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216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历史必修3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32.docx

《历史必修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3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32.docx

历史必修32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26、“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

(简单应用)

原因: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27、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综合运用)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其主要思想主张:

①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③主张“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④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③主张“性本善”,以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的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主张“仁义”和“王道”;

②以德服人;

③“君舟民水”

④“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注:

注意孔子思想主张与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区别。

孔子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以维护奴隶主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其目的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

三者在探究人性方面有不同的认识,孔子提出“性相近”,孟子提出“性本善”,而荀子则提出“人之性恶”的观点。

128、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识记)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其思想主张有: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倡清静无为,提出“无为而治”;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观点,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其主张:

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倡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9、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理解)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尊儒。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典型运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儒、法两大学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据此回答:

(1)战国时期儒、法两大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2)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哪一学派受到重用?

为什么?

(3)西汉时期儒家学派能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①儒家:

孟子、荀子;法家:

韩非子。

②法家受到重用;因为法家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建立君主专制统治的历史发展需要。

③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即批判地继承传统思想文化,消极的因素予以抛弃,积极的因素加以发扬光大

第3课 宋明理学

130、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识记)

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有程颢、程颐,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后人合称“程朱理学”。

南宋时,理学家陆九渊创立“心学”。

明朝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这一学派被称为“陆王心学”。

131、“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理解)

“二程”主张:

①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②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核心);③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④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的主张:

①三纲五常是天理;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注:

注意教材“学思之窗”的问题: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案提示:

“二程”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而朱熹对“格物”的解释,认为一是“即物”即接触事物,二是“穷理”即研究物理,三是“至极”即穷理至其极;对“致知”的解释,朱熹认为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即扩展、充广知识,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结果。

总的来说,程朱理学所强调的“格物致知”,并不是要求科学真理,而是明德之善,主要是道德层面的。

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

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132、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理解)

①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②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命题;

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注:

注意理学与心学的区别。

理学认为事物的本原是外在的“理”,而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掌握“理”,而心学认为通过内心反省可以得到天理。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33、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识记)

思想家

思想主张

李贽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③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④主张“工商皆本”。

黄宗羲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

主张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发展变化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

②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

注1: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都是儒学大家,他们所处的时代一致都是明末清初,社会环境都是社会大动荡。

他们都有参加过反清复明的经历。

他们都是借用孔子等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来抨击汉以来特别是程朱理学对封建统治的维护学说。

注2: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它学派的积极合理部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在政治上、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儒学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程朱理学”是两宋时期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明代陆九渊、王阳明又将其发展到新阶段。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和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34、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两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识记)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

它的价值在于肯定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从而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

倡导人应该具备美好的道德,而美德来自于知识,于是他进一步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

注:

注意教材“学思之窗”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提示:

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35、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及“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简单应用)

原因或条件:

①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③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人文主义含义:

①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②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

③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④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136、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

(识记)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13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和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简单应用)

(1)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2)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政治运动。

②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各派,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④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除了精神枷锁。

第7课 启蒙运动

138、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识记)

①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②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

启蒙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39、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识记)

国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法国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

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德意志

康德

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提出“人非工具”;

坚持人应该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140、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启蒙运动的意义。

(简单应用)

核心:

“理性”。

(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意义:

①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③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④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注:

注意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核心的不同。

前者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后者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公开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同时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典型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二:

“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防止腐败和集权”

——孟德斯鸠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

请回答: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孟德斯鸠的学说有何意义?

对后来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三位思想家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请问他们发起这场启蒙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权利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说”。

(2)意义: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影响:

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

(3)①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②在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③启蒙运动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④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4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综合运用)

四大发明: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贡献: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①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②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

③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之后,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典型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何时哪位发明家发明的?

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2)“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是指什么?

(3)“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主要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中国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北宋平民毕升;北宋时期指南针始用于航海。

②欧洲资产阶级利用新式火药武器打败了封建贵族。

③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④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142、《九章算术》。

(识记)

内容: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如二次方程、负数概念等)。

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43、《授时历》。

(识记)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它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要早三百年。

144、《齐民要术》。

(识记)

北魏贾思勰当年《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主要记录了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农作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145、《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的作者、地位。

(简单应用)

(1)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不仅总结,还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辨症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因而被称为“万世宝典”。

(2)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

注:

注意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不同:

中国传统科技只注重传统典籍的整理与总结,缺少实验,而西方近代科技注重实验,注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究;中国传统科技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药等方面,而西方则集中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方面。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146、《诗经》。

(识记)

春秋时期编订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147、唐诗繁荣的条件。

(理解)

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或唐朝开放的社会与繁荣的经济)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148、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元曲的代表人物。

(识记)

文学形式

派别

代表人物

宋词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149、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识记)

四大古典名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讽刺小说: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典型运用】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小说是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形式。

据此回答:

①唐代诗歌繁荣的条件有哪些?

②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宋朝是我国民族政权并存时期,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请你结合文学方面的有关内容谈谈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

参考答案:

①国家统一,社会开放,经济繁荣。

科举考试以考诗赋为主。

②唐朝: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纵情祖国山河的壮丽,反映了国家昌盛社会繁荣的景象;南宋:

卓越的词人辛弃疾,他的作品风格豪迈,表现了当时国家分裂的现实和作者渴望恢复恢复中原的愿望;明清:

出现了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历史真实的小说《红楼梦》和揭露社会黑暗和科举腐败的小说《儒林外史》。

由此可见,文化建立在政治经济基础之上,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50、汉字的演变脉络。

(识记)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钟鼎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有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

151、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及书法家王羲之。

(识记)

(1)楷书——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2)草书——特点:

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虽实用性不强,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行书——特点: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4)王羲之:

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擅长楷书、草书和行书。

尤其是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52、《清明上河图》。

(识记)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

153、京剧的出现。

(识记)

清乾隆末年,安徽的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道光至咸丰年间(1840~1860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而形成新剧种——京剧。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54、伽利略、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理解)

(1)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牛顿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有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

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成为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注:

根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先后发现了天王星和海王星。

155、爱恩斯坦创立相对论。

(理解)

创立: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恩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内容:

相对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

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指出:

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使人类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

广义相对论又被认为是一种引力理论。

意义: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

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注:

注意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三者理论之间的区别: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提出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符合宏观世界的低速运动物质,标志经典力学形成。

而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符合微观世界中的高速运动物质,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156、量子论的代表人物。

(识记)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创立了原子结构的理论。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157、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识记)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158、达尔文的进化论。

(简单应用)

创立: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内容:

①自然选择: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现存的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生存竞争:

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③适者生存:

能较好地适应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机会,而那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将遭到淘汰。

微小的有利变异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新物种。

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后人将这一进化原理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意义: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