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502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精析详解.docx

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精析详解

2016年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本卷共11题,题号起讫7~13、26~29,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Fe—56Cu—64Ag—108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宙星体、地球内部都处于高压状态,探究“高压下钠和锂单质金属→绝缘体转变”现象的本质、理解处于高压状态下一些物质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为研究星体和地球内部构造提供理论支持

B.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应当分开处理。

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吹脱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等,其中前三种属于化学处理方法

C.新型炸药——C4塑胶炸药得名于其空间网状延展结构的每个结构基元含有4个碳原子,由于该炸药成体时无需包裹金属外壳及添加金属芯件,因此能轻易躲过普通X光安全检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D.建筑领域常使用的黏土、石英、白垩石和多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的硅藻土、硅胶均不属于硅酸盐材料的范畴

8.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物质的量之比为1:

6的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时,可先将样品溶解,然后加热至表面出现晶膜后冷却,过滤得到硝酸钾晶体;将母液加热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后,用余热蒸干,得氯化钠晶体

B.在“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实验时须先将用于实验的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稀NaOH和稀HCl溶液置于相同温度(一般为25℃)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C.在电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碳电极,实验室一般采用多孔碳棒作为碳电极。

有些电化学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可以自由填充在多孔碳棒的疏松空隙中,从而降低反应池的极性,提高电流效率

D.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物质的颜色可能会与其理论颜色有一定的偏差,如通过Cu和浓HNO3反应制得的Cu(NO3)2溶液中因溶有少量NO2而显黄色,苯酚因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显粉红色

化学老师的话:

“如果你遇到一个普通话二级乙等的老教师,你三年的化学课会非常有趣”1-7

9.自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实验中证实了反粒子的存在之后,反物质领域一直成为科学家致力研究的一个重点。

“反物质”理论提出:

每一种粒子都有一个和它的质量、寿命、自旋严格相等,而电性相反的反粒子。

著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曾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说:

存在着一个“反物质”的世界。

右下表为“反物质”的世界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X、Y、W、Z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X

Y

Z

W

A

T

B

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变化趋势相反

B.Y、Z、B、W、A元素性质均较为活泼,但其中的某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仍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工业上电解A的钠盐溶液可以得到多种产物,为防止产物互相反应常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

(蒽)和

(菲)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因1H-NMR谱(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比例均为2:

2:

1,故不能用1H-NMR谱鉴别它们

B.一般不能使用过酸的洗涤剂洗涤棉织品和丝织品,不能使用过碱的洗涤剂洗涤氨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腈纶(聚丙烯腈)等合成纤维制品

C.异黄酮类物质

和酚类物质

是具有生理活性的雌激素,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能与钠单质和碳酸钠反应,且均含三种具有特殊活性的官能团(本题中醇羟基和酚羟基视为性质不同的官能团)

D.一定条件下将总质量相等的CH3OH、CH3COOH混合物或HCOOH、HOCOOCH2OH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全部产物通入足量过氧化钠层,过氧化钠层增加的质量之比为23:

15

11.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实际测量中常用的银电量计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H++NO3-+e-=NO2↑+H2O

B.已知每摩尔电子的电量为96500C,若反应进行10分钟,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值为108.0mg,则电解过程中的平均电流约为9.65A

C.若要测定电解精炼铜时通过的电量,可将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精铜电极相连

D.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

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低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老师的话:

“没有声音比你的化学老师念课件的还要再动人了。

”2-7

A.1mol·L-1NaHA溶液中一定存在:

c(Na+)=c(H2A)+c(HA-)+c(A2-)

化学式

电离常数

CH3COOH

Ka=1.76×10-5

H2SO3

=1.54×10-2

=1.02×10-7

HF

Ka=6.03×10-4

化学式

电离常数

CH3COOH

Ka=1.76×10-5

H2SO3

=1.54×10-2

=1.02×10-7

HF

Ka=6.03×10-4

B.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中:

c(Na+)>c(CH3COO-)>c(H+)>c(OH-)

