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239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docx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化概论

1、文化的概念(广义、狭义)以及如何理解文化?

2、文化的三要素或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及理解。

3、旅游文化的概念(书上p2或ppt的都可以)与构成的三部分

4、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参考课本第三章《中国旅游文化的演进历程》,掌握课堂所画演进历程中各历史时期的发展重点)

1、三皇、五氏、五帝所指

2、国家级及江苏的代表性新石器文化遗址名称、时代、出土物特色

3、如何理解老子的道以及和孔子的仁的核心思想(重点,能通过列举二人的相关语录论述)

4、风水星象学中五行所指的方位及相应的星宿及色彩

5、何为“封”“禅”?

始于何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文化传统肇始于何人?

(P33)与旅游有关的神的传说(P31“行神”所指)

6、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7、中华文化的特质

 

第三章旅游主体与旅游文化

1、麦金托什旅游动机类型(书P44)

3、理解旅游审美主体的审美的四个层次

4、旅游消费行为的概念及旅游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书P46-47)

第四章中西旅游主体的文化特征

1、如何理解中西传统文化的根本差异

2、如何理解中国旅游主体的价值观特征,能举例说明(书p48始)

3、中西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消费行为比较

第5章旅游客体与客体旅游文化的特征

1、旅游客体定义以及书p77页最后一节要特别提出的两点

2、旅游客体的旅游文化特点(书p78)

3、旅游景观的概念及基本属性(书或ppt皆可)

4、自然景观的旅游文化特点(书p81-)

5、人文景观的旅游文化特点(-85)

第6章中西传统建筑旅游文化(结合书上相关部分理解)

1、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外观特征,以及木构架建筑特点

2、龙生九子的各自特点

3、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特点

4、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取向

5、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样式的主要特点

6、中西传统建筑的文化观比较

7、中西传统建筑的形象文化比较

第七章美食与节庆民俗文化(结合书上相关部分理解)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构成及特色

2、农业经济下形成的中国饮食模式特点

3、法国和土耳其流派的饮食模式特点

4、中国四大菜系所指;各自的特征和代表菜

5、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食器的代表性材质

5、中国主要的岁时民俗(了解)

6、中国年节饮宴食风的文化特性

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征(结合书上相关部分理解)

1、园林的概念及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解

2、各个时期中国园林的特点

3、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色

4、西方园林的特点

5、如何理解中西园林的差异

第九章

(一)江苏旅游文化

1、江苏的得名

2、江苏文化的地域背景

3、如何理解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

4、江苏代表名山、名泉

5、云锦、宋锦、苏绣的特色

6、紫砂壶的特点、从造型上的分类

 

第一章文化概论

1、文化的概念(广义、狭义)以及如何理解文化?

•1、广义的文化:

–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并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2、狭义的文化

–广义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是指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反映,也是人类精神观念形态的载体,同时又可以给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影响。

•总结: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文化。

•(四)如何理解文化?

–1、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包括对自然的利用与认识

–2、文化是社会活动的创造物,是社会性的

–3、文化创造物既有物质产品,又有精神产品

2、文化的三要素或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及理解。

(一)文化的物质层面/要素——物质文化

–是文化的物质实体,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基石。

–是人类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表现为文化的技术体系和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文化的行为层面(制度层面)/要素——行为(制度)文化

–即行为文化或行为方式:

群体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并以礼俗、民俗、风俗、语言等形态。

–人们的文化行为普遍受到群体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群体行为的一致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三)文化的精神层面/要素——精神(观念)文化

–指文化的心理素质,即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在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理念。

–该层面在历史中不断积淀、继承发展,是文化的主体层面表现了文化的价值体系,影响并制约了其他文化层面。

3、旅游文化的概念(书上p2或ppt的都可以)与构成的三部分

–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介体,在面对旅游客体的吸引而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旅游门类文化形态。

