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587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欧洲古代文学主要指公元前9世纪到前1世纪产生在欧洲本土上的文学,其中最辉煌和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其中,古希腊文学的成就又比古罗马文学更大,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

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的文化渊源:

古代希腊的地域范围:

——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腊是指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制国家。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其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

一是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存在于公元前第三千纪至公元前12世纪,史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又称爱琴文化。

二是本土之外的埃及、亚细亚文化。

东方文化的痕迹:

一般认为,生活在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的居民大多数来自西亚。

爱琴文化分布的爱琴海地区是地中海东部文明的发源地,它与东方各国、特别是新王国时期(公元1567-前1085年)的埃及有过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在建筑、科学、宗教、哲学、文学等方面,都能看到埃及、巴比伦等东方国家的影响。

如:

希腊语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古国,约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一带。

在古代以航海经商,贩卖奴隶闻名。

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依据古埃及文字制订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

腓尼基的意思是“红色”,朱衣的颜色。

从海中软体动物身上提取的红色用于染衣。

希腊人学习东方文化,采纳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由此发展为希腊字母表,形成了文明史上第一套真正完整用文字表现语音的方法。

再如:

希腊神话《欧罗巴》篇:

欧罗巴是出生于亚细亚的腓尼基(Phoenicia)国王阿革诺耳(Agenor)的女儿(阿革诺耳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

宙斯爱上她之后化为牛把她诱骗到克里特岛上,并使她委身于自己。

这一爱情故事,通常被看做是西亚、埃及文化与欧洲文化相结合的象征。

此外,根据希腊神话传说,《俄狄浦斯王》故事的发生地忒拜城的创建者卡德摩斯,即是欧罗巴的哥哥,因奉父命去寻找妹妹,而流落到希腊,在希腊中东部,创建了忒拜城(今日称“锡韦”)。

迈锡尼文明的衰落与“荷马时代”的开始:

约公元12世纪至前11世纪,居住在北方的多利安人南下,结束了亚该亚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统治,迈锡尼文明也随之衰落。

由此,欧洲的上古文化从此逐渐让位于古希腊文化。

前11-前9世纪,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又称“英雄时代”)。

这是铁器时代,生产力水平随之提高。

农耕和畜牧业是此间基本的经济内容。

经济活动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2.古希腊文学的地位、分期与成就:

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然而古希腊文学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

早在古希腊文学出现之前,古代东方文学就已产生。

公元前15世纪,巴比伦(今伊拉克一带)史诗《吉尔伽美什》,埃及箴言文学,印度诗集《吠陀》就已出现。

但是它们的影响都没有希腊文学大。

后起的希腊文学能够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有三个明显的优越条件: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其便于交流和传播、奴隶主民主制的体制保障其自由的发展和对人的重视赋予其重视现世人生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传统。

古希腊文学既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又是欧洲文学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文学。

分期:

古希腊的历史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罗马占领为止,经历了大约1000年的时间。

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荷马时代”:

(前11-前9世纪,又称“英雄时代”),氏族公社制向努力社会过渡时期。

主要文学成就:

神话和史诗。

2)第二阶段:

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

(前8世纪-前5世纪)主要文学成就:

抒情诗和寓言。

赫西俄德:

约生活在前8世纪末至前7世纪初。

祖籍小亚细亚的库墨。

代表作为《工作与时日》和《神谱》。

《工作与时日》:

共828行,用六音部写成。

是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和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

诗歌的主旨是:

幸运偏爱兢兢业业劳作并善于利用天时的人。

诗中劝谕其弟珀尔塞斯靠劳动赢得幸福生活。

《神谱》:

主要描写宇宙的形成和诸神的世系与斗争。

(但有学者怀疑不是他的作品)

抒情诗:

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双行体诗)、讽刺诗和琴歌(独唱琴歌和合唱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

独唱琴歌的代表诗人有萨福、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瑞翁,合唱琴歌的代表诗人是职业诗人品达等。

女诗人萨福(公元前610—?

),出生在古希腊的莱斯博斯岛,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女抒情诗人。

她后来在故乡办了一所音乐学校,教学生学习音乐和诗歌,后来因失恋跳岩自杀。

她一共创作了9卷诗,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比较完整,其余的都是断简残篇。

她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

她被称为“第10位缪斯”。

她的诗体被后世诗人模仿,称为“萨福体”。

阿尔凯奥斯(公元前620?

-前570?

