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396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docx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1.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

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暗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绕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单元导语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主题,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二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2.学情分析

中年级在语文学习的内容、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与低年级不同,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

到了中年级,语文教学则比较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来讲,跨度很大,所以在设计单元教学的时候,在关注内容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文本和表达。

3.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51个字,会写62个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借助关键语句,理解古诗词以及课文内容,并且能用自已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4)积累好词佳句,背诵相关诗词,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5)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6)能够继续使用钢笔规范认真书写,写字姿势正确。

(7)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整理单元学习内容,并作交流展示。

(8)能够用本单元学过的阅读方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写景类的文章或书籍,并做好积累。

(9)了解祖国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时

课型

教材内容

拓展篇目

教学要点

备注

1

预习课

《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

1.认字、识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初步感知古诗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质疑问难,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

精读引领课

《古诗三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积累古诗。

2.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精读引领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

1.认字、识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并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4

精读引领课

《海滨小城》

《美丽的南沙群岛》

《宝岛台湾》

1.认字识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并且用这样的方法自学。

5

精读引领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

1.认字识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通过抓住“抽出”“浸”等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准确、细致的描写方法。

6

习作指导课

1.通过联系生活留心观察,学会发现生活中美的景物。

2.通过联系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选取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将习作写具体。

7

习作评改课

1.通过联系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学习评改习作是否围绕习作要求写。

2.能自己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8

单元整理课

1.单元基础知识。

2.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词句说一段话。

3.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设计

第1课时预习课

《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饶、瑰、武、辈”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参”,会写“断、楚、富、浅、岩、挺、鼓”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初步感知古诗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质疑问难,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单元“祖国的壮美河山”。

2.出示单元导语,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3.出示本单元的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单元预习。

【教学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直入单元主题,明确目标。

(二)自主预习,组内互查。

1.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

一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查阅字典正确认读。

二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课文:

读中有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明白的地方用“?

”进行标记。

生自主预习课文,老师巡视。

2.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大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1)小组内开火车认读二类字词,对于难认的字,组内同学共同讨论识字方法。

(2)小组长按自然段分工,组内比赛朗读课文。

【教学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自读课文,读中有思,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智力闯关,知识比拼。

刚才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都在认真合作识记生字、比读古诗,接下来我们进入“智力闯关”,进行全班展示。

1.第一关 生字新词我来读

认读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错了的改正后再读三遍,全对的为其小组加分奖励。

楚江孤帆潋滟镜面遥望青螺富饶交错

海参威武数不清宝贵栖息祖祖辈辈

想一想,这里面还有哪个词语是自己不理解的?

生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重点指导“抹、参”的读音。

写字指导

田字格出示“断、楚、挺”,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田字格的占格和书写注意事项。

师范写。

生练写。

师巡视指导,师生互评。

2.诵读课文我最棒

(1)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可以给同桌指定一首古诗或者一个段落,看谁能做到不读错字,把课文读流利。

(2)每组指名一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者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及时评价。

(3)教师抽查重点句。

3.课文内容知多少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的,《望洞庭》的作者是代的

(2)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课文是从哪些地方来写西沙群岛的?

【教学意图】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又经过小组合作,对于生字新词以及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带领学生从字词到读文再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进行梳理归纳,强调易错点,更能加深学生对不懂之处的印象,很好地提升预习课的效果。

(四)质疑问难,解疑答惑。

1.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2.涉及到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则进行梳理,留作精读课解答。

(五)提前放题,习作先知。

留心观察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美的景物,将景物的特点记录下来。

三、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

抹参

●教学设计

第2课时精读引领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积累古诗。

2.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古诗,直导课题。

1.我们预习了《古诗三首》,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诵读古诗)

读了这三首古诗,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

(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从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重点知道理解“望”的意思。

【教学意图】诵读古诗,直接切入主题。

从题目着手,为理解诗意打好基础。

(二)借助注释,把握大意。

1.读好诗句的停顿。

(1)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师范读《望天门山》,学生再读,读熟古诗,学会停顿。

2.把握古诗大意。

(1)学生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和“楚江”,同桌交流。

(2)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古诗主要内容。

【教学意图】先读后感知。

通过诵读古诗,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

之后引导学生学会结合注释来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想想画面,理解诗句。

1.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1)出示诗句和与“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碧水落日孤帆”有关的图片,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2)借助“断”“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

