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01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1.(6分)(2017高三下·成都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

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

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这就是丝路的前身。

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

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

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

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

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

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

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

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

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

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

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

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

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

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

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文明在初起时代,都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丝绸之路则突破地域隔阂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为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B.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忙了。

C.一些西方的现存壁画、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都印证了中国文化曾经有过西向传播的事实,且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

D.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虽历经中华王朝不同的好恶态度,但仍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草原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前身,这是东西方交流的商贸之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的。

B.中国与波斯的交流持久而友好,双方既有物质层面的众多物品的交易,更有代表精神层面的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上修筑的佛寺,为往来于东西方的商人和僧侣提供了方便和保佑,更反映了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共荣。

D.“怛罗斯之役”胜败的影响,相较于以中国造纸术西传为代表的文化交流的意义,其军事层面的意义显得微不足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千百年来始终充满着活力,其意义至今仍对沿路国家、民族的交往产生积极影响。

B.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C.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不同种族因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

但在某种意义上,即便是冲突,也无碍文明的交流。

D.怛罗斯之战不经意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它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多元性、文明交往和和谐共存的鲜明特征。

2.(12分)(2017高三上·宁德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德叔落选

何百源

人民公社化那一年,德叔18岁。

从那时起他担任塘溪管理区(那时叫大队)支部书记,至今一直没有变动过。

50多岁的德叔,寡言少语,一副饱经风霜的基层干部形象:

板刷寸头上斑白的短发冲天而立,脸上几道深深的“沟壑”刻画出几分刚强、几分淳朴。

不分春夏秋冬,都光脚穿一双塑料凉鞋。

有一次市里一位画家下乡,以德叔为模特画了一张人物素描,题为《本色》,在省里获了个二等奖。

只要一提德叔,管区里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说:

“他真是个好人!

”好在哪里?

憨厚老实的庄户人笑笑说:

“崖(我)文化少,讲不出罗!

不过,许多事情都能说明德叔确实是个大好人。

30多年来,从生产队到大队,到公社(镇)、县,不论是选哪一种先进或模范,都少不了德叔的份。

那时不兴奖钱,兴发奖状。

德叔每次将奖状拿回家就往墙上贴,贴满整整一面墙。

每逢有“情况”,比如台风、汛期、地震先兆,德叔就跑到办公室值夜,睡在办公桌上,用电话当枕头,电话铃一响就抓起来,沉沉地叫一声:

“喂……”

有一年分救济粮,分到最后差一户没分上,这户人家就是德叔家……

德叔让老婆缝了个小布袋,将公章装进去,随时挂在裤头上。

有一回办公室在夜里遭到盗窃,盗贼卷走了德叔一个存折,想不到,上面只有一元的余额。

多少年来,德叔真是“报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上有声”,甚至成了传奇色彩的人物。

每一次改选支书,点票结果都是德叔差一票就满票当选,事后都证明是德叔没选自己。

有一次按规定年限又该改选了,文书在未经选举的情况下就上报了德叔。

上级党委认为这样做很不严肃,批评了文书不应该这样儿戏。

文书不服气地说:

“再怎么选也是德叔。

”之后郑重地举行选举大会,结果还是德叔当选。

但是近年来,德叔在塘溪人的心目中,威信有点每况愈下。

主要原因,是与周边相邻管区相比,塘溪显然落后了许多。

且不说工农业总产值之低,且不说村办企业之少,单看村民的住房,就可知塘溪人的生活水平和几十年前没什么两样。

不过,人们仍不忍心埋怨德叔。

因为谁都知道,德叔至今仍住破瓦房,两张条凳架三块木板做床……

最近一次支部改选,德叔竟只得一票,他落选了。

新当选支部书记的人名叫郭清文,是一位毛遂自荐、勇于开拓进取、先富起来的年轻党员。

点票结束后,在管理区主任主持下,举行了简单的“权力交接仪式”。

德叔不无感伤地慢慢地将公章从裤头上解下来,双手递到郭清文手中,说:

“可得把它保管好……”

郭清文双手接过,说:

“德叔您放心。

保管这印章固然重要,关键还在于要用好……”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德叔落选”为题,既概括了文中所叙的关键故事情节,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设计德叔将公章随时挂在裤腰带上这一细节,表明德叔具有高度的使命感,也可看出他是个恋权的人。

C.小说写画家为德叔作画,写庄户人夸奖他,写盗贼卷走他的存折,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德叔的“好人”形象。

D.小说写德叔在最近一次支部改选中落选,与之前他的屡次当选形成强烈反差,情节突转,引人深思。

(2)小说在刻画德叔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3)德叔为什么会落选?

