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概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316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陕西省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概况.docx

《陕西省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概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概况.docx

陕西省概况

 

陕西省概况

 

 

基本概况

面积

陕西省土地总面积为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高原9.251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不过3.9万平方公里。

人口

200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35.05万人。

行政区划

陕西省设10个地级市,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

主要城市

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汉中市、延安市。

地形

陕西省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北部为陕北高原,海拔900-1500米。

中部为关中平原,也称关中盆地,海拔在325-800米之间。

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多为1200-3000米。

水文

陕西省河流众多,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内流河流域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2.3%。

外流河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其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7%。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3条,其中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13条。

黄河在陕西境内的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渭河、泾河(渭河支流)、北洛河、南洛河等。

长江在本省的支流属汉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

气候

陕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北到南划分属于3个温度带,分为7个气候区。

3个温度带即陕北北部温带,陕北南部、关中和秦岭南坡(海拔1000米以上)暖温带,陕西北亚热带。

气候特点是:

春暖多风、气温回升快而不稳,降水少;陕北多大风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集中于7-9月,多雷阵雨、暴雨;渭北多冰雹、阵性大风天气,间有“伏旱”;秋凉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关中、陕南多阴雨天气;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对陕西省威胁最大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旱涝、暴雨、冰雹、风沙等几种,其中旱涝是陕西普遍而重大的气象灾害,而干旱危害严重,范围更大。

资源情况

土地资源

全省每万人拥有土地量为57.5平方公里,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尚有可垦荒地38.2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84.5万公顷。

每万人有107公顷可垦荒地及517公顷未利用土地。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土地以农业用地为主,全省大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左右。

人均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九位,大部分土地质量不高,但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气候资源

区域差异明显。

陕南水热条件优越,光照不足;关中光照和水热条件居中;陕北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不足。

全省冬季气候以纬向分布为主,南北差异明显,夏季气温南北差异明显减少;2005年大于、等于10℃积温的有效性南优于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受季风影响,气候多变,灾害较多。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

与北方邻近各省区比较,陕西植物和植被资源均属于优势,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各类生态的自然植被、次生植被及人工植被发育较典型。

野生动物资源中有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动物等700多种,南北分布差异大,动物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明显。

其中秦巴山地是陕西省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一个物种多样的天然植物园,有多种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

秦巴山区和陕北高原生态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但大多呈零星分布,利用条件不良。

林草资源

秦岭和巴山两大地区是陕西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共有林地面积4900多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70%左右。

其中秦岭林区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4%,是全省最大的林区,主要为次生林,森林覆盖率45%以上,平均每亩林木蓄积量4.8立方米;巴山林区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26%,平均每亩林木蓄积量为38立方米,多为次生林,也有少量原始森林。

秦巴山区草场资源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 共有草场2520多万亩,占全省草场30.87%,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2277万亩,其中已被利用的1488万亩。

矿产资源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有色、建材和贵金属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可观,矿产种类多,探明量大。

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659亿吨,仅次于山西和内蒙古而占到全国的第三位,主要分布在陕北、渭北地区。

石油主要分布于陕北延安境内,已发现12个油区,地质储量7亿吨左右,探明储量4亿吨以上,居全国第十位;在陕北西部控明天燃气1700亿立方米、横山、榆林等地探明储量33亿立方米。

全省有27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54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455亿立方米,人均、耕地亩占有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左右,属贫水省份。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水含沙量大。

陕南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3,而水资源量占70%多,关中和陕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2/3,但水资源量不足30%。

源于秦岭的汉江,从洋县至白河段的476公里干流落差达295米,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51万千瓦,依据汉江上游地形特点,可建7个梯级电站,现已建成两个。

其余5个梯级电站也处于积极筹备和前期建设工作之中。

随着汉江的梯级开发,可进一步缓解调峰矛盾,增加电力后劲,同时对汉江防洪和改善航运条件以及农业灌溉发挥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

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既有名山大川、景色奇丽的风景名胜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革命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

