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1042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docx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

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

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东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授浔州司法参军。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与之曰:

“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

况故杀子孙,罪止徒。

”卒从之。

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与之皆为榜免。

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

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

“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

”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

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

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

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

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道还广。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

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

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有余皆以均亲党。

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B.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C.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D.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

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 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土木、水利、屯田、手工业等事项。

C. 祠是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与庙有些相似,如“武侯祠”;后来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 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辞官、退休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告老等,原因不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是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 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是对方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 崔与之为政宽仁,在广西提点刑狱期间废除了许多不利百姓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升迁离任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 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为国家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②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

与之力疾奏。

【答案】

(1)B

(2)C

(3)B

(4)①当地有个百姓被富豪拖欠债务而处境困苦,打死了诬陷他的富豪儿子,当地长官想将那个百姓流放。

②(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

崔与之都尽力快速回奏。

【解析】【分析】

(1)“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撤”的宾语为“居廨瓦”,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兑”的宾语为“常平之积”,“敬服”的主语为“守”,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

句意:

常平的粮仓很久没有整修了,怕漏雨泡坏了米,崔与之就拆掉自己办公的屋子的瓦去盖粮仓的屋顶。

郡守想要将常平的积粮卖掉,崔与之坚持不让,郡守很敬佩他,改变了主意并向朝廷推荐他。

故选B。

(2)C项,“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错误。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

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故选C。

(3)B项,“将富豪打死的”错误。

结合“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分析,当地有个百姓被富豪拖欠债务而处境困苦,打死了诬陷他的富豪儿子。

被打死的是富豪之子,不是富豪。

故选B。

(4)①“民有窘于豪民逋负”(定语后置句);“窘”,处境困苦,处境艰难;“于”,介词,被;“逋负”,拖欠赋税、债务;“其”,代词,他;“殴死其子诬之者”(定语后置句);“流”,流放;“之”,代词,指那个百姓。

②补充句首主语“皇帝”;“访”,询问;“以”,介词,拿、用;“孰”,代词,谁、哪个;“用舍”,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疾”,快速;“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B;

⑷①当地有个百姓被富豪拖欠债务而处境困苦,打死了诬陷他的富豪儿子,当地长官想将那个百姓流放。

②(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

崔与之都尽力快速回奏。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附参考译文】

   崔与之,子正子,年纪轻轻就卓越出众有特别的气节,不远数千里到太学游学。

绍熙四年考中进士,广东学子由太学参加科考中第就是从崔与之开始的。

被授予司法参军。

常平的粮仓很久没有整修了,怕漏雨泡坏了米,崔与之就拆掉自己办公的屋子的瓦去盖粮仓的屋顶。

郡守想要将常平的积粮卖掉,崔与之坚持不让,郡守很敬佩他,改变了主意并向朝廷推荐他。

调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当地有个百姓被富豪拖欠债务而处境困苦,打死了诬陷他的富豪儿子,当地长官想将那个百姓流放。

崔与之说:

“这个百姓也是仓猝之间出事,怎么忍心让他一家都跟着他流放呢?

况且不是有意杀死他人子孙的,处罚止于拘役。

”最终他的意见被听从。

不久之后被特别授予广西提点刑狱一职,全都巡视了他所管辖之地,丝毫不扰州县,而停留某地裁决事务,奖励淸廉及惩罚贪污,风度神采令人敬畏。

朱崖产一种苦橙,当地百姓有人摘取它的叶子来代替茶,州郡就向百姓征收税,每年五百缗文。

琼州的百姓用吉贝纺织做衣服,做这个活的都是女人,服这项劳役有需要一整年的,(女人们)只能抛弃小孩离开老人,百姓尤其感到苦不堪言。

崔与之全都张榜免除了(这些苛捐杂税),其他类似的弊政,崔与之停止实施了很多。

   朝廷召他为秘书少监,当地军民夹路垂泪挽留。

崔与之极力推辞了召命,最后回来了。

快过岭州了,催他赴京的诏书仍不停息,走到池口驻扎时,听说金人打到边境,他就写了奏书说:

“现在边关战事不是唯一值得担心的事,只有山东忠义区的问题急需处理,刻不容缓。

”前后多次上疏达数千字,常常感叹朝廷(不重视忠义区)在养虎为患。

升为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暂代工部任侍郎。

没多久,成都统帅董居谊因为贪污纳贿被叛兵所驱赶,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地大乱。

崔与之在这时被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一到任就使这些人都顺服了。

这之前,军政不立,将帅之间多有不合。

崔与之用同心协力为国家着想的大义来告诫他们,于是将帅们团结协作,军政才建立起来。

   朝廷召他为礼部尚书,他不接受官职,取道回了广东。

蜀地的百姓感念他,就铸了他的像放到成都游仙阁里,和张咏、赵忭的塑像放在一起,命名为三贤祠。

宋理宗即位后,多次提拔他,他都极力推辞了。

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

崔与之都尽力快速问奏。

皇帝每次看完他的奏折都赞叹不已,催他应召就催得更勤了,崔与之请求辞免的奏疏多达十三封。

嘉熙三年时,才得以退休,凭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管理洞霄宫。

自己治理乡郡,却不接受官府的俸禄,所有多出的俸禄的都分给了亲属和亲信。

死的时候是八十二岁,留下遗书告诫家人不得做法事。

后多次追封至南海郡公,赐谥号清献。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

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

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

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

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

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

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

“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

“救民获罪,亦所甘心。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

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

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

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

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

“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

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

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

“何必若是!

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

”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

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

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

“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不报。

遣祐检覆台州民田。

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

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

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文中指陈祐刚到官任。

B.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 “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可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如孔子、颜子、孟子、老子,也可以用来称老师。

D. “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祐虚心求教。

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 陈祐为民着想。

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 陈祐治政有方。

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 陈祐除恶务尽。

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②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

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答案】

(1)C

(2)D

(3)C

(4)①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

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评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解析】【分析】

(1)句中“急”是修饰“捕”的,故在其后停顿,排除AB项。

“宋亡”指“宋朝灭亡后”,叙述时间的,可独立成句,排除D项,选C项,句子译为:

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

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

故选C项。

(2)D项,“统一用两个字”说法错误,谥号也有一个字的。

故选D项。

(3)C项,“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对应原文为“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其所说的应是陈祐“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

”故选C项。

(4)第一句得分点:

“以”,因为;“清慎”,清廉谨慎;“见”,被。

第二句得分点:

“人才治本”,判断句;“审”,慎重;“尽”,完全;“时论”,当时的评论。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C;

⑷①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

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评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

陈祐自幼好学,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书,(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学史学。

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主官的僚属,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

穆王被分封在陕、洛,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

(陈祐)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他)又奏请免去几百家征西军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多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

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

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路治中。

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蝗虫),到了很紧急的状况。

陈祐率领几万百姓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

“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

”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

陈祐说:

“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

”立即告诉百姓让他们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赖他。

   至元三年,朝廷授任(陈祐)为卫辉路总管。

卫辉位于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统制。

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

等到他离任时,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

他曾向世祖上书,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

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

“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

”于是(百姓)都出来应征,陈祐的任务按期完成。

至元十三年,(朝廷)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

官吏多惊慌失措。

陈祐于是对他们说:

“何必如此惊慌!

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颜渊对待;若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对待。

”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

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

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

至元十四年,(陈祐)被调任为浙东道宣慰使。

当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陈祐全都强行释放回家。

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

“战争之后,对于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

”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

朝廷派(陈祐)去查核台州的民田。

等到(陈祐)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

(陈祐)被追封河南郡公,谥号忠定。

江浙父老请求在会稽埋葬他,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纪念他。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

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藏室之史:

“藏室”是藏书之所。

“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

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

B. 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

后来也泛指短箭。

C. 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D. 孝文,是谥号。

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 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 老子写了5000多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 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

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答案】

(1)B

(2)C

(3)A

(4)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