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336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docx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解读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ContrastiveStudiesofChineseandEnglishLanguages

王家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2013年秋季学期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ContrastiveStudiesofChineseandEnglishLanguages

王家年

2013年秋季学期

课程介绍(IntroductiontotheCourse)

•主讲教师(ChiefCourseInstructor)

王家年(PhD,Professor)

•教学目的(Objectives)

学习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汉英语言对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地分析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

能应用汉英对比的方法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教学方法(TeachingMethods)

以主题教学法(Theme-basedApproach/ThematicApproach)、探究式学习法(InquiryLearningMethod)为主,辅以以知识信息传递为目的、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的讲授法(ExpositoryMethod)。

•考核方式(EvaluationModes)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期末考试在“课程论文”和“综合试卷”中任选一种。

•开课学期与学时(Semester&Periods)

第七学期(theSeventhSemester),32学时(32credithours)。

•教材及参考书目(Textbook&References)

教材:

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参考书目: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一章导论(Prolegomena)

•本章主题(Themesinthischapter):

.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考辨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沿革

.汉英语言对比:

内容和方法

.汉英语言对比在外语教学中的学术地位(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注:

通读教材、查阅文献,任选一个题目完成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或能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专题开展交流和讨论)

•汉英语言对比的三层次(Levelsinthiscourse):

汉英语言对比在我国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它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大体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分别适应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的学习。

三者的区别是:

初级阶段(学士):

在学生已有的汉英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等最基本的方面,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中级阶段(硕士):

注重对总结出来的两种语言的异同进行语言和文化根源上的探讨。

高级阶段(博士):

从哲学和历史层面对对比语言学这个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一节汉英语言对比的意义

(SignificanceofContrastiveStudiesofChineseandEnglish)

•实践意义或直接意义(PracticalorDirectSignificance)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可以发现两种语言的共性和特性。

在二语教学(L2Teaching)中,若略去共性而专注于特性,课程的实施效率将事半功倍。

例如:

1.英语中有如是规则:

OB-S(ObligatorySubject)即所有句子必须有主语,若按此规定,下列

(1)中的句子都不合格;再如OB-V(ObligatoryVerb)要求“句子须由动词做谓语”,以此为标准,则

(2)中的句子都不能说。

可是在汉语中,

(1)和

(2)中的句子都是合格的。

(1)a.下雨了。

b.存在一些问题。

c.轮到你了。

(2)a.小王谦虚。

b.王教授桂电的。

c.张老汉一个儿子。

了解这些特性,可以防止或消除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2.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则高度一致,而英语缺乏这种语法优势。

以主谓结构为例:

(3)a.海啸(名词)、大海咆哮(短语)、大海咆哮了。

(句子)

b.tsunami;thesea’sroaring;Theseaisroaring.(三者无“同构”规律)

.通过比较英汉语言的异同,可以预测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这对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练习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外国学习者汉语否定句的习得:

(4)a.*那姑娘长得没好看。

/*他没是研究生。

/*姚明的个子没矮。

b.写不完→*写没完;没写完→*不写完

(“不”和“没”有严格的分工,“不”在述补结构之中,“没”在之前)

•理论意义或间接意义(TheoreticalorIndirectSignificance)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或有另一种语言的参与,能促进汉语本体研究。

例如应用西方核心重音理论(NuclearStressTheory)可以解释汉语的如下语言现象:

(5)a.读报→*阅读报;

b.她负责护理工作→*她负责任护理工作。

(V≯COMP>>MINIV-[σσ]FT)

(6)a.*他在那儿蹲。

→他在那儿蹲着呢。

→他在那儿蹲着哪嘛。

b.此人可疑→*此人可怀疑。

(MONOINSF>>INSFT)*MONOP-NSD(核心重音范域不能是单音节谓词)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可以了解各民族语言的组织结构。

例如:

(7)a.Themoreyouwork,themoreyouloveyourwork.

b.*越你工作,越你会热爱自己的工作。

(“越”应在主语之后)

(8)a.Putthepictureonthewall.→*Putonthewallthepicture.

b.*挂画在墙上。

→*挂在墙上画。

→画挂在墙上。

第二节汉英语言对比的历史与发展

(HistoryandDevelopmentoftheContrastbetweenChinese&English)

一、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区别

(DifferencesbetweenComparativeLinguistics&ContrastiveLinguistics)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详见表1-1和图1-1。