4、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多元二重性

–旅游消费文化与经营文化的统一

–文化求异与认同的统一

–文化求新与守真的统一

(二)大众性

–文化求雅与娱乐的统一

•(三)双向扩散性

–是旅游接待地与客源地的双向扩散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参考课本第三章《中国旅游文化的演进历程》,掌握课堂所画演进历程中各历史时期的发展重点)

2、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3、五氏

(1)有巢氏:

发明了巢居

(2)燧人氏:

发现与运用火(3)伏羲氏:

A人类始祖;B教民生产;C文化贡献:

发明乐器、作八卦(《河图洛书》)(4)女娲氏(5)神农氏:

奠定华夏农业社会雏形;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百草

4、五帝所指A、黄帝姬(轩辕氏)统一中原,开发文明(嫘祖,仓颉,隶首,容成)B、玄帝姬颛顼(高阳氏)与共公之战C、帝喾姬(高辛氏)——上承炎黄,下启尧舜,是华夏族的共同人文始祖D尧帝伊放勋(陶唐氏)E、舜帝姚重华(有虞氏)

2、国家级及江苏的代表性新石器文化遗址名称、时代、出土物特色

•1、旧石器文化

(1)下草湾人石器遗址——70万年前

•泗洪县双沟镇下草湾

•特征:

新人股骨化石、打砸成的刮削器、尖状器

(2)南京汤山猿人——35万年前

•新说法:

《自然》77万年前

•位于江宁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

(1)青莲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

•淮安淮城镇东北的青莲岗

•特点:

大量生产工具;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多为三足器和圈足器

(2)北阴阳营文化遗址——约6000年前

•今南京北京西路和云南路路口(南大校区内),原为一土墩

•上层属湖熟文化,下层为新石器文化层,出土石器、陶器、玉石、玛瑙随葬品等。

3、如何理解老子的道以及和孔子的仁的核心思想(重点,能通过列举二人的相关语录论述)

•(4)老子的核心思想——道的宇宙观

•道是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有正反两面,并且能由对立而转化

•“反者,道之动也。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道是自然性的,要适应天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无不为”。

•“治大国若烹小鲜”

•A、思想体系

•特点——“仁”:

伦理思想的核心

•①提出“仁义礼智”的学说,“仁”包含了对社会、政治的最高期待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对统治者而言,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克己复礼为仁”

•②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③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提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维方法,行中庸之道。

•B.相信天命,存疑鬼神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不知生焉知死”。

•C.伟大的教育家

•思想上:

“有教无类”

•教学实践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上: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上:

“因材施教”

4、风水星象学中五行所指的方位及相应的星宿及色彩

木(东方、青色)火(南方,赤色)

金(西方、白色)水(北方,黑色)土(中央,黄色)

5、何为“封”“禅”?

始于何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文化传统肇始于何人?

司马迁(P33)与旅游有关的神的传说(P31“行神”所指)“修”“累祖”

进行“封禅”:

到泰山顶上祭祀上天,为“封”,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地,为“禅”,为历代皇帝争相效仿,“奉天承运”成为中国帝王文化的核心内容。

6、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

•使中华文化虽不利于与各大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但也阻碍了外来民族的破坏性入侵,使中华文化产生了“保护性反应机制”。

•2、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中华文明起源、发达于黄河流域所属的中原地区,其发达的农耕社会现实使其无求于海洋,孔子的“仁”、“智”之辨是一个“大陆-海岸型”思想家追求稳定的风格。

•3、条件优越的农耕世界

•广阔肥沃的大平原、典型的季风气候

•4、幅员辽阔的文化领地

8、中华文化的特质

(一)中国文化的气质——内向型

•1、中国人的“天下观”

•“中国者,天下之中也”

•该观念逐步衍化成极富尊严感的“自我意识”,深沉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民族观念

•2、中国人的“内向开拓”精神

•在宏观方面,国家疆域和文化领地方面向陆、向内地开拓,是和平的文化

•在微观的精神世界方面,是向人、向世俗生活、现实世界的开拓

•“内在超越”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二)中华文化的风格——和谐型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哲学的最基本命题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风雨露电,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木石,与人原只一体。

