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487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docx

精编工程地质复习重点资料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

一·名字解释及应掌握的概念

·地质作用: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地壳的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及物质成分不断变化的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是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

(作用方式: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

·内力地质作用:

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引起的。

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改变着地表形态,同时,也改变着岩石的地层产状,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现象。

(基本类型:

升降运动、水平运动)

·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等营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以致逐渐分解的作用。

·变质作用:

由原先存在的固体岩石(火成岩、沉积岩或早期变质岩)在岩浆作用(高温、高压、化学活动性气体)或构造作用下使其在成分、结构构造方面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的改造过程。

·矿物:

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是在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质。

矿物的形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密度等是鉴别矿物的主要标志。

·矿物的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I自色可用于鉴定矿物,是矿物固有的颜色,颜色比较固定。

对造岩矿物来说,由于成分复杂,颜色变化很大。

一般来说,含铁、锰多的矿物,如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等,颜色较深,多呈灰绿、褐绿、黑绿以至黑色;含硅、铝、钙成分多的矿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颜色较浅,多呈白、灰白、淡红、淡黄等各种颜色。

II他色是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物本身性质无关。

他色不固定,随杂质的不同而异。

如纯净的石英晶体是无色透明的,混入杂质就呈紫色、玫瑰色、烟色。

由于他色不固定,对鉴定矿物没有很大的意义;III假色是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所引起的。

如方解石解理面上常出现的彩虹。

假色对某些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条痕:

是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指在白色无釉的瓷板(条痕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条痕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常用于矿物鉴定,鉴定某些金属矿物。

·解理与断口:

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如敲打、挤压等)下,沿着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光滑的平面称为解理面。

如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等),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根据其解理发育的程度可分为 I极完全解理(极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 II完全解理(沿解理面常裂开成小块,解理面不大) III中等解理(解理面小而不光滑,断口较容易出现)IV不完全解理(很难出现解理面,其碎块常为断口)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硬度:

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或压入等机械作用的能力。

它是岩石软硬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摩氏硬度计从软到硬10种矿物依次为: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岩浆:

起源于地壳深部或地幔上部,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液体为主,溶解由会发成分并可含有部分固体,以是硅酸盐为主的成分复杂的熔融体。

·岩浆岩(火成岩):

是由炽热的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按照成因可分为:

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深成岩:

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上升,但未到达地表,只在地面以下的较深部位冷凝结晶生成的岩石。

·浅成岩:

岩浆上升到地壳较浅的部位或接近地表时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

·喷出岩:

从岩浆喷溢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

是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沉积层,经过成岩作用后形成的。

·变质岩:

母岩经变质作用产生的新的岩石。

·岩石:

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的结构:

只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

矿物集合体之间排列及充填方式。

·砾岩:

由大小不等,性质不同,并且磨圆度较好的卵石堆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胶结物通常有硅质、铁质、钙质及砂和粘土。

砾石呈圆形是长距离流水搬运或海浪冲击的结果。

如砾石未被磨圆且棱角明显者成为角砾岩。

·砂岩:

由各种成分的砂粒(直径在2~0.05mm)被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砂岩的颜色与胶结物的成分有关,通常硅质与钙质胶结者颜色较浅,铁质胶结常呈黄色、红色或棕色。

硅质胶结者最为坚硬。

砂岩的强度相当高,但遇水侵泡后强度则会大大降低,尤其粘土胶结的砂岩,性能较差。

钙质胶结的砂岩易被酸性水溶蚀。

·粉砂岩:

由直径为0.05~0.005mm的砂粒经胶结而生成。

粉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云母和岩石碎屑等。

·粘土岩:

主要有细粘土矿物组成的土状沉积物。

按成分可分为高岭石粘土、蒙脱石粘土和水云母粘土等类型。

·岩石的吸水率(饱水率、孔隙率、孔隙比):

I吸水率(W1)

指岩石试件在常温常压下自由吸入水的重量(Ww1)与岩石烘干后的重量(Ws)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W1=WW1\WS×100%

II饱水率(W2)

指岩石在高压(一般为15MPa)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Ww2)与干燥岩石重量(Ws)之比的百分率。

W2=Ww2\Ws×100%

III孔隙率

指岩石空隙和裂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n=Vn/V=G—γd/G×100%

式中V——岩石体积,m3;

Vn——岩石孔隙总体积,m3。

IV孔隙比

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中颗粒体积之比,是反应材料密实程度的重要物理指标。

一般用e代表,e越大材料越疏松,反之,越密实。

e=Vp/Vc

式中Vp——岩石中的孔隙体积

Vc——岩石中固相骨架的体积

·岩石的水理性质:

指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通常包括岩石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等。

·相对地质年代:

指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确定的。

·绝对地址年代:

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目前,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来确定的。

·第四纪沉积物:

指第四纪时期因地质作用所沉积的物质,一般呈松散状态。

·地质构造:

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可依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水平构造:

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这种构造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为发生明显变形。

·单斜构造:

一个地区内的一系列岩层如果向同一方向倾,其倾角也大致相同,则称为单斜层或单斜构造。

·岩层产状:

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

·褶皱:

指岩石在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应力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永久性弯曲变形,它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类地质构造,尤以在层状岩石中表现最为明显。

·褶曲:

是褶皱构造中的弯曲,是这周构造的组成单位。

·背斜:

表现为岩层向上弯曲,且褶曲岩层核部的时代较老,而褶曲岩层两翼时代较新。

造成背斜岩层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

从褶曲中心核部到两翼,岩层从老到新对成性重复出现。

·向斜:

表现为岩层向下弯曲,且褶曲岩层核部的时代较新,而褶曲岩层两翼时代较老。

由于风化剥蚀,向斜的出露特征恰好与背斜相反,从褶曲中心核部到两翼岩层从新到老对称性重复出现。

·节理(裂隙):

是岩层裂开由破裂面但两侧岩石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断层:

指岩体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且断裂面两侧有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正断层:

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运动,下盘相对向上运动的断层。

正断层一般是由于上盘岩体受到重力作用沿断层面向下移动而成。

其断层线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一般大于45°。

·逆断层:

指上盘相对向上运动,下盘相对向下运动的断层。

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构造应力挤压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上错动而成。

断层线的方向常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

逆断层的倾角变化很大,断层面倾角介于25°~45°的称逆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25°的称辗掩断层。

·地堑:

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一般是倾向相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背的逆断层。

地堑常与地垒伴生。

地堑发育于背斜与穹窿的顶部及地壳受区域应力拉伸区。

大型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

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

·地垒:

是沿地堑构造发育的盆地。

·平移(推)断层:

是指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平移断层主要由地壳水平作用形成,断层面常陡立,断层面上可见水平方向的擦痕。

·活断层:

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断层。

·整合接触:

一个地区在持续稳定的沉积环境下,地层依次沉积的地质年代连续,各地层之间彼此平层,地层间的这种连续、平行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当沉积岩的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时,即沉积的地质年代明显不连续,两套地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称为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又叫假整合。

指相邻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出现地质年代不连续(两套地层之间发生了较长时期的沉积间断,其间缺失了部分年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

·角度不整合:

是指相邻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地质年代不连续,同时两套地层产状呈一定的角度接触的接触关系。

·岩体:

指由一种或多种岩石组成,并由各类结构面及其多切割的结构体多构成的,存在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刚性地质体。

·结构面:

是指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构造形迹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软弱夹层及不整合面等。

·结构体:

是指岩体被结构面切割后形成的岩石块体。

·软弱夹层:

是指岩体中夹有强度很低或被泥化、软化、破碎的薄层。

·残积土:

是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后残留在原地的一种碎屑堆积物。

作为建筑地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坡积土:

是在重力作用下,高处的风化物被雨水或雪水搬运到较平缓的山坡地带而形成的山坡堆积物。

·冲积土:

是由河流流水作用在平原河谷或山区河谷中形成的堆积物。

常为理想的天然地基。

·洪积土:

是由山区暴雨和临时性的洪水作用,在山前形成的堆积物。

通常是良好的天然地基。

·碎石土:

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超过50%的土。

根据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碎石土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砂土:

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分数不超过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超过50%的土。

根据颗粒级配,砂土又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粉土:

是指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分数不超过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

必要时,可根据颗粒级将粉土配分为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0%)和粘质砂土(粒径小于0.005mm颗粒的质量分数等于或超过10%)。

·黏性土:

是指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

根据塑性指数又可分为粉质黏土(10<Ip≤17)和黏土(Ip>17)。

·特殊土:

有些土类,由于形成条件及此生变化等原因而具有与一般土类显著不同的特殊工程性质。

特殊土的性质都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软土:

是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的以细颗粒为主的第四纪沉积物,软土可分为软黏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和泥炭等。

·黄土:

是以粉粒为主,含碳酸盐,具有大孔隙,质地均一,无明显层理而又显著垂直节理的黄色陆相沉积物。

·红黏土:

是指出露的碳酸盐类岩石,经风化作用后形成的具有棕红、褐黄等色,且液限等于或大于50%的高塑性黏土。

·膨胀土:

是指含有大量亲水性黏土矿物,湿度变化时体积会发生较大变化,膨胀变形受约束时其内部会产生较大内应力的高塑性土。

·冻土(季节冻土、多年冻土):

