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1468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管理学》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课程的性质

《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课程教学目标

《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管理学》的授课对象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案例讨论和总复习9学时。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为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管理服务的基础知识。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

《管理学》,高良谋、郑文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美]里基.W.格里芬:

《管理学》(第9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3.[美]理查德.L.达夫特:

《管理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克里:

《管理学》(第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芮明杰:

《管理学:

现代的观点》(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史》(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美]摩根•威策尔:

《管理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2。

8.[美]斯图尔特•克雷纳:

《管理必读50种》,海南出版社,1999。

9.[美]彼得•德鲁克: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0.[美]理查德L.达夫特、多萝西•马西克:

《管理学原理(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1.高良谋:

《管理学高级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学时分配表

课程总学时数

54

章、节

学时数

内容

第一章(共6节)

4

管理与管理者

第二章(共9节)

4

管理理论

第三章(共4节)

2

管理和环境

第四章(共3节)

2

计划工作

第五章(共4节)

3

管理决策

第六章(共10节)

6

战略管理

第七章(共4节)

3

组织设计

第八章(共6节)

5

组织文化

第九章(共6节)

5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共10节)

6

领导行为

第十一章(共9节)

5

激励理论

第十二章(共3节)

2

管理沟通

第十三章(共5节)

4

控制基础

第十四章(共4节)

2

管理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共1节)

1

实验教学

总计

54

 

第一篇总论

模块一管理与管理者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管理的性质和作用;阐述管理的职能及其各职能之间的关系;识别管理者的角色及其类型;阐述管理者应该具有的管理技能;分析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的差异。

第一节管理

一、管理的含义

(一)什么是管理

(二)为什么要管理

二、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三)管理活动离不开组织

(四)管理是一项创新性活动

三、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职能

(二)组织职能

(三)领导职能

(四)控制职能

(五)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者及其技能

一、管理者的分类

(一)管理层次

(二)管理者的领域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二)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三)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三、管理者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关系技能

(三)概念技能

四、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第一章考核要求

1、识记:

(1)管理;

(2)管理者。

2、领会:

(1)管理的特征;

(2)管理的性质和作用;(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3、简单应用:

(1)管理者的角色;

(2)管理者的类型;(3)管理者的技能。

4、综合应用:

(1)辨析管理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3)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5、课后案例:

沃尔玛的诉讼案

6、课后作业:

题目:

你眼中的管理学

要求作业要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观察现实中哪些现象是管理学研究的范畴,你认为学习管理学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2)你想在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提高?

你认为怎样学习更有效,你们更喜欢(可以举例在过去的学习中,哪些课程和学习方法对你有较大的启发)

(3)在未来的职场中,你希望在哪个领域发展?

获得怎样的成就?

你希望自己在学校中获得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

(4)提交电子版作业(作业的文字在1500字以上)或课堂讨论。

7、课后阅读:

(1)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时平的》,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上下,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阅读资料:

吴晓波,《企业家的水土差异》

模块二管理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阐述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观点;描述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古代管理思想

(一)外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近代的管理思想

(一)外国近代的管理思想

(二)中国近代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四、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

一、人际关系学说

(一)霍桑实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评价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社会系统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系统管理学派

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六、经验主义学派

七、管理科学学派

八、经理角色学派

九、人际关系学派

十、群体行为学派

十一、权变理论学派

第五节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一、企业再造

二、学习型组织

三、虚拟组织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第二章考核要求

1、识记:

(1)企业再造;

(2)学习型组织;(3)虚拟组织。

2、领会:

(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3)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

3、简单应用:

(1)了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4、综合应用:

(1)企业再造和学习型组织。

5、课后案例:

宜家的流程管理

6、本章阅读文献:

(1)陈莞倪德玲,《最经典的管理思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李柱流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3)刘永中等,《管理的故事》,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4)[法],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安华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0。

(5)方振邦主编,《管理思想百年脉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美)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信出版社,2009。

(7)高静美、王裕: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变迁》,《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2。

(8)Floyd,S.W.,2009,“‘Borrowing’Theory:

WhatDoesThisMeanandWhenDoesItMakeSenseinManagementScholarship?

”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46(6),pp.1057~1058.

(9)GerardP.Hodgkinson,DeniseM.Rousseau,2009,“BridgingtheRigourRelevanceGapinManagementResearch:

ItisAlreadyHappening”,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46(3),pp.534~546.