表1-1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异同

比较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研究目标

探索语言的起源(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寻求各语言间的共同点(动词词根、语法形式)、构拟原始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建立语言谱系(印欧语、以树形谱系图展示不同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过程,见证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并举、侧重差异之处,用于指导语言教学与语际翻译,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

如在二语教学中应用对比分析手段,对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共时层面比较,找出异同点,预测和解决学习难点,继而深入到探索民族语言极其特点、人类语言和人类思维、不同语言在语法、逻辑等方面的重大区别。

研究对象

具有相似性的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如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梵语、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乃至更多亲属语言在词汇、语法及其他层面存在着类似的、系统的对应现象,进而构拟其共同起源:

原始印欧语的表现形式。

围绕共性和个性开展研究(更广泛),适用于亲属语和非亲属语。

如共性:

所有语言的语音都有元音和辅音、词汇都有名、动词等。

特性:

形态型语言(英语)多以形态变化表达意义,孤立语(汉语)多以词序、语气等表达意义。

研究方法

以“比较”为核心和手段,倚重相似性和普遍性,动态地研究语言的历时演变过程,从嬗变中寻求相似性证据,进行溯源性解释(如padre,pere,pai,pare---pater)。

以“对比”为核心和手段,侧重对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或方言进行静态的、共时的对比研究。

从“异”到“同”认识和揭示语言构造的自身规律。

(如打败了敌人的骑兵团Defeatedtheenemy’scavalryregiment;thecavalryregimentthatdefeatedtheenemy)

图1-1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差异

语言内部

历时共时

语言之间

象限

对某一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共时比较;象限

对某一语言系统在其历史演变不同阶段的历时比较,了解其发展史及演变规律;象限

(亲属)语言之间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时比较,探讨其联系、进行谱系分类、构拟其原始语,揭示其共同发展规律(比较语言学);象限

不同语言之间静态的、共时的比较,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对比语言学)。

二、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沿革

(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thewestContrastiveLinguistics)

第一阶段(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对比语言学的形成期。

以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和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最早提出“对比语言学”的名称)为代表,提出对比语言学主要“考查各语言的组织及进一步发展状态”,重在研究“词语结合”同“语言精神关联”所形成的“内涵语言形式”(Humboldt,《语言比较研究与语言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对比“不必局限于同一语系、同一起源的语言”,而应着眼于“差异最大、起源迥然不同的语言”(Jespersen,《语言哲学》);对比语言学“旨在研究不同语言在语法、逻辑和对经验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区别”(Whorf,《语言与逻辑》)。

第一阶段已把语言对比与“民族思维、逻辑经验”等哲学命题联系起来,初步奠定了对比语言学的目标、对象、方法和对比哲学的思想。

举例:

所有语言都有疑问句和主-谓-宾句,然而:

(9)a.[IPMary[VPsaidwhat]](是汉语的语法结构)

b.[CPwhat[IPMary[VPsaidt]]](是捷克语和波兰语的语法结构)

c.[CPwhatsaidi[IPMary[VPeit]]](是荷兰语语法结构)

d.[CPwhatdidi[IPMaryei[VPsayt]]](是英语的语法结构)。

再如认知语义学角度:

(10)a.关于“山头、山腰、山脚”的体认(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强调体认)

b.关于“来”和“去”、“远”和“近”的空间认知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转向与微观对比语言学的发展期。

以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弗里斯、拉多等为代表,依托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哲学与方法论基础,将“比较”与“对比”的方法引入第二语言教学,创立了一套包括“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在内的严密对比分析方法(ContrastiveAnalysis)和操作程序。

此法通过对两种语言(目的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的异同进行共时对比,来预测和解决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对比分析法”尚不能解决学习者的全部语言错误,故受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的挑战,并逐渐为70年代出现的“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所代替。

举例:

(11)a.openashopinWallStreet(V+N+PP)→

b.开店华尔街(V+N)*c.开商店华尔街(V+N+N)

(12)a.ridiculeBill(V+N)

b.取笑张三(V+N)*c.开玩笑张三(V+N+N)

(13)VP*(12)VP

VNPV'NP

VComp

washtheclothes洗干净衣服

洗净衣服哭嘶哑嗓子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宏观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构期。