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

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王守仁

•“知行合一”:

关乎伦理道德

•“君子耻其言过其行。

”——孔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情景合一”:

文学理论,更是美学问题

•“景中生情,情中生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

•(三)中国文化的内核——伦理型

•其基础是宗法——农业社会

•父系氏族“家邦”式国家

•长期的农业家庭小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长期没有改变

•家庭–家族–宗族–社会–国家

•孔子“仁”学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并使之系统化

•伦理型文化的灵魂是宗法意识

•(四)强劲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不废江河万古流”

•1、汉文字:

中华文化延续发展的主要承载体

•构字原则:

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字形发展: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2、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以载道”的道德使命感和承传春秋的历史使命感

•大一统政治下的封建体制的超常规稳固的保障

 

第三章旅游主体与旅游文化

7、麦金托什旅游动机类型(书P44)

Ø身体健康动机文化教育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

3、理解旅游审美主体的审美的四个层次

一、意识到处于非真实的状态

审美的非功利性、审美距离

与对象融为一体却仍然保持静观,不作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

二、对对象内容的认识

对题材、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技法技巧的理解是欣赏的前提条件

三、从理知上认识对象的情感性质、技术特征

如冷暖色调、器物材质、乐音的情感性、手法如何

四、渗透在感知、想象、情感诸因素并与其合为一体的某种非确定性认识。

审美中的认识是融化在其他因素中的理解,但有某种领悟,经常是难以言喻的。

“理之于诗,如水中之盐”;理解的非确定性和多义性

美感的获得常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式的领会。

4、旅游消费行为的概念及旅游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书P46-47)

Ø信息收集注重口碑

Ø对消费中的风险更为敏感

Ø品牌偏好的高度忠诚

Ø消费效果评价与消费行为同步

第四章中西旅游主体的文化特征

1、如何理解中西传统文化的根本差异

1.对人的本性的看法:

性善与性恶

–中国思想体系中,性善论强调仁义礼智,是把价值之源置于个体内心之上,要自省、自我修养,以求取个人在社会人际秩序中的和谐。

西方持性恶论,突出个人品质修养的社会化,重外在的社会教育和规范功能,重“真”而非“善”

2.人和自然的关系:

协调与支配

•中国人屈从自然,传统农业社会,闭关锁国,中庸平和,是内陆民族。

西方文化源头是双希文化,为海洋民族,好冒险,与自然抗争,讲求效率,勇于竞争,不怕冒险等外向、理性的行为方式

3.人与人的关系:

伦理本位和个人本位

–儒家的“仁”的思想的影响,个人是通过他人、社会关系来定义和设计的,表现为家族本位和家庭本位

–西方崇尚个性,追求个人对群体的优先地位,有自我去定义各种外在关系和角色,强调自主、自律、创造、奋斗的精神。

4.时间取向:

现世、尚古和着眼于未来

–经世致用、安身立命,与空间上的封闭保守观念一致

–开发的贸易、原罪的局限,使西方人富创新、冒险、怀疑、自我批判精神。

5.生活基本目的:

合礼“乐”生和自致取向

–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与自然相契的淳朴生活,性善、天人合一、重仁,是乐感文化。

–商品经济和基督教精神影响,重功利性,征服自然,重视创造财富,重视自我实现

2、如何理解中国旅游主体的价值观特征,能举例说明(书p48始)

(一)重人

1.理论基础

(1)儒家文化中以人为宇宙中心,天地自然是人化的天地自然

•“比德”,人成为衡定万物的尺度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2)道家重视个人生命的存在和人性自然的维护

