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1478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docx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

《社区工作》复习纲要

第一章

1、社区的概念

(1)由来:

最早由德国社会思想家滕尼斯提出的。

代表作: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界定(美国经验研究赋予更多的“地域”的内涵。

A学理界定: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B民政部的政策界定: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C书本定义:

所谓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补:

社区的分类:

功能性社区、

地域型社区:

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城市社区

2、社区的构成要素:

(1)地域要素,

(2)人口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要素

3、社区的主要功能(不同概括)

徐永祥主编《社区工作》:

(1)社会服务功能

(2)人的社会化功能(3)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4)社会控制和稳定功能

夏建中主编《社区工作》:

(1)生产—分配—消费

(2)社会化(3)社会控制(4)社会参与(5)相互支持

4、(试述)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社区工作的概念是与社会工作的概念紧密相连的,社区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简称。

(2)社区工作既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又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

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社区工作曾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一起被列为三大专业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或机构以社区为形式开展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

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相比,社区工作是比较晚才得到确认的一种社会工作的方法。

从当代社区工作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区工作的实际考察,社区工作并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有其独立完整的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及综合性工作方法的一个实际工作领域。

5、(试述)社区工作的含义

(1)徐永祥主编《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

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狭义:

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2)夏建中主编《社区工作》的定义:

(1)社区工作是献身于增加非专业人士的知识、增强人们应对困难和窘迫环境的能力、使人们能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更大控制能力的一种专业。

(2)社区工作者激励和支持社区内的个人和群体努力改善自己社区生活的条件,鼓励居民互助、自主和自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

(3)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增加居民信心、技术和社区自组织的权力,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环境,实现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实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中级)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

6、社区工作的目标和特征

(一)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

罗斯曼从目标及其达成的角度,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两个类别。

英国学者托马斯提出了另一个更具影响力的目标二分法,即“分配资源目标”和“发展居民目标”。

两种分类法中,Thomas分类法更加具体,更加适合我国社区工作的情况。

(二)具体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善生活素质。

(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

(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4)发挥居民的潜能。

(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

(6)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三)特征:

(1)以社区为对象。

(2)宏观的分析角度与较广的介入层面。

(3)居民的集体参与性。

(4)事工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

7、(试述)社区工作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福利功能:

立足社区居民的福利需求,开发和利用社区的社会福利资源,以解决社区的问题,改善社区的生活,促进社区的进步。

重要工作:

社区计划、社区组织、社区募捐、社区基金会、社区照顾、再就业辅导等

(二)、社会服务功能(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备类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这一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包含福利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以及管理服务的过程。

(社会服务:

国家无力满足或无法直接提供的、而企业又不愿意以非营利的途径去满足社区居民要求的那些非市场的、社会领域的服务。

(三)、社会行动功能

达到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维权与增权,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素质等目标。

(四)、社会稳定功能

是指社区工作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1、(简述)社区工作的渊源:

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社区睦邻运动都是当代社区工作的渊源。

(1)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源自于西班牙哲学家比维斯的理论,他在16世纪时已注意到各国的贫困问题,并拟定过一个贫民救济方案,汉堡制是其设想的具体化和实际应用。

爱尔伯福制是德同爱尔伯福市于185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社区救助制度,该制度仿效汉堡制,但有不少改进。

该制度将爱尔伯福市按人口数量平均分为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2)英、美的慈善组织协会:

1869年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与抑制行乞会社”,后易名为“慈善组织会社”。

1877年,美国牧师哥尔亭在美国的布法罗也建立起了一个慈善组织协会,后来也迅速扩展到美国的其他城市。

 

(3)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是由社会工作者组织发起的社区居民自助互助运动,前后持续近50年,是社区工作发展史上极富影响力的运动。

巴涅特于1884年在东伦敦教区建立了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并命名为“汤恩比馆”。

1886年美国建立第一个社区睦邻中心,

1889年由亚当斯和斯塔尔创办的社区睦邻中心——赫尔馆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社区服务中心,亚当斯则成为美国最为著名的社会工作者。

2、如何评价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活动?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以组织乡农学校为出发点,通过乡农学校把农民组织起来,培养农民形成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的新政治习惯与团队合作的精神,锻炼乡村自治组织的能力。

同时,推行一些社会改良的工作,如禁烟、禁赌、兴办合作社、鼓励妇女放足等。

乡农学校还向农民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对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起了推动作用。