以美国语言学家詹姆斯、波兰学者菲奇亚、芬兰对比语言学家切斯特曼等为代表,把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扩展至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生成)语义学、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等超句子语篇形式结构的宏观层面。

其特点是:

注重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从哲学、历史和文化根源上探讨各民族语言的异同;

把对比研究与翻译研究联系起来,以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为出发点探索语言使用者心理,促进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举例:

缺省语义学、社会语用学角度:

(14)a.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b.securethericebagsandthevegetablebaskets

c.securefoodsupply(语义等值)

(15)a.外向型经济→

*b.export-orientedeconomy

c.global-market-orientedeconomy(语义等值)

(16)a.豆腐渣工程→

b.jerry-builtprojects(翻译的“归化”domestication→语用等效)

(17)a.非法传销→

b.pyramidschemes;illegalpyramidsale(“归化”→语用等效)

(18)a.不折腾→

b.noZturn(“归化”→语用等效)

(19)一般会话含义与话语发生的实际场合,包括时间、地点、说话者、听话者的身份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意义也不一样,老师说“我去上课”,是去讲课,学生说“我去上课”是去听课;大夫说“我去看病”是给人看病,病人说“我去看病”是让人给他看病(吕叔湘)。

三、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ThedevelopmenthistoryoftheContrastiveLinguisticsinChina)

中国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和若干个阶段。

(一)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模仿求同”、“对比求异”和“一言堂”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8-1921),重在“模仿求同”。

学外文出身的马建忠(1898)最早运用对比或更确切地说是运用“以外观中”的方法,仿照西方“葛郎玛”(grammar),尤其是拉丁语法建构了汉语的语法体系,其标志为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

“葛郎玛”案例:

(20)a.英文短语:

Nounisthenameofapersonorthing.

b.马氏文通:

名词是名称的人和物。

(20)a.英文问句:

Whoareyou?

b.马氏文通:

谁是你?

金克木先生(1998)说,(文通)“葛郎玛”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法律,制定规矩,不许乱说话。

这就是理,或说是礼,话说错了,就是无理,无礼,犯法,有罪。

语法不是教讲话的,是教文中之法的,教怎么不讲错话的。

背熟语法也不一定会说话。

第二阶段(1922-1955),转向“对比求异”。

真正的对比思想起源于陈承泽(1922)的《国文法草创》和胡以鲁(1923)的《国语学草创》,在批判《马氏文通》“以西法律中文”的同时,主张在对比中强调汉语的个性。

至1940年代末,陈承泽、吕叔湘、王力、高明凯、陈望道等学者在“反模仿”的声浪中提出了“对比求异”的思想。

通过中西对比寻求汉语的民族特点并建立汉语自身的语法和研究体系成为“对比实践时期”的主旋律。

主要成果有:

陈承泽:

汉语是“没有形态”的语言(比较英文的动、名、形、副、代词)。

高明凯:

汉语的实词“不能分类”。

王力:

汉语句型“三分说”等。

第三阶段(1956-1976),陷入“一言堂”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大中小学尚无内容正式、体系完备的语法课程。

1956年出台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成为语法教学的共同纲领,这部体系并不完善但“权倾天下”的教学语法,使中国对比语言学界一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陷入沉寂。

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于汉外对比研究更是一个致命打击。

(二)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

1977年吕叔湘先生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一文,他呼吁:

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

这一文章的发表,被视为中国对比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文革”结束之初,大量国外语言教学理论被引入国内,以“对比分析”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理论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然而随着该理论解释性和应用性的不足逐渐显现,对外汉语界在80年代逐渐抛弃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转而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

从1990年开始,汉外对比研究进入到重点通过对比研究,发掘汉语语言特点以促进普通语言学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对比语言学开始了学科独立和学科理论建构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果如下:

1990年,杨自检、李瑞华主编并出版《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英汉语言对比作为一个新型、独立学科的端倪显现。

1991年,刘宓庆出版《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开创性地提出将对比语言学作为“翻译理论的核心”和“基本理论导向”。

1992年,许余龙出版《对比语言学概论》,该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论述的教材。

1993年,连淑能出版《汉英对比研究》,从英汉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把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分为26类。

该著是微观研究的典型代表。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其前身为“英汉比译学会”)成立,并成为中国对比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进入本世纪之后,学界积极引进和运用国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的对比语言学呈现出理论与方法多元化趋势。

汉英对比已从词、句等微观层面的研究转向话语分析、语用学、篇章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从纯语言研究转向语言和言语与思维的关系研究。