),是莱斯博斯岛的又一位大诗人,与萨福过从甚密,但生命略逊于后者。

他的诗大多数是应酬答和诗、政治诗、战争诗、饮酒诗和情诗,其中以饮酒诗为最多和最具特色。

阿拉克瑞翁(阿纳克里翁,公元前550—465)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

16世纪法国诗人龙萨和19世纪意大利诗人莱奥帕尔迪就曾深受其影响。

品达(公元前522—442),出生于忒拜的贵族家庭。

他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他的诗多歌颂神,歌颂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他反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邦。

他的早期代表作是《皮托竞技胜利者颂》第10首。

诗风庄重,词藻华丽。

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弥尔顿、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风格。

《伊索寓言》:

和抒情诗同时兴起的另一文学体裁是散文体的动物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由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实际上是希腊人民民间口头创作的结晶。

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亚洲、非洲,所收篇目约300余篇。

著名的如《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

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

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几乎每则寓言都要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

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第三阶段“古典时期”:

(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的全盛时期。

此间经历了两次战争:

希波战争(前500年-前449年)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年)。

[注]主要文学成就:

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哲学和文艺理论:

公元前4世纪是哲学著作大量问世的时期。

哲学家们既注意社会向题,也注意文艺问题,美学问题也得到重视,由此促进了文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哲学探讨的自由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在古希腊,文艺理论和美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

文艺理论家的代表:

柏拉图(前427—前347),著有《理想国》、《斐德诺篇》、《伊安篇》和《会饮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著有《诗学》等。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要点:

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绝对的精神性“理式”(一译“理念”),它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这个理式的摹仿或者说影子。

这些摹仿或影子不具永恒性和普遍性,也不具有真实性。

这一哲学观念被应用到文艺理论上,最主要的观点如下:

“影子说”:

文艺是对现实的摹仿,现实是对理式的摹仿。

文艺是影子的影子,离真理当然更远。

“灵感说”:

诗产生于从神那里获得的灵感,诗人们只是神的代言人。

当诗人们获得神的灵感时,会处于一种迷狂状态。

“实用说”:

承袭了老师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有益的就是美的。

是著名的道德论者。

“伤风败俗说”:

理性和情感常常有矛盾,好的文艺应该摹仿人的理性部分,而不去摹仿人的容易激动的情感部分。

柏拉图并不反对所有的诗人,他只反对那些摹仿人性中低劣部分、摧残理性部分(愤怒、恐惧、忧郁、哀伤、恋爱、妒忌、恶意等情感)的诗人。

因此,他反对荷马史诗,也认为悲剧和喜剧都是无益的文艺形式。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要点:

他曾受教于柏拉图二十多年。

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并不苟同老师的观点。

他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式说,认为一般不可能脱离个别而存在,形式即寓于事物的本质中,理性原则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

他认为,艺术摹仿的是现实,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它们的必然规律或内在本质,而不是所谓的理式的影子。

他将模仿对象划分为三种:

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发生的事。

认为诗人的职责主要不在描写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

诗和艺术的真实甚至可以高于生活的真实。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探讨最为系统。

他对悲剧的定义是: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摹仿的媒介是语言,语言具有各种悦耳的声音,分别使用于剧的各个部分;摹仿的方式则借助人物的行动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悲剧借引起怜悯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净化。

”(《诗学》第六章)他提出了关于悲剧的净化说:

悲剧能引起怜悯和恐惧。

怜悯和恐惧本来是痛苦的情绪,可是借助于悲剧引发出来的怜悯和恐惧却是一种“特别的快感”,能使观众得到宣泄感情的满足感。

“净化”(希腊文Katharsis,英文Catharsis,音译为:

卡塔西斯)一词原是古希腊医学术语,又译为“陶冶”、“宣泄”或“平衡”等意。

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传达出这样的一个思想:

文艺本身就是一剂救治心灵的药方,而非柏拉图所言是伤风败俗的东西。

历史著作:

雅典全盛时期,几次著名的战争使希腊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从文学角度看,它标志着散文的新发展。

著名的历史著作有“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公元前485—425)的《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公元前460—400)的《伯罗本尼撒战争史)和色诺芬(公元前430—355)的《长征记》

演说类散文:

演说(雄辩术)在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上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风气。

这些演说词也是优美的散文,文体讲究和谐,注重节奏,强调修辞和文学技巧。

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36—338)和狄摩西尼(公元前383—322),对后世雄辩术和散文作家有很大影响。

4)第四阶段“希腊化”时期:

(前4世纪-前2世纪),是古希腊奴隶制衰微的时期。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正当希腊城邦陷于普遍的危机状态,生活在希腊北部的马其顿人迅速崛起,成为希腊世界的后起之秀。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挥师南下,确立了马其顿人在希腊世界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亚历山大东征,于前331年灭波斯帝国。

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只是昙花一现。

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形成安提柯王朝、塞留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前334-前325年)而发生的,是东方诸地区的希腊化。

希腊化的明显标志是希腊语的广泛传播,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此外,忒奥克里托斯(公元前310?