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

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还多次应邀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介绍中国的乡村建设经验,并从事具体的指导工作,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由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巨大贡献,1943年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代表评选晏阳初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重视。

不少国家在地区发展中注意借鉴中国乡村建设试验中的一些做法。

3、(简述)二战后社区工作内容的多元化

(1)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于1951年,倡导开展“社区发展运动”,就是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由政府有关机构同社区内的居民团体、合作组织等通力合作,运用各种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改善社区的物质、文化条件。

(2)美国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

“社区发展合作组织”(简称CDC),亦称“邻里发展组织”、“经济发展公司”等。

共同具备三个特性:

A社区居民自治B发展社区经济C确定工作目标。

(3)英国的社区照顾:

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推行社会服务的一种方法,也是英国在福利国家政策变化下倡导的一种社会工作模式。

主要有:

A老年人服务B儿童服务C对学习有困难者的服务D感化服务

(4)德国的“邻里之家”

服务内容:

日常生活类、文化娱乐类

经费来源:

自己经营、政府津贴、团体的资助、活动经费

(5)欧、美国家的社区矫正

方式:

1、家中监禁2、周末拘禁3、劳动释放4、学习释放5、归假制

(6)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社区康复:

是指在社区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4、(试述)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的关系

(1)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一致。

(2)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

(3)社区建设为社区工作本土化、职业化和专业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4)总之,社区建设为社区社会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也正是建设和发展社区的过程。

两者的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将共同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

1、分析说明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1)社会工作的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的要求和规定,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

(1)人的价值与尊严

(2)社会正义(3)助人自助。

(2)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特征:

A以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B以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C以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

D以互助取向的助人服务E以社会行动取向的工作策略。

2、(论述)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

(1)含义:

社区工作的原则可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两个层次。

A基本原则:

指社区工作中占总体性、普遍性的指导原则;

B具体原则:

指社区工作的某个特定领域或策略、方法所遵循的原则。

C价值观和基本原则是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依赖的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论依据。

价值观决定了社区社会工作者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路径,基本原则左右着社区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的方式。

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完善。

(2)内容:

A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B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工作计划C强调居民参与

D尊重社区自决E开展广泛合作F以人为本

3、(简述)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

社区工作的理论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实务理论”两大类,实务理论指社区工作实务中的具体策略、方针、政策、原则和模式方法等,即“社区工作本身的理论”——社区工作本身的实践模式、工作原则、基本方法等,

4、评述社区工作实务理论中的直接干预和非直接干预

伯顿的“二分法”—--直接干预和非直接干预:

(1)直接干预法

A含义:

是指社区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直接地界定社区问题、社区需要;直接教导区内居民如何去解决问题协助他们满足其需要。

社区工作的目标和使用的方法,都由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去决定。

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导演”,参加者是被动的“演员”

B基本假设

(1)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其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比服务对象自己了解地更多。

(2)由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的工作方法是最有效率的。

C特点:

高效率,诊断社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速度快,但是缺乏民主。

D适用对象:

工作对象是一些较为无知、社会经验单纯、对社区事务冷漠及毫无组织的人士,例如年轻人

(2)非直接干预法

A含义:

即在机构工作人员协助下,区内居民认识和发掘自己的问题及社区需要;决定事情的缓急;找寻所需的资源;商讨解决的办法。

行动意愿、工作的目标及对策,完全由居民主动地提出并推广,机构工作人员只负责从旁协助,包括提供资料,联络有关团体,协助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B基本假设

(1)社区内的居民对自己的问题及需要最清楚,由他们自己决定问题的缓急及先后次序,最为合适;

(2)居民对自己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强烈的参与意愿,更积极地投入到社区工作,成效也会较显著;

(3)居民对自己社区的事情有自决的权利。

C特点:

民主合作性强,但办事效率低,把许多时间用在讨论、协商的过程上。

机构工作员的角色明显是较为被动的。

这个角色的一个危机是,工作员可能处于两难的境地。

(3)各自优点和局限

A直接干预法——最大优点是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但它的代价是缺乏民主,居民自决的机会很少。

B非直接干预法——最大优点是充满民主,居民拥有高度自决,但代价可能是缺乏效率,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化在了讨论和妥协的过程中。

第四章

1、(解释)地区发展模式的概念(的含义)

地区发展(也译地方发展、社区发展),

(1)既表示一种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

(2)也表示为一种发展理念,强调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出发和实现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3)还表示为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手法。

2、地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假设

课本:

(1)关于个人的假设/对社区问题成因的假设:

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制带来的冷漠封闭状态。

(2)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

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渐渐丧失,变成一种现代正式的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个人倾向于团结与合作,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讨论

(4)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相关论述:

(1)认为社区居民应该愿意参与社区事务;

(2)认为社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缺乏沟通和合作.所以如果能通过发动居民民参与,改善沟通和加强合作,社区问题就能够获得解决,同时也相信社区自身有解决社区问题的力量;

(3)认为社区是应当也可以实现和谐,社区内不同人群的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共同利益的,社区本身具有潜力和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3、地区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2)注重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3)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4、地区发展模式的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1)任务目标:

在社区中要完成的具体的实质性工作项目,或者是要解决的具体的社区问题。

A社区经济开发B社区社会发展

C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D社区文化发展

(2)过程目标:

根据英国学者托马斯的概括,分为:

A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建立B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

C邻里关系的改善D居民及团体之间重建紧密的联系

E居民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并愿意承担责任F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

5、地区发展模式的策略

(1)内部资源的动员、参与、行动为主,外界的资源帮助和技术引进是辅助的

(2)内部以广泛的讨论、协商一致、团结合作为主,避免冲突,化解矛盾

(3)注重居民的组织和教育,培养居民发展项目的能力比在社区引进成立一个具体的项目更为重要

(4)发动、动员居民、广泛讨论,自下而上地民主决定社区公共事务,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由精英决策

具体的策略措施

A立足社区基层群众公共利益的扩大、通过沟通、对话和讨论促使成立不同居民小组;

B社区组织之间的协商、妥协、合作;

C对社区精英的争取、团结和支持;

D对社区大众的争取、包容,并使其参与到发展项目中来。

6、地区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角色

A使能者:

启发催化的角色B引导者或倡导者:

支持鼓励的角色

C协调联络的角色D资源中介的角色

7、地区发展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A注重居民的共同利益,营造良好的社区气氛;

B注重开发和提高居民的能力;

C强调沟通和协商,推进社区民主;

D切合中国文化传统。

(2)缺点:

A无法解决整体资源分配不均及制度不合理所产生的社区问题;

B调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手段不足;

C民主参与导致的成本高而效益低。

地区发展模式相信通过社区居居民广泛的民主参与,便可达到解决问题和自助的目的。

但在这种参与会花费不少资源和时间.不符合成本效益的计算原则。

8、地区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对我国农村扶贫发展的启示

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智力扶贫(由输血到造血)

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一种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强调利用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和策略,发掘农村当地社区和民众所拥有的资产和能力,从而使得当地社区和民众成为农村发展的真正主体。

(2)对我国城乡社区建设的启示

社区建设思路的调整和转换:

由行政主导的社会管理转变为以居民自治为主导的的社区治理,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的功能,提升社区的自组织能力,使社区逐步进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有序状态。

案例:

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在优势视角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发展在美国再度兴起。

以能力建设和资产建立为核心的社区发展侧重于三方面的内容:

(1)资产建立和能力建设。

社区发展的许多概念集中关注、洞察并利用社区内可获得的资产、资源和优势。

从这一点出发,社区发展的起点涉及分析社区中存在的资源,如哪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支撑着社区生活,居住和工作于此处的人拥有什么能力和资源,社区内的组织和团体对社区资产的贡献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等。

(2)建立关系。

基本假设是社区和它的周围环境可能隐藏着某种内在的资源,社区工作者应该认真欣赏和发掘社区的内部资源、资产和能力。

社区资源的发掘有赖于信任、关怀和负责任的关系的建立,所以,工作者要注意构筑或重塑自己与居民以及正式的居民组织之间的关系。

(3)树立希望。

以优势和资产为本的取向可以激发案主和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希望和动机。

优势视角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并非从问题和方法出发,而是立足于透彻的社会分析和农民自身的优势,整合地思考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当意识到应该从社区层面介入时,就动员社区、举办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教育等;当意识到应该从小组层面分享和交流时,就及时开小组会,推动小组动力形成,使组员在互动中成长起来;当意识到应该跟进个人,交流谈心时,就不失时机地开展个案工作。

这就是方法整合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

第五章

1、社会策划的含义:

在社区工作中,社会策划就是社区工作者以理性方法,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清楚理解工作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方向而确立社区工作目标,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然后根据社区需要而动员及分配资源,并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变化的实际随时修改计划,使计划按预定的目标行进,待工作结束时对计划执行情况加以检讨和反思。