这一时期的汉英对比研究,总体上表现为语言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和语言哲学三个层次。

代表作有:

彭宣维(2000),《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朱永生等(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李运兴(2001),《语篇翻译引论》。

罗选民(2001),《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等。

上述文献都是依托和应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如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话语分析理论等)或在印欧语眼光观照下所做的汉英对比研究。

随着汉语主题意识的觉醒,朱德熙、戴浩一、徐通锵、潘文国等学者,基于“汉语是一种语义型语言又是一种节律型语言”的基本事实,纷纷提出,应摒弃以西语语法体系为模板增减或调整汉语研究的做法,而从“地道”的汉语出发,开展汉外对比研究,建立汉英对比研究的新体系。

这是国内对比语言学“有自觉学科意识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汉英语言对比的内容和方法

(thecontents,methods&proceduresofContrastiveb/tChineseandEnglish)

(一)汉英语言对比的内容

当前,中外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呈现出理论与应用、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并重的态势。

两个维度交叉研究的内容如图1-2所示:

图1-2汉英语言对比的维度与内容

应用:

语言教学、

语际翻译

微观:

语音、词汇、

宏观:

超句层面的逻辑语

语法之间的差异

义、语用习惯、文化心理

理论:

语言哲学、语言

的本质、与思维的关系

本科阶段所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主要探讨汉英语言在第

,尤其是第

象限的异同,即重点放在微观与应用两个方面。

举例

表1-2汉英微观应用层面对比示例

对比内容

汉语

英语

语音系统

声韵调系统

元辅音系统

词汇构词方法

符合法

词缀法

句法结构

竹式结构

树形结构

•Theemphasiswashelpedbythespeaker’smouth,whichwaswide,thinandhardset.

•说话人那又阔又薄又紧绷绷的嘴巴,帮助她加强了语气。

•说话人的嘴巴,又阔又薄,绷得紧紧的,更加强了她的语气。

•Hermannerwasgentle,andwhileshewasprettyinafreckle-faced,red-hairedlittlegirlsortofway,shewouldturnfewheadsinthestreet.

•她举止文雅,面有雀斑,满头红发,像个小女孩那么可爱,但走在大街上引不起多少人的注意。

•ThemorningofJune27thwasclearandsunny,withthefreshwarmthofafull-summerday;theflowerswereblossomingprofuselyandthegrasswasrichlygreen.

•六月二十七日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充满了盛夏之日的清新和温暖。

延深阅读:

关于汉语是“竹式结构”英语是“树形结构”的理解

网址:

(二)汉英语言对比的方法

汉英语言对比在微观与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涉及两个根本问题:

)是从语法框架出发还是从语言事实出发进行对比研究?

)是从汉语出发还是从英语出发进行对比研究?

1.从语言事实出发和从语法框架出发

(Startingfromthelanguagefactsandthegrammaticalframework)

(1)从语法框架出发的优点

如前文所述,汉英语言对比之微观、应用研究的重点在第

象限(有时也涉及第

象限),如果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修辞、文体、文化等不同层面展开分门别类的研究,会显得杂乱无章,难成系统性探讨。

若采用以语法或句法为中心兼顾其他对比的方法,(

)较易发掘汉英语言的组织规律及其与语义表达的关系(二者最基本的差异);(

)微向可至语音和词汇、宏向可及语篇与文体;(

)还能把逻辑、语义、文化、语言心理等因素归纳进去,有助于打通微观与宏观研究的关联。

(2)从语法框架出发的缺点

语法分为“客观语法”(各种语言客观存在的语言组织规律)和“主观语法”(语言学家在客观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语法体系)。

一般来说,“客观语法”只有一个,而“主观语法”可以有许多个。

尽管每种语言的“主观语法”都试图逼近其“客观语法”的真相,然而以不同语言各自的“主观语法”体系相互对照比较,会出现两个弊端,(

)把一种语法的概念体系套用在另一种语言的语法上,易把名目上相似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实质上的相似,如《马氏文通》的“葛郎玛”;(

)使得从语法框架进行的汉英对比变成了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比附、对照和印证,淹没了汉语语法的独特性,甚至得出不合实际的结论。

例如:

 

图1-3汉语词类跟句法成份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主宾语谓语定语状语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a.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定语和状语

韦小宝马屁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