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886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docx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电力报社副总编辑韩健

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拉动着电力工业不断向前迈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增长期。

到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822万千瓦,比上年净增加近1亿千瓦,增长15.15%;电网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历时10年的三峡输变电主体工程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标志着三峡西电东送线路全面投产。

随着中国工业发展取向的变化,电力工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有效

中国政府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基本方针,电力工业因此加快了电力结构调整速度。

主要表现在,水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火电结构进一步优化,核电发展开始加速,风电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生物质发电取得新成效,小火电关停工作进展顺利。

全年国家核准的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实际关停2336.45万千瓦,超额43%完成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

烟尘、二氧化碳排放的治理力度加大。

截至2007年底,全国烟气脱硫机组总容量超过2.7亿千瓦,比上年增加约70%,烟气脱硫机组容量占全国火电机组总容量的50%左右。

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比上年降低11.1%,降幅超过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6.45个百分点;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比例减少3.5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燃煤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56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1克/千瓦时,是近几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发电厂用电率为5.83%,比上年减少0.10个百分点,电网输电线损6.97%,比上年减少0.07个百分点。

(二)科技创新积极、活跃

中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研究、外绝缘技术开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产60万千瓦空冷机组的顺利投产,是中国成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大型空冷火力发电技术的标志,为富煤缺水地区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开辟了新途径;以世界首台70万千瓦全空冷式水轮发电机组——龙滩水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为标志,新一批世界级水电工程顺利实施。

中国自主研发的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700千瓦潮汐发电机组投入正式运行,为中国进一步开发利用潮汐能奠定了重要基础;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开工,项目采用CPR1000先进压水堆技术,是我国首个批量化和标准化一次建设四台机组的核电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比例最高、每千瓦造价最低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所有这些成果都标志着2007年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水平又迈上新的台阶。

(三)电力供需形势继续好转

电力企业把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克服电煤供应相对紧张、电煤价格不断上升和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电源、电网建设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加大安全生产的力度,加强内部管理,保持了电力安全生产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口径发电量完成326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55%。

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进一步缓和,缺电范围明显减少,缺电程度明显减轻。

电力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2007年,在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情况下,电力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但是受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增幅回落影响,全社会用电量自7月之后呈现增速持续回落的态势。

二、电力行业国际合作领域拓宽

今年是中国政府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30周年纪念年,中国电力工业也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电力行业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在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的拓展,在国际合作领域里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

(一)电力行业国际合作与交流频繁

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倡导和指导下,按照“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原则,国家电网公司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出发,有序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及中亚等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寻求境外电力资源向我国送电,分阶段实施。

2007年,中俄电力合作第一阶段直流背靠背工程获国家批准并正式开工建设,中俄双方正在积极开展供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开展与蒙古国的电力合作,探讨就地建厂通过直流向中国输送电力;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电力合作,帮助中亚国家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扩大中亚电力边境贸易;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参与境个投资,从事贸易、生产、电网并购等经营活动,与菲律宾当地合作伙伴成功竞标获得菲律宾国家输电公司25年特许经营权。

四川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在格鲁吉亚合资设立的东部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卡杜里水电项目(2×1.2万千瓦),2007年完成发电1亿千瓦时。

该项目是格鲁吉亚国家独立以来的第一个新建电站项目,为格鲁吉亚当地经济建设、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及解决当地就业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中朝水力发电公司的四个发电厂2007年发电量达68亿千瓦时。

南方电网公司对越南送电第二条220千伏通道按期投产,全年向越南送电2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3%;越南永兴火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经政府授权主持完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发展总体规划初稿,完成了缅甸、老挝电力规划,编制上报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开发与市场研究报告;与香港互通电力达到了230万千瓦,向澳门供电的第三条通道投产,编制完成了向澳门供电的中长期规划。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印尼阿萨汉、南苏等境外投资项目稳步推进,境外项目投资和战略合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成立了海外电力公司,启动了印尼东加里曼丹电厂工程,组建了印尼金光煤电一体化项目公司,另签订2个印尼燃煤电站总承包合同。

龙源环保公司与香港南丫电厂签订了实施2×35万千瓦机组脱硫改造工程总承包合同。

国电科技集团公司高科技产品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等离子锅炉点火技术已进入韩国市场。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东南亚的水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共同推进澳门、澳大利亚项目,相关协议已经签署。

与南方电网公司、越南煤炭集团合作开发越南火电项目全面启动。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国华电力公司印尼南苏煤电项目已完成中国、印尼两国政府部门的审查程序,开始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该项目的核准使国华电力公司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华印尼南苏煤电项目位于印尼南苏答腊省穆印县,建设规模为2×15万千瓦,配套建设150万-200万吨/年的露天煤矿,项目计划2008年开工,2010年投产。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三代核技术EPR项目“引进、消化、吸收”的系统筹划和战略部署,搭建了新的国际合作平台。

成功签署中法EPR项目合作建设协议,以EPR项目引进为契机,与AREVA、EDF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及相关领域合作协议,将在核电设计、建设、核燃料、项目投资以及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为集团快速提升各项能力和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广东台山EPR核电站一期工程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电力公司合资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核岛设备与燃料供应合同的签署工作。

江苏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先后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田湾核电站是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也是目前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

