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695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题报告 赖燕文文档格式.docx

学号

07408051

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年级

07级

论文题目

□教师推荐题目□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实验教学

题目类别

微生物学

指导教师

徐小雄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1、选题目的

从西岛内港沉积物中分离出放线菌。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放线菌因其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放线菌最早由Cohn自人泪腺感染病灶中分离到1株丝状病原菌——链丝菌(Streptothrix)而发现的。

由于大多数放线菌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19世纪前人们曾将其归入真菌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逐渐深入,才将放线菌列于细菌中[1]。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放线菌被发现,现在放线菌作为一个独立的门存在。

目前,放线菌包含10个亚目40个科,约100多个属。

研究不同地域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有利于完善放线菌的研究信息。

2.2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放线菌是一种能产生多种有益代谢产物且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菌种,放线菌及其有益代谢产物的研发与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近二十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陆上药用资源(如药用植物)的不断开发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陆上资源中发现新代谢物的可能性日趋减少,人们将目光转向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的海洋,蕴涵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洋的特殊环境也使海洋放线菌有其不同于陆地放线菌的研究价值。

对近海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分离,是放线菌研究的基础。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海洋放线菌主要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s)、小单抱菌属(MicromonosPora)以及红球菌扭hodococcus)、诺卡氏菌(Nocardia)、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tes)等稀有属种[2],主要分布在海底沉积物、海洋生物表面以及海水中。

最早报道成功分离海洋放线菌的例子为1975年日本东京大学微生物所Okami小组从相模海湾(SagamiBay)沉积物中分离出能产抗生素的钦氏菌属放线菌Chainiapur-purogenaSS-228[3]。

1976~1982年间该小组先后从该海湾附近的海洋沉积物中发现了产除疟霉素族抗生素的StreptomycesgriseusSS-20[4],产天神霉素的streptomycestenjinmariensisSS-939[5],产胞外多糖Marinactan的Flavobacteri-umuliginosumMP-55[6]。

此后,海洋放线菌的多样性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重视。

1991年,Jensen等[7]在巴哈马的15个海岛近海沉积物中分离到289个放线菌菌落,其中283个属于游动放线菌和链霉菌这两个属。

2002年,Mincer等[8]从3个不同的海洋沉积物系统中都分离到了MAR1这种对多种病原菌显示出抗菌作用的新放线菌类群,并证明了该放线菌在海洋中分布广泛。

2004年,Sabry等从埃及AbuQir湾的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浅褐到亮黄色气生菌丝、棕色基质菌丝的放线菌菌株SNG49(T),经鉴定属于Nocardiopsis属的一个新的种。

同年,Magarvey等[用一种独特的选择性培养方法从新几内亚的所罗门海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了2种新的放线菌,它们都属于Micromonospora-ceae属,并且对多种病原菌,肿瘤细胞和牛痘病毒的复制都具有抑制作用[9]。

对于海洋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国外已经进行20多年的发展,理论和实验基础都趋向成熟。

近几年国内放线菌研究发展比较快,在中国各个海域都有放线菌的研究。

海洋放线菌是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郑忠辉[10]利用BIA法对从厦门海区潮间带动植物体中分离到的海洋微生物进行检测,发现有13株放线菌不同程度地呈现阳性结果,其中一株链霉菌属菌株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鲍时翔[11]等创建了镰刀菌和肿瘤细胞毒组合筛选模型,可以应用于海洋放线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另外,在广西、海南、胶州湾等沿海地区对海洋放线菌的研究也取得显著成果。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培养基

2.2样品的采集

2.3预处理

2.4稀释和涂布

2.5培养

2.6纯化

2.7保藏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从西岛内港沉积物选择性分离出放线菌。

2、初步分辨出链霉菌。

3、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分离效果。

4、对比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

(二)研究重点:

从西岛内港沉积物选择性分离出放线菌,并初步分辨出链霉菌。

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及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

(三)研究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确保无杂菌感染,成功地分离出放线菌。

研究目标:

1.从沉积物中分离出放线菌,并进行放线菌菌种初步鉴定。

2.为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放线菌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放线菌。

二、技术路线:

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材料准备→样品预处理→培养基配制→稀释平板涂布分离→培养→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整理→完成论文

三、实验方案:

1、预处理

本实验选取3号样品,在室温下自然风干碾碎过筛,将样品分为6份,对土样进行6种预处理,标记为a、b、c、d、e、f。

预处理方法如下:

a、不做任何处理

b、温热60℃,处理60min;

c、干热60℃,处理60min;

d、干热60℃,处理60min;

1%氨胺-T,处理30min;

e、取不做任何处理的10-1、10-2各100ul直接投到灭菌后培养基中,混匀,倒平板;

f、取30g土壤样品添加到150ml培养基中,180rmp摇20min,滤纸过滤,灭菌,得到培养基。

(即添加土壤浸提物。

2、培养基

本实验主要使用的培养基有:

