小,背景干扰少,无电极污染。

不足之处是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费用高.

(2)电子跃迁吸收带类型

1)s®s*跃迁吸收带:

需要能量最大,所以最不容易被激发,如饱和碳氢化合物。

其位置:

紫外光区<200nm

2)n®s*跃迁吸收带:

杂原子O,N,S,X都含有非键n电子,都可发生n®s*跃迁,跃迁一般发生在远紫外光区150-250nm

3)n®p*跃迁吸收带:

此带为R带,只有分子中同时含有杂原子和双键p电子是才发生,大部分在200~700nm内有吸收。

通常基团中氧原子被硫原子代替后吸收峰发生红位移。

R带在极性溶液中发生蓝移。

4)p®p*跃迁吸收带:

大部分出现在近紫外区,p®p*跃迁依据吸收体系不同,可表示如下:

1K吸收带:

在共轭非封闭体系中p®p*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K带。

其特征是kmax>10000L/mol·cm,为强吸收带,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出现K带吸收,在芳环上有发色基团取代时,如苯乙烯,苯甲醛,乙酰苯等也会出现K带吸收。

极性溶液使K带发生红位移。

K带和R带具有不同的特征很容易区分:

K带kmax>10000L/mol·cm,而R带kmax<1000L/mol·cm,通常在100以下;K带在极性溶液中发生红移,R带发生南移;K带的λmax随共轭体系的增大而发生红移,R带的变化不如K带明显。

2B吸收带(苯吸收带):

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光谱的特征谱带。

苯的B吸收带在230~270nm的近紫外范围内是一个宽峰。

当芳环上连有一个发色基团时,可同时看到K带和B带。

3E带吸收:

在共轭封闭体系中p®p*跃迁产生的K带又称E带。

3、色谱柱选择的原则

答:

固定相的选择:

根据相似相溶原则在优选固定液中进行选择

Ø分离非极性组分用非极性固定相,低沸点先出峰

Ø分离极性组分用极性固定液,极性小先出峰

Ø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用极性固定液,非极性先出峰

Ø醇、胺、水等强极性和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分离,用极性或氢键性固定液

Ø组分复杂,难分离的试样,用特殊固定液

1固定液配比的选择与涂渍:

固定液在担体上的涂渍量为配比,配比一般控制在5%~25%,配比越低,传质阻力越小,柱效越高

2柱长与柱内径的选择:

增加柱长对提高分离度有利,但保留时间增长,峰变宽,柱阻力增加。

柱长的选用原则是在能满足分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短的柱,有利于缩短分析时间。

3色谱柱装填与使用前的预处理

4柱温的确定:

柱温要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和最低使用温度范围内,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平均沸点时的温度。

在分析过程中,柱温按一定程度由低到高变化,使各组分能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分离。

4、色谱法常用的几种定量方法

答:

(1)外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

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团,以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作图.这些数据应是个通过原点的直线.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

(2)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

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3)归一化法归一化法是把试样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各组份含量:

5、毛细管柱色谱与普通色谱的不同

答:

气相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前者是内径3~6mm的金属或玻璃管中的填充固定相,后者是一种称之为固定液的化合物均匀涂在毛细管内壁上而构成固定相。

与普通色谱相比,毛细管柱具有以下特点:

(1)渗透性好,可使用长的色谱柱

(2)相比率大,有利于提高柱效能并实现快速分析(3)柱容量小,允许进样量小。

(4)总柱效能高(5)毛细管柱的涡流扩散项为零。

毛细管的气相、液相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因素复杂。

6、液相色谱分析样品及流动相的预处理注意事项

答:

(1)样品预处理应包括进样前的一切操作。

除了称重、溶解、稀释等步骤外,样品需要:

①过滤;②萃取;③衍生化(柱前衍生);④液相色谱(低压柱层析)。

这些操作可以是手工进行或实行自动化操作。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干扰物、增加检测器灵敏度(富集)、保护色谱柱等。

样品预处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色谱分离故障,其中样品萃取是关键的一步,要从大量的干扰物中萃取出微量组分难度极大;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样品溶液必须均匀而无颗粒,有颗粒会损坏进样器并阻塞柱头。

处理好的样品在准备上柱前应对准光线摇动,检查样品溶液中有无颗粒。

只要看到颗粒、混浊或乳化,就应过滤一下。

(2)流动相的预处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色谱系统相适应。

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

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

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溶剂的纯度。

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与检测器相适应。

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

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小。

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

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

  

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

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

 

5样品易于回收。

应选用挥发性溶剂

7、液相色谱柱的保养:

使用、清洗、保存注意事项

答:

(1)使用,色谱柱的平衡:

反相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乙腈/水中的。

一定确保所使用的流动相和乙腈/水互溶。

由于色谱柱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干掉,因此在用流动相分析样品之前,应使用10~20倍柱体积的甲醇或乙腈平衡色谱柱;若使用的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应注意用纯水“过渡”。

切忌直接用甲醇置换缓冲液硅胶柱或极性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正庚烷中的。

如果该色谱柱需要使用含水的流动相,在使用流动相之前用乙醇或异丙醇平衡。

平衡过程中,将流速缓慢地提高;用流动相平衡色谱柱直至获得稳定的基线。

(2)色谱柱的维护与保养

尽量使用预柱和保护柱来保护分析柱;柱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碰撞、弯曲或强烈震动;避免使用高粘度的溶剂作为流动相;避免流动相组成及极性的剧烈变化;流动相使用前必须经脱气和过滤处理;大多数反相色谱柱的pH稳定范围是2-8,尽量不超过该色谱柱的pH范围;注意每根色谱柱的柱压上限,严禁在上限压力下工作;严格控制进样量,并尽量用流动相溶解样品;避免样品阀扳动过慢造成柱压大的波动;压力升高可能是需要更换预柱的信号;每天分析测定结束后,都要用适当的溶剂来清洗柱(约20倍),并保存在适当溶剂中(C18在甲醇);当采用盐缓冲溶液作流动相时,使用完后应先用无盐流动相冲洗。

绝对禁止将缓冲溶液留在柱内静止过夜或更长时间;一般说来色谱柱不能反冲,只有生产者指明该柱可以反冲时,才可以反冲除去留在柱头的杂质。

否则反冲会迅速降低柱效;若分析柱长期不使用,应用适当有机溶剂保存并封闭。

8.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注意事项

●流动相对样品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保证样品组分不会沉淀在柱中(或长时间保留在柱中)。

●流动相具有一定惰性,与样品不产生化学反应(特殊情况除外,如配位色谱等)

●流动相的黏度要尽量小,以便降低柱压,延长色谱柱使用的寿命

●避免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而使柱效下降或损坏柱子。

如使固定液溶解流失;酸性溶剂破坏氧化铝固定相等。

●流动相的物化性质要与使用的检测器相适应。

如使用UV检测器,最好使用对紫外吸收较低的溶剂配制。

●流动相沸点不要太低,否则容易产生气泡,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在流动相配制好后,一定要进行脱气。

除去溶解在流动相中的微量气体既有利于检测,还可以防止流动相中的微量氧与样品发生作用。

●尽量使用高纯度试剂作流动相,防止微量杂质长期累积损坏色谱柱和使检测器噪声增加。

9.离子色谱法的特点比较

(1)采用了细颗粒柱填料和高压输液泵,柱效提高

(2)由于采用特制低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柱为固定相,使使用很低浓度的淋洗液成为可能

(3)工作压力低于高压液相色谱,采用全塑组件和玻璃分离柱,耐腐蚀。

10.色谱分析中程序升温(GC)与梯度洗脱(HPLC)的作用、选择及注意事项

GC与HPLC的比较:

(GC:

气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同:

均为高效、高速、高选择性的色谱方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

梯度洗脱类似GC中程序升温,梯度洗脱的实质是通过不断地变化流动相的强度,来调整混合样品中各组分的k值,使所有谱带都以最佳平均k值通过色谱柱。

程序升温是柱温按一定程度由低到高变化,使各组分能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分离。

在进行梯度洗脱时必须充分重视:

①要注意溶剂的互溶性,不相混溶的溶剂不能用作梯度洗脱的流动相。

②梯度洗脱所用的溶剂纯度要求更高,以保证良好的重现性。

③混合溶剂的粘度常随组成而变化,因而在梯度洗脱时常出现压力的变化。

④每次梯度洗脱之后必须对色谱柱进行再生处理,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

需让10~30倍柱容积的初始流动相流经色谱柱,使固定相与初始流动相达到完全平衡。

11.气相、液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有哪些?

特点如何?

哪些是通用型的?

哪些是专属型的,分别对哪些样品有响应?

