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637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9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docx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

年度

单选题考点

多选题考点

案例分析题

2009年

需求拉动模型,原始创新,内企业家,企业联盟,技术转移,技术交易,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技术服务合同(8分)

企业联盟的特点,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技术转让和引进,产学研联盟的优点(4分)

0分

2010年

技术推动模型,技术推动模型的特征,企业联盟,项目管理,技术许可证转让,买者技术交易的首要步骤,专利,技术开发合同(8分)

一体化创新的特点,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创办新企业的优点(6分)

0分

2011年

需求拉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的特征,企业联盟,技术交易,卖者技术交易的首要步骤,工业产权,专利,技术服务合同(8分)

技术创新的特点,项目管理的特点,创办新企业的优点(6分)

0分

2012年

技术推动模型,技术推动模式的特征,企业联盟,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任务,技术转移,技术许可证转让,专利法,技术开发合同(8分)

技术创新的特点,创办新企业的优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6分)

0分

2013年

技术创新的类型,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领先战略,矩阵法项目评估,内企业家,合作研发,专利期限,市场模拟模型(8分)

技术创新的特点,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委托研发的的比较,国际技术贸易的标的(6分)

效益模型

(8分)

2014年

产品创新;A—U模型;国家创新主导者;帕西菲克模型;技术创新的类型;星型模式;技术咨询合同;知识产权保护期

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项目地图法;知识产权的内容

0分

说明:

上表中的红色字体表示的是重复性的考点

 

 

第一节技术创新含义、分类与模式

【考点】技术创新的含义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建议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

创新组合的5种情况:

(1)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总结归纳创新的种类:

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二)技术创新的含义

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

主要特点(★★★)

(1)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研究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种活动,他们的主体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等。

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核心是企业家,目的是获得利润。

(2)技术创新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

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属于投机风险。

国外研究表明,应用研究阶段的成功概率一般低于25%,开发研究阶段的可能性为25%~50%,产业化或商品化的成功概率一般为50%~70%,三个阶段的投资大体为1:

10:

100。

(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

发展性开发一般需要2-3年,应用性技术开发需要5年左右,基础性开发需要8-10年左右。

(4)正外部性

由于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周围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现象,例如对于创新成果的无偿模仿等。

(5)一体化与国际化

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外部,产、学、研形成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二是企业内部,技术开发部门与生产现场及质量管理和销售部门形成一体化。

国际化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性、地区性机构的作用及国家间的技术创新合作趋势加强;二是技术开发机构的多国籍化,即跨国公司技术开发或技术创新的崛起。

【真题多选题】:

关于技术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

A.技术创新不是经济行为,而是技术行为

B.技术创新是一项低风险的活动

C.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所需时间存在差异性

D.技术创新具有正外部性

E.技术创新是一种一体化的活动

参考答案:

CDE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选项B错误,是高风险活动;考察技术创新的特点。

【考点】技术创新的分类

(一)基于创新对象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1、产品创新

建立在产品整体概念上以市场为基础导向的系统工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

分为:

重大(全新)产品的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

例如,重大的产品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

而由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属于渐进式的产品创新。

2、工艺创新

也称过程创新,是产品的生产技术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方式。

分为:

重大工艺创新和渐进工艺创新。

如炼钢用的氧气顶吹转炉、钢铁生产中的连铸系统、早期福特公司采用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以及现代的计算机集成系统,都属于重大的工艺创新。

例如,对产品生产工艺的某些改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真题单选题】某公司拓展手机的功能,作为新型手机推向市场,这种创新属于()。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根本创新

D.产品创新

参考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第六章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分类。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是在手机功能上的拓展,即产品功能上的拓展,为产品创新中的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故选D。

A选项,原始创新一般是以前没有的产品或新技术,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领域,而本题明显手机是已经存在的,只是功能上进行拓展,不属于原始创新,故错误;B选项,集成创新主要是对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而本题明显不涉及到系统集成,也不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只是功能上的拓展,可知错误;C选项,根本创新,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且创新是非连续的,即并不是在以前的产品或技术基础上改进,一般开创的是一个新的时代,而本题只是手机在功能上的拓展,明显不符合根本创新的概念,故错误。

