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8684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docx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1

4.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测控3(人教版必修2)

基础巩固

1.新中国建立时,国家财政面临严重的困难,其原因不包括(  )

A.美国等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B.财政开支、建设投资和解放战争的巨大军费

C.中外反动势力的掠夺和长期的战争破坏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继续存在与发展

解析:

建国初期,迫切解决的问题不是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而是恢复经济。

答案:

D

2.下列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C.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解析:

“一五”计划是1953年制定的,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是在1952年底完成的。

答案:

D

3.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解析:

正确的理论必须是客观实际的真正反映,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答案:

B

4.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调整的是(  )

A.产品供销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

C.国民经济发展比例D.国民经济发展程度

解析:

由于“左”倾错误的指导,1958年党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所以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是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

答案:

C

5.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②八大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④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1958年总路线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属于正确的思想;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不属于探索社会主义时期。

答案:

D

综合应用

6.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  )

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C.生产技术的改造D.生产方式的改造

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

答案:

B

7.《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

这一现象发生于(  )

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解析:

解题关键是掌握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时间。

本题所引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时“左”倾错误的表现之一——浮夸风盛行。

答案:

B

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解析:

本题在熟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这三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是搞“一平二调”。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

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完成:

(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2)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要求分类提炼有效信息,并概括说明问题。

试题对于概括的要求不是从现象到现象,而是从理论上限定了概括的角度,根据理论概念的内涵归纳历史现象,辨析历史事实的本质。

参考答案:

(1)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形式:

“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危害: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是造成三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训: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夯基达标

1.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建设的重点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解析: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答案:

C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解析:

本题要针对“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的意义去思考。

B项在时间上不合题意,C项说法不合史实,D项不是针对题干的正确判断。

答案:

A

3.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实现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

D.实现三大改造的完成

解析:

中共八大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即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答案:

B

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②③

解析:

②是在“一五”计划中提出的,④是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

答案:

A

5.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是(  )

A.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实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集中力量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解析:

A、C、D三项为一五计划的内容,故不选。

答案:

B

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解析:

注意归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同点。

答案:

C

7.“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解析:

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注意材料中“炼铁”以及20世纪50年代末这两条信息,便可判断出该事件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再进一步思考其主要原因。

答案:

C

8.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的“调整”主要是指(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解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看,“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本来,好、省是限制多、快的。

好者,就是质量好;省者,就是少用钱;多者,就是多办事;快者,也是多办事。

这个口号本身就了限制了它自己。

因为有好省,既要质量好,又要少用钱,那个不切实际的多,不切实际的快,就不可能了。

我们讲的是实事求是的合乎实际的多、快、好、省,不是主观主义的多、快、好、省。

材料二: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材料三: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用最高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如果不要求高速度,当然没有什么多快好省的问题;那样,也就不需要鼓足干劲,也就无所谓力争上游了。

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强调什么问题?

与党的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强调什么?

忽视了什么问题?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及原因。

(4)据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变化,具体分析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有何缺陷?

解析:

(1)、

(2)、(3)问注意分析归纳材料;(4)问注意辩证地分析。

参考答案:

(1)要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强调多、快与好、省之间的制约关系。

是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继续。

(2)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夸大了生产关系的影响。

忽视了现实条件。

(3)因果关系。

因为片面强调人的作用,所以认为高速度是可能的。

(4)“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没有错,但必须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因此导致对总路线的宣传首先是高速度,导致总路线不够实事求是。

10.仔细观察辨认下列图片:

图1 土高炉炼钢

图2 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

图3 夸张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图4 大庆油田

请回答:

(1)前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

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

(2)图4中的油田建成于什么时间?

这一事件与上述运动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为什么?

(3)请结合上述四图对该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作一简要评价。

解析:

根据图片判断是什么运动,根据运动名称和所学历史知识概括特点。

对社会主义情况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地进行。

参考答案:

(1)“大跃进”运动

特点:

以钢为纲,全面发展;盲目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大搞“高指标”“浮夸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2)20世纪60年代初

无必然联系。

因为大庆油田建设时,“大跃进”运动已基本停止,它的建成主要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3)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时期,虽然出现了像“大跃进”这样的严重失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应该看到一方面在探索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总体上还是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成就不是失误的结果,恰恰相反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克服失误取得的,如果没有这些失误,成就将会更加巨大。

走近高考

11.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950年时被富农地主占有的土地到1954年大部分转移到了贫农中农手中,这也就意味着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废除了。

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

B

12.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解析:

严重的“左”倾错误是导致三年困难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13.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能耗

解析:

考查对“大跃进”中经济“左”倾错误的理解。

依此判断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14.1957~1966年是我国“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解析:

1957~1966年,由于中共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又加上“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上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所以B项错误;C项是“文化大革命”;D项主要表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届人大通过《中共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A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解析: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

根据总路线要求,“一五”计划的任务是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和开始三大改造。

理解“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关系有利于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的第二问是个难点,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由材料中的“前所未有的壮举”和引用数据可知措施之一就是集中财力大规模投入;由“一五”计划的特点和材料中“工业是重点”可知措施之二是优先发展钢铁、汽车等重工业;由本题的宏观立意和“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知措施之三是重点建设东北地区;由措施之二和措施之三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可知措施之四是利用苏联援助。

如果

(1)问第二问中的措施没有答出“重点建设东北地区”,从

(2)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也应该知道措施应当包括这一点。

重点建设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因素、资源因素。

历史原因是因为东北地区近代受俄、日侵略时间较长,重工业较为发达。

俄日在侵略中客观上留下了一些工业基础;地理位置因素是因为东北与苏联、朝鲜、蒙古相邻,相对安全和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资源因素是指东北煤铁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建设。

参考答案:

(1)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措施:

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利用苏联帮助,建立钢铁、汽车、重型机器等重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东北地区。

(2)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