化学式

电离常数

CH3COOH

Ka=1.76×10-5

H2SO3

=1.54×10-2

=1.02×10-7

HF

Ka=6.03×10-4

化学式

电离常数

CH3COOH

Ka=1.76×10-5

H2SO3

=1.54×10-2

=1.02×10-7

HF

Ka=6.03×10-4

C.pH均等于3的醋酸与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变大

D.已知某温度下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右表: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F、Na2SO3、NaHSO3水溶液,溶液中离子总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Na2SO3<CH3COONa<NaF<NaHSO3

13.纳米CdSe(硒化镉)可用作光学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由Na2SO3和Se反应生成Na2SeSO3(硒代硫酸钠);再由CdCl2形成的配合物与Na2SeSO3反应制得CdSe纳米颗粒。

流程图如下:

已知:

①纳米颗粒通常指平均粒径为1~100nm的粒子

②CdSe纳米颗粒的大小影响会其发光性质。

在一定配位剂浓度下,避光加热步骤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如左图所示;某温度下配位剂浓度对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分离提纯CdSe时一般向溶液中加入丙酮,以增强溶剂极性,有利于CeSe的沉淀,提高收率。

B.一般可用NaOH调节Na2SeSO3溶液的pH值,在此过程中会有HSe-和HSO3-生成。

C.该纳米颗粒不能使用常压过滤或者减压过滤分离,因为其易在滤纸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而厚实的膜,阻碍溶剂的通过。

化学老师的话:

“有一种酸叫次硫酸,有一种烷叫笨烷。

”3-7

D.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得到不同发光性质的CdSe纳米颗粒;且若要在60℃得到3.0 nm的CdSe纳米颗粒,可尝试降低配位剂浓度的方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题,共58分

26.(10分)高分子材料PET聚酯树脂和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是,④的反应类型是。

(2)PMMA的结构简式是。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⑥为酯化反应b.B和D互为同系物c.D的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高

d.等量的G分别与足量Na、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之比为2:

1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I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a.具有I的所有官能团 b.能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c.含有3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27.(18分)I.(6分)今年3月,Google公司研发的智能计算机AlphaGo以四比一的战绩完胜世界棋王李世石。

AlphaGo的制造工艺中涉及很多化学知识:

(1)AlphaGo的核心——中央处理器(CPU)的主要成分是高纯硅单晶。

在提纯粗硅的流程中硅元素被还原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phaGo集成电路板的印刷过程中常利用的离子反应为。

(3)AlphaGo的金属外壳主要成分是铝合金,合金中的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十分稳定的原因有(填字母序号)。

化学老师的话:

“你的化学老师爱吃烤鸡,你知道吗?

”4-7

a.铝不与空气中的O2、H2O等物质反应

b.铝金属的表面存在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c.铝合金中可能掺有一些活泼金属,如Mg-Al合金

化学式

电离常数

CH3COOH

Ka=1.76×10-5

H2SO3

=1.54×10-2

=1.02×10-7

HF

Ka=6.03×10-4

II.(12分)常见的一元弱碱Q在强碱性条件下可分解产生三种物质X、Y、Z,且这三种物质摩尔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X)

Q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

碱性条件下Q可将Fe(OH)2氧化为Fe(OH)3,同时产生物质X;而在酸性条件下,16.5g的Q可以与等物质的量的AgBr恰好反应产生类似于银镜反应的现象,得到54g固体M,同时产生物质Y和标况下体积为5.6L的气体Z。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气体Z的结构式为,物质Q的化学式为。

(3分)

(5)碱性条件下物质Q和Fe(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分)

(6)物质Q常由通过电解反应产生的活性氢[H]还原某常见氧化性酸得到,请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2分)

例如:

活性氢[H]还原乙酸的方程式可记为:

CH3COOH+4[H]→CH3H2OH+H2O

(7)16.5g物质Q和过量AgBr反应产生108g固体M,反应产物除Z以外,其余均与等物质的量的AgBr的反应相同。

由此可以推测物质Q和过量AgBr反应产生了气体(填化学式)替代Z,请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设计实验区别Z和上述气体同时说明实验原理:

(5分)

28.(15分)肌红蛋白(Mb)与血红蛋白(Hb)的主要功能为输送氧气与排出二氧化碳。

肌红蛋白(Mb)可以与小分子X(如氧气或一氧化碳)结合。

反应方程式:

  Mb(aq)+X(g)⇌MbX(aq)  

(1)在常温下,肌红蛋白与CO 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CO)远大于与O2结合的平衡常数K(O2),下列哪个图最能代表结合率(f)与此两种气体压力(p)的关系 。

(2分)

(2)①通常用p 表示分子X 的压力,p0表示标准状态大气压。

若X 分子的平衡浓度为

,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请用p、p0和K 表示吸附小分子的肌红蛋白(MbX)占总肌红蛋白的比例。

(3分)     

化学老师的话:

“SeiLuGo!

”5-7

②下图表示37℃下反应“Mb(aq)+O2(g)⇌MbO2(aq)”肌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度(α)与氧分压p(O2)的关系,p0取101kPa。

据图可以计算出37℃时上述反应的正反应平衡常数Kp=。

(3分)

(3)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同样能吸附O2、CO2和H+,相关反应的方程式及其反应热是:

I.Hb(aq)+H+(aq)⇌HbH+(aq)ΔH1

II.HbH+(aq)+O2(g)⇌HbO2(aq)+H+(aq)ΔH2

III.Hb(aq)+O2(g)⇌HbO2(aq);ΔH3

IV.HbO2(aq)+H+(aq)+CO2(g)⇌Hb(H+)CO2(aq)+O2(g)ΔH4

①△H3=(用ΔH1、ΔH2表示)

②若较低温下反应Ⅳ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ΔH40,ΔS0(填“>”、“<”或“=”)。

(3分)

(4)科学家现已研制出人工合成的二氧化碳载体。

在A、B两只大小相同、内置CO2传感器的恒温密闭气箱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碳载体,其中A箱中的二氧化碳载体上附着运载酶。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同时向两箱中快速充入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Mb(aq)+CO2(g)⇌MbCO2(aq)ΔH<0”。

图I绘制出了一种可能的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请在备用图II、III中再画出两种属于不同情况的且可能存在的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4分)

图I备用图II备用图III

29.(15分)“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

近来,尿素化肥“金坷垃”在互联网上爆红。

红星中学的化学实验小组成员想通过“凯氏定氮法”实验测定化肥“金坷垃”中的实际尿素含量,已检验它是否确实有网上所说的神奇功效。

化学老师的话:

“颜值高不高,照下镜子就知道了。

”6-7

实验流程如下:

步骤:

①取10.00g“金坷垃”尿素[CO(NH2)2]化肥溶于水,定容至100mL;

②在烧杯中加入10.00mL步骤①中得到的金坷垃水溶液和辅助试剂,加热充分反应;

③将反应液转移到大试管中;

④按如下装置用水蒸气将NH3吹出,并用H3BO3溶液吸收(加热装置未画出);

⑤取下锥形瓶,滴加指示剂,用0.2500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

⑥重复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样品和辅助试剂

消耗盐酸体积(mL)

1

10.00mL溶液、0.2g催化剂、20mL浓硫酸

33.45

2

10.00mL溶液、0.2g催化剂、20mL浓硫酸

33.90

3

10.00mL溶液、0.2g催化剂、20mL浓硫酸

33.50

4

x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NH4)2B4O7重新转化为H3B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分)

(2)步骤③的实验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长导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编号为4的实验应加入的样品和辅助试剂为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3分)。

(4)通过计算可得“金坷垃”化肥中的氮含量为____________克/每千克化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要求化简)。

我国农业用尿素的标准为:

级别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总尿素含量%≥

46.4

46.2

46.0

化学老师的话:

“以前人教版的时候……我们小时候……”7-7

总尿素含量低于46.0%的为不合格品。

若x=2.77,则根据上述测定,可以确定“金坷垃”尿素化肥属于________级别。

(3分)

