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413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

2018年4月2日上午9:

00-11:

30试卷满分:

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它实质上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民族,最早出现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

据此可知该政策下

A.强调对“王权至上”观念的认同B.形成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C.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5.

以上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D.东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不断完善

26.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

这一现象()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27.王阳明说:

“圣人何能拘得死格……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

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

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防有异处。

”王阳明的这种思想在当时()

A.对活跃人们的思想和学术有积极意义B.迎合了当时统治者治国的需要

C.积极发展了唯物主义,促进社会进步D.打破了明朝八股取士的僵化体制

28.下表是18441851年上海茶出口量及出口价格统计表,此表反映出

A.上海替代广州成为中国经济中心B.列强控制下茶叶出口利润丧失殆尽

C.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的状况D.太平天国起义抑制了上海茶叶贸易

29.1905年,清廷向全国民众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于是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建,议论本省应兴应革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应付义务等。

1909年10月,除新疆之外,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一个名叫咨议局的新机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间士绅阶层开始参与地方事务B.清政府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

C.清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D.地方政权结构开始向近代化转型

30.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

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

这些举措()

A.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B.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C.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D.体现了T农政权的性质

31.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

这一举措()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D.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32.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33.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B.表明T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D.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34.1877年,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西蒙辞职,另行组建君主派内阁,解散对新内阁投不信任票的众议院。

但是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

上述过程说明了()

A.总统违背了第三共和国宪法B.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C.共和制度通过宪法形式确立D.君主派已被清除出法国政坛

35.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这说明()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C.大国主导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

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

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

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

公益募捐组织

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

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

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

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益募捐事业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变化的

原因。

(15分)

41.阅读下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以上为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根据图表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5小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

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

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

国家对部队的组织编成,加强合成,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

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接替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

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9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

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提交了动议案,要求联合国介入朝鲜战争,恢复战前状态。

苏联缺席了此次联大会议,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议案。

随后组成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统一由美国驻远东司令部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担心欧洲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纷纷开始重整装备,并积极组建各种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出现。

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苏联,随后也组建了华约军事集团,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时,美国宣布台湾海峡国际化,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造成了台湾局势长期紧张。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结束了日本战败国地位,并通过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将日本拉入了其军事同盟国的轨道,使得日本连同中国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构成了封锁中国的包围圈。

——摘编自左双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9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家,频频游历于南京华盛顿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

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

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

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6分)

 

2018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三文综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

1.C 2.B 3.C

答案:

4.C 5.D 6.B

答案:

7.B 8.B 

答案:

9.D 10.A 11.B

12.C

13.A

14.B

15.C

16.B

17.A

18.B

19.C

20.D

21.C

22.C

23.D

24.B

[解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可判断该政策为分封制,C项符合分封制下国家架构的特点。

A项是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出现,排除;材料中“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表明无法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故C错误;D项出现于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故错误。

25.C

[解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从材料中“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察举制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与设计之初相背离,故C正确;A错在“唯一标准”;B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D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看出,察举制在不断走向末路。

26.C

[解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永佃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错误;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故B错误;“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表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故C正确;永佃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农民并没有摆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故D错误。

27.A

[解析]宋明理学:

从材料中“何能拘得死格”、“不防有异处”的论断得出,王阳明主张破除本本主义的坏学风,这对打破当时思想僵化状态,活跃人们的思想有积极作用。

28.C

[解析]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分析表格信息可见,1844—1851年上海茶叶出口量不断攀升,而出口价格不断下降;在出口价格下降的同时,却出现白银价格指数不等比例的下降,可见鸦片战争后外国鸦片和工业品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上述白银指数大幅下降体现了中国出现的银贵钱贱的状况,故C正确;A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及史实,排除;此阶段太平天国起义尚未发生,故D错误。

29.D

[解析]地方政治结构变动: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咨议局相当于各省的临时议会,是政治现代化的产物,而各省陆续成立了则表明地方政权结构已经开始了向现代化的转型,故D符合;民间士绅在此前有没有参加地方事务,由材料不得而知,故A错误;《辛丑条约》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为苟延残喘,制造出预备立宪的骗局,推动代议政治发展是被迫而非积极,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扩大统治基础的信息,且也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史实,排除C。