(10)高良谋、胡国栋:

《人性结构与管理性质》,《哲学研究》,2012,11。

(11)罗珉:

《管理学范式理论的发展》,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模块三管理与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了解管理的全球化以及跨国管理与国内管理的差异;了解文化对管理的影响和跨文化管理;阐述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掌握利益相关者管理。

第一节管理与环境

一、组织与环境: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二、外部环境构成:

PESTIN分析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文化环境

(四)技术环境

(五)国际环境

(六)自然环境

三、组织外部环境的特性及其评估

(一)组织外部环境的特性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评估

四、管理的万能论与象征论

第二节管理与全球化

一、管理的全球观

(一)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二)四种管理的全球观

二、组织国际化的三个阶段

(一)出口阶段

(二)非股权投资阶段

(三)股权投资阶段

三、跨国管理与国内管理的差异

第三节管理与文化

一、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一)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二)文化的无意识

(三)文化影响管理决策

二、跨文化管理

第四节组织社会责任

一、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

二、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一)四种观点的争论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遵循的原则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

(一)利益相关者分类

(二)利益相关者管理

第三章考核要求

1、识记:

(1)组织环境;

(2)组织文化;(3)社会义务;(4)社会响应;(5)社会责任;(6)利益相关者。

2、领会:

(1)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2)跨国管理与国内管理的差异;(3)管理的万能论与象征论。

3、简单应用:

(1)组织国际化的三个阶段;

(2)跨文化管理。

4、综合应用:

(1)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2)利益相关者管理。

5、课后案例:

企业家的水土差异

6、本章阅读文献

(1)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维迎主编,《中国改革30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3)[美],罗伯特•E•哈里特,《商业伦理》,胡敏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4)彼得•德鲁克,《巨变时代的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陈志武《当前的中国经济》——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6)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中信出版社,2011年。

(7)沈洪涛、沈艺,2007: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8)DavidTranfield,KenStarkey,1998,“TheNature,SocialOrganizationandPromotionofManagementResearch”,TowardsPolicy,BritishJournalofManagement,9,pp.341~353.

(9)DahlsrudA.How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sDefined:

Ananalysisof37definitions.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6(18).

(10)CochranP.andR.A.Wood.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FinancialPerformanc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March1984,pp.42-56.

第二篇计划

模块四计划工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和作用;解释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识别各种不同形式的计划;掌握计划工作的步骤;阐述目标管理的特征和基本活动过程;了解计划工作的各种方法。

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和作用

一、计划与计划工作的含义

二、计划工作的作用

第二节计划工作的类型和程序

一、计划工作的类型

(一)按计划的广度,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二)按计划的明确程度,分为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

(三)按组织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和基层管理计划

(四)按组织职能,分为生产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

(五)按计划的内容,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六)按计划的期限,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七)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

二、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

(一)组织层次

(二)组织的生命周期

(三)组织文化

(四)环境的波动性

三、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估量机会

(二)确定目标

(三)确定前提条件

(四)确定备选方案

(五)评价备选方案

(六)选择方案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编制预算

第三节目标与目标管理

一、目标的类型

二、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二)目标管理的特点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与步骤

(四)目标管理的缺陷

第四节计划的工具与技术

一、预测

二、滚动计划方法

三、甘特图

四、排队论

第四章考核要求

1、识记:

(1)计划;

(2)计划工作;(3)目标管理。

2、领会:

(1)计划工作的特征和作用;

(2)计划的表现形式。

3、简单应用:

(1)计划的方法;

(2)计划工作的程序;(3)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4、综合应用:

(1)分析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

(2)目标管理的基本活动过程。

5、课后作业:

设计一份汶川灾区的“扶贫救灾管理方案”纲要

设计要求:

(1)方案名称;

(2)方案出台的背景与目的;(3)方案内容,包括扶贫款性质、数量、还贷要求、时间、担保人;(4)方案主要法律条款;(5)方案实施程序。

6、本章阅读文献

(1)胡泳,《张瑞敏如是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Ⅱ》,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4)许一,目标管理理论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9期:

1-7.

(5)ShettyYK&HowardMC.1975.AStudyofManagementbyObjectivesinaProfessionalOrganization.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1-11.

(6)GreenwoodRC.1981.ManagementbyObjectives:

AsDevelopedbyPeterDrucker,AssistedbyHaroldSmiddy.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6

(2):

225-230.