-前250?

)的田园诗也有一定的影响。

米南德:

奴隶制衰微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

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

新喜剧的代表剧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代表作有《恨世者》、《萨摩斯女子》等家庭喜剧。

尤其是对17世纪英国剧作家影响较大。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在东地中海发动扩张,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灭亡,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结束。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以口头文学形式,在原始社会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后逐渐形成的,最早见于荷马的两部史诗、赫西奥德的《神谱》以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后人根据这些零散的材料整理成为目前流行的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

神的故事主要是原始先民通过想象来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物的象征,如雷电之神,太阳神,月神,海神,火神,酒神等);英雄传说主要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作出来的。

一、前奥林匹斯神统(父权社会代替了母权社会):

【卡俄斯(混沌)——该亚(地母)——乌拉诺斯(以其母该亚为妻)——6男6女,总名提坦。

提坦神中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Cronus)反抗其父,救出被囚的同胞,做了天神。

后娶妹瑞亚为妻——3男3女,被其父吞食。

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宙斯(Zeus)被母亲藏起来。

——宙斯设法使父亲吐出同胞,联合起来与克洛诺斯作战。

经过十年“提坦之战”,终于打败父亲,自立为王,以雷电霹雳作武器,统治着天地万物。

娶姐姐赫拉(Hella)为妻,建立起庞大的奥林波斯(Olympos)神系。

从前奥林匹斯神统到奥林匹斯神统的演变,反映了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发展的历史。

二、奥林匹斯神统:

指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奥林匹斯神山,以宙斯为众神之主的神的大家族故事。

宙斯是雷电之神,其兄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王。

神后赫拉是婚姻生殖神,宙斯的子女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

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生活。

奥林匹斯神统的主神

 1. 宙斯——宙斯是克洛诺斯之子,万神之王,主管天空。

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掌握雷电,所以又被称为雷神。

2. 赫拉——赫拉是克洛诺斯之女,宙斯的姐姐和妻子。

她主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 雅典娜——智慧及战争女神,是宙斯与墨提斯的女儿。

智慧女神雅典娜是从父亲宙斯脑袋里生出来的。

雅典娜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成年女人,身上穿着战争女神的甲胄。

她代表军事策略,具有预先推算对手动作的本领,象征着在计谋和智慧上胜敌一筹。

4. 赫淮斯托斯——匠神赫淮斯托斯是宙斯和赫拉所生。

娶爱神阿佛洛狄忒为妻。

古希腊人相信火来自地下,认为赫淮斯托斯的铁匠铺开在火山下面,尊他为地火之神。

他是锻造业的庇护神。

5. 阿波罗——太阳神阿波罗的外号叫福波斯,意思是闪光之神。

他代表永远年轻、美貌、和谐与沉静。

他是艺术和科学(医药,文学,诗歌,音乐等)的保护神,最大本领是预言,擅长射箭,以此执行惩罚。

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被希腊人认为是世界的中心。

6. 阿尔忒弥斯——狩猎、接生及月神,阿尔特弥斯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三位处女神之一。