①重点理解“断”“开”,体会长江水势浩荡。

②出示“楚江”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一条怎样的江”。

③指导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④指导书写“楚”“断”两个字。

(3)聚焦“回”,指导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重点理解“回”,想象江水汹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诗句意思。

②指导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③指导书写“至”。

2.学法小结:

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3.依法自学后两句古诗的意思。

(1)出示三、四句古诗,学生边读边想想,同桌交流。

(2)激疑思考:

两岸青山怎么“出”?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当你坐着汽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再次体会诗中描绘的“出”“来”等情形。

(4)指导朗读,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意图】通过借助注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大意,之后我们通过一遍遍的诵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边思考,慢慢在脑海中勾勒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交给学生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

(四)小组合作,背诵默写。

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古诗,并进行默写。

(5)依法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总结学古诗“三步法”。

(1)读熟古诗,学会停顿。

(2)借助注释,把握大意。

(3)想想画面,理解诗意。

2.课件出示古诗学习三步法,学生依法自学后两首古诗。

(1)同桌合作,读熟古诗,学会停顿。

(2)借助注释,同桌两人互相用一句话概括古诗主要内容,互相补充。

(3)小组合作,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

(4)集体交流,排疑解惑。

师生重点理解体会“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诗意以及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边读边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可出示“秋月映照湖面”“水平如镜的洞庭湖”“洞庭湖中的君山”等图片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再引导学生用舒缓的语调再次读好诗句。

之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想象说话“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些什么”,进一步感受洞庭湖的宁静之美。

【教学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巩固所学,让学生依法自学,通过同桌合作、小组交流等形式,将课堂更多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学古诗的方法:

如何停顿,怎样把握诗意,体会作者感情的方法等,将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

3、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学会停顿

天门山楚江借助注释

断开想象画面

●教学设计

第3课时精读引领课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富、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优”等12个字,写好“挺、鼓”2个字,正确认读“富饶、交错、海参、威武、数不清、宝贵、栖息、祖祖辈辈”8个词语,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并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旅游时去过的地方,激发学生兴趣。

2.汇报调查到的资料。

3.通过资料调查我们了解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岛屿多、物产多,还是个美丽的地方,齐读课文,板书课题。

(板书:

“饶”字左窄右宽,左右齐平)。

4.借助字典或者联系文章,理解题目中“富饶”的意思。

【教学意图】通过回忆自己旅游的美景来走进课文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西沙群岛距离北方的同学比较遥远,大部分孩子是没有亲身经历的,对西沙群岛一点也不了解,通过课下自己搜集资料对西沙群岛有初步认识,激发出品味课文语言的兴趣。

(二)订正预习单,强调易错点。

1.开火车读词语,纠错,反复读错误读音。

PPT出示课本要求认读的词语。

2.指导学生写字“挺、鼓”,注意诀窍:

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捺要伸展

鼓——左右结构,笔画较多,注意避让

3.句子过关,学会断句,将句子读熟。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2)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教学意图】通过预习单进行课下自主预习,课上对易错点进行检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跟进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预习单第1小题,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中心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出示预习单第2小题:

课文的每一段都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

地理位置

(1),海水--

(2),海底的生物--(3、4),海鸟--(5),岛上将来--(6)

小结:

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从不同的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可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个可爱的地方吧。

【教学意图】课文结构清晰,理清每一段的内容是三年级段落训练的重点,在习作中也学习每一段的内容要清楚、明白。

(四)品读文本,作者是怎样把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介绍清楚的。

1.出示预习单第3小题:

快速地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自主交流)

2.感受海水之美

(1)引读: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我们站在海岛上,举目望去……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联系上下文五光十色的含义,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能把无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或者“五彩缤纷”这些也形容颜色的词语吗?

五光十色:

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侧重与强调“光”的颜色丰富。

(3)海水会五光十色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在这一段中,作者在写法上前面结果,后面原因,非常清楚明白地写出了海水的美丽,并且“五光十色”用词准确。

(4)想象着画画齐读、展示读。

【教学意图】联系下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一个“五光十色”就写出了海水的颜色和美丽,用各种颜色的列举解释了“五光十色”的意思,并且接着说明了原因,句与句之间连贯,具体。

3.感受海底物产丰富

(1)朗读第三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在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你会抓住哪个词读,为什么?

(2)想象画面读第三自然段。

(3)PPT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图片。

小结:

我们抓住的这些词不仅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还写出了这些物产形象的形态,同学们用快或是慢、轻或重的朗读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4.感受海底风景优美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1)理清内容:

量多、色美、形奇

生交流刚才在海底世界里都看到了什么?