30.A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

从材料可看出,在根据地实行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根据地的经济稳定,维护了法币的信用和使用,为根据地的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故A正确;中共的经济措施并没有完全挫败日寇对华的经济侵略,只是在根据地起到了保护根据地经济的作用,排除B;材料主要体现是经济上保护法币,维护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并不侧重体现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权的工农性质,排除D。

31.A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国家改变对农副产品的派购,由农民进行市场供应,合同订购可知,农民保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正确;这种生产制并未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农村仍然实行土地公有制,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并不一定是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故D错误。

32.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

依材料“可控告某人有私心”、“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结合所学可知,引导公民切实关心国事,充分体现了公民意识,故选C;材料反映的强调公民意识、城邦意识,并非规范公民的行为,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对公民个人权利一定的约束,与B不符;希腊是公民政治,D项所有人表述错误。

33.D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相关知识:

从材料数据看出,英国店主、制造业者、农场主1700年识字率明显高于1500年,有利于英国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故D正确。

材料反映识字率变动情况,识字率不能反映社会阶层的政治地位,故A错误;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全部成员的百分比,也无法体现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排除B;农牧业雇工和佃仆、茅舍农的识字率一直较低,不能反映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排除C。

34.B

[解析]法国代议制: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可任命高级官员,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可知总统并未违背第三共和国宪法,故A错误;根据“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可知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宪法的制定,C错误;题干反映了君主派和共和派势力的消长,未体现君主派已被清除出政坛,排除D。

35.D

[解析]欧洲一体化进程:

材料主题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涉及多极化趋势,故A错误;欧洲一体化中成员国部分让渡主权,但没有对成员国的主权有实质性侵犯,故B错误;欧洲一体化不存在大国主导,故C错误;材料中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反映了一体化组织与英国国家利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故D项正确。

 

40.

(1)特点:

通过立法手段实施;国家(政府)主导推行;以弱势群体为救济对象;形成了社会保障的思想或理论(6分,任意三点);原因:

民本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4分,任意两点)

(2)变化:

受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影响;传播媒介广泛、方式不断创新;突破地域限制、施众和受众范围扩大;公益募捐的规范更制度化、规范化;与反帝爱国运动紧密结合。

(8分,任意四点);原因:

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改善;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觉醒。

(7分,任意三点,一点3分,两点5分)

41.

评分标准:

观点2分、论证8分(要求答两个史实)、总结提升2分。

答案示例:

例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欧共体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建立,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演进,促进了各国市场的开放,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贸易建立起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

这都说明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人类文明已融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例2发展与问题并存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条件,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会带来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说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科技的进步仍不能克服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虽然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仍有恐怖主义等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存在。

人类文明要获得新的演进,就要不断解决人类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以迎接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例3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设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例4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西方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普遍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如日本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选择发展模式。

 

44.

(1)内容:

整体压缩军队规模,精编军队;精简人员,加大技术兵种的比例;内部

调整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

(6分)

(2)意义:

提高了军队的工作效能及人员构成的合理性;加强了国防力量的建设;适应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确保了部队的稳定和军队各项建设的正常开展。

(9分,言之有理即可)

45.

(1)原因: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可以联合其他国家;联合国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美国可以把干涉战争的责任推卸到联合国。

(6分)

(2)影响:

加剧了欧洲局势紧张,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对峙;阻碍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激化了东亚的矛盾,使中美更加敌视。

使朝鲜半岛局势更加复杂、紧张。

(9分)

46.

(1)活动:

参与“围剿”红军;斡旋西安事变救出蒋介石;开展外交努力,为抗战募集军资;领导飞虎队抗日;镇压爱国学生,间接杀害杨虎城。

(8分,四点即可)

(2)简评:

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战赢得国际支援与同情,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对革命力量和势力进行镇压。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