2016年浙江省名校联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参考答案和解析

命题宗旨:

紧扣课本,适当拓展;重视思路,兼顾计算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D

C

D

D

7.C。

【解析】若C4炸弹为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则其熔点很高、很难爆炸,实际上它是以C4为单元的分子晶体,故C错误。

【命题思路】本题立足课本、兼顾实事,考察学生的化学素养和逻辑能力。

选项A要求学生对现代化学理论研究给予一定的关注,对新现象具备一定的探索、类比能力;选项B重在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选项C要求学生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新物质的用途,考察学生对晶体结构及其特点的敏感程度;选项D考察学生的知识广度,又不超出知识范围,选支中给出的5种物质在模拟题中均有出现。

本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为5.2,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8.A。

【解析】B项无需混合至相同温度,其温度的变化量可用T3-(T1+T2)/2计算,其中测量记录盐酸温度为T1,氢氧化钠温度为T2,反应的最高温度为T3;C项无中生有,多孔电极的作用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D项Cu(NO3)2溶液中因溶有少量NO2而显绿色。

【命题思路】本题立足课本,全面考察学生对课本实验内容的关注和掌握。

选项A对课本说法改编,课本中提到的除杂方法是先趁热过滤出NaCl、再冷却结晶得到KNO3,但注意前提条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隐含条件是氯化钠的量较多,而题中给出的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

6,隐含条件是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采取常规的先结晶硝酸钾,再结晶氯化钠的方法,要求学生对课本实验方法的充分了解和理解;选项B的考察内容完全来自课本实验“中和热的测定”,但此说法极易使学生与生物中的实验“探究酶活性和温度关系”混淆;选项C的考察点来自《化学反应原理》一书“碳锌原电池”模型,课本中提到多孔碳电极,要求学生对此具有深入的理解;选项D侧重于对教师演示实验关注和记录的考察,根据实验现象即可判定正误。

本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5.4,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9.B。

【解析】该题目的前提是在一个反物质的世界中,粒子的电性改变不影响其化学性质,可按正常元素周期表规律解题。

B项,B-Br的电负性强于W-S,从Br2氧化SO32-可以推出,故B错误。

本题极易错选C项,因反物质世界中氢离子、钠离子带负电,故应使用阴离子交换膜,C项正确。

【命题思路】此题高度模仿2015年浙江省理综化学部分第9题,但难度增大。

本题设置“反物质”这一障碍,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分析和化归转化条件。

本题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6.8。

10.D。

【解析】A项两者虽不同环境氢原子的种类、比例均相同,但其1H-NMR谱出现峰值的波长(横坐标)不同,可以区别两者;B项腈纶(聚丙烯腈)为加聚反应产物,酸碱性不会影响它的结构,故可以用碱性洗涤剂洗涤;C项中的酚类物质只有两种官能团。

【命题思路】本题考察学生的化学能力和技巧。

选项A改编于2014年浙江省理综化学选择第10题,原题中的两种物质为乙酸丙酯和丙酸乙酯,此选支换汤不换药,考察学生对旧题的理解程度;选项B考察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聚合方式的理解;选项C考察学生对复杂有机物的简单识别和对官能团概念的掌握;选项D则非常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解答此选项切不可想当然。

此题难度很大,难度系数4.8,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11.C。

【解析】A项Ag的得电子能力强于硝酸根,铂棒上发生Ag++e-=Ag反应;B项计算可得平均电流约为0.16A;D项测量结果会偏高。

【命题思路】此题改编自模拟题。

A、C、D选项经过简单改编,选项B则结合简单的物理学知识,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

此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7.0。

12.D。

【解析】A项NaHA可能为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中可能不存在H2A;B项根据电荷守恒应为c(Na+)<c(CH3COO-);C项缓冲体系中溶液pH值保持恒定。