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的呢?

(2)小组合作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加深理解。

(3) 训练“有的……有的……有的…… ”

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个排比句写出了海底鱼的“数量多、颜色美、形态奇特”,读起来既整齐又生动。

(4)“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时,师反问:

作者真的是看到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夸张地描述了鱼占了海洋中的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5)出示鱼的图片朗读大家想看看这四种美丽可爱的鱼吗?

让我们看着图来读读描写它们的语句吧!

(出示四种鱼的图片)

(6)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吧。

 

一群群鱼儿在珊瑚丛中_____。

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_______。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

(7)学习构段方法

在本段中,作者先概括介绍鱼多和美,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鱼的各种不同的形态,最后用夸张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鱼多,在这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找到这样的句子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且也是很好的写段落的方法。

(8)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完成小练笔。

【教学意图】第3、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训练点非常多,一是要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作者写珊瑚时用了像……的……,比一二年级的比喻句更具体;还用了“懒洋洋”、“蠕动”、“威武”、“有的……有的……有的……”等好词、好句写出了海底生物的动作、形态,一是生物的种类多、二是数量多、三是姿态多,在边读边想象中体会出富饶、美丽、可爱。

同时第4自然段作者在构段上也是需要学生学习的习作方法,在这一段中就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句与句之间连贯。

5.海岛鸟的天下

(1)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学的,知道了什么?

预设: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划、围绕一个意思概括

鸟的天下——鸟蛋多、鸟粪多、鸟类多

6.齐读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结全文,与第一段相呼应,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呼应”(全文总-分-总结构)

【教学意图】第5、6自然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四)拓展应用

小组交流,展示: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丰富物产,感受了景物的美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作者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不同事物、运用比喻、夸张等写法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介绍出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领略更多的美景吧!

(六)课下作业

完成《这儿真美》观察记录单

3、板书设计

总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分海面——颜色多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岛——鸟、鸟蛋、鸟粪

总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富饶的西沙群岛》预习过关单

◆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词语的读音

富饶、交错、海参、威武、数不清、宝贵、栖息、祖祖辈辈

1.易错词语:

2.多音字

◆搜集文章相关资料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课文的每一段都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我的疑惑:

 

●教学设计

第4课时精读引领课

19海滨小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字词,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并且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美丽的南沙群岛》、《宝岛台湾》两篇文章。

二、教学过程及教学意图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谈话式导入,增进师生之间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单词语。

海滨、渔民、遍地、躺在、满载、栽着、初夏、散发、银光闪闪。

(生读)

2.强调多音字。

“臂”,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区分读音“bei”和“bì”。

(三)品读课文

1.把握内容,学习表达。

(1)生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

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相机板书。

海滨:

(美)

场景一——海上:

蓝天白云、船舰、海鸥……

场景二——海滩:

沙滩、贝壳、渔船……

小城:

(美)

庭院

公园

街道……

(3)多种形式朗读1——3自然段,想象海滨景色之美。

小结:

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特点。

(4)借助关键语句理解4——6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的经验,发现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从而理解段落的大意。

①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

从这一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

围绕这一自然段的关键句,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些树?

(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

)  

②小城的公园又是怎样的呢?

哪些地方描写出这种“美”呢?

结合重点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③小城的街道又有什么特点?

(小城的街道也美。

)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

从哪些地方能够体会这种“美”?

 

小结: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谈海滨小城留给自己的印象,关注文章的写法,感受关键句的作用,明确作者从不同的方面有条理地介绍海滨小城。

同时,以读代讲,想象画面感受海滨的美。

(四)学以致用

1.小组合作,自学《美丽的南沙群岛》。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刚刚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章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感受了海滨小城的美丽。

下面我们依照同样的方法,自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找出文章写了南沙群岛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小组自学,学生汇报。

2.自学《宝岛台湾》,再次巩固。

咱们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了南沙群岛的美,相信咱们同学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

接下来,咱们自学《宝岛台湾》,看看文章写了哪些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自学,交流汇报。

【教学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本课学过的方法自学两篇文章,从小组合作到个人自学,多种形式地巩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方法,将课堂落实到实处。

三、板书设计

海滨小城

大海庭院

海滨小城公园美整洁

沙滩街道

《海滨小城》预习过关单

◆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词语的读音

海滨、渔民、遍地、躺在、满载、栽着、初夏、散发、银光闪闪

1.易错词语:

2.多音字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

◆通过初步预习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

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第5课时精读引领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

1、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