GA、1/10ATCC、YE、SCC、GPT-1和OA培养基。

其中以GA、1/10ATCC172、YE、SCC和GPT-1作为分离培养基。

均加入终浓度为50mg/L的放线菌酮、制霉菌素、重铬酸钾,分别作为细菌、真菌的抑制剂。

3、步骤

3.1配制培养基,添加50mg/L的放线菌酮、制霉菌素、重铬酸钾作为分离抑制剂

3.2取处理后的混悬液,用无菌陈海水逐级10倍稀释,稀释10-1和10-2两个梯度,用移液枪取0.1mL,分别涂布于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倒置培养。

3.3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将菌种接种在OA培养基中保存。

四、可行性分析:

1、材料的收集

通过实地考察,西岛内港材料资源丰富,便于采集。

2、方案的确定

文章资料丰富,经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参考相关的文章,初步拟定实验方案,后由指导老师审核校正,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和理可行。

3、实验操作及仪器的使用

3.1本人具有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及运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的能力;

3.2实验场地合适,仪器设备齐全。

4、指导老师的指导

指导老师定期做相关的专业指导。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中国海域广阔,但对海洋放线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却非常有限。

近几年,虽然有关不同海域海洋放线菌多样性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但对西岛海域海洋放线菌资源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实验针对西岛独特的海洋环境,选择西岛海域的沉积物样品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沉积物样品预处理方法对该海域中海洋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旨在为该海域的海洋放线菌分离培养建立有效的分离方法,为进一步开发该海域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奠定基础。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一.进度安排

2011.1.22—2011.2.28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

2011.3.1—2011.3.13方案确定及开题答辩

2011.3.14—2011.4.20实验实施过程

2011.4.21—2011.4.30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

2011.5.1—2011.5.14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

二.预期结果

(1)如期完成西岛近海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分离

(2)为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放线菌提供参考依据。

(3)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参考文献:

[1]刘燕娟,李婵,周倩等.放线菌分类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

(1):

83-85.

[2]矫文策.海洋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I型聚酮合成酶基因筛选的研究[M].大连理工大学,2007,12

[3]OkazakiT,KitaharaT,OkamiY.Studiesonmarinemi-croorganisms.IV.AnewantibioticSS-228YproducedbyChai-niaisolatedfromshallowseamud[J].JAntibiot,1975,28(3):

176.

[4]OkamiY,OkazakiT,KitaharaT,etal.Studiesonmarinemicroorganisms.V.Anewantibiotic,aplasmomycin,producedbyastreptomyceteisolatedfromshallowseamud[J].JAntibiot,1976,29(10):

1019.

[5]HottaK,OkamiY,UmezawaH.Studiesonnew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istamycins,fromanactinomyceteisolatedfromamarineenvironment[J].JAntibiot,1980,33(12):

1510.

[6]UmezawaH,OkamiY,KurasawaS,etal.Marinactan,antitumorpolysaccharideproducedbymarinebacteria[J].JAnti-biot,1983,36(5):

471.

[7]JensenPR,DwightR,FenicalW.ApplEnvironMicrobiol,1991,57(4):

1102.

[8]MincerTJ,JensenPR,KauffmanCA,etal.ApplEnvironMi-crobiol,2002,68(10):

5005.

[9]刘妍,李志勇.海洋放线菌研究的新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5(6).

[10]郑忠解,李军,黄组坚.等.海洋生物抗肿启活性物质的体外蹄选[A].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第五届海洋湖沼药物学术开发研讨会论文集[J].青岛:

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1999.40.

[11]鲍时翔,林茂,黄感琴,等.利用组合肺选棋型筛选海洋做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J].中国海洋药物,2003,8(6):

17一20.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备注:

1、题目来源栏应填:

教师科研、社会实践、实验教学、教育教学等;

2、题目类别栏应填:

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艺术设计、程序软件开发等。

琼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记录表

07408051020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

助教

三亚西岛内港沉积物可培养放线菌分离

学生陈述:

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

结论:

□通过□未通过

组员签名:

记录员签名:

学院(公章)

琼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从沉积物中分离出放线菌,并进行放线菌菌种初步鉴定。

(2)、为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放线菌提供参考依据。

2、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1培养基

2样品的采集

3预处理

4稀释和涂布

5培养

6纯化

7保藏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参考文献

3、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1)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从西岛内港沉积物选择性分离出放线菌。

(2)研究重点:

(3)研究难点:

二.有关要求

1.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徐丽华、李文均、刘志恒等.放线菌系统学:

原理、方法及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7:

3-4

[2]霍伟熙.海洋放线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1023菌株次级代谢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

[3]LamKS.Discoveryofnovelmetabolitesfrommarineactinomycetes[J].CurrentOpinioninMicrobiology.2006,9(3):

245–251.