是指温度低于0℃时,土中的液态水冻结成冰,形成一种具有特殊联结的土。

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

季节冻土是随季节变化周期性冻结融化的土。

多年冻土是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

·填土(素填土、杂填土):

是指由于人为堆填、倾倒以及自然力的搬运而形成的处于地表面的土层。

素填土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碎石、砂土、粉土和黏性土,不含杂质或杂质很少。

杂填土为含有大量杂物的填土。

·含水层:

饱含重力水而又能给出水(透水)的岩层。

·透水层:

可以透水,渗透系数较大的地层,但(目前)不一定含水。

·隔水层:

相对不透水。

·上层滞水:

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

上层滞水,简称上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

指的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隔水层之上,潜水位以下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为无压水,它只能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流向潜水位较低处。

·承压水:

是指充满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且水头高出上层隔水层底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由上下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上面的称为隔水顶板,下面的称为隔水底板。

承压水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影响比较大,基础施工与基坑开挖(容易发生基坑突涌)遇到承压水时要采取措施。

·重力水:

在重力作用下可自由流动,有溶解能力的水。

·潜水面:

潜水的水面为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

·潜水位: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度称为该点的潜水位。

·承压水头:

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做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

·水的矿化度:

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不包括气体)之总和称为地下水的总矿化度,以g|L来表示水的矿化程度。

·淡水:

含盐量小于0.5g\L的水。

常以碳酸氢根离子为主要成分,称小于1.

·微咸水:

常以碳酸氢根离子为主要成分,称重碳酸盐水。

矿化度在1到3之间。

·咸水:

常以硫酸根离子为主要成分,称硫酸盐水。

矿化度在3到10之间。

·水的硬度:

地下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是以硬度来表示的。

硬度的大小,我国目前广泛采用德国度(H。

)表示方法。

一个德国度相当于1升水中含有10mgCaO或7.2mgMgO。

·渗流:

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

·层流:

水体运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互不混杂的流动。

·紊流:

相对于层流而言,具有无序性,流体质点相互混杂,运动无序,运动要素具有随机性。

·流砂(土):

是指松散细颗粒土被地下水饱和后,在动水压力即水头差的作用下,产生砂与水一起悬浮流动的现象。

·管涌:

是指基土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逐渐形成管状渗流通道而造成水土大量涌出破坏的现象。

·潜蚀:

是渗流水在一定的水力梯度下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冲刷,带走细小颗粒或溶蚀岩土体,使岩土体中的孔隙逐渐增大形成洞穴导致地下岩土体结构破坏,从而产生地表裂缝、塌陷,影响建(构)筑物地基稳定的一种现象。

·基坑突涌:

当基坑下有承压含水层存在时,开挖基坑减小了含水层上覆不透水层的厚度,当它减小到某一临界值时,承压水在水头压力作用下顶裂隆起或冲毁基坑底板土层而导致基坑失稳的现象称为基坑突涌。

·地震:

是由于地球构造运动等地质作用产生的内力,沿着地幔或地壳的活动性断层突然错动而释放的能量,从而导致地下深处的岩层发生强烈震动,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上传递,造成地表地层及建构筑物破坏的一种地质现象。

·震源:

是指地壳或地幔某深处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

是指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可以看做地面上的震动中心,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大,远离震中地面震动减弱。

·震级:

指一次地震时,地震震源处释放能量的大小。

用M表示。

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地震烈度:

是指地震时对某地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基本烈度(区域烈度):

是指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在今后10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场地烈度:

又称地震小区域烈度。

是指在某一个具体工程的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构造稳定性、地貌条件、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需要提高或降低基本烈度。

·设计(设防)烈度:

是在建筑场地烈度的基础上,考虑拟设计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能等将基本烈度加以适当的调整,调整后设计采用的烈度称为设计烈度或设防烈度。

·崩塌:

是指在陡峭的斜坡上,裂隙发育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崩解并立即快速向下滚落、倾倒而造成危害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滑坡:

是斜坡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先缓慢而后整体快速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岩溶(喀斯特):

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一切岩溶现象的总称。

二·重点掌握的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地基沉降变形问题、基地斜坡或硐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渗漏问题

·外力地质作用有哪几种?

内力地质作用有哪几种?

地壳运动分为哪几种?

外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地球的圈层构造:

包括外部层圈构造(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层圈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鉴别矿物常用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形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密度等

·掌握摩氏硬度计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各是什么?

岩浆岩:

它是由炽热的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

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沉积层经过成岩作用后形成的。

变质岩:

母岩经变质作用产生的新的岩石。

·岩浆岩的分类(按成因、按二氧化硅)

按成因:

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按二氧化硅:

分为酸性岩、中性盐、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的结构有哪几种?