所以也被称为处女的保护神。

她是野生物的主人,神界的主要猎手,希腊神话中第三位月神。

7.阿瑞斯——战神,是凶残,狡诈,非理性的,为战争而战争的神。

8.阿弗洛狄忒——爱与美女神。

9.赫耳墨斯——神使,宙斯与阿特拉斯的女儿风雨女神迈亚所生的儿子。

脚生双翼,速度如飞,成为天界众神传令的使者,后为旅人,商人,盗贼的保护神,经常化为凡人下界帮助被保护者。

10. 赫斯提亚——家灶及火焰女神,她是克罗诺斯与瑞亚最大的孩子宙斯的大姐,掌万民的家事。

三位处女神明之一。

11. 波塞冬——海之王,宙斯的二哥,手持巨大三叉戟,统领海中所有生物。

12.德墨忒尔(Demeter)——丰产、农林女神,宙斯的二姐与第四位妻子。

她掌管农业与丰产的女神,给予大地生机,教授人类耕种。

13.狄俄尼索斯(Dionysus)——酒神,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儿子。

在森林之神西莱娜斯的辅导下,他掌握了有关自然的所有秘密以及酒的历史,成为给人以力量、欢乐和丰收的酒神。

14.普罗米修斯——他和雅典娜一起创造了人类,还用一个大茴香枝帮人们从太阳车上盗来了天火。

15.缪斯——9位文艺女神。

年轻貌美的缪斯女神是宙斯和谟涅摩叙涅(记忆女神)的女儿,她们是阿波罗的经常伴侣。

三、英雄的故事:

英雄传说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主要反映的是人征服自然的斗争和社会斗争。

这些英雄都是神人结合所生的后代,被称为半神半人,实际上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围绕不同的半神半人的英雄,形成了许多体系。

著名的有珀耳修斯杀蛇怪美杜萨,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伊阿宋寻找金羊毛,七雄攻忒拜,俄狄浦斯王,特洛伊战争和忒修斯为民除害的故事等。

四、希腊神话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

充满追求光明、追求自然、人生中的美(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酷爱现世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相信神、相信命运、有的神话故事与宗教紧密相连,但没有古老神祉的恐怖感和神秘感;强调的却是人的力量、人的奋斗精神。

2.意义:

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诗歌、悲剧等都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同时,古希腊文学还以神话原型的力量影响着后世西方文学。

原型理论认为,希腊神话把古代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原始理解用象征性的叙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神话意象和神话结构。

这些神话意象和神话结构,逐渐成为具有原始性、象征性特点的人类最初的文化符号。

而不断地重复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

第三节荷马史诗

一、荷马其人:

荷马——“西方文明之父”,相传是公元前8、9世纪期间的小亚细亚一带的盲诗人,跟他在《奥德塞》里所描写的德摩多科斯(德摩道科斯)一样,经常带着竖琴,在贵族的宫廷里演唱一些歌咏英雄事迹的诗歌。

二、史诗情节:

1.《伊利亚特》(15693行):

大体说来,西方学术界一般倾向于将特洛伊战争的进行年代拟定在公元前13到前12世纪,即慕凯奈(或迈锡尼)王朝(前1600—1100年)的后期。

后来有许多歌颂这次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的短歌流传下来,后来又与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

(故事情节参考课本)

2.《奥德赛》(12110行):

《奥德赛》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返乡途中海上历险的故事。

亚里斯多德曾给《奥德赛》的内容作过高度的概括:

一个人离家多年,被波塞冬暗中紧盯不放,变得孤苦伶仃。

此外,家中的境况亦十分不妙:

求婚人正挥霍他的家产,并试图谋害他的儿子。

他在历经艰辛后回到家乡,使一些人认出他来,然后发起进攻,消灭敌人,保全了自己。

三、史诗的成就:

史诗歌颂了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但荷马史诗在赞美人的种种高尚品质的同时,又常常把人的命运归之于神的意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常常是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

1.古希腊社会生活的全息图像:

主要表现:

1)极为生动、丰富地展示了古希腊英雄们的战斗生活及种种历史性场面,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般地领略到原始社会异族之间浩大、壮烈、残酷的斗争。

如阿喀琉斯大战赫克托尔,绕城三匝,终于将其击毙的惨烈、浩荡的场景。

2)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

民主选举产生联军统帅,许多大事决定于全体士兵大会,阿喀琉斯作为部将与统帅之间产生争执,也并不违反军法。

3)反映了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

国家、阶级、私有制和奴隶劳动制度等已经形成。

如,《伊》描写了赫克托尔的妻子在宫廷们智慧女仆们纺纱织布。

《奥》中描写奥德修斯可以随意处死手下的女奴。

但奴隶主贵族并没有完全脱离劳动,奥德修斯曾经自豪地夸耀自己的竞技技能和劳动本领,安德洛玛刻、佩涅洛佩等都会纺纱织布。

4)古希腊父系家长制社会形态的缩影:

妇女没有公民权利,不参加公民大会;男性主宰一切。

多妻制盛行。

如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居然禁止其母亲发表意见,认为“讲话是男人们的事”,而佩涅洛佩也认为儿子的话有道理。

5)古希腊生活的百科全书:

体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天文、地理、航海、历史、宗教、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等的一切知识。