全省已知的旅游点有1800余处,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省级、国家级旅游资源点21.7处,其中国家级旅游资源点数全国第一。

有省级旅游资源400余处,国家级38处。

经济

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初步核算,2006年陕西生产总值43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48亿元,增长7.4%,占生产总值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2318.17亿元,增长14.9%,占生产总值的5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77.26亿元,增长11.4%,占生产总值的36%。

人均生产总值11762元,比上年增长12.3%。

农业和畜牧业

2006年,全省农业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增加,果业持续快速发展,水果总产再创新高,畜牧业稳定发展,产业化步伐加快。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179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2006年,全省林业生产从过去的以退耕还林、增加造林面积、封山绿化为主,向提高林木质量、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业产品产出方向转变。

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产业化步伐加快。

2006年,我省继续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奶业发展为突破口,狠抓疫病防治、健全良种建设、推广标准化饲养、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

全年水产品产量7.45万吨,比上年增长1.3%。

县域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加快。

2006年末,全省县域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35.77万人,新增15.56万人,支付劳动者报酬2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实现增加值849.77亿元、利润总额178.04亿元、实交税金59.56亿元,分别增长13.8%、15.9%和19.7%。

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1305.85亿元,增长20.4%;轻工业265.95亿元,增长13%。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1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工业拉动作用明显。

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9个百分点。

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9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904.33亿元,增长29.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有色冶金工业470.19亿元,增长30.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其他支柱产业中食品工业增长2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7%,医药制造业增长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4.4%,纺织服装工业增长14.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259.7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利润513.64亿元,增长31.6%;税金总额317.14亿元,增长31.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9.29,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

在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值756.73亿元,比上年增长47.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05.07亿元,增长38.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05.55亿元,增长40.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16.45亿元,增长13.4%;煤炭开采和采选业228.48亿元,增长26.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1.43亿元,增长27.8%。

主要工业产品多数保持较快增长。

建筑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

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95.38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利税总额42.32亿元,增长32%,其中实现利润13.36亿元,增长3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7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09.9万平方米,增长13.4%;房屋竣工面积12130.9万平方米,增加230.1万平方米,增长12.1%。

亏损企业个数120个,比上年增加16个,亏损面为14.3%,比上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5.21亿元,增长3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4.98亿元,增长21.6%。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全省城镇投资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35亿元、904.91亿元和1464.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8%、39.3%和29.0%。

在第一产业中,农业投资9.41亿元,林业投资13.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7%和15.2%。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887.44亿元,增长38.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

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289.74亿元,增长35.3%;制造业完成投资410.06亿元,增长48.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87.63亿元,增长26.0%。

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404.54亿元,增长3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20.55亿元,增长38.3%;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99.78亿元,增长13.3%。

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

2006年,在铁路、公路等投资项目的拉动下全省基础设施投资1108.16亿元,比上年增长46.7%,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9.4个百分点。

在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公路运输业完成投资274.22亿元,增长45.5%。

建成投产的高速公路有延安-黄陵高速公路、陕蒙界至榆林高速公路、靖边-安塞高速公路和西安-柞水高速公路。

在西安-延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武汉-安康铁路复线工程、安康-重庆铁路复线工程、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工程、新丰镇编组站以及郑州-西安客运专线工程等的带动下,铁路建设投资成倍增长。

2006年,铁路运输业投资完成7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商品房销售良好。

2006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94.8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115.21万平方米,增长25.1%;商品房屋销售额274.7亿元,增长49.6%。

国内贸易

200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为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992.83亿元,增长16.2%;县及县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529.18亿元,增长13.1%,城乡市场增幅差距比上年缩小0.2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稳步增长。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326.69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5.55亿元,增长17.8%。

关中地区增幅高于陕北和陕南。

关中地区(一线两带)零售额1221.94亿元,增长15.5%,陕北地区零售额132.26亿元,增长12.4%,陕南地区零售额167.81亿元,增长14.0%。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呈温和上涨态势,工业品生产价格增长较快。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其中:

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0.4%。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2006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5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

其中:

进口17.3亿美元,增长15.4%,出口36.3亿美元,增长18%。

实现贸易顺差18.99亿美元。

在进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进出口38.97亿美元,增长5.3%;加工贸易进出口12.6亿美元,增长61.5%。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55个,实际利用外资9.25亿美元(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47.2%。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带吸引外商投资聚集效应强劲。

“一线两带”新批外商项目222个,占全省87%,合同外资9.51亿美元,占全省95.9%,实际利用外资9.15亿美元,占全省99%。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显著。

2006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累计新签合同额18.97亿美元,增长66.6%;完成营业额4.82亿美元,增长77.6%,派出人数3121人,增长117.6%;期末在外人数5772人,增长49.9%。

新设境外投资企业3家,增资企业1家,新设境外机构2家。

交通、邮电

交通: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661.8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8%。

其中,铁路1367.63亿吨公里,增长4.6%;公路284.21亿吨公里,增长11.7%;民航9.65亿吨公里,增长15.4%。

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3.92亿吨,比上年增长7.0%。

其中,铁路1.39亿吨,增长7.1%;公路2.51亿吨,增长7.0%;水运117万吨,增长2.6%;民航4.73万吨,增长21.3%。

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4.13亿人,比上年增长8.9%。

其中,铁路4401.90万人,增长21.4%;公路3.61亿人,增长7.5%;水运355万人,增长3.2%;民航497.12万人,增长20.4%。

邮电: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5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电信137.94亿元,增长13.7%;邮政16.40亿元,增长7.2%。

邮电业务总量429.72亿元,增长22.9%。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68.71万门,比上年增长8.4%。

全省电话用户突破二千万,达2097.0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13.49万户,增长6.3%;移动电话用户突破千万,达1183.58万户,增长26.2%,普及率分别达到24.46部/百人和31.69部/百人。

城市电话用户579.1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334.35万户,无线市话用户211.69万户,分别增长3.1%、12.4%和2.8%。

全省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3.55万户,增长56%。

国内国际旅游

2006年,陕西省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国内国际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旅游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9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国内旅游收入378亿元,增长19.6%。

国际旅游再创历史新高。

全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达106.11万人次,增长14.3%,旅游收入5.1亿美元,增长14.3%。

财政金融、证券

和保险

财政:

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52.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52.21亿元,增长1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67.57亿元,增长15.1%。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63.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1766.0亿元,增长5.2%;中长期贷款2372.43亿元,增长23.9%。

证券:

2006年末,全省境内有各类证券公司3家,比上年减少1家。

其中,证券营业部65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比上年增加2家。

期末证券开户数1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量2867.09亿元,比上年增长58.9%。

其中股票交易量2416.35亿元,增长65.4%,基金交易量41.46亿元,增长70.9%;国债现货回购交易量16.67亿元,下降91.3%。

保险:

2006年末,全省有各类保险公司1635家,比上年增加143家。

专业机构81家,增加21家;兼业机构2175家,增加87家。

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6年保险业务收入1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财产险收入30.99亿元,增长25%;寿险收入85.19亿元,增长17.3%。

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6年赔付额2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财产赔付15亿元,增长48.4%;寿险赔付14.66亿元,增长17.2%。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省招收研究生2.21万人,在学研究生6.5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5%、12.0%。

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6所,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21.91万人,比上年减少4.9%、在校学生72.62万人,比上年增长8.9%。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招生21.64万人,较上年增加25.7%;在校学生47.56万人,较上年增加11.1%。

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新进展。

到2006年底,全省所有县区普九验收达标,人口覆盖率100%。

全省共有初级中学2052所,招生69.64万人,在校学生212.21万人。

(其中普通初中2047所,招生69.53万人,在校学生211.88万人)。

全省小学18590所,招生48.52万人,在校学生325.11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8.5%。