(二)基于创新模式将技术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其本质上是属于原创性和第一性。

【真题单选题】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主要是()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技术引进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2、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已经存在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

(三)基于技术创新的新颖程度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1、渐进性创新

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引起的渐进性、连续性的创新。

在原理技术上没有重大变化,只是根据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或生产工艺进行功能上的扩展和改进。

例如,3M公司的小型不干胶便签;功能不断扩展的手机;服务领域逐渐扩大的电子商务等。

2、根本性创新

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往往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相联系。

这种创新是非连续的,可能对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影响,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

例如,信息技术开创的信息时代,有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控制等。

 

技术创新的分类

基于创新对象

1、产品创新

分为:

重大(全新)产品的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

2、工艺创新

分为:

重大工艺创新和渐进工艺创新。

基于创新模式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其本质上是属于原创性和第一性。

2、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已经存在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

基于技术创新的新颖程度

1、渐进性创新

例如,3M公司的小型不干胶便签;功能不断扩展的手机;服务领域逐渐扩大的电子商务等。

2、根本性创新

例如,信息技术开创的信息时代,有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控制等。

【考点】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式。

(一)技术推动模式

研究开发时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也称为技术推动或发现推动。

【真题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若干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下图表示的是()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A.需求拉动

B.技术推动

C.一体化创新

D.系统集成与网络相结合

参考答案:

B

解析:

考察了技术推动型的模型。

特点是以基础研究为首要步骤。

(二)需求拉动模式

指明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的活动的出发点。

【真题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若干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下图表示的是()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A、需求拉动

B、技术推动

C、一体化创新

D、系统集成与网络相结合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此图代表的是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特点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

(三)交互作用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相对重要性在产业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能有着显著的不同

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和交互作用创新模式的特点

类型

指标

技术推动模式

需求推动模式

交互作用模式

创新动力

发明创造

市场需求

技术和需求合成

技术与需求的关系

技术创造需求

需求促进技术发明

技术和需求

交互作用

创新难度

较难

较易

创新周期

较短

创新成功的关键人物

科学家

企业家

拥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企业家

研发组织

企业研究实验室

业务单元开发

研发项目

管理方式

激发科研前沿发现选择定位引导竞争

服务内部客户

从市场上收集创意

研发流程结构化评估长期技术战略集成研发与营销

创新成果

应用

创新效果

新产品形成

易于商品化

很快产生效益

易于商品化,技术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过程特点

科学发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

从市场需求开始,经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

具有交流和反馈的序列过程,市场和技术双因素为创新的出发点

过程中的企业战略

研发新产品,新产品导入和扩散,更多研发活动导致更多的新产品

强调市场营销、企业发展和多样化主要考虑经济规模因素,通过并购形成企业集团

企业合并侧重控制生产成本强调规模与效益平衡研发与营销部门

投资的

侧重点

新产品及相关的扩张性技术变革

使技术变革

带来经济效益

会计和金融问题

模式缺陷

对于技术转化和市场的作用不够重视,对于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创新门槛太高

忽视长期研发项目,局限于技术的自然变革,具有失去技术突变能力的风险

没有考虑技术、需求要素因时间变化多发生的改变

【真题单选题】:

相对于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模式,需求拉动创新模式的特征是()。

A.创新成果易于应用

B.难于商品化

C.创新周期较长

D.重视长期研发项目

参考答案:

A

解析:

BCD属于技术推动模式的特征。

(四)A—U过程创新模式

该模式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伯纳西(N.Abernathy)和麻省理工学院厄特拜克(JameM.Utterback)提出的。

A—U过程创新模式是从产业层面进行探讨分析的,表现了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在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相互关系。

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组织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

不稳定阶段、过渡阶段、稳定阶段,并与产品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如下图所示:

图6—4A—U过程创新模式

A—U过程创新模式的总体特征表现为:

在产业成长的前期阶段,产品创新比工艺创新活跃,创新成果更多;而在产业成长的后期阶段,则是工艺创新较产品创新更有丰富的成果。

(1)不稳定阶段。

此阶段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呈上升的趋势,但产品创新明显强于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从属于产品创新,这是一个在商业和技术上不断“尝试、纠错”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研究具有探索性,研发经费支出较高,不易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2)过度阶段。

