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804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docx

高一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检测题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选择题

1.(2011·泰州中学高三期中考)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

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

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

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B.“文化大革命”冲击

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D.“大跃进”运动开展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文革期间(1966—1976)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和失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就是失误的典型例子。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直至1983年中央才决定撤销)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文革”动乱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文革期间,大跃进运动已经结束,所以D不符题意。

2.(2011·赣州十一县高三期中联考)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

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

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解析】C本题较简单,考查了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有关史实。

1958年我党错误发动“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

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本题选C项(选项中“人民公社”应改为“大跃进”)。

ABC三项与图片信息不符。

3.

(2011·北京高三起点考试)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B.人民公社会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解析】A抿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在1957~1960年,工业生产总值急剧增长,农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工农业比例产重失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l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故选A。

4.(2011·信宜高三摸底考)《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Www.ks5u.com

A.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B.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

【解析】B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关说法是极端错误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这一史实,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反驳。

5.(2011·广东六校高三二联)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胡锦涛所说的党的基本理论不包括()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理论

D.“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

【解析】C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是1961年提出来的,其提出来的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错误。

时间上与题干不符。

6.(2011·广东六校高三二联)下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钢产量

原煤产量

发电量

机床

产量

食品加工

纺织

粮食

产量

棉花

产量

年增

长率

60%

19.70%

35.20%

354%

8.70%

7.50%

3.70%

4.70%

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解析】A本题考察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从上表中,钢产量、机床产量属于重工业的产业,而食品加工、纺织业、棉花产业等属于轻工业,因此选A项。

一五计划是指1953年至1957年,武汉钢铁公司1958年成立,但应是鞍山公铁公司属于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D项从材料的表格中看不出来。

7.(2011·宁波效实中学高三期中考)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解析】A1953年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在这期间建立起来。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题BCD三项说法与事实不符,选A项。

8.(2011·山东实验中学一测)图中所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于清末和1949年的两次大发展均得益于()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科技的进步

D.“实业救国”的思潮

【解析】A从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次民资的大发展一个是在一战期间,一个是在建国初期,结合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前者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同时新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9.(2011·湛江一中高三10月测试)“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气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B歌谣所歌颂的成果是在1957年建成或取得的。

1957年过渡时期已经结束,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底——1966)。

10.(2011·广东五校高三二联)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解析】C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952年,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只占26.6%,重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毛泽东同志针对这种情况形象地说出材料中的一段话。

从1953年起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A项土改始于1950年,在全国新解放区展开;BD两项在1958年发动,反映了党和国家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在实际探索过程中,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故选C项。

11.(2011·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B.反保守又反冒进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开展大跃进运动

【解析】C题干表格反映的信息是新中国建国初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对这种情况,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12.(2011·广州海珠高三综合测试一)下表3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

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为解决表中这种现状,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表3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实行改革开放

【解析】A1950年两个数据的比较,使得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13.(2011·安徽省百校论坛一联)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祸”指的是()

A.长期战争的破坏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解析】C 1958年开始,我党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经济建设上犯了“左”倾错误,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

14.(2011·北京日坛中学高三摸底考)“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党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解析】D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C、D项。

15.(2011·兖州高三一模)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解析】D此题考查对建国后初期经济政策的理解。

根据图示反映的是1954年,A和C项是在1958年,故应排除;B项是在1956年,故应排除。

16.(2011·南昌一中高三月考)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B.多快好省C.综合平衡D.以粮为纲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重严重失调,1960年冬开始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中重点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17.(2011·温州高三八校联考)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①“革命委员会”的广泛建立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④“一五”计划的实行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④

【解析】B本题考查时代背景。

题目给出了信息1956年。

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期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革命委员会”是1966年。

二、主观题

18.(2011·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三)(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诸多因素。

(4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政府税重、徭役繁重;人事疾病重大、人情往来;自然因素水旱灾害;商人盘剥等方面考虑。

答案:

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

(任答4点,共4分)

(2)举两例说明封建国家是如何关注这一阶层存在的,并据材料二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4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对稳定农业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及出发点的理解。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政策是重农抑商、措施是抑制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

第二问可以从政治上长治久安稳定政权,经济上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重农抑商、抑制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

(任答2点,共2分)

原因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封建社会经济内在矛盾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封建社会阶级关系上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政治对立,在经济上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地主阶级必然通过土地兼并破坏自耕农经济,而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有依赖于自耕农经济的存在,所以封建社会形成这一对深刻的矛盾是源于经济基础。

答案:

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自耕农的存在,但是封建政府的剥削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又不断破坏自耕农经济,形成封建社会一对深刻的矛盾。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史上的中国和英国结束小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4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英小农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和所学史实中国是通过建国后的953~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结束农民土地私有制,此举在经济上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英国则是通过16世纪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自耕农逐渐在英国消失。

经济上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答案:

中国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16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使自耕农逐渐在英国消失。

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