浙江省能源集团积极推进实施“绿色能源”计划,除实施二氧化硫的减排外,所属的钱清电厂开展脱硝前期准备工作,已与美国摩播泰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继续推进国际投融资项目合作。

柬埔寨甘再水电站项目主体工程已正式开工;南俄5水电站项目前期补勘、环境评估、部分前期临建工程正在积极进行;老挝甘蒙塔克水泥厂已实现了全线连动生产,并顺利实现投产达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资源开采项目,获取班海矿区氯化钾储量近22亿吨、塔贡首采候选区氯化钾储量近1.2亿吨。

泰国萨尔温江哈吉水电站、塔山水电站项目、刚果(金)资源换项目经济合作项目、加蓬贝林加铁矿项目等几个重点投融资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二)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需求变大

随着中国电力发展取向发生变化,以核电、可再生能的为代表的清洁能力项目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而,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的需求也变大。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签署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海阳核电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队及分包商分别签订了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4个机组的核岛设计及部分主设备采购合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队及主要分包商签订了AP1000技术转让合同。

通过实施本次依托项目以及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我国核电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能力将得以提高,逐步实现三代核电的自主化和本地化。

中国三峡总公司引进电力技术、设备的项目有:

法国阿尔斯通供货的三峡右岸电站4台机组,目前3台机组已经投运;中德合作的三峡升船机设计咨询,咨询工作基本完成,中国三峡总公司还与设计方和咨询方签署了下一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各方将在升船机建造、安装过程中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由美国LFI公司负责的三峡工程坝区规划的激光渲染咨询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设计方圆满完成了合同约定的设计成果。

三、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对能源产业,提出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对电力工业,明确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扩大西电东送规模。

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证券业产生了冲击,但中国总体经济形势仍然很健康,所以,中国电力工业以后几年内将保持高速的发展速度。

当然,在发展的取向上将有所调整。

(一)电力工业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服务也会在这一政策框架下进行调整。

电力工业是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工业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会放在为全国城乡用户提供充足、可靠、清洁、廉价的电力,树立起用户至上的观念。

电力企业要承担对城乡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承诺。

电源、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思想。

电力工业的生产、建设与水资源、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节约土地、社会生活等。

要进行全面协调,要按节约成本,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反复的技术经济论证,做到建设一个工程,促使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宏观调控仍将继续

2008年7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一份加强电力工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文件,其要点:

一是电力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电网;二是要根据电力资源和需求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输电范围,实现电网分层分区运行和无功就地平衡;三是电源建设要与区域电力需求相适应,分散布局,就地供电,鼓励以清洁高效为前提,因地制宜,有利于开发建设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电站,加强分布式电站规划建设,提高就地供电能力;四是加强电力规划管理,促进输电与配电网协调发展。

文件规定国家电力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电力规划,组织编制330千伏以上电网规划,省级电力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电力规划,组织编制220千伏以下电网规划,并在国家电力主管部门备案。

文件规定:

国家电监会是全国电力安全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电力应急、灾害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发布等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电力应急指挥机构,电力企业是电力系统抢险救灾的责任主体,负责执行抢险救灾工作。

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等等。

这是一份加强电力宏观调控文件,必须认真学习,坚决执行。

(三)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从20世纪80年代,以10万—30万机组为主,过渡到90年代以30万—60万千瓦机组为主,参数则从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过渡到以亚临界为主,进入21世纪,大力发展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机组,本世纪开始发展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

发电机组已经进入“超超临界”时代。

到2007年全国已投产的30万千瓦及以上火力发电机组已经有754台,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54.7%。

在节约煤耗方面,1987年全国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为471克/千瓦时,2007年全国供电标准煤耗为357克/千瓦时,比1978年下降了114克/千瓦时。

今后二三十年火电节能任务很重,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仍然有很大空间可以降低。

随着输变电建设技术和电网技术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也在逐步提高,1978年全国电网平均线损率为9.64%,2007年全国电网平均线损率为6.85%,比1978年下降2.79%,今后二三十年电网平均线损率仍有很大潜力可以降低。

由此电网节能仍要抓紧。

在减排方面,任务尤其繁重,火电捕捉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工作刚刚开始,循环经济和清洁煤发电技术试验也正在进行,因此未来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将是重要任务之一。

(四)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世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巨大,各方都寄予厚望。

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中国已经通过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并已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10%,2020年达到15—20%。

国际上也十分重视利用生物质能源,在中国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是农林畜牧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废弃物可以利用,但这种资源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如农村沼气,秸杆发电等,可积极予以推广,总之,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利用。

(五)完善电力监管体系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建立全国性垂直管理的电力监管体系,这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必要手段。

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后,建立了各网、省、重要城市的电监分局、办事处、电监代表等,国务院颁发了“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授权电监会监管电力安全和负责电力应急、灾害事故的调查、处理、信息发布等工作。

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建立,电力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电力监管工作将会愈来愈丰富,电力监管的任务将愈来愈加重。

(六)完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体系

中国将会继续抓紧修订“电力法”,电力专项条例,电力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等方面的规程、规范、标准、条例。

特别要制订“为电力用户服务”的有关法规,制订与水资源、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土地征用,交通运输等方面全面协调的有关规定等等。

总之,中国电力市场的未来将充满活力,中国电力工业已经张开双臂,欢迎各种方式的合作,进而实现“双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