产品创新逐渐减少,而工艺创新则继续呈上升趋势,且超越产品创新,通过“纠错”形成了主导设计。

在主导设计确定后,产品基本稳定,产品创新率也下降,工艺创新取代了产品创新成为了焦点。

在这个阶段,企业市场地位出现分化,不能向市场提供符合主导设计产品的企业被竞争者挤出市场,但是能够围绕主导设计推出有价值的产品企业会赢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3)稳定阶段。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工艺创新较产品创新仍然有优势,产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期。

该阶段创新的重点是以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渐进性的工艺创新。

【真题单选】在A-U过程创新模式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产品创新明显强于工艺创新的阶段称为()。

A.过渡阶段

B.提高阶段

C.不稳定阶段

D.稳定阶段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第六章第一节:

A-U过程创新模式各阶段的特点。

根据题目信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产品创新明显强于工艺创新”,可知为不稳定阶段的特点,故选C。

(五)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

是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型,是一体化模型的理想化发展,除了内部系统整合外,还要与企业以外的其他公司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达到成本的最低化。

(六)国家创新体系

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运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

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任务。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现阶段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

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二是建设科研所与高等教育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

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真题单选题】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者是()。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社会

参考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第六章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故选A。

第二节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评估方法

【考点】技术创新战略(★★★)

(一)技术创新战略的含义与特征

1、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

是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在正确分析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确立的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与做出的重点部署,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

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前者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的重大问题,后者涉及某个组织如企业创新的重大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全、长、层、风)

(1)全局性。

对企业全局性的安排,不仅影响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还会影响其他部门,对企业整体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竞争力发展前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长期性。

不仅影响企业近期效益,而且对长期竞争力、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济效益产生深远影响。

(3)层次性。

不仅有总体性策划,还要有职能策划,不仅有总体的技术发展规划,还要有其他的具体规划。

(4)风险性。

技术创新战略的全局性特点会使战略失误的损失放大,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

1、根据企业所期望的技术竞争地位的不同分类

(1)技术领先战略。

企业致力于在相关技术领域占领领导地位,要在所有竞争者之前,率先采用新技术,并使新产品最早进入市场,成为同行业的“领头羊”,获取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

(2)技术跟随战略。

在领先者的创新获得进展后,学习领先者创造的知识,跟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

2、根据企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分类

(1)进攻型战略

抢先在竞争对手前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来占领市场,以进入新的或者扩大原有的技术领域或市场领域。

该战略的特点:

风险大,但潜在收益大。

(2)防御型战略

往往具有先进的技术,但在技术开发和国际市场上并不领先,未来避免领先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研发成本以及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防御战略,以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来占领市场。

该战略的特点:

低风险,低收益,强调人有我有,人新我好,不求最新,但求最好,稳扎稳打。

(3)切入型战略

也叫游击型战略,企业在某个方面紧跟随领先者,在市场中不断寻找出击的机会,及时从“缝隙”中切入,做好切入面的创新。

该战略要求企业密切关注,分析竞争者的弱项和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有能力推出新的技术来取代现有的主导技术,打破现有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格局,以求充重分市场。

3、根据技术来源的不同分类

(1)自主创新战略

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己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得商业利润,实现预期目标的创新战略。

(2)模仿创新战略

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创新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

(3)合作创新战略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作进行研发,共享技术创新的成功,以达到节约研发投资,缩短开发周期或进入新市场的目的。

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

根据企业所期望的技术竞争地位的不同分类

(1)技术领先战略。

“领头羊”

(2)技术跟随战略

根据企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分类

(1)进攻型战略

特点:

风险大,但潜在收益大。

(2)防御型战略

特点:

低风险,低收益。

(3)切入型战略

也叫游击型战略.