模块五管理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决策的概念和特征;描述微观经济预测和宏观经济预测的内容;了解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因素;阐述预测和决策的各种类型;掌握各种预测和决策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决策的普遍性

一、什么是决策

二、决策的普遍性

第二节决策的程序

一、识别问题

二、确定决策标准

三、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

四、拟定备选方案

五、比较备选方案

六、选择方案

七、实施方案

八、评价决策效果

第三节决策的类型

一、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二、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三、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四、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五、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六、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七、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

第四节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一)德尔菲法

(二)头脑风暴法

(三)电子会议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一)决策树分析法

(二)优选理论

第五章考核要求

1、识记:

(1)决策;

(2)德尔菲法;(3)满意原则。

2、领会:

(1)决策的基本原则;

(2)决策的特征;(3)决策的类型。

3、简单应用:

(1)决策的普遍性;

(2)决策的程序。

4、综合应用:

(1)决策的方法。

5、课后案例:

一个人说了算的决策机制

6、课后作业:

结合案例分析问题,写出文字作业,可以提交电子版

(1)结合理论阐述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并指出三九集团个人决策导致的战略失误原因。

(2)结合实例阐述大小企业决策的差异点,并提出如何完善组织的决策机制

(3)提出自己观察的各种社会现象中的决策问题。

(4)需要提交文字作业,可以以网上邮件的形式提交。

7、本章阅读文献:

(1)[美],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李柱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

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杨烁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3)[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有限理性说》,杨烁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4)薛求知等,《行为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美],斯科特•普劳斯,《决策与判断》,施俊琦、王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6)Huy,QuyNguyen,1999,EmotionalCapability,EmotionalIntelligence,andRadicalChang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4

(2),pp.325~345.

(7)ShettyYK&HowardMC.1975.AStudyofManagementbyObjectivesinaProfessionalOrganization.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1-11.

(8)GreenwoodRC.1981.ManagementbyObjectives:

AsDevelopedbyPeterDrucker,AssistedbyHaroldSmiddy.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6

(2):

225-230.

模块六战略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企业战略构成要素;了解战略管理的定义;阐述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掌握密集性成长、一体化成长和多样化成长战略;阐述事业层战略;描述战略管理的过程。

第一节战略与战略管理

一、什么是战略

(一)战略的定义

(二)战略的特征

(三)战略构成要素

二、什么是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

(二)战略管理的边界

第二节战略管理过程

一、确定组织使命

二、战略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2、产业环境分析

3、竞争对手分析

(二)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三、战略选择

四、战略实施

五、战略控制

第三节组织的战略层次

一、公司层战略

(一)稳定战略

(二)增长战略

(三)紧缩战略

(四)公司业务组合矩阵

二、事业层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三)集中化战略

三、职能层战略

(一)营销战略

(二)财务战略

(三)研究与开发战略

(四)人力资源战略

第六章考核要求

1、识记:

(1)战略;

(2)战略管理;SWOT分析;(3)波士顿矩阵。

2、领会:

(1)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2)职能层战略。

3、简单应用:

(1)战略管理过程;

(2)事业层战略。

4、综合应用:

(1)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2)企业的总体成长战略。

5、课后案例:

万达的战略发展模式

6、本章阅读文献

(1)[美],卡尔•斯特恩等,《公司战略透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丁兴良,《深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韩],钱金,美,莫博涅,《蓝海战略》,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迈克尔.A.希特,罗伯特E.霍斯克森,R.杜尔.爱尔兰,杰弗里S.哈里森:

《战略管理—赢得竞争优势》,机械出版社,2010.

(5)Henley,A.B.,Shook,C.L.,&Peterson,M.,2006,“ThePresenceofEquivalentModelsinStrategicManagementResearchUsi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AssessingandAddressingtheProblem”,OrganizationalResearchMethods,9,pp.516~535.

(6)Eisenhardt,K.M.,&Bourgeois,L.J.,1988,“PoliticsofStrategicDecisionMakinginHigh-VelocityEnvironments:

TowardaMidrangeTheory”,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31,pp.737~770.

(7)韵江:

战略过程的研究进路与论争:

一个回溯与检视[J],管理世界,2011,11:

144.

(8)苗莉(译):

战略决策过程:

批判性回顾与未来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12,1

(9)Greene,J.C.,Caracelli,V.J.,&Graham,W.F.,1989,“TowardaConceptualFrameworkforMixed-MethodEvaluationDesign”,EducationalEvaluationandPolicyAnalysis,11,pp.255~274.

第三篇组织

模块七组织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识别实体组织和组织职能;掌握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描述划分部门的方法;识别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掌握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动力和阻力;阐述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的定义

(一)实体组织

(二)组织职能

二、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劳动分工

二、统一指挥

三、直线与参谋

(一)直线、参谋及二者关系

(二)职权与权力

四、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一)管理幅度

(二)管理层次

(三)扁平结构和高耸结构

五、集权与分权

(一)组织中的集权倾向

(二)评价分权程度的标志

(三)授权

六、部门化

(一)职能部门化

(二)产品部门化

(三)区域部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