普通高中在校生96.05万人,较上年增加5.42万人,增幅5.6%。

科技:

2006年全省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583项,通过鉴定或验收的占78.3%。

其中:

应用技术和科技产业化项目514项,占本年度登记成果总数的88.2%;完成登记的科技成果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其中国际领先的54项,占本年度登记成果总数的9.3%;国际先进的133项,占本年度登记成果总数的22.8%;国内领先的215项,占本年度登记成果总数的36.9%;国内先进的112项,占本年度登记成果总数的19.2%。

其中:

农、林、牧、渔业89项,采掘业9项,制造业91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7项,建筑业14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24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2项,批发和零售业2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43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项,教育3项,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61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项。

其中:

制定标准27项(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9项、地方标准2项、企业标准4项)

受理专利申请量5717件,其中发明专利1815件,实用新型专利2166件,外观设计专利1736件;专利授权量2473件,其中发明专利602件,实用新型专利1443件,外观设计专利428件。

全省全年成交技术合同4426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1.92亿元。

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413项,成交金额12.25亿元;技术转让合同284项,成交金额3.40亿元;技术咨询合同276项,成交金额1.08亿元;技术服务合同1453项,成交金额5.19亿元。

2006年全省产学研共建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16个,参加产学研人数2.15万余人。

产学研达成合作项目115项,其中重大项目10项,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3.19亿元。

2006年全省共有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13个,在陕的国家检测中心16个。

全年共制订、修订各类地方标准38个,按制定、修订分:

制定37个、修订1个;按性质分:

强制性4个、推荐性34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

2006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8个,图书馆113个,文化馆111个,艺术馆11个,博物馆88个,与上年基本持平。

大力推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积极实施“五个一工程”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秦腔《杜甫》进京参加北京国际演出节和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片)展演;西安话剧院的原生态方言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禹剧本奖。

配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我省大力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舞台艺术繁荣工程、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和“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举办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首映式,发放了22辆电影流动放映车。

全省农村共放映电影324850场,平均每村年放映11.2场。

广播电影电视业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至2006年末,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

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较上年新增1座。

全省共播出94套广播节目,较上年新增6套。

广播节目中,省台7套,市级台19套、县级广播电视台68套。

全省共播出123套电视节目。

其中,省台无线节目3套,有线节目6套;市级台无线节目11套,有线节目15套;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88套。

2006年,全省(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及县以下)广播电视传输网干线皮长51203.65公里。

市以上干线网总长较上年新增1422.7公里。

县级及县以下干线网总长达到35033公里。

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344万户,较上年末新增51万户。

我省2004年12月28日数字电视开播,截止2006年末,全省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0万户。

全省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4座,发射功率433千瓦。

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2座,发射功率187.85千瓦,一千瓦以上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45座,发射功率149千瓦。

2006年,全省广电系统共生产电影故事片6部,电视剧23部540集,动画电影1部13集。

全省广播综合覆盖率93.8%,电视人口覆盖率95.2%,分别较上年末增加0.56和0.82个百分点。

2006年,全省出版报纸84种,6.44亿份,31.39亿印张,出版各类杂志266种,6643.65万册,3.38亿印张,出版图书4943种,1.85亿册,10.25亿印张。

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119个,全部面向社会开放。

其中省档案馆馆藏资料5896册,档案数量85132万卷,开放档案12820万卷,2006年接待1048人次,查阅档案25302卷。

卫生:

2006年全省拥有卫生机构5385个(不包括个体诊所6246个),比上年增加19个。

全省共有床位11.1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8.37万张,卫生院病床2.11万张。

全省有卫生人员16.82万人,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13.91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06万人,注册护士4.07万人。

农村卫生室25280个,村卫生室覆盖率为82.8%。

截止2006底,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43个县,覆盖农业人口1202万,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4.5%。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1046.7万人,平均参合率为87.2%。

体育:

加强和改善农村体育设施,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步伐。

全省对300个行政村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