【命题思路】此题改编自模拟题。

A、B、C项相同,D项将溶液pH改换成离子总数,难度稍增。

此题考察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和对缓冲体系的简单了解。

此题较为简单,难度系数9.0。

13.D。

【解析】CdSe是强极性物质,在水溶液中加入丙酮是为了降低溶剂极性,利于CdSe析出,A错误;硒代硫酸钠中硒为-2价,硫为+6价,故加入氢氧化钠后有HSe-和SO42-生成,B错误;不能使用常压或减压过滤的原因是纳米颗粒易透过滤纸,故C错误。

D项通过读图分析正确。

【命题思路】此题改编自2015年10月选考化学加试题,将综合题改编为选择题,剔除抽滤等超纲内容,难度有所下降。

A项考察对晶体析出条件的掌握和物质极性的判断;B项考察学生对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和从硫代硫酸钠而来的化合价类推能力;C项考察学生对滤纸过滤原理的考察;D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比较能力。

此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7.5。

26.(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2H4Br2(1分),缩聚反应(1分)

(2)

Cu

(3)2CH3CHOHCH3+O2→2CH3COCH3+2H2O

(4)c(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5)HCOOCH=C(CH3)2

【命题思路】此题改编自一道模拟试题。

原题中多次考察信息材料酯缩合的内容,如书写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导致花费过多的时间,有超纲之嫌。

改编时加大对课本知识的考察,降低拓展内容的难度,仅要求判断酯缩合形成高聚物的反应类型。

改编后同时加大第(4)题d项的迷惑性,去除原题第(5)题中的“一种”限定条件,使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27.(1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I.

(1)SiCl4+2H2=Si+4HCl

(2)Cu+2Fe3+=2Fe2++Cu2+(3)bc(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II.(4)N≡N(1分)、NH2OH(写成NH3O此处不给分,但贯彻不重复扣分原则,以下小题方程式中将NH2OH写成NH3O不再重复扣分)

(5)NH2OH+H2O+2Fe(OH)2=NH3↑+2Fe(OH)3(箭头未标不扣分,下同)

(6)HNO3+6[H]=NH2OH↓+2H2O

(7)N2O(1分)2NH2OH+4AgBr=4Ag↓+N2O↑+4HBr+H2O

①N2O助燃,可产生与氧气类似的助燃效果,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能复燃的为N2O,不能复燃的为N2;②N2O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可将两种气体分别做以水为溶剂的喷泉实验,能产生喷泉的为N2O,不能产生喷泉的为N2;③N2O有香甜的气味,而N2无色无味,可通过取少量气体进行嗅闻的方法鉴别(写出上述任意一种方法即可,其他方法若合理可酌情给分,实验原理1分,实验方案1分;实验方法③因危险性较大,仅得实验原理分)

【命题思路】此题背景新颖,综合考察学生对Si、Fe、Cu、Al、N等元素性质的掌握。

题组I重基础,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来自于课本,兼顾考察金属锈蚀的原理;题组II推断的物质常见且性质丰富,推断条件充足且设置巧妙,深入考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以及配平技巧;实验设计题思维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28.(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画图题每幅图2分)

(1)C

(2)①

(3分)②2.00(3分)

(3)①ΔH1+ΔH2(1分)②<(1分);<(1分)

(4)①

、②

(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第(4)题解析】题中所绘的图为温度极高条件下,酶失去活性,A、B的反应速率几乎相同且速率极快,反应时间小于t,但反应限度较小;图①表示适宜温度下的反应图,酶活性较强,明显体现A、B反应速率差异,反应时间接近t,反应限度适中;图②表示低温下的反应图,酶活性很弱,反应速率很慢,反应时间大于t,但反应限度很大

【命题思路】本题的命题灵感来源于第28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

此题考察化学反应原理的载体一改工业合成的惯例,采用人体中气体分子与蛋白结合的平衡模型,非常新颖。

本题的思维含量很高,计算量也不小,特别是第

(2)题要求对平衡常数的运算式熟练掌握,并且引入平衡分压概念,适当拓展;第(5)题考察学生分类讨论、全面思考的能力。

此题难度很大,区分度很高。

29.(15分,除标注外每空3分)

(1)(NH4)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