(1)名人名胜资源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元·王恽

–A.名人游历名胜

–B.重大历史事件名胜

–C.名人故里、墓地名胜

–E.以人为主题的传说故事

–陕西黄帝陵——天下第一陵

–黄州东坡赤壁

–南阳诸葛庐

–湖南岳阳楼

–武汉黄鹤楼

–黄山

(2)名人名胜资源与旅游文化的重人传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历史名人级差”效应

–(3)旅游文化史主要是旅行家活动的历史

(二)重文

•1、旅游文化重文传统的历程

•早期的如西周《穆天子传》之《游舂山》。

•春秋时《论语·先进》“暮春者……”,被誉为我国最早描写春游的散文文字。

•两汉时的赋体文学,如汉武帝的《秋风辞》、刘歆的《遂初赋》、班彪的《北征赋》及马第伯《封禅仪记》等是最早的旅游散文。

•魏晋南北朝是形成时期。

《观沧海》、谢灵运的山水诗、陶渊明的田园诗、记叙游迹、为诗集作序的《兰亭集序》、《游石门诗序》等,以及《佛国记》、《水经注》等。

•2、重文传统的体现

(1)景区评价标志

“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

(2)景区丰富的文学门类

诗、赋、词、曲、游记散文(柳宗元确立)、对联、碑文、刻石、传说等

(三)重自然

1、中国自然审美观的演化过程

•崇拜:

自然崇拜、鬼神崇拜

•比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畅神:

本色自然、山水画、田园诗、园林

•多元化:

征服自然、怀抱宇宙

•2、重视自然的体现

(1)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西湖十景、金陵四十八景、瘦西湖、玄武湖等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崇尚自然

•重视天人合一的美

(四)重民

•1、思想和理论基础

(1)民为邦本

(2)与民偕乐

•2、与民偕乐的旅游文化传统

(1)节日旅游发达

(2)观光旅游盛行

•(3)旅游以近游为主,旅游资源以人造景观见长

3、贵和持中的中庸思想——旅游文化的适度传统

(1)为政者不可耽于游乐

(2)旅游风气的盛行是社会腐败的标志

•附:

我国现阶段旅游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

•A.炫耀性旅游消费倾向

•B.迷信性旅游消费倾向

•C.恶习性旅游消费倾向

(五)重古

•1、重古的根源

–农耕社会对经验、传统的重视

–体现在古人在旅游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崇古的价值取向和尚古的心理。

•2、体现

–越古越好的价值尺度

–杜撰名胜的倾向

–重视古人古事介绍的山水游记

–热衷纵向继承、轻视横向移植的观念

(六)重附会

•重附会的涵义

–指中国旅游文化中的牵强附会、张冠李戴的现象

–难以在高层次的文化人中有市场,但却吸引了众多通俗文化层中的旅游者

–有弄虚作假之嫌

(七)重调和

•1.思想和理论基础

–重自然,与天和、与地和,天人合一

–五味调和和五音之和

–人伦之中庸中和

•2、旅游文化的重和传统的体现

(1)在饮食文化中:

A、菜肴制作中

–五味之调和:

五味调和百味香

•甘、辛、苦、酸、咸

–食物原料及菜品与季节相合

–上菜程序上

–与人之生理需要及健康相调和

(八)重游

•1、重游旅游文化传统的基础—行路难

(1)徒步旅行的艰辛

(2)地理环境的阻隔

•(3)人为因素的摧残

•2、旅游文化的重游传统

(1)旅游文化的惧游传统

(2)旅游文化的慎游传统:

–保重身体,结伴而游,游必有方

3、中西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消费行为比较

•1、旅游动机的强弱差异

•受到基本消费观念、家庭观念的影响

–中国:

•量入为出,重视积累,节制现时消费,储蓄动机明显

•重物质产品消费,轻文化娱乐消费和劳务消费

•重视饮食,把饮食消费当作最重要的消费活动

•2、旅游动机的类型差异

–中国:

单一性需求——寻求平衡、和谐、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的倾向较明显,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西方:

多样性需求——好奇心、探险意识强、表现自我和竞争本能

•3、目的地选择上的差异(基于动机差异)

(1)目的地类型的差异

–中国:

熟悉的、尽人皆知的、建设得当的成熟的目的地

–西方:

个性突出的、新奇的、不同寻常的自然与人文目的地

(2)决策方式上的差异

–中国:

具较强的重视群体的传统观念,易听从亲朋好友建议,易受他人、社会流行的影响

–西方:

受个人主义影响,较少听取亲友意见,自己寻求公共信息资源

•4、旅游组织形式上的差异

–中国:

远距离多喜欢组团的形式;近距离多与家人或亲友偕行,较少单独外出

–西方:

尽情享受属于个人的空间和时间,单独外出度假较普遍,喜欢“基本结构(订房+机票)+自由选择”的模式

•5、旅游消费支出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

(1)因节俭传统,在交通、住宿上注重“经济实惠”

(2)重有形物品的消费,清劳务性消费,如不愿付小费,却喜欢购物

•(3)重纯娱乐性消费,轻发展性消费

–西方:

相反

•6、其他具体消费习俗的差异

–如餐桌礼仪、数字、饮食等

第7章旅游客体与客体旅游文化的特征

1、旅游客体定义以及书p77页最后一节要特别提出的两点

(一)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及定义

•1、定义

–是旅游主体的活动对象,即吸引旅游主体前往观赏游览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和产品。

–性质:

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现象,是旅游业给旅游主体营造的审美指向及审美关系的产品核心。

注意:

1、旅游客体和旅游资源不能完全划等号,一切可供旅游主体游览的对象才能算旅游客体,未与主体联系之前不算

2、研究旅游客体的旅游文化同策划设计旅游客体的旅游文化也不同,旅游客体的旅游文化属于文化范畴;策划设计某一具体旅游客体的文化旅游是属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组织,是旅游的一种类型。

3、旅游客体的旅游文化特点(书p78)

(二)旅游客体的旅游文化特点

•1、离不开旅游主体感知

•2、能够满足人类自身基本欲望和社会需要

•3、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凸显的文化主题

•4、地域性

•5、大众性

4、旅游景观的概念及基本属性(书或ppt皆可)

(一)概念

–是在一定地域中可以观察到的客观事物综合体。

(二)旅游景观的基本属性

–A.规模性(一定的地域范围)

–B.广泛性(各要素、现象聚合成的客观存在的综合体)

–C.协调性(旅游景观与旅游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

–D.时间流驶性(通过特定的时空而具有特定的景观结构和景观系列)

5、自然景观的旅游文化特点(书p81-)

•1、自然景观的旅游文化特点

(1)自然景观的旅游文化性是旅游主体审美不断升华成熟的必然结果。

–自然审美观的演化

•崇拜、比德、畅神、多元化

–自然景观的类型

•原始景观风景名胜田园风光

(2)自然景观的文化性是通过自然美来体现的

–形象美

•主要特征:

雄、奇、险、秀、幽、奥、旷

–色彩美

–声音美

–气味美

–静态美与动态美

–气象美

•(3)人类对自然美的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当今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

5、人文景观的旅游文化特点(-85)

•2、人文景观的旅游文化特点

(1)突出它们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2)具有功利性特点,反映了景观创造者与旅游者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的本质;

•(3)具有可创造性

第8章中西传统建筑旅游文化(结合书上相关部分理解)

1、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外观特征,以及木构架建筑特点

2、龙生九子的各自特点

3、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特点

4、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取向

5、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样式的主要特点

6、中西传统建筑的文化观比较

7、中西传统建筑的形象文化比较

第七章美食与节庆民俗文化(结合书上相关部分理解)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构成及特色

2、农业经济下形成的中国饮食模式特点

3、法国和土耳其流派的饮食模式特点

4、中国四大菜系所指;各自的特征和代表菜

5、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食器的代表性材质

5、中国主要的岁时民俗(了解)

6、中国年节饮宴食风的文化特性

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征(结合书上相关部分理解)

1、园林的概念及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解

2、各个时期中国园林的特点

3、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色

4、西方园林的特点

5、如何理解中西园林的差异

第九章

(一)江苏旅游文化

1、江苏的得名

2、江苏文化的地域背景

3、如何理解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

4、江苏代表名山、名泉

5、云锦、宋锦、苏绣的特色

6、紫砂壶的特点、从造型上的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