根据技术来源的不同分类

(1)自主创新战略

(2)模仿创新战略

(3)合作创新战略

 

(三)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1、两种战略的基本特征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的基本特征

特征

领先战略

跟随战略

技术来源

自主开发为主

外部引进为主

技术开发重点

产品技术

工艺技术

市场开发

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

开发细分市场或挤占他人市场

投资重点

技术开发,市场开发

生产,销售

2、战略选择的重点考虑因素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考虑的因素

考虑因素

领先战略

跟随战略

优势能力特点

技术开发能力

生产销售能力

风险与收益特点

投资大,风险大

风险小,收益小

领先的持久性

技术越不易复制,后续开发越快,领先的持久性就越好,具备持续开发能力

争取超越领先者

3、领先与跟随战略的选择

我国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跟随战略,但某些领域也可能采取领先战略。

【真题单选题】关于技术领先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技术来源以外部引进为主

B.投资重点是生产和销售

C.市场开发的重点是挤占他人市场

D.技术开发的重点是产品技术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A错误,技术来源以自主研发为主,B错误,投资的重点是随技术开发的发展而逐渐移动的,在开发阶段重心在技术研究开发上,开发成功后移向生产和市场开发上,C错误,市场开发的重点是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

【考点】技术创新决策的评估方法

(一)定量评估方法

1、折现现金流方法

基本步骤:

估计出研发项目以及未来商业化阶段逐年的净现金流量(NCFt);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指标(NPV);根据判断准则,确定项目的取舍。

通常的准则:

如果净现值大于0,即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NCFt=增加的现金收入—当年的投资

增加的现金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在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支出的成本费用)×(1—所得税率)+(之前用于项目投资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递延和无形资产摊销额)×所得税率

如果研发项目的成功使得企业在生产工艺上有所改进,降低了成本,对应的现金收入增加为:

增加的现金收入=(生产过程中现金成本的节省金额)×(1—所得税率)+(之前用于项目投资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递延和无形资产摊销额)×所得税率

净现值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NPV=

2、风险分析

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使用风险条件下的折现现金流分析方法。

(1)敏感性分析

对影响评价指标计算的主要参数,特别是那些难以准确估计或预测的参数,选取多个可能的取值,分别计算指标值,测定这些不确定因素变动时评价指标改变的幅度大小,从而判断投资项目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的承受能力。

对项目的可能结果假设三种状态:

最乐观的情况,最可能的情况,最悲观的情况

(2)概率分析

净现值指标的分布范围以及方差可以用来度量项目的风险大小,该指标值大于0的概率近似表示项目盈利的可能性,其最小值可以衡量项目能够导致的最坏结果。

(二)定性评估法

(1)轮廓图法

首先,确定一组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或评价标准;然后,按照这些标准对每一候选项目的绩效做出定性判断(比如评价为高、中、低)。

将这些定性的评价连接起来,就好像个轮廓图。

优点:

方法简单,易于理解

缺点:

只能提供每个项目的绩效轮廓,不能对每个项目给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

(2)检查清单法

检查项

预期绩效

项目A

项目B

开发成功的可能性

1

1

技术的安全性

0

1

获得专利的可能性

1

0

未来市场盈利性

1

0

总评

3

2

优点:

方法简单,易于理解

缺点:

没有考虑到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仍然比较粗糙。

(3)评分法

又称多属性分析,是对多个定性指标进行比较、判断、评价和排序的方法。

步骤:

①确定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或评价指标

②根据评价标准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每个关键因素或标准的权重,权重总和为1

③综合专家意见对项目的各个因素进行评分,并计算项目所有因素加权评分结果

特点:

①确定项目的评价标准或因素比较灵活

②权重的确定也比较容易和灵活

③评价结果为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便于对项目进行排序比较

④既可以考虑财务指标,又可以考虑非财务指标

⑤简单,易于操作。

缺点:

①结果算出的综合指标的实际意义不明确

②不能提供和比较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③不同的因素或评判标准之间可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互相不独立,因而导致对同一方面因素的重复性考虑。

④权重确定或评分过程中的主观性比较大。

(4)动态排序列表法

可以对不同的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比较和排序,该方法克服了单独使用一种指标对项目优先权排序的缺点,同时对多个定量或定性指标进行排序,但是又不像评分法那样复杂和耗时。

对每个项目分别按照不同的单一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然后将同一项目按不同指标排序的序号进行算术平均,得到项目的排序分值。

例如,某电信设备供应商在对新产品项目进行评价时考虑了四个方面的因素:

①项目的战略重要性

②项目未来预期收益的净现值NPV

③项目的预期内部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