[4]王宏梅,赵心清等.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

996-1000.

[5]曾伟.海洋放线菌杭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及菌株N350杭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1

[6]李根.具抗肿瘤的海洋微生物筛选及其活性的初步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2003

[7]张开山.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及菌株A01059活性物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8]SWYoon,InYoungPark,eta.l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2004,319:

859~865.

[9]董鹏,刘均洪,刘丽丽等.海洋放线菌在水产业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水产,2009,

(1).

[10]林诚.红树植物内表生放线菌的分离、活性筛选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厦门大学,2009,4,9.

[11]姜怡,徐平,娄恺等.放线菌药物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微生物学通,FEB20,2008,35

(2):

272-274.

[12]沈会芳,林壁润,谢双大,张晓勇.近海海泥链霉菌的分离方法[J].中国生物防治2007,9:

53-56.

[13]王书锦,胡江春,薛德林等.中国黄海、渤海、辽宁近海地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

(1):

1-4.

[14]肖静,许静,谢庶洁等.红树林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抗菌和抗肿瘤细胞活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

(2):

244-248.

[15]黄大林,袁桂峰,徐雅娟等.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BH0954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

406-409.

[16]黄慧琴.海洋放线菌抗MRSA菌株的筛选及菌株AM105活性物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

[17]骆耐香,陈森洲,徐雅娟等.广西防城港红树林根系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和培养[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2):

130-131.

[18]李树林,杨庆焕,陈素灵,符云薇.热带林业[M],1996,24(4):

135-139.

[19]雷湘兰,沈振国,阮继生等.热带不同生境稀有放线菌分离[J]生物技术通报,2006,455-458

[20]PridhamTG,AndersonP,FoleyC,LindenfelserLA(1956/57)Aselectionofmediaformaintenanceandtaxonomicstudyof.AntibioticsAnn,pp:

947-953.

[21]姜成林.滇东南地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考察[J].微生物学通报,1985,13:

213-215.

[22]程丽娟,薛泉宏.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383-404.

[23]戴好福.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和2株海洋链霉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5

2.外文翻译要求

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题目应确切、简练、醒目,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

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

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作者,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

单位,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

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

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内容一致。

3、论文撰写(设计)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毕业论文(设计)封面上的题目填写要准确、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英文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专业要写全称;

学号为学籍管理中使用的学号。

外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书写时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

(2)、摘要

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目的、内容、主要成果和结论等,应短、精、完整、不加评论。

“摘要”二字和“ABSTRACT”一词单独一行居中,其正文后空一行书写“关键词:

”三字(中文摘要)和“Keywords”一词(英文摘要),字体要加粗,在此后写出3-5个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

(3)、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它反映论文的梗概。

目录中所列的标题不包括“摘要”和“ABSTRACT”,主要为正文标题(不超过三级)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字样。

标题的右侧要注明页码(不加括号)。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

正文的水平决定了整个论文的水平。

一般由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组成。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应语言流畅、准确,层次清晰、文字详略得当、论点清楚、论据准确、中心突出、材料翔实、论证完整、严密,并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①、前言

前言又叫引言、导言、绪言,它是论文的开头、引子。

撰写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现在的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②、正文主体

正文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精炼、语句通顺,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标明出处,涉及到的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

文中的计量单位均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符号表示。

正文、表、图三者中的数据尽可能不要重复,图片、线条、标字必须清楚、规范。

表有表题,图有图题及各自的编号。

③、结论

结论是作者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等。

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具体,要以文字表达为主。

(5)、物理量名称、符号、计量单位

物理量名称和符号应统一,每个物理量名称应有计量单位、符号。

(6)、公式

公式序号按章编号,如“(3-3)”表示第三章的第3个公式,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3-3)”或“由式(3-3)”;

公式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居右放置;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运算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

公式的行距设置可选用单倍行距。

(7)、图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每幅图都应有图题,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图2-4”表示第二章第4张插图,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排写,图题居中置于图下,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照片图应是直接用数码相机拍照的照片,或是原版照片(采用光面相纸)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规范画法。

毕业设计中涉及到的图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制。

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8)、表

每个表格应有自已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

表格应逐章编序,如“表2-2”表示第二章的第2张表。

表序必须连续。

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

”。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为空;

表中有附注时,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

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

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到的表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制。

(9)、注释:

一般以圆圈加数字右上标的形式,在文中按各注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列注号,与注文对应。

注释用脚注。

(10)、参考文献:

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出,以“[]”加阿拉拍数字连续编码。

一种文献在文中若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即使用第一次出现的编号,不再重复编号或重复列出。

其书写格式如下:

类别

著录项目的格式

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译著

[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

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出版地:

学位

论文

[序号]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