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307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复习.docx

中国近代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

一、时间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二、社会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要矛盾:

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

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期界标:

_______________

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

(1)领导阶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革命前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1)领导阶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革命前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中国近代化的沉浮

⒈政治民主化: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⒉经济工业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⒊思想科学化: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⒋生活西方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时间范围:

1840年~1919年,共近80年

二、基本线索:

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第一阶段:

19世纪中后期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

【政治】

1、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3、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经济】

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⒋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思想】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早期维新思想

第二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从甲午战争到武昌起义前)

【政治】

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⒊中华民族出现第一次严重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斗争不断。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

第三阶段:

1912年~1919年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

【政治】

⒈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

⒊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经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

⒈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⒉新文化运动。

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时间范围:

1919年~1949年,共30年

二、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三、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⒈同:

⑴社会性质相同: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革命任务相同:

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

⑶革命性质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异:

⑴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⑵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⑶群众基础不同:

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

⑷革命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

⑸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⑹所属时代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十月革命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部分。

 

第一阶段:

1919年~1927年

(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失败)

【政治】

⒈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⒉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

【经济】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思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第二阶段:

1927年~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或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政治】

⒈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

⒉日本摆脱经济危机打击,加紧侵华步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共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但1931年后,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经济】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2.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

3.黄金十年,发展较快。

【思想】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

1937年~1945年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政治】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经济】民族资本的萎缩。

(陷入绝境)

第四阶段:

1945年~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政治】

⒈国共两党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

⒉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经济】在三座大山(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工商业日超萎缩。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近代史归类

(二)

第一部分晚清时期

【时代特征】

◆政治

1.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

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沦丧。

2.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展现代化的阻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经济

1.列强通过武力获得特权,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冲击着中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甲午战争后,更是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这些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及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中国产生新的经济成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思想文化

1.从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到维新思想、民主共和的传播,从学“器物”发展到学“制度变革”,这是晚清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2.先进中国人将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结合,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现代化的进程。

3.社会生活:

西方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影响中国,在衣食住行、交通运输、社会观念、大众传媒等领域出现了中西并存、中西融合的趋势。

【主要线索】

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掌握好每次战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

二、政治上:

民主化的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减轻现代化阻力

2.戊戌变法(1895年—1895年)

3.辛亥革命(1911年)

三、经济上:

工业化

1.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条件。

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开启中国工业化进程。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四、文化上

1.新思潮——开眼看世界

2.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潮

4.民主共和思潮

五、晚清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食、住、行

【问题突破】

1、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

(1)近代化的含义和标志: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表现,其核心是工业化,另外还包含了思想自由化等。

(2)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现代化意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①初步发展阶段(1840年——1919年):

这一阶段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集中在向西方学习,并试图运用西方模式实现中国现代化。

首先是进行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

其次是学习西方“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再次是学习西方的“精神”的新文化运动。

②曲折发展阶段(1919年——1949年):

学习苏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实现两个目标:

第一,摆脱帝国主义侵略;第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个阶段的曲折性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民主党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是中国最终实行现代化的主要时期。

③现代化与社会主义阶段(1949年至今),将现代化意识与社会主义事业统一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向苏联学习,建设新中国,经过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三大改造,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80年代以来,中国更是坚定不移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到今天已取得辉煌成就。

2、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阶段特征:

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

主要国家:

英法美等工业强国和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第二阶段:

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

政治上:

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

经济上:

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

主要国家:

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

第三阶段:

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

阶段特征:

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

主要国家:

美日两国。

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第四阶段:

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

政治上:

美国“扶蒋反共”,扶持亲美势力;

经济上:

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

主要国家:

美国。

3、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认识

(1)从原因来看:

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和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

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3)从发动者来看:

经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

(4)从规模来看:

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

除了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美国“扶蒋反共”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

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

4、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相互关系、原因和影响

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

原因:

目的相同;中国地大人多。

表现:

八国联军等。

影响:

中国孤立无援,加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

甲午战争后以争夺为主。

原因:

国家多,争夺激烈,实力不平衡。

表现:

三国干涉还辽等。

影响:

中国割据分裂,社会动荡。

5、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关系

1、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闭关锁国”——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最后成为“洋人的朝廷”。

2、北洋军阀政府与列强的关系:

投靠帝国主义,形成割据势力,争权夺利。

3、国民政府与列强的关系:

投靠英、美,反共反人民。

结论:

中国要独立、富强,反帝反封建,缺一不可。

6、近代民族工业概况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表现在:

①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的,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等的准备。

②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重工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平衡,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③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或沿长江的通商口岸。

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

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是很落后的。

⑤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企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中国资本主义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

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族主义的驱使:

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实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等。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主观因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客观因素: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环境恶劣):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B.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7、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

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

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二部分北洋政府时期——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

【时代特征】

1.政治上: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转型。

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并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

表面上资产阶级已经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上层建筑,但由于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滞后,最终导致了袁世凯复辟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民主共和发生质变,人民没能真正享有宪政下的民主权力。

2.经济上:

虽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仍然严重滞后,但不断积聚着向现代化变革的能量。

民国政府积极倡导“振兴实业”,民间也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1914年—1919年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广泛传播,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仍根深蒂固。

一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上的补课。

然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

【主要线索】

1.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启动和异化。

2.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民国政府成立后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等陋习;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等礼仪。

这些变革显示出平等、自由文明的新风。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北洋军阀统治】

1912年袁世凯废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1915年废除共和制,复辟帝制。

孙中山等人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力争再造共和。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政治民主化进程受到阻碍。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自由发展】

1.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2.思想文化理想化与自由化——新文化运动

3.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抉择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6.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第三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国后期的现代化历程

【时代特征】

1.政治上:

(1)从民国党通过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2)1937—1945年是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3)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既不能联合共产党共建现代化事业,又不能制订一个符合大多数民众利益的建国方案。

(4)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最终共产党获胜,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经济上:

(1)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处于被扭曲的状态。

(2)中国被完全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处在这个体系的边缘地位。

中国的现代工业是以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为中心的布局,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比较少,它们只能在外资企业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现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国共全面内战,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使社会和人民继续处于动乱不安之中,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又一次遭受打击。

3.文化上:

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主要线索】

一、内战与危机

1.武装起义

⑴南昌起义⑵秋收起义

2.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3.红军长征

4.遵义会议

二、抗日战争

三、战与和的变奏

1.国共重庆谈判

2.政治协商会议

四、国共全面内战

1.全面内战的烽火

⑴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1946年6月——1947年2月):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⑵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1947年2月——1947年6月):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⑶国共两党进攻守态势的转换(1947年6月——1948年8月):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⑷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国共展开战略决战,中共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⑸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五、民国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继续发展(1928年——1936年)

2.挫折(1937年——1949年)

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突破】

1.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

⑴三次巨变:

①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②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⑵三大伟人:

①孙中山。

②毛泽东.③邓小平。

⑶三大理论: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⑴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背景:

1927年国民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展的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均告失败。

②内容: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③意义: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⑵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背景: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②内容: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③意义:

开辟了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的准备。

⑶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背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②内容: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

③意义: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2)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6、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3)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