侵入岩及喷出岩特有的结构?

岩浆岩构造有哪几种?

喷出岩特有的构造?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浅色矿物、深色矿物)有哪些?

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

岩浆岩的结构:

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划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侵入岩及喷出岩特有的结构:

半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喷出岩特有构造)、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浅色矿物有硅、铝。

深色矿物有铁、镁。

常见的岩浆岩:

花岗岩、流纹岩、花岗斑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橄榄岩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结构有哪几种?

沉积岩的构造有哪几种?

沉积岩的层面特征有哪两种?

沉积岩中常见的矿物成分?

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

沉积岩的形成:

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沉积层,经过成岩作用所形成的。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

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沉积岩的层面特征:

波痕、泥裂

沉积岩中常见的矿物成分:

钠长石、正长石、磁铁矿、榍石及钛铁矿、石英、白云母、黏土矿物、铁质矿物、白云石及菱铁矿、方解石、石膏及硬石膏、磷酸盐矿物、有机物质

常见的沉积岩:

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泥岩、黏土、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

·变质岩的形成?

矿物成分?

特有的变质矿物?

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

常见的变质岩?

形成:

母岩经变质作用产生的新的岩石

矿物成分:

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特有的:

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硅灰石、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滑石、叶腊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等)

结构:

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构造: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常见的变质岩:

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矽卡岩、石英岩、角岩、云英岩、蛇纹岩、混合岩、大理岩、断层角砾岩、糜棱岩、碎裂岩、片理化岩

·什么是岩石的水理性质?

包括哪些内容?

岩石水理性质是指岩石与水互相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通常包括岩石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等

·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有哪些?

1.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及成因等

2.风化和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

1.地层层序法2.生物层序法3.岩性对比法4.地层接触关系法

·熟记地质年代表。

按照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所分别对应的年代进行记忆。

早古生代Pz1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

晚古生代Pz2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

中生代Mz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新生代Kz第三纪R(晚第三纪N早第三纪E)

第四纪Q

·掌握地质年代以及相应的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

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

·什么是岩层产状?

产状三要素是什么?

掌握产状的几种书面表示方法。

岩层的产状:

是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

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PS:

表示方法见课本P94)

·水平岩层垂直岩层及单斜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掌握判断岩层倾向与地表坡面关系的V字形法则

岩层产状

岩层倾斜方向与地面倾斜方向

岩层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关系

水平岩层

二者平行或重合

倾斜岩层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

二者弯曲方向相同

相同(岩层倾角>地面坡度角

二者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岩层倾角<地面坡度角

二者弯曲方向相同

直立岩层

前者呈直线状切割等高线

·什么叫褶曲?

其基本形态有哪两种?

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掌握褶曲要素及特点

褶曲:

是发生了褶皱变形岩层中的一个弯曲

基本形态:

向斜(表现为岩层向下弯曲且褶曲岩层核部的时代较新,而褶曲岩层两翼时代较老),背斜(表现为岩层向上弯曲,且褶曲岩层的时代较老,而褶曲岩层两翼的时代较新)

要素及特点

褶曲要素

褶曲要素特点

核部

泛指褶曲中心部位的岩层

翼部

泛指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

相邻的背向斜褶曲共有一个翼

翼间角

指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转折端

泛指两翼岩层互相过度的中间弯曲部位

枢纽

为褶曲的统一层面上各大弯曲点的连线,也可以看成是轴面与褶曲层面的交线,每一个发生了褶曲的层面都有自己的枢纽。

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线,以可是倾斜线

轴面

为连接褶曲各层面的枢纽构成的面,轴面的产状与其他地质面的产状一样,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的,但它只是一个假象面,固产状值不能直接测定常通过赤平投影的方法来近似求得

轴迹

为轴面与地面及任意平面的交线

脊线

指背斜中同一褶曲层面上最高点的连线

槽线

指向斜中同一褶曲层面上各最低点的连线。

脊线与槽线和枢纽的位置通常不是恰好相重合的。

在寻找储油构造,开发油、气矿产和地下水资源时,弄清褶曲的脊和槽的确切位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什么是节理?

节理按成因分为哪三类?

按力学性质分为哪两种?

张节理和剪节理各有哪些特点?

如何绘制节理玫瑰图(走向玫瑰图和倾向玫瑰图)?

节理:

又称裂隙。

是岩层裂开有破裂面但两侧岩石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按成因分:

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又称次生裂隙)

按力学性质分:

张节理、剪节理

张节理的特点:

延伸范围小,节理面粗糙不平,张开度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