他的落选给当下的我们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3.(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

父升,官参政。

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预修《孝宗实录》,与同官见太监刘瑾,独长揖不拜,由是忤瑾。

书成,出为南京吏部主事。

瑾败,召复故官,充经筵讲官,进侍读。

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

嘉靖三年集议大礼,久不决。

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

铣上疏求去,且劾璁、萼等曰:

“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

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甘言以动听。

非有元功硕德,而遽以官赏之,得毋使侥幸之徒踵接至与?

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

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

夫守道为忠,忠则逆旨;希旨为邪,邪则畔道。

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

一邪乱邦,况可使富哉!

”帝览之不悦,令铣致仕。

阅十五年,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

未几疾作,复致仕。

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铣少轻俊,好饮酒,尽数斗不乱。

中岁自厉于学,言动皆有则。

尝曰:

“学在治心,功在慎动。

”又曰:

“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

爱亲敬长,性之本也。

若去良能,而独挈良知,是霸儒也。

”又尝作《政议》十篇,其《序》曰:

“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凡篇中所论说,悉仿此意。

世多有其书,故不载。

(选自《明史·第一百七十卷·崔铣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B.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C.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D.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高管理者叫祭酒。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也称为填沟壑。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最高名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铣为人正直,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只有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

B.崔铣敢于直言,他认为,张德等人的文章是欧阳修所唾弃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图,这样会让投机之徒接踵而来。

C.崔铣知错能改,他年少时轻佻不稳重,喜欢饮酒,到了中年才自我激励勤于学问,言谈举止都很符合规范礼仪。

D.崔铣强调德才兼备,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光有品质,那就成为强横霸道的懦者。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

②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

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4.(7分)(2018高三上·临沧月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2)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

请结合本诗颈联和下面诗句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默写(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5高二上·永昌期中)文言文默写。

①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②________ ,烟光凝而暮山紫。

《滕王阁序》

③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

《滕王阁序》

④老当益壮,________?

穷且益坚,________。

《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陈情表》

五、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6.(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彩光。

我怀疑自己看见海市蜃楼了,但又觉得那还是一片彩虹而已。

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B.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C.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

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B.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在德国境内发现了日前已知最早的“核心家庭”——生活在46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儿子——的遗体。

8.(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那片杏树林。

                              。

①树上没有花朵,

②绿荫深处,

③也没有果实,

④发出鸟儿般的喁喁之声。

⑤少男少女们依偎在一起;

⑥只有稠密的绿色叶片网成了一个静谧的世界。

A.②①③⑥⑤④    

B.①③②⑥⑤④    

C.①③⑥②⑤④    

D.②⑤④①③⑥    

9.(2分)(2017高一下·福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幸蒙其赏赐    

C.单于谢汉使曰:

“武等实在。

”    

D.衡下车,治威严    

10.(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活用情况不同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不耻相师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11.(3分)(2016高三上·肇庆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医认为,七情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会使人的内脏失调。

如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①________;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反过来,②________。

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太过于悲伤,以至于得了肺痨,后来咳血而逝。

所以,③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样,我们的身心就会和谐,身体自然会健康。

12.(5分)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

要求:

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

①结论:

②原因: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2016高二下·瑞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

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

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采用议论文体。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1-1、

1-2、

1-3、

2-1、

2-2、

2-3、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3-1、

3-2、

3-3、

3-4、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4-1、

4-2、

四、默写(共1题;共10分)

5-1、

五、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6-1、

7-1、

8-1、

9-1、

10-1、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11-1、

12-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