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乡名人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60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家乡名人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寻找家乡名人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寻找家乡名人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寻找家乡名人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寻找家乡名人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寻找家乡名人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找家乡名人0.docx

《寻找家乡名人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家乡名人0.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寻找家乡名人0.docx

寻找家乡名人0

寻找家乡名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厦门诗坂中学陈苑然

  我今天说课的课型是语文活动课,活动内容《寻找家乡的名人——地方人物研究活动》。

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以及说教学反馈五部分。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现行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的第四个语文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

学生学好了语文,也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

新大纲也提出来: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生动活泼开展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

  2、德育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本次活动的德育教育目标,具有隐性教育价值。

  除了写作这个显形的教育价值,我想,在本次活动中,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已不只是口号的问题,因为学生采访的对象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贡献的人,因此,素材是立体的,教育是深刻的。

  3、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关键点

  知识结构:

  初三年学生已经了解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特别是人物的描写方法,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物般到作文上来,具有特殊的意义。

  重点:

  

(1)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确定采访对象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能力,而组织采访,撰写人物报告即是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2)提高综合应用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并能使真实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筛选后的信息应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学生能写出复杂的记叙文。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不论是课内的讨论报告会,还是课外的采访活动,我都把《课程标准》提出的“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作为重点来抓。

  难点:

  学生大语文观的转变、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的基本理念的确立是本课题的难点。

  我带了三年的学生,现在还有部分认为书本是他唯一的教材,小学那倒背如流的范文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认为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多看作文选,所以我还要继续转化这些学生的错误观念。

  关键点:

  本次活动关键的一点就是迈出采访的第一步,如果没有采访,也就没有本次活动的下文。

当然,要保证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充分的预见性,全面估计学生主观上的思想束缚点和客观上行动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在这方面加强了,将会弥补农村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生活时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采访对象也最具感染力。

因此,我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这主要用于第一课时的采访前的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时候要确定采访的对象、时间、地点以及各自的分工。

因此,课堂上马上激起A、B、c各层次同学的兴趣。

学生也真正感觉,语文课就在我们的周围,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对话法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撰写出人物研究报告后,师生召开人物研究报告会,主要采用人物平等对话法,针对不同学生多次引导启发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这个对话不但有师生对话,而且有生生对话。

真正体现了课堂的民主。

  3、使用多媒体教学

  为给学生有个更直观的感受,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在作品及人物肖像上,配以爱国主义音乐,有利于广大同学在屏幕上直接看到人物,有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在音乐的作用下,激发爱国热情。

  三、说学法

  农村学生的有利之处在于有较为广阔深厚的邻里关系,这是本次活动的优势,但社交能力和其他语文综合能力却需要教师较多的鼓励和安排。

  1、实践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动”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动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就能解决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学生应该掌握这种方法,而且要接受这种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合作探讨,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要求学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群体采访要分工合作,各显其能,一方面又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挖掘探究大人物的思想品质。

如A层次和c层次同学可以一起创作。

  3、交流法

  在报告会上,学生应善于在对话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内心独到的感受表达出来。

新课程最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四、说程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一小学毕业的同学坐在一起,以方便课堂上同村讨论。

  一、)导入(5′)

  家乡里也有名人,人们经常在茶余饭后、笑谈之间,为他立传,我们称他为名人。

  二、)名人搜索(15′)

  1、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2、学生发言,教师归纳、补充()

  优秀工作者:

张校长(学生注:

刚荣升为校长,实为名人)

  海内外学子:

朱金华(美)、一中学子

  先进企业家:

陈清水、陈青山

  革命前辈:

陈城志、陈公亮、陈光面

  爱国华侨:

陈六选

  三、)寻访准备(20′)

  1、鼓励的话:

未来的记者

  2、访前准备:

()

  确定对象;约定时间和地点:

提前;分工:

泡茶、提问、记录、录音、照相;器材:

录音机、照相机;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自己、家庭

  3、讨论组讨论,完成寻访准备:

  师注意了解、关心与帮助

  4、生介绍准备情况

  生透露情况(目的:

方法介绍)

  师鼓励还未准备好者

  作业:

(1′)

  1、记者行动2、撰写人物研究报告(不同记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撰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外进行采访活动、撰写人物报告;2、教师选出优秀人物报告;3、召开“家乡名人研究报告会”,课堂桌椅围成圈,教师和名记者居中

  活动过程:

  一、)榜上有名(5′)

  公布写得好的同学的名单(数量多,以资鼓励),缓和会场气氛

  二、)介绍作品及作品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出名人的思想品质,同时激发观众提问。

(:

作品、音乐、人物特写)

  作品一:

访陈光面(18′)师逐步引出以下问题,作者可能会这样回答。

  1、采访他,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你有没有哪些优势?

  2、能不能谈谈你的采访过程?

  3、你是怎样想到要采访他的?

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共产党员。

具有爱祖国、爱人民,助人为乐的精神。

  2、有哪些事迹令你感动?

  5、解放前这样,解放后他是不是仍为国家、为人民着想呢?

  解放前,他为革命出生入死,解放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仍然为周围的百姓服务着。

村中有什么大小事,有什么红白事,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踪影。

  6、除了在文中你对他所写的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想向大家补充的?

  其实,他的事迹还不只这些,而且他将来还会做许多为人所知和不为人知的有益的事来。

现在,他的老伴久卧在床,他一方面要照料老伴,一方面还要继续处理一些村里的事。

  7、他的事迹,对于我们中学生有何启迪?

  胸怀祖国,助人为乐,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一心只为了他自己,那活着也没什么意义。

  8、经过这次采访,你得到了哪些经验?

有哪些话还要告诉大家?

  我们走出去,发现外面还有一个世界,还有一本教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