简言之,社会策划主要是针对社区中的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制定服务方案,理性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服务给社区。

2、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

(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理性化)。

(3)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

(4)指向社区未来变化。

3、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

(1)教材的概括

A关于人的假设:

理性人

B关于社会的假设:

在个人之上,相对独立

C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追求利益最大化

D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可计划、有组织地控制和引导社会发展和变迁(社会工程论)

(2)关于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综合概括):

A对问题成因的分析:

缺乏技术和规划

B关于人的假设:

人是理性的

C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追求个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人必须进行管理和组织,才能带来社会的秩序并增进社会发展的合力。

D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

4、社会策划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A保证服务质量B较有效率

(2)缺点:

A居民参与率低B服务对象对服务的依赖性上升

5、社会策划模式的任务内容

(1)社区资源开发规划

(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3)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4)社区组织建设规划(5)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建设规划

6、社会策划模式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项目的规划者角色

(2)项目经理的角色(3)监督实施的角色。

(4)专业人员的协调角色(5)动员居民参与和反馈意见的角色。

其他教材: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策划中承担三技角色:

技术专家、方案实施者、项目规划者

在社会策划中,社区工作者主要扮演的是专家的角色。

也就是说,从策划的制定到了解服务机构的使命和目标,从分析社区对外环境和对内机构、评估需要到制定工作计划目标和介入策略,从执行运作策划到总结评估,社区工作者一直充当着事实上的汇集者,需要和问题的分析者,方案的制定者,行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协调者,成效的评估者,反思者的角色。

社会策划模式中社区工作者的角色是“为社区民众而做”,而非其他模式中的“与社区民众同做”。

7、分析社会策划模式下的工作者的方法

(1)社区问题和资源调查的方法

(2)方案制定和决策的方法

A方案的构成:

目标、服务对象、服务的形式和手段、财力安排和人力安排、服务活动时间进度表

B服务方案的优选方法

(3)方案的实施管理方法:

A规划服务进度表B监视服务进展C反馈调整服务方案

(4)方案的评估方法

包括服务项目的投入情况评估、服务产出评估、服务结果评估、服务效率评估、服务效能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

主要的评估方法有逻辑框架法、对比法、快速农村评估法、参与式评估法、综合评估法。

第六章

1、说明社会行动的含义及其本质

(1)含义:

(罗夫曼)社会行动假设有一群处于劣势的群体,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联合其它人去向整个社会争取资源及取得符合公益及民主的对待。

社会行动是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政策不合理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及较多的运用冲突、对峙的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伸张居民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体的本身利益,以期待获得应有的资源,使社会权力、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及无助感,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社会行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参与过程。

(2)本质:

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在承认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在建制内对社会作有限度的改革。

目的是为社会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改善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使社会更趋公平、公正,消除社会的隐患。

社会行动不是全面的改革,更不是社会革命。

2、解释社会行动与社会运动的区别:

(1)社会行动没有一套清晰的意识形态作为主导思想,也不是对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动员,它不期望带来深远和持久的社会影响;

(2)社会行动是在现有制度下进行的有限度的社会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一小部分的弱势群体争取利益,改善社会的不公平制度。

(3)社会行动所达到的效果累加起来,也有机会引发社会运动,但社会行动的重要目的始终不在于此。

(4)规模和影响范围不同。

3、社会行动模式的基本假设

(1)对社会行动成因的假设:

利益冲突。

社区内有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他们同当权者存在着利益的冲突。

冲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权者对贫困群体的了解及关注不够,也可能是彼此缺乏交流沟通,致使各自的需要未能充分反映,或者是存在着资源及决策分配的不公平。

(2)对社会行动作用假设:

A社会问题产生于冲突,因此也要用局部冲突的方式来解决社区问题。

B利益被忽视及受到剥夺的弱势群体,有权获得更符合社会公正与民主的资源及待遇。

C因制度和政策不公正所形成的冲突和分歧,通过协商和正规途径不容易获得缓和。

4、(试述)社会行动的策略形式及其一般原则

(1)策略形式:

A对话性行动B抗议性行动C对抗性行动D暴力性行动。

(2)一般原则:

A渐进原则B争取让步而非破坏C行动的连串性D争取舆论支持,避免使用暴力

E认真考虑有关因素:

(A)群众的资源。

(B)群众的投入程度。

(C)社会气氛。

(D)事件的本质。

5、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