如《伊》第18卷中关于阿喀琉斯盾牌的精细描写。

2.塑造了非凡的英雄群像、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阿喀琉斯——勇敢、善战、雄辩、坦率、真诚,爆裂易怒。

英雄世界的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是Time(荣誉、声誉、面子)。

他们把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因而是更可贵的东西。

阿喀琉斯爱不朽的名誉胜于自己的生命,他的两次愤怒都造成了巨大伤亡,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悲剧英雄的先驱。

他的弱点是残忍、任性、执拗,傲慢而又自尊。

但他也时时会流露出真挚善良的一面。

当好友死于非命,理性战胜了愤怒,他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回到战场上,为好友和族人去战斗。

最后,当他接受宙斯的旨意允许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赎回儿子尸体时,他的人性恢复了,他怀着恻隐之心向老人伸出手去的场面,被认为是史诗中最感人的时刻。

赫克托尔——赫克托尔不如阿喀琉斯骁勇善战,但却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刚柔相济的善良的人性。

一方面,他预知特洛伊以及他的整个民族、整个家庭都注定要在这场战争中毁灭,而他依然悲壮地肩负起保家卫国的大任,誓死与命运抗争。

另一方面,他富于正义感,把自己的弟弟帕里斯诱拐海伦的行为引为奇耻大辱,他明白希腊军师出有名,然而却不得不粘在自己民族利益的立场上,义不容辞地战斗。

赫克托尔告别妻子安德洛玛刻而出战的一幕,细腻地表现了英雄与贤妻依依惜别的感人情境,是历代评论家赞许的段落。

奥德修斯——一方面,他勇敢无畏、足智多谋,不仅心性明智,而且善于克制;另一方面,他不乏正义感和虔敬心,而且,理性的外表下深藏着深沉的感情,这就是对部落集体、家乡和妻儿的深厚感情。

他不但是聪明的领导者、勇敢的战士、生产的能手,还是受人爱戴的奴隶主和好家长、好丈夫。

他在克服不可想象的艰险困境中充分表现了英雄本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故乡伊萨卡岛,运用智谋除掉了那些来犯的求婚者,终于与爱妻、父亲和儿子团团聚。

十分多疑、私心很重。

佩涅洛佩——坚贞的妻子。

佩涅洛佩不拒绝求婚者们的追求,也无力了结这场纷乱,她在尽量拖延时日。

最后,她以给老王莱耳忒斯——他的公公织裹尸布为由来拖延时间,她白天织,晚上拆。

她的智慧使她能够以柔克刚。

修饰佩涅洛佩的一个常见词是“periphron”,可做“有心计的”、“慎思的”解。

3.描写了凡人、神明与命运的关系,展现了古希腊人的深邃思考:

1)史诗所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索求。

荷马史诗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体现了希腊人以人为本、热爱现实的思想传统。

希腊人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烁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的光华。

2)荷马描述了一个好斗的、擅于辞令而不会或很少进行道德说教的神的群体。

荷马史诗以人的形象、性情、心态和行为方式为原型,创造或塑造了一个神的群体——神是不死的凡人。

神的参与贯穿着整部《伊利亚特》的进程。

3)按照荷马的神学观,除了神以外,人生还受到另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命运或命限(moira,aisa)的制约和摆布。

命运是强大的,人和神都不能抗拒。

在荷马笔下,命运高于神明,同时命运通过神明的活动来实现,并且同神明一起产生作用。

4.结构巧妙,布局严整:

两部史诗的故事时间跨度都是10年,都采取倒叙的方法,从结尾处写起。

过去发生的事件通过人物的回忆和讲故事叙述出来。

《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

史诗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为我们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喀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

《奥德赛》将10年经历压缩在42天中表现,全诗有两条情节线索平行发展。

一是奥德修斯回家,二是忒勒马科斯寻父。

类似中国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

最后两条线索合二为一,父子相认,统一到对求婚人的斗争中。

父子俩合力杀死了118个求婚人,全家团圆。

史诗回溯倒叙的结构布局,成为西方戏剧和小说的一个传统结构。

即从中间写起,从高潮写起,从结尾写起。

5.语言自然质朴,表现手法多样:

史诗的语言都是从民间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

特别是大量比喻都是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具有立体感,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和史诗的魅力。

这些语言大都是具体的名词,具体的动词,具体的形容词,抽象性不强。

1)“荷马式的比喻”:

形容死:

“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形容黎明:

“曙光踮着她的猩红的脚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