(1)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有光谱型和专属型两类,光谱型检测器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如热导检测器,专属型检测器仅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如火焰光度检测器仅对含硫磷的化合物有响应。

1热导检测器(TCD):

根据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热导系数的原理制成,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通用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缺点是其灵敏度低。

热导检测器由池体和热敏元件构成,热导池分参考臂和测量臂,参考臂仅允许纯载气通过。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质量型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响应迅速,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检测下限可达10-12g·s-1。

但缺点是对无机气体、水、四氯化碳等含氢少或不含氢的物质灵敏度低或不响应,以及样品被破坏,无法进行收集。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般以氮气为载气,氢气为燃气,空气为助燃气。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是对含卤素、磷、硫、氧等元素的电负性化合物有很高灵敏度的选择性检测器。

特别适合于农产品和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4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对磷、硫的化合物有高度响应值的选择性检测器。

适合于分析含硫、磷的有机化合物和气体硫化物,在大气污染和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较广。

5热离子检测器(TID):

对磷、氮的化合物有高度响应值的选择性检测器。

(2)液相色谱检测器:

a.紫外检测器(UVD):

应用最广泛的选择性检测器。

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样品池,通过检测透光率的变化来测定样品浓度的检测器。

吸光度与试样组分组分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紫外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小,死体积小,波长可选,易于操作等特点。

另外,该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脉冲和温度变化不敏感,和用于梯度洗脱。

b.荧光检测器(FLD):

利用某些溶质在紫外光激发后能发射可见光(荧光)的性质进行检测。

荧光强度与流动相中的物质浓度成正比。

该检测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许多药物和生命活性物质(多环芳烃,维生素B、黄曲霉素、卟啉类化合物、农药、药物、氨基酸、甾类化合物等)具有天然荧光,能直接检测。

该检测器对流动相脉冲不敏感,常用流动相也无荧光特性,可用于梯度淋洗。

c.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是通用性检测器。

其基本原理是连续监测参比池和试样池中流动相之间的折光指数差值来测量试样浓度的检测器。

该值与试样池流动相中的组分浓度成正比。

其缺点是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

另外其不能用于梯度洗脱。

d.

电化学检测器

e.电导检测器

12.样品极性大小、色谱柱极性大小与出峰顺序的关系

正相分配色谱,即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液极性,适合极性化合物的分离,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

反之,反向分配色谱,即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液极性,适合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

13.原子吸收干扰的主要类型及减小、消除的方法

(1)谱线干扰:

指分析线附近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待测元素的临近线。

这种情况可通过调小狭缝或选用其他分析线的方法来抑制或消除这种干扰。

(2)背景干扰:

主要指分子吸收和光的散射所产生的背景吸收。

通常采用空白溶液校正背景的方法,仅适用由化合物产生背景干扰的理想溶液。

目前通常采用氘灯背景扣除法和塞曼效应背景扣除法。

(3)化学干扰:

指待测元素与其他共存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到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是主要干扰源。

化学干扰可通过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中加入某种光谱化学缓冲剂,来抑制化学干扰:

1释放剂:

与干扰素生成更稳定化合物的使待测元素释放出来

2保护剂:

与待测元素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防止干扰物与其作用

3饱和剂:

加入足够的干扰元素,使干扰趋向稳定

4电离缓冲剂:

抑制待测元素电离

(4)物理干扰:

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因物理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干扰效应。

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

可通过控制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组成尽量一致的方法来抑制。

14.原子吸收谱线轮廓变宽的主要类型原因

(1)自然宽度:

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成为自然宽度。

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

(2)温度变宽:

由原子无规则热运动引起的。

造成谱线变宽。

温度变宽不引起中心频率偏移、

(3)压力变宽:

在原子蒸汽中,由于大量粒子相互碰撞而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由此而造成谱线变宽。

(4)场致变宽:

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作用使谱线变宽,但一般影响较小。

15火焰原子化与电热石墨炉原子化的比较

火焰原子化器(包括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器)将液体试样经喷雾器形成雾粒,这些雾粒在雾化室中与气体(燃气与助燃气)均匀混合,除去大液滴后,再进入燃烧器形成火焰。

此时,试液在火焰中产生原子蒸气。

雾化器是火焰原子化器中的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将试液变成细雾。

雾粒越细、越多,在火焰中生成的基态自由原子就越多,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雾化器的雾化效果越稳定,火焰法测量的数据就越稳定。

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在10%左右。

非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的是石墨炉原子化器。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过程是将试样注入石墨管中间位置,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以产生高温使试样经过干燥、灰化和原子化。

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化法具有如下特点:

(1)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因为试样直接注入石墨管内,样品几乎全部蒸发并参与吸收。

自由原子在石墨管内平均滞留时间长,因此管内自由原子密度高,灵敏度高。

(2)进样量小通常液体进样量为5~20微升。

因此石墨炉原子化特别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析,但由于取样量少,样品不均匀性的影响比较严重,方法精密度比火焰原子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